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视觉康复渗透语文学科教学的尝试

2011-12-10 03:19| 发布者: dadaf| 查看: 215| 评论: 0

摘要: 视觉康复渗透语文学科教学的尝试   目前,在我校视力障碍学生中低视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就我所带的班来看,8名学生中6名是低视生,从整个学校的招生来看,也是低视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低视生的 ...
 
视觉康复渗透语文学科教学的尝试
 
  目前,在我校视力障碍学生中低视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就我所带的班来看,8名学生中6名是低视生,从整个学校的招生来看,也是低视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低视生的残余视力,让他们的残余视力在学习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并由此使低视生获得更好地发展,是我们每个视障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自2005年春参加到中德视觉康复训练项目以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自己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培训中所学的知识,不仅自己受益,更使学生受益匪浅。
  一、动画、图片、视频——视觉刺激,帮助学习与理解
  (一)学写汉字
  对于有残余视力的学生来说,能够掌握常见的汉字,会给他们将来的生活提供极大的方便,尤其对学生的出行提供便利。这不仅是家长的心愿,也是学生自己的要求。因为,毕竟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汉字,比盲文的使用范围要广泛得多。因此,把课文中所学的生字借助网络教室展示到学生面前的显示器上,让学生初步认识所学汉字,再由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教给学生写,学生模仿着教师的字在黑板上进行书写,课后则由学生自己借助flash字卡帮助掌握汉字的书写、读音。flash字卡的使用,既是一种视觉追踪训练,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更好地认识汉字、掌握汉字。
  (二)理解词语
  低视生因为生活知识的欠缺,对有些知识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如在学习词语“黄鹂”、“孔雀”、“白头翁”、“夜莺”等时,由于这些鸟不是我们当地常见的鸟,即便是老师,也仅知其名,不知其声,尤其这些鸟的样子就更不清楚了,更别说我们面对的这些视障学生了。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积累知识,引导低视生上网搜索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鸟的图像和叫声,让学生通过相互展示、倾听来辨别不同的鸟,从而理解词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感性基础,也为学生提供了一条遇到问题自己解决,学会主动学习的途径。
  (三)激发学习兴趣
  视障学生认识世界的途径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声音来认识的,但对于有残余视力的低视学生来说,他们更想通过自己的视觉来更完整地认识世界。因此,如果能够在学习中给他们提供可听、可看的资料的话,一定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
  如,学习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8课《要下雨了》时,我是这样开始的:“今天,老师要让大家看一个动画片,看完了以后,要把你看到和听到的内容编一个故事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你们愿意吗?”“愿意!”接着,播放了小白兔和燕子、小鱼的对话的动画片。由于学生受视力所限,对片中的内容看的不是十分真切,因此,我给他们播放了两遍。第一遍,在同学们听和看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解说;第二遍则要求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该怎样来编故事。由于动画片的内容和课文结合的比较紧密,更加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动画片看完了,只见同学们一个个聚精会神地思考,有的还皱着眉头,很快,几只小手举起来了。
  (三)提高观察兴趣
  爱动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在活动中发挥他们的想象才能,可以使课本知识生活化,更好地实现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如,学习《春天》这一课时,曾经让同学们想象春天对冰雪、小草、花儿可能会说的话,当学完了这一课时,我带同学们到校园里去观察春天的景象。他们看到:梅花开了,迎春花也开了,牡丹花长了很多花骨朵;柳条儿绿了,小草发芽了……回到教室里,又给他们播放了春天里,满园花开,蜂戏蝶舞的视频,配上描写春天的乐曲,一边播放给他们听和看,一边解说:“大地沉睡了一个冬天,春姑娘来了,叫醒了沉睡的大地,大地复苏了!你看,冰雪融化了,柳枝发芽了,小草变绿了,桃花开了,迎春花也开了,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草地上跳舞,小朋友们在野外放风筝……一阵轻风吹过,象一条轻纱拂过我们的脸庞,一场细雨,湿润了干燥的空气……”
  他们纷纷说:“真美呀!”于是,我说:“我们根据刚才看到的景象来表演一个故事好不好?”“好!”“那么,你们谁愿意做一棵梅花?谁愿意做一棵小草?……”“我,我!”“好,经过了一个冬天,你们这些好朋友又见面了,你们会说些什么悄悄话呢?”
  经过这样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了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四)有助于理解课文
  在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愉快,就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满怀热情地投身到学习之中。
  在学习《穷人》时,我先给学生展示几幅体现穷人生活的图片:有拄着拐棍的老人背着满满的一篓煤炭,有穿着破烂的孩子注视着前面背着书包上学的同龄人,而自己却牵着牛去放牛,有的孩子冬天站在院子里上课,手里还提着捡来的破烂,当然,也有跟课文有关的插图。在看图的过程中,配上老师的指点和讲解。看完图片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就把学生自然地带入到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感到自己的生活是如此的幸福!
