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2011-8-27 15:09| 发布者: bjangel| 查看: 4200| 评论: 0

摘要: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武汉大学介绍学校概况  武汉理工大学是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于2000年5月27日合并组建而成,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 ...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大学介绍

学校概况

  武汉理工大学是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于2000年5月27日合并组建而成,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逾153万平方米,四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366余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5570余人,其中,教授650人,副教授1226人,两院院士6人(含双聘4人),国家“千人计划”3人,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212人。学校学科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哲学、史学、教育学、医学、艺术学等门类。现有本科专业8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3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有21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以及MBA、MPA、MFA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有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普通本科生36300余人,博士、硕士生16000余人,外国留学生327人。
  学校在新材料、新能源、交通物流、机电汽车、信息技术和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创新研发基地27个。近10年来,学校对高新技术的研发投入近30亿元,取得了一大批自主创新的重大技术成果。2010年,学校科技经费5.7亿元。学校在“武汉●中国光谷”建有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占地880余亩。2010年,学校高科技产业销售收入15.8亿元。
    学校建立了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个行业董事会,董事会成员由三个行业的167家大型骨干企业组成,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学校与三个行业互动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关系;聘请了200余名国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客座和名誉教授。2006年和2007年,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联合批准在学校建立先进材料技术和高速船舶技术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即“111计划”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科学创新引智基地和“111计划”高性能船舶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08年,科技部批准在学校建立先进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009年,学校与美国哈佛大学建立了纳米技术联合实验室(WUT-Harvard joint Nano Key Laboratory),国际纳米材料技术创始人、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Charles﹒M﹒Lieber任实验室主任。2009年,学校成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生项目“60所签约高校之一。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2011年,学校进入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产学研战略联盟。
  武汉理工大学传承三校历史文化,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60余载育人实践,铸就了“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

学科建设

  武汉理工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哲学、史学、教育学、医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现有本科专业8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及特色、优势学科2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3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并有MBA、MPA、MFA、EMBA、JM、16个高校教师专业、强军计划、21个工程硕士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1、本科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交通学院[2]:交通运输类(含交通运输、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结构分析
  管理学院[3]: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劳动与社会保障
  机电工程学院[4]:机电类(含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包装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轮机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5] :土木工程、建筑学、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汽车工程学院[6] :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服务工程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7]:矿物资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物联网工程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航运学院[8] :航海技术和海事管理
  文法学院 :法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教育技术学
  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生物技术、统计学、工程力学
  经济学院 :经济学类(含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电子商务
  艺术与设计学院[9] :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动画、平面广告设计、艺术设计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法语、日语
  物流工程学院[10] :机械与物流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工程)、物流管理
  政治与行政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
  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
2、特色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动画、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工业设计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物流工程、工程力学、物联网工程、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湖北省品牌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通信工程、工业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工程力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交通运输、物流工程、矿物资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
  校级品牌专业:轮机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通信工程、工商管理、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复合材料与工程、工业设计、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航海技术、矿物加工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应用化学、给水排水工程
3、重点学科
  一、国家级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水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物加工工程
  二、省部级重点学科
  部级重点学科:结构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
  湖北省优势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湖北省特色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 
  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力学、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湖北省二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学、设计艺术学、动力机械及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化学、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固体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车辆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采矿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6、专业硕士学位点
  工程硕士学位点:工业设计工程、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工业工程、车辆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含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管理、道路与桥梁工程、交通工程四个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物流工程、化学工程
  工商管理硕士(MBA)
  公共管理硕士(MPA)
  艺术硕士(MFA)
  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
  法律硕士(JM)

