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2011-8-27 15:08| 发布者: bjangel| 查看: 7159| 评论: 0

摘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校徽校训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徽校徽中间图案实体部分为“人”字,虚体部分为“文”字,表示学校人文社科类大学的性质。人形还表示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张开双臂以示开放办学,迈开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校徽校训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徽校徽中间图案实体部分为“人”字,虚体部分为“文”字,表示学校人文社科类大学的性质。人形还表示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张开双臂以示开放办学,迈开双腿以示稳步发展。  中南财法校徽[1] 中间图案为一奋发向上的箭头,冲破内圈,表示“冲出中国,走向世界",代表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人文社科类大学的奋斗目标。
  “1948”和“中国武汉”表示学校建校的时间和学校所在地点。
  上半圈为邓小平题写的中南财经大学校名(政法两字为集字)。下半圈为校名英文,代表学校面向世界,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人文社科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2000年中南财经大学与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训
  学校校训:博文明理 厚德济世
  释义:知识渊博 缜密思维 识高才优 求真去伪
  守身崇德 人格完备 报国为民 服务社会
  办学精神:砥砺德行 守望正义 崇尚创新 止于至善
  砥砺德行是指为人师表者首先要做道德楷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
  守望正义是指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平正义感,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崇尚创新是指追求思想自由、学术创新的创造精神以及勇于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的改革精神;
  止于至善是指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

教学体系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生6300余人,博士生7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4800余人,每年接受来华留学生200余人次。学校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三大学科为主干,法商交叉融合、协调互动,通过优势学科、品牌专业、精品课程、优质教材、主讲教师形成人才培养合力。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优势学科4个、特色学科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我校共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5个;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专业硕士(JM)、会计专业硕士(MPAcc)、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等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拥有各层次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招生权。学校还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创新人才实验区(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解纷专家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截至目前,我校连续3年成为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高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品牌专业1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双语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43门,校级精品课程97门,国家级精品教材2本。

教学质量

  学校十分重视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确立科学的“以生为本”、“全面质量观”、“特色制胜观”、“协调发展观”等教育思想观念,突出“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特色,规定所有教授必须进本科生课堂授课。学校一方面开设了商贸英语、法律英语、法制新闻、经济新闻、司法会计、经济伦理、法经济学、经济侦查等极具特色的学科;另一方面,在全国高校公共基础课中首先创设了“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和“管理学通论”三门必修课程,有力推动了法商互动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素养与团队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在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主办、承办和参加一系列的全国性、地区性本科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取得优异的成绩。作为全国最大的法商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我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积淀与改革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办特色、创一流”的办学理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人才培养上的核心竞争力,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高位,毕业生就业层次较高。

校园环境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首义校区(原中南财经大学)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南湖校区(原中南政法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湖畔。
  学校占地3200余亩,建筑面积102万余平方米,是全国最早开通校园网络的百所高校之一,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92万余册,电子图书154万余册,为全国同类书刊储量第一。会堂可与专业剧场媲美,单元式学生公寓接连耸立;学校新运动

校园风光(20张)  晓南湖九孔桥场曾作为亚洲第二届大学生足球锦标赛主赛场(2009年),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和主赛场(1992年),又曾作为全国足球甲级联赛赛场;校园内绿树掩映、湖光潋滟,晓南湖景色优美。
  学校所有教学楼在武汉高校率先安装了冷暖空调,目前正在实施开水进宿舍、热水进寝室两大“惠民”工程。
  学校十分注重为校园建设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建筑命名上,首义校区和南湖校区的办公楼命名为中南楼和中原楼,以纪念校史上的重要阶段。对于综合教学楼,则以文为宗,以水为派,分别予以命名。此外,还由各地校友捐建的人文景点也遍布在校园,成为环境育人的活教材。
  首义校区(原中南财经大学)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114号 邮编:430060
  南湖校区(原中南政法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湖南路1号 邮编:430073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是1948年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并由第二书记陈毅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的中原大学。
    中原大学时期合影1953年,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中,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为基础,荟萃中南地区六省多所高等学校的财经、政法系科,分别成立了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其中,中南财经学院汇聚了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中华大学、河南大学的经济和管理专业、上海财经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的国民经济计划专业;中南政法学院则合并了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大学的政治系和法律系。
  1958年,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为湖北大学(注:现在的湖北大学是1984年在武汉师范学院的基础上建立,与这里的湖北大学没有关系,勿混淆)。
  “文革”期间,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1971年湖北大学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是当时全国仅剩的“一所半”财经类院校中的“半所”。
  1978年1月,湖北省批准学校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并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
    首义校区文济楼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北财经学院由财政部及湖北省双重领导,以财政部为主。
  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归司法部领导。
  1985年9月,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邓小平亲笔题写了校名。
  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并于2000年5月26日组建成新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5年9月,学校跨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2]。
  校园文化
  中原精神:活泼创新 学以致用 
    文泉楼铭文办学精神:砥砺德行 守望正义 崇尚创新 止于至善
  教育理念:为学 为用 为效 为公
  学校校训:博文明理 厚德济世

