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2011-8-27 15:07| 发布者: bjangel| 查看: 3944| 评论: 0

摘要: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学校简介  华中农大   校园位于武汉市南湖狮子山,占地面积7425亩。校园三面环水,背靠青山,风景秀丽,环境幽雅,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教学科研园地集中连片,建筑群错落有致。  学校迄 ...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学校简介

  
华中农大
 
  校园位于武汉市南湖狮子山,占地面积7425亩。校园三面环水,背靠青山,风景秀丽,环境幽雅,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教学科研园地集中连片,建筑群错落有致。
  学校迄今已有110年的办学历史,是全国办学历史最长的高等农业院校,其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是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起点之一。学校几经演变,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首批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
领导亲切关怀
  董必武、李先念、徐特立等先后为该校题词和题写校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1997年11月23日到该校视察。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1998年10月1日为该校百年校庆题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培养农业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
基础条件优良
  校园占地面积495万平方米(合7425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95万㎡,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58万㎡,学生宿舍面积26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4.4亿元;图书综合馆藏260万册,其中电子图书3.8万GB,图书馆系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的重要成员,华中地区高校3个B级成员馆之一;校园网“千兆为主干,百兆到桌面”覆盖全校,学校自建的BBS “南湖论坛"已成为师生的线上交流平台。建有国家级、省部级研发基地27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育种中心6个,省部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研发中心5个。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级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核心园。2009年12月,学校在教育部直属69所高校整体绩效评价中名列第11位。
名师才俊荟萃
  现有教职工2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450多人,教授320人,副教授390人,博士生导师29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占79.7%;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至2007年);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0人(至2010年);“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人,“楚天学者计划”讲座教授7人(至2010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人、委员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人选1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1][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优秀人才计划”、“骨干教师计划”、“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5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湖北省教学名师3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国家、省部优秀创新团队15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63人。
人才培养体系健全
  学校拥有54个本科专业。其中农学类专业13个、工学类专业13个、理学类专业10个、管理学类专业9个、文学类专业4个、法学类专业3个、经济学类专业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9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专业5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现有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园艺林学学院、水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土地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14个学院和体育课部个直属部。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24000人,其中本科生17000人,研究生4000多人。
学科优势明显
  以农科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现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在2002-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居全国第19名,其中作物学列第1,畜牧学列第2,园艺学、水产均列第3,农林经济管理列第5,生物学、农业资源利用、食品科学与工程均列第6。生物学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类学科之后列全国高校第4。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九五”、“十五”期间连续2次被评为国家优秀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003年、2004年连续2次年检为优秀。
教学成就斐然
  学校在1998年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作大会发言。2001年、2005年两届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5项;2002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3种,其中一等奖1种,二等奖2种;2003年—2005年建成国家级精品课11门,湖北省精品课程18门。教务处2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录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在30%左右,其中农科优势专业和生物学特色专业的录取率50%-80%;本科毕业生年度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
    
科技成果丰硕
  “十五”期间,承担科研项目共1434项,其中国家“863”、“973”、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植物转基因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78项,部省级项目530项,国际合作项目46项;获得科技经费约5.45亿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9项;获得授权专利53项;推广各类科研成果和适用技术150多项。在杂交油菜、绿色水稻、优质种猪、动物疫苗、优质柑橘、试管种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被媒体誉为“六个一”(一枝花、一株稻、一头猪、一支苗、一棵树、一粒豆)的标志性成果。该校被评为实施“863”计划先进集体,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352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28项,省部级项目1013项,国际合作项目102项;获得科技经费约15.2亿元,年均3.04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78.9%;获省部级(含武汉市)以上科技成果奖125项,其中,国家级9项;授权专利271项,其中发明专利199项,实用新型专利70项;在杂交油菜、绿色水稻、优质种猪、动物疫苗、优质柑橘、试管种薯等研究领域,取得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标志性成果。学校被评为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先进集体,“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
国际交流活跃
  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瑞典、英国、法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同20个国际基金组织和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联系,与多所国外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人才的合作伙伴关系,“九五”以来承担国际合作和外资项目120多项。2003年成为“高层次专家培养高学历留学生”试点单位。2007—2008年承办了国际油菜大会、国际柑橘大会等重大国际性学术会议。
优秀人才辈出
  在逾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办学传统,铸就了“团结、勤俭、求是、奋进”的优良校风,确立了“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农科,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办学特色。1952年以来,已输送了全日制毕业生5万余人,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农学博士、第一个果树学博士,涌现出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杰出代表有:赵其国、刘更另、王明庥、范云六、陈文新、傅廷栋、张启发、熊远著、陈焕春、邓子新、邓秀新等11位两院院士;  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原科技部副部长韩德乾、黑龙江省委书记钱运录、湖北省政协主席王生铁、湖北省委副书记黄远志、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道坤和鲍隆清、湖南省委常委于来山、湖南省副省长甘霖、江西省副省长凌成兴、重庆市委常委范照兵、河南省原副省长胡廷积等10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美国普润之星公司董事长尹麦生、美国纽约新英格兰动物医院董事长王辉、英国基因康尔治疗药物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杜进平、上海纺织集团总公司董事长肖贵玉、上海新农饲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瑞生、北京金胜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王文胜、广东海大集团董事长薛华、福建大世界华夏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桥等一批大企业家;CCTV “感动中国” 2004年度人物徐本禹、“湖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赵福兵、“湖北省十大杰出农民”师智敏等新一代大学生典范。
精神文明建设成绩优异
  1996年以来,连续五次获湖北省 “最佳文明单位”称号,1998年获“湖北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称号,2004年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2005年获“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获此殊荣的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内蒙古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21所高校。

