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福州大学研究生院

2011-8-27 14:55| 发布者: bjangel| 查看: 5645| 评论: 0

摘要: 福州大学研究生院校区简介  目前,福州大学共有五个校区:  怡山校区(即“老校区”)地址为福州市工业路523号;  旗山校区(即“新校区”)是学校办学主体,地址为福州市闽侯大学城新区学园路2号;  铜盘校 ...
福州大学研究生院

校区简介

  目前,福州大学共有五个校区:
  怡山校区(即“老校区”)地址为福州市工业路523号;
  旗山校区(即“新校区”)是学校办学主体,地址为福州市闽侯大学城新区学园路2号;
  铜盘校区是软件工程专业办学点,地址为:福州市铜盘路软件大道89-1号;
  马尾校区是2001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本科层次的福州大学独立学院(阳光学院),地址为:福州福州市马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卧龙山;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校区位于厦门市集美区。

学院设置

  学校现有19个以全日制本科生培养为主的学院:紫金矿业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  旗山校区--学生生活区远景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软件学院、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八方物流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等,设置70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门国家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创新团队,是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已获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20项,2010年被批准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全国50家,福建一家)。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还设有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以及至诚学院、阳光学院等2个独立学院。

学科建设

  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7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3个省级重点学科。已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即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和工程硕士(含22个工程领域)。

办学规模

  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26400余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660名,本专科生近22200名,此外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近2200名,成人教育学历类学生6500余名。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10万余名。学校为国家教育部批准可招收外国和港、澳、台地区本科生、研究生的高校。

师资队伍

    福州大学新校区公共教学楼现有教职工3200多名,专任教师1700多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800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含双聘院士4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名;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闽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5名、讲座教授4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优秀专家2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 4名,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6名,博士生导师199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9名。

科研成果

  全校现  怡山校区--逸夫馆礼堂有1个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环境光催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酶高效表达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州大学分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设计)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7个省(高校)重点(开放)实验室,2个省级文科研究基地,3个省行业技术开发基地,1个省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十五”以来,学校共获各类科技项目3600多项,资助经费5亿多元;共获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76项,产生了155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三大奖;科技论文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和引用情况在全国高校排名稳定在前46至69位;专利授权量逐年递增,达到158件。

合作交流

    文科教学楼学校与国内数十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校际、校所协作关系,并且主动面向区域与国家经济建设需要,不断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充分利用两岸三地关系,围绕闽台文化交流,积极开展对台、港、澳地区的科教文化交流。先后与美、英、德、法、俄、日、韩等国家2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其中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阿尔斯特大学、德国莱法州等建立了中英、中德国际教育合作项目。积极开展中西文化交流,建有国内首个西方文献典籍中心--“西观藏书楼”,成立了国际汉学研究院,国际著名汉学家、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施舟人先生( Kristofer Marinus Schipper)长期在校从事汉学学术研究、交流和教学活动。学校已成为福建省与国际及台、港、澳地区科教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图书馆