学科建设

  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学科来支撑。
  学校已构建起经、法、管三大主干学科领域的国家级平台,集合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学者,形成了多个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交叉和特色学科。同时,依托“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还建设了多项对学科建设起到重要辅助支撑作用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校园活动剪影(11张)
  学校现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民商法),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经济思想史),省级重点学科37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省部级人文社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原楼重点研究基地4个;学校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五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本科专业44个、硕士点81个、博士点42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并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法律专业硕士(JM)、会计专业硕士(MPAcc)、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等14个专业硕士及各层次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招生权。
  学校积极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倡导利用合并形成的多学科并存、互动的知识环境,积极发展交叉和新兴学科,用新兴学科改造传统学科,实现经、法、管等各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和协调发展,启动学科创新工程,从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入手,建立并完善了商贸英语、法制新闻、司法会计、经济伦理、法经济学、经济侦查等具有交叉融通特色的学科,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及学术效果,走出了特色化学科建设之路。

师资队伍

1.基本概况
  学校在“创一流、办特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从2001年开始,先后启动 “振兴工程”和“名品工程”,其中就包括“人才兴校工程”和与之相配套的“名师”工程,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骨干教师和后备力量。
  学校现有正式教职工2517人,其中师资总数1503人,教师中教授215人,副教授529人,博士生导师125人;有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3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6人获得全国高校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称号,1人成为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名师, 5人进入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21人列入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一、二层次; 3人获得湖北省高校教学名师。
  学校每年投入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启动基金500万,引进海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着力构建教育部“长江学者”、湖北省“楚天学者”及学校“文澜学者” 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三位一体的揽才引智平台体系,现有1名“长江学者”、7名“楚天学者”已获批;迄今为止,4名“楚天学者”和3名“文澜学者”已聘任到相应重点学科。
2.学者风采
  范文澜 历史学家、中原大学首任校长
  马哲民 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刘炳炎 著名会计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以其巨大的学术勇气,旗帜鲜明地大力提倡认真学习西方会
  计理论,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方法。
  杨时展 会计学大师、会计思想家,其首创的受托责任学说与会计控制论,成为我国会计的重要
  流派,是当代会计、审计学科的奠基石。
  易庭源 著名会计学家,我国成本会计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其长子易中天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设
  立了“易庭源奖学金”,用以奖励会计学院品学兼优的在读学生。
  周 骏 著名金融学家,曾长期担任中国金融学会的常务理事以及中国金融学会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
  研究会主任,在中国金融界享有很高威望,有“北黄(达)南周(骏)”之说。
  郭道扬 国务院学位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会计教授会会长
  张龙平 现任会计学院院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资深专家,他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理论与方
  法,在我国审计界具有重大影响、颇具特色。以其基本思想为理论指导直接起草了《中国注册会计师
  质量控制基本准则》《违反法规行为》《审计报告》等具体审计准则已颁布在全国施行。
  赵德馨 著名经济史学家,《张之洞全集》主编。
  张中华 现任我校副校长,中国第一位投资学博士,第一位投资学博导。
  杨灿明 学校副校长,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理事;湖北省财政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
  委员、武汉市人大常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
  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夏兴园 任全国高等财经院校政治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主
  任、 湖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理事。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赵凌云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百名跨世纪优秀青年人才,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培养对象。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
  卢现祥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经济学会副会
  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法学会法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湖北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吴俊培 武汉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
  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受聘作为中方专家主持了亚洲开发境外合作项目"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
  框架设计"的研究。
  朱新蓉 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才研究会金融人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金融学会副
  会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湖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刘思华 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杰出成果奖获得者。
  汪海粟 MBA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资产评估准则起草小组成员、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理
  事、中国工业经济促进会理事、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会计学院教学工
  作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武汉中小企业协会顾问、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顾问
  赵 曼 现任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
  任和学术委员员会主任。
  吴汉东 著名法学家,现任该校校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委员、中国法学会民法研究会副会
  长、澳门立顾问,入选当代中国法学名家。2006年6月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授课。
  覃有土 现任我校武汉学院院长,当代民商法学家,武汉大学民商法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理
  事、中国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入选当代中国法学名家。相继研究驻法、保险法、社会保障法和商业
  法基础理论等前沿领域,并在相关领域四次领先国内同行,具有开拓性和创建性。
  齐文远 现任我校党委副书记,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湖北省
  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犯罪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刑法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方世荣 行政法博导,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入选当代中国法学名家。湖北省行政学院
  副院长,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界副主席,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公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湖北省人民
  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陈景良 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理事、河南省法学
  会副会长,曾任河南大学法学院院长
  范忠信 现任该校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
  入选当代中国法学名家。并先后获聘为国务院台办、司法部、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海南大学、
  广东外贸外语大学等多家单位的兼职研究员或兼职教授,以及湖北省和武汉市有关机构的法律咨询顾
  问。
  刘仁山 现任该校法学院院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编委,中
  国国际法学会理事。
  陈小君 现任该校副校长,中国民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民法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
  立法顾问组组长、湖北省妇联副主席。司法部首届优秀教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
  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当代中国法学名家。参与国家《合同法》立法工
  作及《民法典》 和《物权法》的起草研究工作。
  吕忠梅 环境资源法博士生导师组组长,2003年度“《中国妇女》时代人物”,第三届全国杰出青年
  法学家,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大青年法学家之一。同时担任任湖北经济学院院长、湖北省高级人民
  法院副院长