历史沿革

  华中农业大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后几经演变,1952年由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建国后,学校曾直属中央高等教育部,后实行农业部和湖北省双重领导。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学校具有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评审权。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并沿用至今。1998年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建校100周年庆典活动。2000年学校由农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领导。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5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10月2日举行了建校110周年庆典活动——“花开一百一十季,情传无限山水间”。
砥砺而兴·1898-1911
  清朝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外国殖民势力入侵,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爱国志士奋起图强,探求“教育救国”之道。
  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上疏光绪皇帝,正式奏请兴办湖北省农务学堂。同年10月正式开学。湖北省农务学堂是我国最早的近代农科大学之一,开创了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先河,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壮丽起点。
  1903年扩建为湖北省高等农务学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办学时代结束。
栉风沐雨·1912-1951
  
  1912年,湖北省农务学堂在辛亥革命后改建为湖北甲种农业学校。此后,经历了1923年湖北第一、第二高级农业学校,1931年省立乡村师范学校,1933年湖北省立教育学院,1937年湖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1940年湖北省立农学院,1950年湖北省农学院等一系列演变。
  1938年,侵华日军迫近武汉,学校西迁湖北恩施五峰山坚持办学。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学校迁回武昌宝积庵。
  1949年,武汉解放,学校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桃李逢春·1952-1984
  
  1952年,以武汉大学农学院、湖北省农学院的整体和中山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农学院、江西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当年招收本科生,次年招收首批研究生,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取得新的进展。
  1957年,学校从宝积庵整体迁址武昌南湖狮子山。
  20世纪60年代,首次招收外国留学生。
芳华日盛·1985-2004
  
  1985年,正式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
  此后,学校抓住事业发展机遇,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对学科设置和专业布局进行重大调整。
  经过20多年艰苦奋斗,学科专业覆盖了农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门类,在多个学科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百尺竿头·2005-2008
  
  2005年,学校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同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评为优秀。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获此殊荣的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内蒙古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21所高校。
  乘着新世纪浩荡春风,华中农业大学正以蓬勃发展的态势,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加快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力争到建校120周年之际,把学校建设成为整体水平国内一流,优势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

院系设置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两院合并)
  水产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土地管理学院(两院合并)
  工学院
  文法学院
  理学院
  园艺林学院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食品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
  张之洞班(由各院挑选成绩优异者组成)
  体育课部
  楚天学院

人才培养

本科教育
  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主体和基础。为积极探索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和新机制,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实施 "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加强新兴与品牌专业、精品课程与精品教材、实验室和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坚持研究,改革建设、管理紧密结合,积极推进学分制,着力建立现代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研究生教育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 1953 年。 1981 年该校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目前,该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覆盖了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 6 大学科门类, 拥有11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 , 57 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90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 , 3 个专业学位类型 。  学校现有 8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36个农业部和湖北省级重点学科 。 2002 年- 2004 年,在全国 80 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该校作物学在同类学科中排名第一,生物学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四,其余参评学科都在前六名。学校建有 2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6 个部(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 , 9 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其中,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两次全国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并排名第一。学校现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 , 中国工程院院士 4人 ,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 教授10 人, 博士生导师 290人,一支以院士 - 博士生导师 - 青年博士为主体的学术队伍正活跃在各自学科领域,英才倍出,成果丰硕。
继续教育
  该校现有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本、专科(脱产、函授)及专升本的招生、高职、自考(长线、自考助学班)各级各类农业领导干部的培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等多形式、多层次、多学科和多渠道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体系和发展格局,多年来,已为社会培养本、专科毕业生2万多名,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万多名,现有在籍成教、自考学生1万多名,专业涉及面广、学历层次科学、培养计划适应性强,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科学的高等继续教育体系。
网络教育
  结合该校传统教育特色与现代网络教学方法,突出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先进教育手段,通过专家、教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及点播网上教学资源,并辅以及时辅导、讨论、视频双向教学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只能校内访问。
莘莘学子
    徐本禹泪别大石小学徐本禹,用爱心感动中国
  经济管理学院-土地管理学院2008届硕士毕业生,2003年他以优秀成绩考取研究生后,主动推迟就读,到贵州贫困山区坚持义务支教2年,并使当地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他的事迹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他因此当选中央电视台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并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湖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6年以国际青年志愿者的身份赴津巴布韦继续支教,2007年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赵福兵:生命铸就的西部梦想赵福兵,用生命服务西部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2004届本科毕业生,2004年7月参加团中央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被分配到湖北省建始县工作,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2005年3月,到该县七里坪中学支教。他省吃俭用,资助了9名贫困学生。同年4月29日,在辅导学生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22岁。