    福州大学图书馆与学校同步创建于1958年。伴随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图书馆的基本建设和各项工作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座馆藏丰富、环境舒适、设施齐全、管理先进、服务到位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中型高校图书馆。
藏书概况
  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重点学科以及教学科研发展方向,图书馆除了收集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等多种类型和载体的综合性文献外,还重点收集了物理化学、电机电器与控制、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结构工程、石油化工、生物工程等学科门类及其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的文献。 到2007年7月底,图书馆馆藏总量已超过191万册,电子类文献126万多册,中外文期刊7000多种,期刊合订本194493册;现订中外文报刊2519种;本校博、硕士论文2671篇;光盘2671张,多媒体光盘23000多张,并拥有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36个数据库资源。馆藏文献拥有量在福建省高等学校图书馆中名列前茅,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馆舍与设备
  图书馆馆舍总面积49500平方米,其中怡山校区馆舍面积14000平方米,旗山校区馆舍面积35500平方米。旗山校区馆舍是福州大学新校区的标志性建筑,新图书馆大楼坐落于新校区中心区,呈正方形,主楼地上为五层。西观藏书楼位于福州大学怡山校区图书馆东北侧,为中国首家西文典籍图书馆,它是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汉学家施舟人先生和妻子用大半生心血筹建起来的。目前已编入库4576种西方典籍和汉学著作,其中不乏16至18世纪西方经典理学、哲学和美学方面的孤本文献档案,还有大量有关福建、台湾地区的历史文化文献。
服务特色
  学校图书馆在提高教职工服务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服务程序,调整服务结构,拓展服务思路,强化服务功能,实施传统服务与现代服务双轨制;建立健全服务监督机制,通过不定期地与读者交流反馈,改进服务技能,提高服务效率。目前图书馆共有14个对外服务窗口,书刊借阅均采用“一站式”服务方法,每周开放时间98小时,远远超过教育部规定高校图书馆开放70个小时的要求,是目前全国图书馆外借部门开馆时间最长的高校图书馆之一。流通借还书总量为近80万册;阅览部入库为6万多人次,文献复印量为1万多册。2007年,学校图书馆拓展了情报服务功能,与国内多家图书馆建立了新的文献传递服务协议。为校内外读者向国外的高等院校图书馆或文献机构,如美国博硕士论文数据库(PQDD)、美国俄亥俄州的联机图书馆中心(OCLC)、美国CARL公司的Uncover中心等,提供原文文献复制及原文传递服务。至今已完成超过2000份的原文传递。图书馆还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者服务活动和特色活动,加强与图书馆服务群众的交流与互动,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读者满意度达到90%以上。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陈笃彬 研究员
  校长、党委副书记:付贤智 院士
  党委副书记:陈尚义 陈少平
  副校长:范更华 王耀华 何明华 高诚辉 王 健
  党委书记:陈笃彬
  陈笃彬,男,1951年7月生,福建省泉州市人,中共党员。1982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7月至1997年6月在福建中医学院工作,曾任团委副书记、系总支副书记、宣传部副部长、党办主任、外台办主任、党委副书记,期间于1991年10月至1993年10月到南安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1997年6月至2000年10月任泉州师专党委书记,2000年10月至2007年3月任泉州师范学院院长。2007年3月起任中共福州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书记。
  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主持各级各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福建省社会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课题各1项、福建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一项。主编、合著、独著著作12部。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四届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1项,泉州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校长:付贤智
  付贤智,男,1957年7月出生,福建邵武人。1978至1991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学习,先后获得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至1997年赴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作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由福建省引进到福州大学工作;2002年8月起任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5月起任福州大学校长、中共福州大学委员会副书记。
  主要学术职务有: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所长,光催化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和材料工程学部常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决策咨询专家,福建省科协副主席,解放军总装备部防化技术专业组副组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国防环境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和光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付贤智院士是我国光催化领域的知名学者,他针对光催化领域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在光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光催化反应机理、光催化反应动力学和光催化反应器设计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研制出一系列新型、高效、可见光诱导的光催化剂,开发出提高光催化过程效率的多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置,承担并完成了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解决了光催化技术产业化实施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并将光催化技术应用成功地拓展到环保、建材、军工、电力等领域,研制开发了多项光催化产品及其工业生产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我国光催化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近年来,主持和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共申请专利33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已获授权2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研究论文200多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
  1998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1年被授予全国师德标兵,2003年获全国留学人员成就奖,2005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2007年当选中共十七大代表。
  党委副书记:林翔
  林翔,男,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毕业,长期从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曾任福建中医学院党办副主任、人事处处长、院长助理、副院长。对高校教育管理理论有一定的研究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曾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二十多篇论文。
  党委副书记:王新民
  王新民,男,1956年5月出生。1981年9月加入中国。1974年高中毕业回乡参加生产劳动,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考上福州大学化学化工系无机物工学专业,1982年1月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担任辅导员、校党委办公室秘书、会计系党总支副书记、管理系党总支副书记、管理学院教工党总支副书记、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兼校学生工作处处长、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先后评定为助教、讲师、副教授、研究员。
  党委副书记:陈尚义
  陈尚义,男,1956年10月出生,1993年1月加入中国。1975年9月至1978年1月在福建省松溪县茶坪公社插队务农。1982年1月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轻工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8月起在福州大学管理学院任教,先后评为助教、讲师。1995年4月起主要从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后担任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助理、副处长,校“211工程”建设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等职务(其间,1999年4月至2001年4月在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政府挂职,任副区长)。曾主编出版教材约24万字,发表各类论文约12万字,先后被评定为副研究员、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

