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2011-8-27 14:47| 发布者: bjangel| 查看: 5507| 评论: 0

摘要: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学院概述  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由著名苔藓专家陈邦杰教授招收了第1名研究生。“文化大革命”中,研究生教育中断了。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立即恢复了研 ...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学院概述

  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由著名苔藓专家陈邦杰教授招收了第1名研究生。“文化大革命”中,研究生教育中断了。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立即恢复了研究生招生培养制度,我校也在当年就招收了研究生。1981年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我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7年学校成立研究生处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在2003年学校机构改革中,原研究生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被改建为研究生部(党委研究生工作委员会),主要承担和组织全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1996年,南京师范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学科门类

  截止到2006年6月,共授予博士学位624名,硕士学位 6719名。目前,共有在校研究生9215名,其中博士生632名。  20多年来,我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学科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得到不断拓宽,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目前我校共有 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7 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21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1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拥有博士后流动站8个。在12个学科门类中,我校有4个门类布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7个门类布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8个门类布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1个门类布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数达到了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数达到36个。

学位细分

  从学院分布情况来看,全校21个学院中,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院有6个,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院共有13个,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学院有14个,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学院共有21个。
  研究生教育的层次、类型和培养方式也逐步向多样性发展:除了招收和培养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外,还开展了授予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和招收、培养教育硕士、法律硕士、高校教师硕士、艺术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合作培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等。
  根据学校“十一五”建设 “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研究生部在努力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同时,狠抓培养质量,取得了较好成效:到目前为止,共有两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一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有17篇博士论文入选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48篇硕士论文入选省优秀硕士论文,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每年都保持98以上,许多毕业研究生已成长为高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企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的延伸阅读——南京师范大学简介

校况简述

  南京师范大学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它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在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现在南京师范大学工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著名教育家李瑞清、郭秉文、陈鹤琴等曾先后在此主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吴贻芳\李华梅、词学大师唐圭璋、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苔藓学家陈邦杰、心理学史专家高觉敷、艺术大师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等诸多名家大师曾在此执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薪火相继、身教言传,历史性地生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育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砥砺出“团结奋进”的拼搏意识,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学校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形成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
  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学校占地面积219957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64103平方米。设有二级学院23个、独立学院2个,共有在职教职工327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49人,副高级职称830人,专任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172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  南京师范大学家6名,国家百千万工程培养对象6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学名师4名;共有在校普通本科生15615人(不含独立学院),博士研究生843人,硕士研究生6408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3835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生9761人。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总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馆藏纸本文献总量284.84万册,电子数据库65个。
  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211工程”建设的主导作用和学科学位点建设的龙头作用。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5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0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覆盖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1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覆盖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199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本科专业8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学科已涉及文、史、哲、教、理、工、经、法、管、农、医、艺等门类。
  南京师范大学不断推进“厚生育才”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特色专业8个,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各1个,以及4个省级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心)。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学生在“挑战杯”等全国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和金奖,3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目前拥有重点研究机构52个,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和体育文化重点研究基地各1个,全国妇联妇女与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1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7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4个,江苏省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十五”以来,学  南京师范大学校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论文4篇;获得授权专利254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47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91项(其中3项成果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2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文库”,1项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南京师范大学一贯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高校之一,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和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等4个国际性人才培训基地和研究中心,与世界上28个国家和地区的124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每年接收外国留学生1000余人。目前,与国外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3项,学生海外学习计划学校15所,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和法国阿尔萨斯大区建有孔子学院3个。
  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校内机构和人事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及后勤社会化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推进学校事业。近十年来,学校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厂(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留学回国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普通高  仙林校区部分鸟瞰图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南京师范大学正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探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积极深化内涵建设,努力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高教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两全其美网校城,荟萃了著名网院和网校的超过10000门免费和收费网络课程!

新东方2016考研网络课程>>

考研直通车

导师全程班

考研全程班

专业硕士全程班

最新评论

高校研究生院近期更新信息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4-28 01: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