师资力量

  学校名师荟萃,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320人,副教授390人,其中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人,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有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2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湖北省教学名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63人。
院士风采
  学校目前有院士5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
    中科院,美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傅廷栋, 熊远著, 陈焕春, 邓秀新;
  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张启发,傅廷栋;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张启发;
长江学者
  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有7人,分别是:张启发 邓秀新 张承才 周道绣 彭良才 匡汉晖 黄巧云
  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有3人,分别是:彭少兵 王学敏 赵云德
各类专家
  国家级专家(10人)【截止至1998年】
  1986年 熊远著 周俊初
  1988年 王运华
  1990年 邓子新
  1992年 傅廷栋
  1994年 邓秀新 张启发
  1996年 喻子牛
  1998年 谢从华 邓昌彦
  农业部专家(23人)【截止至1999年】
  1986年 李泽炳 宗贤爝
  1988年 金忠恒 喻子牛
  1990年 傅廷栋 邓秀新
  1991年 孟金陵 兰盛银 张启发
  1995年 周秀芬 周永明 熊邦喜 叶志彪 张自国
  1997年 吴江生 林开春 李崇光 袁宗辉
  1999年 陈焕春 李忠云 彭克美 李 奎 李小昱
  省级专家(27人)【截止至2003年】
  1991年 邓望喜 邓昌彦 李卫武 魏中海
  1993年 张端品 李明佩 谢季坚 林芳灿
  1995年 万蜀渊 汪兴旺 阎淳泰 陈昌福
  1996年 王雅鹏 谢从华
  1997年 冯中朝 夏仁学 侯明生 彭 健
  1999年 龚世园 许绮川 范春国 倪德江
  2001年 胡承孝 钟涨宝
  2003年 王石平 黄巧云 徐跃进
  教学名师(5人)
  赵斌(湖北省) 董元彦(湖北省) 郑用琏(国家) 张献龙(国家) 曹凑贵(国家)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华中农业大学作为国家教育部直属大学,有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微生物学、果树学、