办学条件

    学校目前有怡山、旗山、铜盘、厦门工艺美院等多个校区,占地近5100余亩。学校办学主体位于福州地区大学城旗山校区。现有公共用房总面积105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1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5亿多元;图书馆藏书近200万册,电子图书130万多册,电子期刊60万多册,中外期刊7000多种,引进EI、CA等中外全文数据库36个,图书馆还拥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学校网络中心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福州主节点,校园网已初步建成一个全校范围内高速畅通的信息服务基础平台;体育运动场地面积17多万平方米。

历史变迁

创办时期(1958年~1966年)
    怡山校区--子兴教学楼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福建省工业总产值只有5亿元,而且大部分是以手工业为主。面对工业基础的薄弱,福建省委决定开辟以三明市为工业基地,创立起具有铁,煤炭,机械制造等一整套工业体系。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首先面对的就是高级工程人才的匮乏。而在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中,福建省被裁撤了4所高校,只剩下了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学院、福建农学院和福建医学院。其中,唯一能培养具有大学水平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厦门大学理工科各系早已在1952年被调整并入省外各院校。这样,福建省所需的工程技术人才只能靠外省院校支援,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省内经济建设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创办一所工科大学则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福州作为福建的省会,是福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了方便省委直接管理,也便于学生实习,于是决定将这所新兴工科大学设在了福州,取名福州大学(校址为福州西门外祭酒岭)。
  1958年秋,福州大学筹备处成立。同时,先由厦门大学招收机械,电机,化工,矿冶等4个工科系的学生共634名。年内又增设了土建系和理科的数学,  怡山校区--科学楼物理,化学等3系。
  1960年,校舍基本完工。2月工科58,59级各专业学生,7月底理科各专业学生先后从厦门大学搬回福州大学新校址。
  在福州大学初期建设的过程中,为避免办学力量分散而影响学校发展,经福州大学和厦门大学两校商定:厦门大学除调配一定数量的基础课程教师之外,尽量以整个专门化调迁为原则。厦门大学的整个电子物理专业及其电子管试制车间转入福州大学物理系。化学系以物理化学专业中的结构化学,分析化学一部分以及卢嘉锡带领物化专业研究生迁往福州大学。数学系的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也迁到了福州大学。
  1962年,因为福建地处前线,福建省内的一些工厂相继关闭。社会上对于福州大学能否继续班下去,也议论纷纷。但是办教育必须从长计议,它与办工厂有明显不同。鉴此,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孤梅和副校长卢嘉锡等上书福建省委,请求福州大学继续办下去。经福建省委权衡利弊之后,于1962年7月正式下达通知:福州大学继续办下去,但要缩小规模。停办土建和矿冶两系以及电机系的工业企业电气化,数学力学系的力学等专业。
  至此,学校设有十个专业,每年招生不超过500人,其中理科学生不超过90人,全校学生规模为3000人左右。
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
  1966年文革爆发,福州大学的正常教学和科研秩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时任福州大学党委书记的张孤梅被开除党籍(于1969年1月5日含冤病逝)。卢嘉锡副校长亦被隔离劳动,遭受迫害。
  在此期间,学校曾经一度停止招生。直至1970年才恢复招生,后因福建师范学院和华侨大学停办,福州大学又增设教育系(1973年福建师范学院复办又回归该校)和土建系(后又有部分回归华侨大学)。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
    旗山校区--图书馆
  文革结束之后,通过拨乱反正,调整教学制度,学校各向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福州大学师生员工精神焕发,解放思想,狠抓教学与科研,成绩显著。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之后,学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内已经具有了一定影响,为学校创办国内一流工科强校的奋斗目标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校训内容

校训
    郭沫若先生为福州大学所题词
  明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至诚: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下之化育;
  可以赞天下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
  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中庸》)
  博学远(笃)志: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论语》)
主要含义
  学校办学要以德在先,要发扬人们天赋的善良美德,以达到才德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培养人要以人为本,只有天下至诚之人才能治理天下的人伦纲常,树立天下的根本事业,懂得天地的变化繁育。
  莘莘学子要勤奋、广博地学习,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掌握知识报效祖国。

历任校长

  贾久民1958年—1978年  福州大学创始人之一卢嘉锡院士皇甫琳1978年—1983年
  卢嘉锡(名誉校长)1981年—2001年
  黄金陵1983年—1992年
  钱匡武1992年—1999年
  魏可镁1999年—2002年
  吴敏生2002年—2010年
  付贤智2010年5月至今