人才培养

  ——2005年,郭道扬教授指导的博士生雷光勇的毕业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8年,吴汉东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彭学龙的毕业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夺魁——2007年,由我校学子组成的辩论队获得国际大学群英辩论赛总冠军,在高等教育界引起轰动;
  ——2008年,我校学生获得在业界影响卓著的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第五届总冠军;2005级本科生熊好学同学获得首届“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2009年第十一届 “挑战杯”全国总决赛中,我校选手获得2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并第一次捧回“优胜杯”;在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中捧回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全国研究生数模竞赛我校获得国家一等、二等奖各1个。
  据不完全统计,合校十年来,我校学生在ACCA考试获得过单项全球冠军,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CTV英语竞赛、海峡两岸会计大学生辩论赛等诸项比赛中屡获殊荣,为学校跻身一流名校之列一次次赢得重要荣誉。上述荣誉是我校合校十年来人才培养改革的缩影和诠释。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生9000人,博士生1000人,成人教育学生4800余人。作为全国第一所财经政法综合类高校,我校在合校之初即提出,要将学科上的综合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上的胜势,提出了“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加强学科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建成经济管理类和法学类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在本科生当中全面开设“三通”课程,实行“课外12素质学分制”,拓展武汉高校联合办学,在实施武汉七所部属高校联合办学的基础上,2010年开始实施武汉南湖片区十校联合办学。同时,加强质量监控,出台学业预警制度和教学督导等措施。本科生录取分数线逐年提高。2009年,学校又推出新的本科生全程培养方案,提出“高层次、创新型、开放式、融通性、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十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近10万各类毕业生,成为社会、经济、法制建设中越来越重要的生力军。

