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为什么宝宝见什么都要

2011-8-17 15:05| 发布者: dadaone| 查看: 107| 评论: 0

摘要:   为什么宝宝见什么都要   导读: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通常不是一点,而是一个面。比如:东西/礼物/自己的要求什么环境下可以提?什么环境下不可以提?什么情况下可以实现?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实现?提要求 ...
 
  为什么宝宝见什么都要
 
 
  导读: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通常不是一点,而是一个面。比如:东西/礼物/自己的要求什么环境下可以提?什么环境下不可以提?什么情况下可以实现?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实现?提要求什么样的行为语言合适,什么样的行为语言不合适?
 
  案例:
 
  我们家的小宝(2岁,女生),什么都好,就是一带她到商场,就见什么都要,有的东西明明家里有,她见到了还是要,不给买就躺在地上不走,弄得我们大人不知如何是好!有时候为了避免大人尴尬,只好满足她,但我们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观点: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通常不是一点,而是一个面。比如:东西/礼物/自己的要求什么环境下可以提?什么环境下不可以提?什么情况下可以实现?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实现?提要求什么样的行为语言合适,什么样的行为语言不合适?……这些都不是一个教育场景能够解决的,它还盖着很多需要孩子们了解的“信息”,这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信息,因此需要父母耐心细致的梳理,这就是教育作用之所在。
 
  因为,这个年龄孩子的信息经验无法和父母没有任何可比性!父母要摒弃自己的“俯视感”。
 
  另外,父母没有对孩子获得玩具的前提进行过关注,造成孩子概念模糊!
 
  常见场面:
 
  孩子看见了毛绒玩具……
 
  孩子:妈妈,我要这个!
 
  妈妈:不行,这个玩具家里不是有吗?不买!
 
  孩子:我就要!给我买!
 
  妈妈:换一个玩具怎么样,这个玩具也不错呀!毛绒玩具就不要买了吧!
 
  孩子:不,这个和家里的不一样,我就要!
 
  妈妈:这孩子!
 
  孩子:就要!(孩子大哭!)
 
  建议:
 
  1、这种行为,通常建立在最初通过这种方式满足自我目的的实现!例如,孩子之前有过通过哭闹满足自己获得玩具的经历。因此,造成这种行为的根本原因是,父母在最初解决这个问题态度上的“不准确”!
 
  2、父母要做的事情是,对事情发生过程中的态度要准确。在事情发生后,进行有效的“梳理”。
 
  3、“购物场合”是培养孩子自控自抑能力最好的环境,因此,父母可以利用这个环境对孩子进行这个方面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育。
 
  培育方式:超市购物
 
  第一步:引导约定
 
  1、妈妈:孩子,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吧,妈妈只能买一样东西,可是你可以选择两件,可以吗?
 
  2、孩子:好的。(如果孩子不同意,妈妈就取消去超市这件事情)
 
  说明:在购物之前一定要和孩子确认好购买量。因为孩子通常对妈妈(“独采信息源”)充满放肆和依赖,因此,妈妈买东西的量比孩子相对的少,是孩子在这个时期对妈妈的爱衡量后,认为是否得到满足的普遍标尺。
 
  第二步:去超市购物
 
  1、妈妈:孩子,你只能买两样东西啊,所以你要好好想想,这个东西要不要买,如果你买了,那如果前面有你更喜欢的东西怎么办啊?你看,妈妈就什么都还没买,因为可能前面有妈妈特别喜欢的东西啊。妈妈记得只可以买一样东西,所以妈妈就会挑一件最喜欢的东西买。(妈妈要刻意在孩子旁边进行提醒)
 
  2、孩子:妈妈这个好吗?我想要这件。
 
  3、妈妈:我觉得不错,不知道前面是否还有更好的呢?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幼儿园家长网校近期更新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6-14 04: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