院士风采

  魏可镁
  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可镁教授,男,1939年8月出生于日本,1945年回国,福建省福清市人。1965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留校任教,师从著名科学家卢嘉锡教授。1978年任福州大学讲师;1986年任福州大学副教授;1988年任福州大学教授;1987年4月至1988年4月赴日本化学技术研究所访问研究;1988年至1999年任福州大学副校长;1997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至2002年任福州大学校长;1996年至今任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近30年来他致力于化肥催化剂的组成、制造工艺、结构、性能之间关系规律性的研究,通过催化剂的应用基础研究,解决催化剂工业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研发成功了二个系列八种催化剂,并实现工业化生产和推广使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获得了多项国家奖励:A110-3型氨合成催化剂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983年)、A202型低温氨合成催化剂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1999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FBD型一氧化碳高变催化剂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6年)等等。
  现在,他正进行着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的研发, FD净化器装车测定达到欧洲Ⅲ、Ⅳ号标准,正在准备扩大批量生产。此外,他还在进行新一代钌系氨合成催化剂研究,并取得可喜进展。他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一百多篇,申请专利19项,其中授权12项。培养博硕士生和助手十多人,已形成精干的学术梯队,为我国化肥催化剂技术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钦敏
  王钦敏博士生于1948年12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科学硕士、博士,1999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数字福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兼专家委员会主任,福州大学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王钦敏研究员1990年受聘“日本地球科学综合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从事遥感资料的地质解析及技术评价工作。1993年11月,他受聘“日本卫星影象与测绘公司”任地球信息系统部主任。参与和组织了多项中英、中日、日美、日加和日埃等卫星对地监测、遥感找矿、空间考古和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等多项国际合作。在国外的十五年学习和工作期间,一直致力于参与国家科委、中科院与国外科技合作研究和组织工作,关心福建省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
  1999年回国后,致力于科技部遥感和海洋监测领域“十五”规划工作和国际合作项目组织和研究。主持和负责国际合作、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二十余项:如主持“十五”国家863信息领域重大专项课题“行业大型3S应用服务系统――区域”、科技部“科学数据共享示范工程”等。为推动福建省的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4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03年获“福建省第四届科技工作者优秀建议奖”;2003年“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03年“中国侨联新侨成功创业人士”。
  付贤智
  我国光催化领域的知名学者,中国太阳能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创建了我国目前在光催化高新技术领域唯一的研究所-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解放军总装备部“十五”预研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企业横向开发项目等十几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达5835万元。近年来取得如下科研成果:(1)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 60余篇,其中 SCI收录27篇、EI收录4篇;(2)申请国家专利11项,其中6项已授权;(3)鉴定成果3项,其中2项为国际领先水平、1项为国际先进水平;(4)固体超强酸高效光催化剂和多功能光催化空气净化器两项专利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2001年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授予“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曾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年会杰出论文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二等奖、《物理化学学报》优秀论文奖、中国专利博览会金奖等。