组织机构

1、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刘伟 校长:张清杰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邱观建
  党委常委、副校长:严新平、张联盟、张安富、王乾坤
  党委副书记:夏江敬、信思金
  党委常委、副校长:曾春年、康灿华
  校长助理:赵恒平、陈文、刘祖源、桂裕清
  【院系设置】
  本科生、研究生教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交通学院 管理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物流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理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航运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经济学院 文法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政治与行政学院 外国语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体育部
  网络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2、机构设置
  【党群部门】
  党委办公室、组织部、统战部、宣传部、纪委办、监察处、学生工作处、工 会、团 委、离退休工作处、武装部
  【行政部门】
  校长办公室、人事处、计划财务处、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研究生院(筹)、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保卫处、审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基建处、后勤管理处(含校园综合治理办、附中、附小、幼儿园)
  【直属单位】 
  档案馆、图书馆、出版社 、期刊社、教学督导办、发展规划与改革办公室、网络信息中心、
  马区管工委、余区管工委、新校园规划建设指挥部综合办、后勤集团、产业集团
3、基地中心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级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电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船舶运输实验实训教学中心
  湖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艺术设计试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土木建筑学科实验教学中心、汽车实验中心、
  船舶运输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机械实验实训教学中心、
  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交通部培训基地:交通部复合型财会人才培训基地