国际交流

  2009年4月13日,我校—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孔子学院揭牌,正在美国访问的国务委员刘延东、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应邀出席,标志着我校国际化教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工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向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学院为主体、学者为主角、项目为纽带的“学校——学院——学者”三位一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框架,国际交流的主动性、计划性和目的性明显增强,国际交流的深度和广度继续拓展。学校学校先后与亚洲、欧洲、澳洲、美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关系。2006年6月份,学校正式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院校,取得了招收“来华留学公费生”的资格,2007年,学校又被列入面向港澳台地区招生第一批次录取学校目录。随着学校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2005年,学校专门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2007年1月,该学院独立设置,专门负责各类留学生、港澳台侨学生、中外合作项目招生、管理和对外汉语培训、海外孔子学院建设等工作。目前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外国留学生在校深造,培养层次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学习内容也从单纯的汉语学习向汉语学习专业学习并重转化。
  学校先后于2003年成为中美富布莱特项目院校、2005年成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协议派出留学人员院校。十年来,学校与境外20余所大学签订(或续签)了交流与合作协议,境外来访近700人次,出访1200余人次。举办了包括“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社会经济转轨中的高等财经政法教育”、第十一届“中韩伦理学”国际研讨会、“网络时代的著作权保护”国际研讨会、“中日民商法”国际研讨会、“财产税理论与制度”国际研讨会等在内的20多个国际学术研讨会。
  统计与数学学院的中澳精算班、会计学院的中澳会计班、财税学院的中澳国财班、金融学院中美金融班、工商学院中新国贸班、外语学院中港班、新闻学院的中韩班以及与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联合培养法学硕士等项目都已经开始规模招生,学生派出规模逐年扩大,每年派遣往国外学生达到50余人次。另外我校已经与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10余所大学签订了学生互换协议,每学期互相派遣若干名学生前往对方学校学习。
  此外,学校还与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公会合作成立了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考试培训中心,与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学会合办国际理财师(RFP)考试培训班,与美国ACT(American College Test)合作,举办GAC(全球评估证书)国际大学预科课程班。

现任领导

  1.党委书记 徐敦楷
  1951年10月出生,汉族,湖北武汉人,教授。
  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政治专业,获哲学学士学位,留校工作;1985年武汉大学政
  治经济学助教进修班进修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结业。
  1997年10月任中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1999年1月任中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2000年5
  月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1998年10月、1999年1月分别获国家民委、国务院"民族团
  结进步模范"荣誉称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2.校长 吴汉东
  1951年1月出生,汉族,江西东乡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本科,留校任教;1986年中南政法学院民法专业硕士
  研究生毕业;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96年1月至1997年3月任澳门
  立法会议员法律顾问。1993年3月至2000年5月,任中南政法学院副院长、院长;2000年5月
  ,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常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学术专长:民商法、知识产权法。
  3。党委副书记 杨志光
  1952年9月出生,汉族,湖南汨罗市人,教授。
  1976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1993年在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进修高等教育
  管理,2000年在华中理工大学获西方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6月任华中理工大学党委副书
  记,2000年5月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
  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4.党委副书记 张中华
  1959年11月出生,汉族,湖南岳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基建经济专业;1985年湖北财经学院投资经济专业硕士研究
  生毕业;1991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固定资产投资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97年10月任中
  南财经大学副校长;2000年5月,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2010年4月任中南
  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
  主要研究方向:投资学。
  5.党委副书记 齐文远
  1956年9月出生,汉族,内蒙古赤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6年1月参加工作,1981年11月加入中国。1982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
  法律专业;1985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刑法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5
  年7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
  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
  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2006年11月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助理,2010年4月任中南财
  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
  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学。
  6.副校长 陈小君
  1956年1月出生,汉族,安徽淮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本科,留校任教;1997年中南政法学院民法专业硕士
  研究生毕业。1998年12月任中南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2000年5月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
  长、党委常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主要研究方向:民法(含亲属法)。
  7.副校长 刘可风
  1953年4月出生,汉族,湖北武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政治专业,留校任教;1988年中南财经大学哲学专业硕士研
  究生毕业;1998年中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99年12月任中南财经大
  学党委副书记,2000年5月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2010年4月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副校长、党委常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主要研究方向:经济伦理学。
  8.副校长 杨灿明
  1963年4月出生,汉族,湖南桃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3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财政专业;1986年中南财经大学财政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1996年中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首批新世纪百千万
  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8月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
  党委常委。
  主要研究方向:财政学。
  9.副校长 周景明
  1955年1月出生,汉族,江西省进贤县人,研究员。
  1982年7月本科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基建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75年5月参加
  工作,1985年1月加入中国。历任中南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党委组织部副部
  长、部长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组织人事部(统战部)部长、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
  2006年11月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助理。2010年4月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党委常
  委。