  但毕竟有很多的情境是我们无法真切体验的,多媒体却为学习者提供了高质量的视听辅助,十分有利于增进理解,唤起兴趣,强化记忆,加速学习者大脑的信息处理过程。多媒体的动画画面所展示的仿真环境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学习《赤壁之战》时,给学生播放《三国演义》中的相应情节,使学生真切感受赤壁之战的激烈战斗场面;学习《圆明园》时,播放《火烧圆明园》的部分情节,使学生充分感受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恶劣行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更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
  在制作课件和网页时,也按照视觉康复培训中学到的知识,以适合学生的颜色和高反差的色彩对比来设计,避免使用花哨的画面来展现内容,使学生看起来更容易,更清晰。有些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则在展现画面的同时,配以课文朗读,从而使音画同步,既满足了低视生的需求,也照顾到了全盲生的需要。
  (五)提高自信心
  在让低视生进行认识物体形状的训练(把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通过不同形状的孔放入彩球内部)中,有个仅有光感的学生要求也要进行这样的训练,就让他在其他学生练习结束后让他练习。在老师的帮助下,这名学生顺利地完成了这个训练内容。临走时,他高兴地回头对我说:老师,我以为我完不成这个练习呢。我告诉他:怎么会呢?你这么聪明,怎么会完不成呢?他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试训室。但训练中我们也发现,另一个也是仅有光感的学生,开始我以为他是独立完成的,后来在他跟其他同学交流时,才知道,他在放进了大部分的图形后,还有两个怎么也放不进去,就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地把圆球转开,把这两个图形放了进去。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学生能够想出另外的办法完成任务,脑子确实很聪明,创造性思维较好。但也不否认,这里面存在着投机取巧的现象,需要老师及时教育引导。
  (六)综合训练,锻炼多种能力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活动范围长期局限在校园——家庭中,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需要,因此,对于高年级学生,我们会带领他们外出购物、观察事物。
  在外出活动前,低视生每人向学校借一个单筒望远镜,由于我们学校离大商场较远,因此我们采取了步行去,乘车回的方式。在去的路上,低视生借助单筒望远镜搜索目标,按照老师的提示带领全盲生到达指定地点。然后,学生分组活动,低视生和全盲生混合编组,教师相机进行指导,在活动结束后,写出活动后的收获。
  这样的活动,既对学生进行了视觉训练,同时进行了定向行走训练,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计算与表达能力。
  二、戏剧表演训练——感悟生活,体验社会
  (一)建立空间概念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几乎没有空间概念,对距离的概念也很模糊。不少学生对自己家离学校的距离、同学家与自己家谁离学校远等都没有正确的认识。在训练中,我们按照在培训班学到的方法,让老师跟学生分别按照地理位置站好,然后,低视生看一看,就可以直观地辨别出每个同学与学校的远近来,而全盲生则由老师带领,边走边告诉他哪儿是学校,这是谁家等,也可以比较顺利地理解距离的概念。尤其是几个脑瘫学生,虽然费了较大的气力,最后却也能正确的理解距离的远近。
  (二)编排课本剧,深入体验人物感情
  对学过的课文,有些适合表演的,就让学生来演一演。如《你们想错了》这篇课文中,敌人对方志敏的两次搜身描述的非常生动,学生通过朗读,这些场景已在脑中留下初步印象,若进一步组织学生表演,静态的文字就会化为一个动态的“社会文化情景”,既有声,又有情,此时,声情并茂,内容会更加直观,形象,丰富,学生的体验也就愈发深刻,进入文我交融的情境之中。学生通过表演方志敏对待敌人的搜身情景,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更清楚地认识到了方志敏的崇高精神和敌人的丑恶嘴脸。
  再如,《奴隶英雄》这一课,本身就是个剧本,拿来让学生当脚本,加上自己的理解,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使学生对剧本的理解,对剧本中人物的感情体验的更加深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古诗,因学生绝大多数是住校生,对离别的感受都比较深刻。于是,就让学生结合自己送别亲人、朋友时的感受,发挥自己的想像,来演一演李白送别孟浩然时,两人在江边依依惜别的场景:两人离开时会说些什么,孟浩然上船以后,两人又会说些什么等等。通过表演发现,有的组的学生在朋友离开时,除了说再见,几乎不知道再说什么,有的虽然说的不错,可是,孟浩然上船后,跟李白说:回去吧。演李白的同学就不知道怎么来应对了。通过这样的表演,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到诗人的感情,也使学生了解到送别时的一些礼仪,从而在生活中更好地与健全人相处。
  (三)演课文结尾推测,帮助内容延伸
  教学的结束意味着学生新的语文学习的开始。有许多文章结尾意犹未尽,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在这时引发学生对结尾进行想象推测,学生头脑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就会被进一步激活,从而有效地训练其思维创新能力。如《穷人》,文章写到桑那夫妻两人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就结束了,那么,桑那一家的生活在本已极度贫困的情况下再添上两个孩子,生活的困窘可想而知。他们日后的日子会怎样呢?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桑那一家从此以后的生活编成故事写下来,再把内容表演出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像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感悟生活,体验社会
  教学中,除了编排课本剧,还按照在培训班学到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分组分别讲故事,然后小组内学生比较分析后,从每个学生所讲的故事中选择一个大家都觉得好的内容来自编、自导、自演节目,从而增加学生的体验和再体验的经验。如,《在公交车上》,学生高高兴兴地乘车外出买东西,想不到几乎被小偷偷了钱包,而在车上的乘客要求把小偷送派出所时,我们的学生却要求给小偷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理解他人,体谅别人,提高理解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通过在教学中渗透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我们的教学变得轻松愉快起来,学习地点也不局限于课堂、校园,低视生的视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我们相信,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随着使用技巧的日渐成熟,我们的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视觉康复渗透语文学科教学的尝试的延伸阅读:怎样做好盲童的心理康复
 