杰出校友

  1.魏可镁
  工业催化剂工程技术专家。1965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工业催化剂工程技术研究,先后研究开发成功了A110-3型、A201型、A202型氨合成催化剂和B116型低铬高变催化剂、B121型无铬高变催化剂,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经济效益显著;完成了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引进大型氨厂国产化─小颗粒含钴催化剂研究,为我国20万吨低压流程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动力学数据。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经国家计委批准投资5356万,负责建立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吴新涛
  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家,1966年福州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结构化学和簇化学研究,在过渡金属硫化学及簇化学领域总结出硫原子配位构型与元件组装的关系表,阐明了硫原子的孤对电子数与配位数对合成的重要作用,为设计合成新原子簇化合物提供了理论依据。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作为首例的新构型原子簇化合物。基于对簇化学的贡献,他被美国发行的《簇科学杂志》称为该领域的“国际带头学者”。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林惠民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家,1982年毕业于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语义学及形式化方法的研究,在进程代数的验证工具、消息传送进程的语义理论和π-演算的公理化等方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4.洪茂椿
  无机化学家,1978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研究,用化学自组装法设计合成金属&有机纳米笼、管及线;宏量制备了多种新型原子团簇;系统地合成了金属石墨状聚合物、具有纳米孔洞的金属&有机聚合物和新型稀土与过渡金属混合聚合物,并研究它们的结构与其性能关系。在“纳米功能分子”和“新型无机&有机聚合物”的无机前沿领域做出贡献。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刘旭
  1982年,毕业于福州大学数学系计算机软件专业; 1982-1987年任教于福州大学计算机系; 1987年,考取中科院数学所计算机软件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至1993年工作于中国科学院数学所计算机科学室。在院期间,他曾先后被评为被中科院数学所评为助理研究员师 、中科院软件所评为高级工程师等称号。
  1993-1997年刘旭任北京瑞星电脑科技开发公司(现为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主要担任瑞星反病毒产品的研发工作,由其开发成功的反病毒卡开创了计算机反杀毒产品的先河,而后的瑞星杀毒软件,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奖。
  1997年出任北京瑞星电脑科技开发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2005年,刘旭因种种原因,脱离瑞星公司。自筹资金1000万元,将自己的住房抵押贷款投入产品的研发,带领科研人员成功研制了国际上首套全新技术的主动防御软件,同时申请了6项国家专利。他创办的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被有关部门批准为高新技术企业。
  6.何昌垂
  1949年出生于福建福清,1975年毕业于福州大学物理无线电系,1982年荷兰国际地学学院综合考察系获硕士学位,1994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获博士学位。先后在中科院、原国家科委、联合国亚太经社会、FAO等单位或机构工作。
  2009年11月25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第138届理事会会议上,FAO宣布任命何昌垂为该组织副总干事。是63年来首位担任该职的中国人。1999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通讯院士,2003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家。曾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兼亚太地区总代表;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总干事(2002);联合国粮农组织持续发展部环境与自然资源处处长(1998);联合国亚洲与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自然资源与环境司空间应用处处长(1994);联合国亚洲与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地区遥感计划主任,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首席技术顾问(1988)等职,曾任国家遥感中心负责人,国家科委国际合作局副局长(1984~1988)。
  7.梁绮萍
  现任福建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1973年9月至1976年9月,福州大学化工系学习。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四届中共福建省委委员,第八届福建省人大常委。
  8.谢兰捷
  现任福建省交通厅厅长。1975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土建系工民建专业。
  9.郑松岩
  曾任中共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现任福建省省长助理。1976年毕业于福州大学采矿系。
  10.陈景河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82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地质采矿工程系。
  11.罗映南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教授级高工。1982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地质专业。
  12.陈新楚
  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软件百强企业第24名)董事长。1979年入学福大,就读电机与电气专业。1983年毕业后到工厂从事了3年的技术工作,后继续在福大攻读研究生,198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2006年向福大捐赠人民币500万元,这也是福大建校以来收到校友捐款单笔数额最多的一次。
  13. 何建文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68年8月毕业于福州大学电机系。
  14.雷春美
  福建省南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工程师。1982年2月毕业于福州大学机械系。
  15 王钦敏
  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科技厅厅长,福大副校长,福大77届毕业。
  16、陈聪聪
  福州大学校友会香港分会会长,企业家。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对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妇女联合会执委。香港福建同乡会副会长。福大电机系自动化专业82届毕业。
  17、付贤智
  福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光催化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科评议组成员、福建省科协副主席、解放军总装备部防化技术专业组副组长。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18、范更华
  福州大学副校长,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离散数学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图论与组合开放实验室主任,系统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数学会组合数学与图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组合数学与图论学会理事长。1980年毕业于福州大学。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谭连生
  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华中师大工学学位委员会主席。 1988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应用数学系。
  20、林作铨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1983年毕业于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技术专业。
  21、陈希
  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1970.12——1975.09 福州大学机械厂工人;1979.04——1979.09 福州大学化工系教师。
  22、郭廷标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政协原主席、党组书记,辽宁省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1960年至1965年在福州大学化学化工系物理化学专业学习。
  23、王晓东
  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福建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曾任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院长。1985年4月研究生毕业于福州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4、林方真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福州大学计算机系特聘教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佳论文奖(1997)、“知识表示与推理”国际学术大会最佳论文奖(2000)和美国人工智能大会最佳论文奖(2004)。1979年入福州大学数学系软件专业学习。