院系设置

  哲学院
  哲学系 政治学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系、历史学系
  经济学院
  经济学系 国际商务系
  财政税务学院
  财政系 税务系
  新华金融保险学院
  金融学系 保险系 投资系 金融工程系
    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法学院(法硕中心)
  理论法学系 宪法与行政法学系 刑法学系 诉讼法学系 民商法学系 经济法学系 国际法学系 国际经济法学系
  刑事司法学院
  侦查学系 治安学系 刑法学系
  外国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系 应用英语系 日语系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艺术系
  工商管理学院
  贸易与营销管理系 工商管理系 管理科学系 旅游管理系 人力资源管理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农林经济管理系 物流管理系 电子商务系
  会计学院(会硕中心)
  会计学系 财务管理系
  公共管理学院(MPA中心)
  劳动与社会保障系 行政管理系 城市经济管理系
  统计与数学学院
  统计系 数学与数量经济系 大学数学教研中心
  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经济信息与管理系 安全与环境工程系
  知识产权学院
  MBA学院
  成教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自考、成教、夜大、函授、培训、网教

校园建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筑物命名多为以文字开头,象征文科大学,第二字取与水有关的字,表明校韵像水一样深远。
  首义校区(商学部)
  中南楼 | 文汇楼 | 文津楼 | 文泽楼 | 文济楼 | 思园 | 首义会堂 | 首  图书馆义大运场 | 首义体育馆
  南湖行政楼 (法学部)
  中原楼 | 文治楼 | 文泓楼 | 文泉楼 | 文清楼 | 文潭楼 | 文沛楼 | 文永楼
  南湖教学楼
  文波楼 | 文澜楼 | 文泰楼 | 文添楼| 南园 | 北教 | 南教 | 电教 | 梅教 南附楼
  南湖图书馆
  逸夫楼 | 文溯楼  文波楼
   南湖其他建筑
  南湖会堂 | 南湖体育馆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体育中心 | 旧体育场
  南湖宿舍区
  中区 | 环湖 | 滨湖 | 临湖 | 望湖
  南湖景致
  晓南湖 | 九孔桥(南博桥) | 希贤岭 | 范文澜像 | 孔夫子像 | 青云桥 | 白水桥 | 獬豸像 | 云水湖