  视力残疾人的心理康复主要针对先天性残或幼年残者,盲童的心理康复至关重要。在人们的印象中,盲童的形象常是个子矮小、行动笨拙、不爱活动等等。确实,以上现象在一些盲童身上是存在的,而且有的表现还比较严重。有的盲目童不敢跳,也不会跳,甚至不会正确走路,行走时手脚的动作不协调,身体软弱,脸部表情单调。这些表现被人们叫做“盲相”。有的国家做过调查,在身体发育上,自幼失明的儿童比同年龄正常儿童迟缓2-4年。“盲相”和身体发育迟缓不是失明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种可能性。受过很好学前教育的盲童,可以在行动时不带或少带“盲相”,身体发育也可以正常。如果为了避免摔伤,把盲童长期关在屋子里,不让他自由活动,那么,这种担心摔伤的“周到”关怀,一定会导致“盲相”的出现。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各个器官及其功能才能得到发展。如果让盲幼儿像其他幼儿一样在游戏、作业等活动中得到发展和补偿,那么他们的肌肉、骨骼、内脏等都会在正常范围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育、成长。 在盲童成长的过程中,要抓紧其心理康复,并使听觉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逐步达到完善,最大限度地在代偿视觉缺陷中发挥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地让盲童在运用听觉时配合其他保存的感觉,既听,又摸,又闻,甚至亲口尝一尝。要教育盲童利用一切代偿功能的特殊训练,努力赶上正常人的社会功能,达到“残而不废”。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特殊教育家长网校——特殊教育相关论坛话题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热门浏览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热议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近期更新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推荐
          特殊教育相关更多文章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4 11: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