师资力量

  学校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为了实现人才立校、人才兴校、人才强校的目的,学校通过“211工程”建设启动了三项师资队伍建设项目:“高层次拔尖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中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师资队伍实现了“三大提升”,即教师素质、国际化水平和博士比例得到了明显提升,建设成为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截止到2009年7月,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教职工总数近6000人),其中教授586人,副教授1185人,博士学位1015人。两院院士6人(含双聘4人),国家“973” 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6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9人,讲座教授5人,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21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人(其中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3名),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跨世纪人才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等获得者40人次;省部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26人次;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家级专家称号18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省政府专项津贴104人次;湖北省教学名师4人,建立了以院士、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首席教授、国家和省部级精品课程负责人领衔、结构合理的各支教学科研团队。
  【两院院士】
  选矿工程专家——余永富 光纤传感技术专家——姜德生
  无机化学与材料科学家——郭景坤
  力学和高压物理学家——经福谦
  钢铁冶金和工程管理专家——张寿荣
  岩土工程与防护工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专家——顾金才
  【千人计划】
  苏宝连 李书欣 朱敦尧
  【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张清杰、赵修建
  【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赵修建(1999)傅正义(2000)顾而丹(2002)孙涛垒(2009)
  讲座教授:王安波(2006)苏宝连(2007)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高孝洪、 陈定方、王呈方、陈诚书、杨永谦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傅正义(1999)赵修建(2001)余家国(2006)华 林(2007)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孙海虹(1996)傅正义(1997)张联盟(1999)胡曙光(2004)赵修建(2004)华 林(2006)余家国(2007)陈文(2007)官建国(2007)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傅正义(2003)刘正林(2003)王呈方(2003)
  【国家级教学名师】
  刘 泉(2007)张联盟(2008)
  【教育部创新团队】
  赵修建团队(2005)傅正义团队(2006)
  【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张清杰团队(2007)刘祖源团队(2007)
  【国家级教学团队】
  张联盟团队(2007) 严新平团队(2008) 刘 泉团队(2008)
  【楚天学者】
  特聘教授
  孙志刚(2005)余家国(2005)郑伟涛(2005)官建国(2006)
  王为民(2006)水中和(2006)谭国龙(2006)杨明红(2008)姜宏(2008)
  讲座教授
  张树君、李廷秋、 雷成旺、郭书祥、刘鹏飞
  【全国先进工作者】
  姜德生(2005)
  【全国优秀教师】
  姜德生(2001)李卓球(2004)吴传生(2007)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赵修建(2001)傅正义(2004)
  【全国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
  高孝洪(2001)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周祖德(2002)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张安富(2006)李文锋(2006)吴传生(2006)黄立文(2006)王丽铮(2006)刘祖源(2006)
  薛胜军(2006)张联盟(2006)陈 文(2006)张清杰(2006)谢峻林(2006)张超灿(2006)
  江征风(2006)郑建启(2006)王玉杰(2006)杨志勇(2006)雷家珩(2007)许之所(2007)
  潘长学(2007)徐东平(2007)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
  陈 文(2002)华 林(200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徐 庆(2004)翟鹏程(2004)夏元友(2004)王为民(2004)孙志刚(2005)王 皓(2005)张高科(2005)官建国(2005)李方敏(2005)沈 强(2005)吴少鹏(2005)陈 红(2006)方 亮(2006)曾志刚(2006)周 建(2006)木士春(2007)刘启明(2007)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入选者】
  赵修建(1999)傅正义(1999)陈 文(2001)刘韩星(2001)唐新峰(2002)
  【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
  谢峻林(2000)周明凯(2000)王 钧(2000)张季如(2000)王立新(2000)熊传溪(2000)胡曙光(2000)梅炳初(2000)刘韩星(2000)张东明(2000)王建中(2000)夏元友(2000)瞿鹏程(2000)王继辉(2000)李新平(2000)陈 文(2000)张超灿(2000)钟 珞(2000)曹明礼(2000)陈作炳(2000)陈晓明(2000)赵修建团队5人(2000)
  【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获得者】
  陈 文(2002)刘韩星(2002)严新平(2003)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
  胡树华(2001)傅正义(2001)赵修建(2001) 南策文(2001)邹早健(2001) 董力平(2001)蔡 军(2001)李百浩(2001)谢科范(2001)梅炳初(2001)唐新峰(2001)余家国(2002)官建国(2002)王为民(2002)周 建(2003)
  【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孙海虹(2004)陈 辉(2004)
  【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
  杨建国(2003)
  【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李世普(1990)柴苍修(1991)费 江(1991)黄金火(1991)黎德扬(1991)姜德生(1991)
  汤忠谷(1992)王培根(1991)吴锦翔(1991)徐 达(1991)张仲甫(1991)赵其辉(1991)
  赵玉林(1992)陈炳光(1993)陈宗良(1993)桂 馥(1993)姜家佩(1993)钱芝宇(1993)
  王仁康(1993)张幼陵(1993)周祖福(1993)陈至刚(1994)乐全根(1994)倪嘉陵(1994)
  聂春晖(1994)潘世荣(1994)王从祥(1994)王威孚(1994)薛亦瑜(1994)张 猛(1994)
  张必铭(1994)左 林(1994)陈先咏(1995)程志煜(1995)方和平(1995)李腊元(1995)
  林宗寿(1995)陆丰奎(1995)沈成武(1995)瞿伟廉(1996)张联盟(1997)陈 辉(1997)
  傅正义(1997)李 波(1997)罗继相(1997)王华昌(1997)徐兆康(1997) 陈 磊(1999)
  陈昌巨(1999)陈晓明(1999)刘金华(1999)王斌球(1999)王为民(1999)赵修建(1999)
  朱明健(1999)杨春金(2000)周祖德(2001)陶德馨(2001)胡曙光(2001)梅炳初(2001)
  王立新(2001)魏纪林(2001)程森成(2003)张清杰(2003)刘韩星(2003)周 建(2003)
  官建国(2005)黄志雄(2005)李文锋(2005)武星宽(2005)
  【“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
  赵玉林(1992)刘林海(1992)晏石林(1996)谢科范(1998)肖新平(1998)夏元友{2000)程国平(2000)甘文平(2000)胡 勇(2002)陈友治(2004)官建国(2006)曾志刚(2007)
  【“中国博士后基金”获得者】
  郑伟涛(2001)李 曦(2002)木士春(2002)史晓亮(2003)陶洪久(2004)肖 峻(2004)陈德军(2005)汪前元(2005)童杏林(2005)高小建(2005)侯作富(2005)谢全敏(2005)陈跃鹏(2005)刘成国(2006)郜庆路(2006)肖德云(2006)刘曰利(2006)叶 春(2006)易法军(2006)陈国良(2006)张立炎(2006)雷德明(2007)袁胜发(2007)李勋祥(2007)高英力(2007) 陈 伟(2007)樊希安(2007)陈 峰(2007)王国波(2007)高 飞(2008)卢全国(2008)吴 婧(2008)胥 军(2008)周 宁(2008)朱文华(2008)
  【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获得者】
  陈 红(2005)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科研项目择优资助”获得者】
  赵修建(2003)张清杰(2003)陈 辉(2003)华 林(2003)陈晓明(2003)陈 文(2003)刘韩星(2006)马保国(2006)熊传溪(2006)周 建(2006)
  【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
  徐 庆(2002)周 建(2003)翟鹏程(2004)吴少鹏(2004)夏元友(2005)陈 红(2005)罗亚波(2005)李文锋(2005)刘启明(2006)罗 键(2006)李方敏(2006)李远志(2007)高山俊(2007)
  【湖北省“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获得者】
  郑 化(2005)童杏林(2005)罗亚波(2005)徐 宁(2006)高英力(2006)万幼清(2006)