著名校友

  注:排名不分先后
1.学界春秋
  曹龙骐 著名金融学家
  贺 铿 著名统计教育家与经济计量学家,中国经济计量学开拓者,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九三学社
  中央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
  何盛明 著名财政学家,曾任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秘书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现任财政
  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国家社会科学
  基金规则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
  刘放桐 著名哲学家、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国家哲学教育委员会委员
  张卓元 著名经济学家、国家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起草者
  黄 进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米建国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党委书记。
  王利明 著名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委员、中国
  法学会民法研究会会长,《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典草案》起草者,多次为中央政治局
  委员授课
  吴联生 北京大学会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张明楷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刑法学家,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命题人。
  钟朋荣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兼任西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
  多所大学教授,兼任裕兴电子、华立控股、洛玻股份、武汉健民等5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
  事,兼任三九集团、茅台酒厂等20多家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经济顾问。
  戴德明 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廖进球 经济学家,现任江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原为该校校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专家顾问组
  成员、教育部评估专家、财政部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全国高校商务管理研究会会长
  肖经建 美国消费者利益学会(ACCI)会长、罗德岛大学教授
  郭泽光 山西财经大学副校长
  耿建新 中国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前书记、博士生导师
  郑小英 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现任厦门爱乐乐团艺术总监,中国音
  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她是中国最有经验的指挥教授之一,陈佐徨、胡咏言、高伟春、王进、吕嘉、俞
  峰、彭加鹏等多名曾受业于她的青年指挥,现已在国内外乐坛上崭露头角。
  王竹泉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会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廖 洪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王善平 湖南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张 蕊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前院长、江西财经大学会计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石 悦 笔名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系列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中国海关总署
  …… ……
2.政界精英
  钱运录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黄嘉华 身兼学者、外交家,被称为“学者外交家”。曾被派为常驻联合国特派全权大使,并兼任联
  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任期结束后,他继续任外交部法律顾问,又曾在全国人**律委员
  会担任顾问,并在北京大学、外交学院、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任客座教授 
  刘中一 原农业部部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
  王 军 财政部副部长
  王保安 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
  丁学东 国务院副秘书长
  孟建民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
  虞列贵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
  漆 林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移民开发局局长
  姚 胜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
  郜进兴 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副局长
  甘藏春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
  陈毓圭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
  李必达 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局长、公平交易局局长、企业注册局局长,著名书法家
  蔡思平 外交部财务司副司长
  关广富 原中共湖北省省委书记,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金道铭 山西省委常委、纪委书记
  孙志刚 安徽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王 宁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于革胜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第十七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李金早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
  赵 雯 上海市副市长
  翁行德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李统书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李道明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王光远 福建省审计厅副厅长、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
  徐唐先 海南省财政厅厅长、党组书记
  曾志权 广东省省财政厅厅长、党组书记
  李 新 广东省审计厅副厅长
  章新生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张思平 深圳市副市长
2.商界风云
    树人朱小黄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
  姚中民 国家开发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
  马明哲 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
  张响贤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总公司副总裁
  郑先炳 香港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新江南投资有限
  公司董事长、招商银行总行商人银行部总经理
  王明权 曾任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中国光大
  银行董事长、申银万国证券有限公司、光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长,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及中国光大科技有限公司
  主席。
  张 新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
  刘贵生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
  文善恩 中国人民银行海南分行副行长
  万存知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副局长,2009年挂职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副主任、党组成员
  雷祖华 曾任中国银行副行长、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 副董事长、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
  刘恒中 金融经济学博士、北美华人银行家协会董事会主席和会长,美国花旗银行集团全球决策管理
  部高级副总裁
  沈国军 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胡润百富榜第91名,2007胡润百富榜第94名
  张学斌 深圳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
  胡跃飞 深圳发展银行副行长
  曹大宽 先后担任海南汇通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财务部经理、副总会计师,长城证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兼总裁。现任北京瑞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晏加源 曾出任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中投证券研究所所长、交银国际(香港)研究部主管
  孙建一 1990年至今任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1995年起任万科董
  事,1998年任副董事长。2001年出任独立董事至今
  孙 兵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级经济师,兼任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副会长
  关国亮 原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东方集团董事
  陈剖建 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郑成新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菅明军 中原证券公司总裁
  黄海蒂 美国亚裔保险理财协会会长,美国宏盛保险与理财公司总裁
  谭建生 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郭小平 广东万家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彭 辰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
  华 翔 盐田港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
  李绍烛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田国立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陈建明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分所主管合伙人
  许 明 巨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
  王定元 “长城货币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曾 芒 “长信增利动态策略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社会影响

  学校一直坚持科学研究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导向功能、研究工作的资政功能以及师资队伍的服务功能。学校科学研究工作确立了“顶天立地”(基础研究追求高深、应用研究贴近实际)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起“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特色鲜明、主动服务”的思想,发挥学科优势,全力缔造财经政法领域思想库,努力打造“中部崛起”的智力服务品牌,形成了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法制建设、经济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的格局。学校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合作,连续多年作为阅卷中心承担全国中国注册会计师(CPA)考试的阅卷工作;与国家司法部门司法考试中心联手,多次承担全国司法考试阅卷工作。
  60多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累计约30万人,毕业生水平和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高级领导干部、学术精英和商界巨子。
  面向未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抓住机遇,为建成“高水平人文社科研究型大学”而奋斗,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两全其美网校城,荟萃了著名网院和网校的超过10000门免费和收费网络课程!

新东方2016考研网络课程>>

考研直通车

导师全程班

考研全程班

专业硕士全程班

最新评论

高校研究生院近期更新信息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4-28 15: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