学术会议(8张)分子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动物遗传育种、水产养殖、农业经济管理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等4个部级重点学科,生物学、食品科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兽医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产、农林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11个省级重点学科(涵盖二级学科32个),产业经济学、森林培育、企业管理、食品科学、发酵工程、基础兽医学等6个校级重点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
  华中农业大学现有博士后流动站10个,分别为作物学流动站、植物保护流动站、生物学流动站、食品科学与工程流动站、园艺学流动站、农业资源利用流动站、农林经济管理流动站、畜牧学流动站、兽医学流动站、水产流动站。
博士点
  华中农业大学现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57个,其中自主设置的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13个, 覆盖了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6大学科门类。
硕士点
  华中农业大学始建于1898年,是我国办学历史最久的农林高等院校,1953年开始研究生教育;是首批获得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之一。现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7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90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覆盖了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6大学科门类。每年拟招收学术性学位研究生1500余人;同时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拥有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和工程硕士等三种类型专业学位以及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招生权限。雄厚的师资力量、充足的科研经费、浓郁的学术氛围、规范的教育管理,为研究生营造了理想的科研和学习园地。
本科专业
  华中农业大学现有本科专业54个,包括了农、理、工、文、法、经、管在内的众多门类。
  新增本科专业:自动化、生物信息学、商务英语、能源与资源工程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目前学校承担的各类在研科技项目1434项,其中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973”计划、“948”计划、国家转基因植物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78多项,国际合作项目近46项,部、省级项目530项。
成果与专利
  “十五”期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9项;获得授权专利53项;推广各类科研成果和适用技术150多项。在杂交油菜、绿色水稻、优质种猪、动物疫苗、优质柑橘、试管种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被媒体誉为“华中农业大学六个一”(一枝花、一株稻、一头猪、一支苗、一棵树、一粒豆)的标志性成果。
科研基地
  学校建有国家级、省部级研发基地37个,校级研究中心与实验室35个,其中:
  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
  国家兽药安全评价实验室
  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
  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育种中心(6个)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汉)
  国家柑橘育种中心
  国家农作物分子技术育种中心
  国家果树脱毒种质资源室内保存中心
  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
  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分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
  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0个)[3]
  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武汉)
  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油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华中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淡水生物繁育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兽用诊断制剂创制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原农业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兽药残留检测重点实验室 (原农业部食品安全评价重点开放实验室基础)
  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原农业部亚热带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个)
  湖北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作物病害监测和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省部研究中心(7个)
  湖北省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油菜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淡水鱼类专业分中心
  动物生物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省动物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级质量检测中心(3个)
  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
  农业部微生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
  湖北省饲料质量监督检验站
  校级研究中心与实验室(35个)[4][5]
  作物遗传研究所
  农业微生物研究所
  柑橘研究所
  农业经济研究所
  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兽药研究所
  不动产经济与资产评估研究所
  植科院中心实验室
  工商管理研究所
  应用写作研究所
  农村社会学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养猪研究所
  应用真菌研究所
  昆虫资源研究所
  农用化学研究所
  生态与环境经济研究所
  食品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园艺经济研究所
  城市有害生物防治研究所
  功能食品研究中心
  作物生理与栽培研究中心
  微量元素研究中心
  药用植物研究所
  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所
  中国胭脂鱼育种中心
  湖北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
  化学生物学研究所
  动物营养代谢病与畜产品品质调控研究中心
  生物质能研究开发中心
  生物信息中心
  环境食品学研究中心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大学科技园
  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首批认定的2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的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8月,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决定共同建设武汉南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园纳入南湖农业园整体规划。2003年8月,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园通过了由教育部、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校园风光

  华中农业大学校园十五景
  1、湖山夕照
  2、清风竹语
  3、秋林尽染
  4、杉林藏幽
  5、百花映日
  6、长虹凌波
  7、雪染暗香
  8、湖杉鹭影
  9、主楼华章
  10、广场雨韵
  11、双狮望月
  12、雄狮探首
  13、碧波荡漾
  14、夜色撩人
  15、曲径通幽

校园文化

校训
  “勤读力耕,立己达人”语出自20世纪40年代的湖北省立农学院院歌,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涵。原创者是湖北省立农学院国文教授朱再庵。
  “勤读”即勤奋学习钻研,“力耕”即努力开拓实践。“勤读力耕”是对学风的倡导,对学问的指引,也是对“知”与“行”辩证关系和成长成才规律的揭示。该校一贯倡导学风建设,勉励学生勤奋刻苦,用心于学,掌握服务国家和社会的知识本领。同时,要求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改造世界,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就人才培养规律而言,“勤读”是“知”,是条件,也是过程;“力耕”是“行”,是途经,也是目的。只有勤奋学习钻研、努力开拓实践,才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立己达人”语出自《论语·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己”是指加强自我修养,自强自立,使自己品德高尚、事业有成;“达人”是指要关爱他人、回报社会,使大家共同发展和进步。“立己达人”符合中国知识分子“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传统美德,是崇高的人生境界,也是庄严的社会责任。只有做到“立己达人”,才能实现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立己达人”是对人格的期望,对责任的要求,也是对自我与他人、个人成才与回报社会相互关系的辩证阐述。
校徽
  该校徽采用圆形造型,主体部分以楚国“编钟”和传统农具“耒耜”为基础,在表现手法上吸收借鉴了中国传统纹样造型和篆刻技法,给人以浓厚的历史感,体现了该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以农科为优势的办学特色。
  一、图案
  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乐器和礼器,产于楚地,是地位的体现,亦是楚文化的象征,代表着精神文明。最著名的编钟是享誉世界的湖北随州曾侯乙编钟。校徽主体设计采用编钟的抽象图形,暗示我校位于湖北,在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格局中举足轻重,在全国和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
  耒耜是楚地古代农具,相传由神农氏发明,是技术生产力的象征,代表着物质文明。校徽主体设计采用耒耜的抽象图形,与我校所在地和学科优势相符。在行为层面,耒耜代表劳动和创造;在精神层面则代表着勤奋和务实。
  编钟与耒耜共同形成了“打谷图”,演绎出两个手拉手合力打谷的抽象人形。打谷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喻指丰收。手拉手合力打谷则寓意我校师生团结奋进、教学相长、教学科研互促共进,不断取得累累硕果。
  校徽主体图案寓意着该校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象征着我校团结、勤俭、求是、奋进的优良传统和校风。
  二、文字
  主体部分图案由华中农业大学的英文缩写大写字母(HAU)变形组合而成,其下方为建校年份“1898”。在线条处理上吸收中国传统纹样特点,采用抽象的流线型叶片形状,使之更具生机和活力。在外围处理上,采用单环形式。上部为手书体“华中农业大学”,下部为英文校名“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三、色彩
  在色彩的处理上采用单色设计,标准色为深绿色,象征华中农业大学蓬勃的发展生机、鲜明的农科特色和浓厚的历史积淀,也与我校“绿色校园”的特点相吻合。此外,为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要,提供了棕、土黄、红、蓝、灰、浅绿、橙等7种备用色和黑色墨稿。
  校徽设计者为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2006届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刘涛、王娟。
校歌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立农学院(我校前身之一)西迁鄂西山区,全体师生筚路蓝缕,坚持办学。时任教务长的包望敏教授曾在《论“耕读”与“新农”》一文中写道:“湖北省立农学院创立于烽烟遍地,万方多难之日,集海内农学者及三楚青年一堂,朝夕孜孜,耕读不辍,以革新农业为己任,其坚苦卓绝之精神与乎兴农建国之宏愿均有足多者。”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武汉,国文教授朱再庵先生和著名音乐教育家喻宜萱先生共同创作了《湖北省立农学院院歌》。校歌歌词:  华中农业大学校歌挹江流浩浩荡荡,

