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作文“扣题与点题”技法指导

2012-5-21 15:23| 发布者: dayday2| 查看: 533| 评论: 0

摘要:   作文“扣题与点题”技法指导   亲爱的同学,在你的作文经历中,可曾遭遇过“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尴尬?可曾陷入过“天马行空,偏离主题”的困境?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在作文过程中确立“读者意识”,心中 ...
 

  作文“扣题与点题”技法指导

 

  亲爱的同学,在你的作文经历中,可曾遭遇过“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尴尬?可曾陷入过“天马行空,偏离主题”的困境?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在作文过程中确立“读者意识”,心中有“题(题目、主题)”,养成“扣题”写作、“点题”作结的良好习惯。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练一练——

  精彩点击

  “子曰”一生

  查一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童音响亮,我黎明即起,早诵夜课。

  父亲大悦,半部《论语》治天下,你这样读下去,查门有望矣。我心里想的不是“查门有望矣”,而是想讨父亲高兴,免一些棍棒。因为我心里很清楚,父亲爱“子曰”胜过“子女”。

  “文革”时“破四旧”,烧我家上千册线装书。遗落几本,父亲拾起来,一并扔进火堆。边扔边说,你们工作做得不仔细。放火的人很委屈:“我是故意给你留几本。”父亲很理解很配合:“不用!不用!书都在我脑子里。”

  家贫,每天的菜肴都是白菜萝卜。父亲却很快乐,用筷子敲打碗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他的意思是鼓励我们大啖萝卜,见贤思齐。而最初,母亲以为萝卜烧咸了,还需再加一瓢水。我和姐姐则以为“贤哉回也”是萝卜的别称。放学回家,问姐姐中午吃什么,姐姐说,又吃“贤哉回也”!那时最大的愿望是,如果有一头猪叫“贤哉回也”就好了。

  父亲穷而好捐。有一年春天,附近村子死了一头牛。父亲称上一斤牛肉,扔下十元钱。说:“你们死了牛,是件大事,又赶上春耕,我十分心痛!”那时牛肉只要三毛钱一斤。队长过意不去,夜里执牛头相送,父亲奋力地用瘦弱的双肩抵住两扇门,大呼:“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我都说了不要找零了你还要送牛头来,我说话不算数今后怎么做人啊?“仁”与“义”都是好东西,瞬间引爆了父亲瘦小体腔里的爆发力,硬是把两扇门合并起来,并且闩上了门闩。

  母亲常常看着空空的米缸感叹,世上孬子都知道把米往家里讨,你们的父亲却把钱往外送。父亲走过嘿嘿地笑笑:“这正好说明了问题,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时,父亲工资只有四十五块五毛,一半要用来接济周围的人。偶尔,路过做红白喜事的人家,父亲摸摸口袋,惭愧地跟人家说,我确实没有钱送了,这样吧,我帮你们写写字。父亲一笔字,颜筋柳骨,人家求之不得,事后都被收藏。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就这样奉“子曰”为圭臬,处处以“君子”的风范来自我约束。他的内心是宁静而充实的,而且充满了随时可以引爆的道德能量。秉持“子曰”之剑,去迎战“风车”,剑锋所指,尽是世间的艰难、苦难与不公。他时而显得强大,时而显得脆弱。

  一年秋天,西风漫道,黄叶纷飞,父亲病得很重。这是父亲最后一次说“子曰”了。探病者不胜其悲,父亲则从病榻上奋力抬头,说:“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生死听从天命,还是不忧不惧为好。”最终,他不忧不惧地走了。

  (选自2008年第14期《中国青年》)

  技法借鉴

  细细品读描写父亲的散文《“子曰”一生》,我们可向著名作家査一路先生借鉴到下述“扣题与点题”的写作技巧:

  咬住一个中心——凸显主题

  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历来有“意在笔先”之说,即指在动笔之前,必须先确立文章欲表达的“意(主旨)”,而后方可围绕这一“灵魂”去构思、选材。行文时,则更应咬住这一既定中心不放松,竭力在文章的主体部分进行凸显,把文章主体部分的内容进行安排、层次划分恰当处理好,追求“扣题”的“到位度”。比较理想的做法是:从文章的题出发,提炼出一个核心的“点”,围绕这一“点”展开铺述,用众多细节性材料表现主题。这样做,可使阅卷老师在阅读过程中,清晰地意会到你在切“题”。