科学研究

1、科研基地
  国家重点实验室:
    逸夫楼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1]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燃料电池与氢能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清华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共建)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
  光纤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速船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
  特种功能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绿色建筑材料及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水路公路交通安全控制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
  港口装卸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数字制造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宽带无线电通信与传感器网络重点实验室
  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光纤传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工业窑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电动机软启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湖北省产品创新管理研究中心
  湖北省危机与灾害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湖北省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省艺术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省技术中心:
  湖北省粉体技术中心
  湖北省石膏工业技术中心
  湖北省汽车悬架技术中心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硅酸盐材料研发推广中心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机电一体化研发推广中心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汽车零部件及测试中心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矿物加工研发推广中心
  国家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材料研究与测试分析国家级检测实验室
  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工程(水上运动装备)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国防教育办公室:
  高校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
  其他科研基地:
  武汉理工大学-哈佛大学纳米联合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设计研究院、、长江海事研究中心、湖北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教育部MAPGIS软件应用中心 、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研究中心华中实验室、武汉市城市水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武汉市中国城市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 中交船舶与桥梁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港机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船级社发动机排放检测中心、交通部节能培训中心、中国船级社油液检测中心、武汉理工大学电动汽车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国际玻璃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非金属设计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智能运输系统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工程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材料保护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摩擦学研究所、爆破研究所、环保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嵌入式系统与技术研究所、测控技术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与电子工程研究所、3S技术研究所、智能信息研究所、信息传输研究室、水上交通安全与环境研究中心、 高性能网络研究中心、并行分布式处理研究中心、智能技术与智能系统研究中心、企业应用软件研究中心(校企联合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教育部行动计划项目)、高温高压物理研究所、力学研究所、智能材料结构研究所、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材料与结构数值模拟研究所、静电研究所、复合材料结构与应用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建材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造船史研究中心、工程流体力学研究所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欧亚文化研究所
2、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矿业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艺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3、学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英文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港口装卸 》、《交通信息与安全》、《交通科技》、
  《交通企业管理》、《船海工程》、《建材世界》、《 理工高教研究》 、 《爆破》、《高教发展与评估》、《数字制造科学》
4、产业技术
  该校是国内唯一拥有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单位,CCM技术生产膜电极技术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奖金奖,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以光纤传感器、高速船舶、电动汽车以及新材料、港口机械、先进制造等为代表的校办科技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位于“武汉?中国光谷”占地800余亩的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园,已形成规模,2008年科技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3亿元,2008年底的有效专利总量居全国高校第十一位[13]。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两全其美网校城,荟萃了著名网院和网校的超过10000门免费和收费网络课程!

新东方2016考研网络课程>>

考研直通车

导师全程班

考研全程班

专业硕士全程班

最新评论

高校研究生院近期更新信息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4-28 22: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