校园活动(11张)
  挟沃野郁郁苍苍。
  萃俊秀于三楚,
  聚硕彦于一堂。
  勤读力耕肩重任,
  立己达人图自强。
  雍雍穆穆,
  跻跻跄跄。
  宏农学,
  扬国光,
  日新永无疆。
  作者简介:
  朱再庵,湖北省立农学院国文教授,知名学者,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抗日战争时期在恩施创办并主编文学月刊《晓月》,有较大影响。
  喻宜萱,著名声乐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生院学习音乐,是我国美声唱法和声乐教育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康定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首唱者。她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首任系主任和分管教学的副院长。20世纪40年代担任湖北省立农学院音乐指导。解放后,喻宜萱出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兼声乐系主任、声乐教授。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如今年事已高,深居简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她的《康定情歌》唱遍了世界,却极少有人知道这首传世经典与湖北省立农学院的特殊联系;而那首《湖北省立农学院院歌》更是没有几人能够记得。

历任校长

湖北农务学堂
  张之洞 创办人
湖北省高等农业学堂
  刘伯刚(1871-1956)监督
  喜源 监督
  樊祖徽 监督
  梅光羲(1880-1947)监督
湖北省甲种农业学校
  田古泉(1875-?) 校长
湖北省立教育学院
  罗浚(1896-?) 院长
  罗廷光(1896-?) 院长
  姜琦(1886-1951) 院长
  黄建中(1889-1958) 院长
湖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
  冯紫岗(1900-1943) 校长
  周天放 校长
  刘发煊(1904-1981) 校长
  程鸿书 校长
湖北省立农学院
  1941年-1949年 管泽良(1908-2001) 院长
湖北省农学院
  1949年-1950年 徐觉非(1904-1993) 院长
  1950年-1978年 童世光(1904-1996) 院长
国立武汉大学农学院
  1936年-1938年 叶雅各 院长
  1946年-1949年 叶雅各 院长
  1949年5月27日-1949年9月 杨显东 院长
  1949年-1952年 杨开道 院长
华中农学院
  1956年9月 许子威(1908-1989) 院长
  1978年-1984年 陈华癸(1914-2002) 院长
  1984年-1985年 孙济中(1926-1998) 院长
华中农业大学
  1985年-1995年 孙济中(1926-1998) 校长
  1995年-2007年 张端品(1944- ) 校长
  2007年至今 邓秀新(1961- ) 校长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李忠云
校 长
  邓秀新
党委副书记
  李桂芳(兼纪委书记) 唐峻
副校长
  李名家 高翅 周承早 张献龙 陈兴荣 李崇光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两全其美网校城,荟萃了著名网院和网校的超过10000门免费和收费网络课程!

新东方2016考研网络课程>>

考研直通车

导师全程班

考研全程班

专业硕士全程班

最新评论

高校研究生院近期更新信息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4-29 00: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