至诚学院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创办于2003年7月,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福州大学和福州大学资产经营公司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共同举办,并按新机制、新模式运作,实施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学院位于福州大学老校区(福州大学怡山校区,福州市鼓楼区杨桥西路50号),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闽江之畔。
  院 训:明德博学,臻于至善。
  办学理念:倚质量打造品牌,以创新推动发展。
  培养方针: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
  战略目标:创至诚品牌,建一流学院。
  战略发展阶段:创建阶段、教学型阶段、教学研究型阶段。

行政机构

  院董事会、院务委员会、院学术委员会、院学位委员会、院教学指导委员会、院体育委员会、院长办公室(下设:行政、人力资源、资产管理办公室)、评建办公室、财务管理部、教学管理部、外事办公室、学生事务部(下设:艺术中心、健身中心、创意中心、创新中心、创业中心、怡山书院、社区管理中心)、保卫部、后勤部(下设:动力、供水、宿舍管理、水电计量与收费、维修与商店管理、教学区管理、饮食等管理中心)、网络中心、培训部、招生与就业管理办公室(下设:招生办公室、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校友会)等。
  党务及社团机构:院党委、党委办公室、学生党支、党校、工会、团委。

教学机构

  电气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环境资源工程系、生物工程系、机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筑系、企业管理系、政府管理系、社会事务管理系、物流管理系、外国语系、音乐系、基础教学部(含公共英语、数学、计算机、物理、马列、体育等教研室)、福建省至诚职业培训学校等18个教学部门。

教辅机构

  图书馆、第一实验实训中心(公共实验室及电气、信息、计算机、经济管理、外语等专业实验室)、第二实验实训中心(公共实验室及化工、材料、环境、生物等专业实验室)、第三实验实训中心(土木、机械专业实验室)、琴房。惠普投资兴建的动漫实验室、H3C投资兴建的网络工程实验室、科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现代办公设备实验室,以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大学英语教学示范点,均落户在实验实训中心内。财政部经济科学出版社在图书馆内合作共建了福建分社,并捐献了大量图书。

专业设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环境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安全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汉语言文学、音乐学、英语、日语等32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为主,兼有经、管、文、艺等应用型、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1200多名,其中教授130多名,副教授290多名,外籍教师6位,超过30%的教师具有高级技术职务。

教学管理

  推行以完全学分制为主线的教学管理改革。目前,已实施选课制、社区管理、第二课堂五大中心和书院建设,基本完成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基础布局。

质量工程

  福建省教学名师3位,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3门,福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2项。

教学质量

  到2010年底,共有103位学生顺利考取国内外各著名高校研究生。2011届毕业生共有58位学生顺利考取国内外各著名高校研究生,研究生考取率达3%强,比2010届提高1%。CET4通过率、CET6通过率呈逐年提高趋势。计算机一级通过率、计算机二级通过率接近100%。

科研立项

  最近两年,我院教师以学院名义共申请获批一项省委宣传部年度重点科研项目,三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截止2010年底,学院已培养四届毕业生,共计5047名,就业率达95%以上,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逐年稳步提升。

荣誉与竞赛

  获教育部“全国先进班级”称号一次;获国家奖学金55人次;获得4项国际级荣誉;获39项国家级荣誉;获223项省级荣誉。亚运会入选记者1人;世博会入选大学生记者1人。

闽台合作

  与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嘉南药理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举办了海峡两岸民办教育论坛,已派三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赴台湾中国科技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2011年4月,院女生合唱团赴台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新竹—福州)合唱节”,获银奖。2011年暑假,学院将组织优秀学生干部41人赴台湾嘉南药理大学进行文化交流。

对外交流

  与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共同实施“2+2+1”培养模式,目前已派3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学赴美国交流学习,并逐步向其他各专业推广。已派两批24位日语专业学生赴日本长崎外语大学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交流学习。已派女生合唱团赴澳门比赛一次、广东番隅比赛一次。已派学生合唱团赴香港比赛一次。已派女生合唱团和爵士乐队赴日本群马比赛一次。美国、德国、日本等外国音乐家,均在学院举办专场音乐会。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外国教授常受邀给学生作学术报告。长期聘请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校知名学者为外聘教师,长年有4-6位外教任教于学院。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两全其美网校城,荟萃了著名网院和网校的超过10000门免费和收费网络课程!

新东方2016考研网络课程>>

考研直通车

导师全程班

考研全程班

专业硕士全程班

最新评论

高校研究生院近期更新信息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4-28 05: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