  如上文,査一路以“‘子曰’一生”为标题,想表达的是处处以“君子风范”进行自我约束的父亲安贫、乐施之优秀品格。文章主体部分,为了凸显这一主题,作者始终围绕“子曰”叙事,从多个“点”着笔刻画父亲形象:安贫乐道(“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穷而好捐(“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接济别人(“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文题中“子曰”贯穿始终,父亲的“仁义”品质也在铺陈中得以彰显。

  打磨两个基点——点扣文题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是“扣题”与“点题”的关键所在,精心打磨好“凤头”和“豹尾”这两个基点,对避免“走题”、提升作文档次至关重要。文章开头的打磨应在“切题”上下功夫。所谓“切题”,就是指要与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协调,不能离开主题、内容任意发挥,乱写一气;而应开门见山,用简洁的语言为读者“剖题”,这样做,可以避免东拉西扯、绕弯子,让读者在极短时间内明白你的写作指向。“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对于结尾,我们则可以采用呼应开头、卒章显志的方式,成功实现“点题收笔”的目标,从而使文章首尾浑然一体,主题得以突出和深化。

  且看査一路在《“子曰”一生》中打磨的开头和结尾:第一段,作者以童年的“我”背诵“子曰”而使父亲“大悦”开头,点明“父亲爱‘子曰’胜过‘子女’”,开门见山,入题快,并引起下文;最后一段,以父亲临终背诵“子曰”结尾,收束全文,呼应开头,含蓄蕴藉,令人回味。

  【佳作展台】

  风

  韩笑

  昨夜风起处,思念听谁细数?

  ——题记

  又起风了。爷爷,你感觉到孙女风中的思念了吗?

  依稀是个深冬,在冰冷肃杀的氛围中,爷爷撒手西去,留给家人无尽的痛楚与忧伤。每一回首,细数和爷爷一起走过的时光,总有数不清的感慨与惆怅在心中潜滋暗长……

  深秋的一天,我独自徘徊在田间小路,渴望在那里觅到爷爷昔日的身影。

  一阵风掠过金黄的稻田,谷粒饱满的稻穗迎风摇摆,飘散出阵阵香味。那一刻,我陶醉了,眼前仿佛浮现出爷爷那在田间劳作的矫健身影。然而,当我轻揉双眸,细看田间,只有一方矮矮的坟墓,爷爷一个人在里头长眠。墓旁一棵小杨树孤单地斜生着,似乎快要倒下了。我心中空荡荡的,伫立在爷爷坟茔前发呆,一任风拂过我的脸旁。

  不久,迎面田埂上来了一对祖孙,爷爷骑着自行车,孙儿坐在车后,依偎着爷爷给爷爷讲故事;爷爷边微笑,边听,不时发出幸福爽朗的笑声,那声音回荡在田间,跳跃在风中,甚是动听。

  这样的一幕,激起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

  我曾经拥有比眼前这个孩子更加幸福的童年。爷爷带着我到田间劳作,风中的他给我讲故事,听我唱儿歌,还不时夸我聪明哩!当爷爷逗我时,我总是扮一个淘气的鬼脸作为回应。那段时光,是快乐的,也是弥足珍贵的,我已经把它深深地植入了自己的内心深处。

  爷爷钟爱风,哪怕是冬天那凛冽的寒风也不例外。他总是说:“风是个好东西,能给我带来好心情。”儿时,我并不曾领会爷爷这句话的含义。我曾经是个不爱风的人,不愿宁静的一切在风的吹拂下起任何波澜。可如今,我开始渐渐接纳风,喜欢风了,只因疼爱我的爷爷曾经夸过它。

  爷爷,今后,在每一个想您的深夜,我会把眼泪化作清风。我不敢奢望您还能再回到我的身边,唯愿风带去我的思念,永伴着那个痴爱着风的您!

  【点评】

  全文以“风”为线索贯穿始终,扣“题”紧密。小作者以赤诚之心写至诚之文,以散文化的笔调,叙写对爷爷的怀念,表达自己“风中的思念”。是“风”,触动了“我”的联想;是“风”勾起了“我”对和爷爷一起走过岁月的回味;是风,穿过阴阳阻隔,系着那份爱直抵“我”的灵魂深处,定格为永恒。轻轻的风,淡淡的忧思,浓浓的祖孙情,令人动容。呼应的首尾,精警的题记,富有意蕴的词句,为文章增色不少,亦彰显出作者不凡的写作功力。

 

  作文“扣题与点题”技法指导的延伸内容: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一、 察物不精,浮光掠影,以至作文时叙述描写抽象空泛。

  一位同学在《池塘雨景》中写道:“池塘的四面围着一些花草树木。树是各种各样的,一片郁郁葱葱。花也是各种各样的,五彩缤纷。”这段描写就显得有些空泛。空间有哪些树,树有何特征,有哪些花,这些花的形态和色彩如何,都未能出来。不仅如此,它还未能扣住“雨”字。这都是由于观察不细导致的。

  二、 语言干瘪,没有文采,行文不够丰满。

  例如有一篇题为《我的语文老师》的习作,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她长得比较标准,戴着眼镜,说话声音不大,总爱笑,我非常喜欢她。”这段文字,从语法上看显然没有问题,但从描写人物肖像、再现人物音容笑貌的力度和效果上看,语言则欠修饰润色的功夫,显得比较平淡,缺乏生动性和表现力。

  三、 机械模仿,生搬硬套,没有创新精神。

  有一篇写状物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放学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站一会儿工夫。”这段文字,除了将叶圣陶《牵牛花》中的“工毕”改为“放学”,“小立”改为“小站”外,其余文字几乎雷同。这种依样画葫芦式的仿作,与抄袭还有多大区别呢?当然,看到报刊上的一篇好文章,以启发后,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文章来,虽然这样的文章不免带有“仿”的痕迹,但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是值得赞许的。而那种把X或Y代进去的“仿作”,岂不是变成数学游戏了吗?

  四、 生造词语,适用语汇,令人劳神费解。

  例如:“我爸爸是位老师,对我的要求很严烈。”“他人老心不老,表示一定要为人民多服几年务。”心上第一句里的“严烈”,在词典里根本查不到,属生造;第二句里的“多服几年务”,把“服务”拆开,属割裂词语。

  五、 言重词复,不重推敲,不懂得锤炼字句。

  例如:“到达目的地有三条路可走,即左路、中路和右路。左路和右路,路途较远,走中路最近,所以左中右三路中,我们决定走中路。”显然,这段文字嗦重复的地方不少,但如果能对其稍作加工锤炼,将其变成“到达目的地有左中右三条路可走,中路最近,所以我们决定走中路”,那就简洁多了。

  六、 追求“文气”,故作文雅,有哗众取宠之嫌。

  “太阳上山了”一句,本来非常通俗晓畅,也很简洁,可有人竟将其写成“一个圆圆射出金色光芒的红红的太阳,静悄悄地从东山上探出脸儿来了”,以显示自己博学多才。

  鲁迅先生一贯主张文章应该通俗易懂,要“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同学位 应该从这里获得一点启示。

  七、 前后抵触,自相矛盾,不合思维逻辑。

  例如,“我是一个十分顽皮的小孩,自小到大可以说都是这样的顽皮”一句,既然前边已经承认自己是个“小孩”,后边怎么又说“从小到大”呢?因此,前后抵触,出现矛盾。

  八、 孤立写景,无助主旨,为写景而写景。

  例如,有一篇写春节见闻的文章,其中写道:“早晨一起床,看见天空阴沉沉的,好像满有‘脸愁容。太阳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北风呜呜地哭泣着。这时候,街上传来锣鼓声,爆竹连天,人们都在欢度春节,多热闹啊!”作者愿意是写过春节的欢东,但开头这段写景,不但不能衬托主旨,相反牛头不对马嘴,还和主旨打起架来了。

  九、 浅吟低唱,孤芳自赏,缺乏在气与豪放。

  例如,有一位同学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亭子里格外冷清,一个人走累了,便坐下来。这时,忽然想起李清照的一首词来:‘风往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是啊,风物依旧,可人事已非。想着想着,不觉眼泪似断了线的珠子簌簌落下。”确实,在一部分学生的习作中,浅吟低唱,孤芳自赏,成了他们抒写的主调,而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和介入,则“千呼万唤”难睹面。这种柔弱的病态文风,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十、 轻视标点,一逗到底,有的甚至王文不加标点。

  例如下面的一段文字:“人人挑灯夜读时,她已经上床睡觉,而人人要睡觉时,她便放声地扯起呼噜,大家都很愤怒,都纷纷地要捏她的脸。”这段话至少包含了两个完整的句子,应把“扯起呼噜”后的逗号改为句号才对。我们要重视标点,让标点更好地为文章服务。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初三网络课程榜>>
人大附中
Smart课程
强化班、数学联赛

最新评论

★九年级家庭作业网校——九年级家庭作业相关论坛话题
九年级家庭作业相关话题热门浏览
    九年级家庭作业相关话题网友热议
      九年级家庭作业相关话题近期更新
        九年级家庭作业相关话题网友推荐
          九年级家庭作业相关更多文章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4-29 01: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