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盲校低年级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初探

2011-12-10 03:18| 发布者: dadaf| 查看: 293| 评论: 0

摘要: 盲校低年级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初探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强调以学为中心、提高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盲校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电教手段,主要是录音机,利用的是视障生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听觉。而大多数 ...
 
盲校低年级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初探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强调以学为中心、提高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盲校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电教手段,主要是录音机,利用的是视障生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听觉。而大多数盲校的班级编排都是全盲生和低视生的混合班。如果单纯使用录音机,则无法有效利用低视生的残余视力,这无疑是一种人体有效资源的浪费。但使用计算机就可以同时兼顾到全盲生和低视生。因此,随着计算机走进盲校课堂,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成为摆在盲校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我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信息化设计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呈现出来,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具有好奇、易动、乐于参与的特点,盲校小学生也不例外。计算机这一新科技的成果正适应了他们的这个特点,使他们感到兴趣盎然。信息技术向视障生展示的不仅有图片和动画,更有对视障生更为重要的声音。视障生通过什么认识世界?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声音来认识的。即便是一篇课文朗读的录音,也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听和学的兴趣。
  如,学习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8课《要下雨了》时,我是这样开始的:“今天,老师要让大家看一个动画片,看完了以后,要把你看到和听到的内容编成一个故事,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你们愿意吗?”“愿——意——!”接着,我就给他们播放了小白兔和燕子、小鱼的对话的动画片。由于学生受视力所限,对片中的内容看得不是十分真切,因此,我给他们播放了两遍。第一遍,在学生听和看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解说;第二遍则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该怎样来编故事。由于动画片的内容和课文结合的比较紧密,更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动画片看完了,只见学生们一个个聚精会神地思考,有的还皱着眉头,很快,几只小手举起来了。
  二、实施媒体组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是要重点解决的,如果处理不好,就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千方百计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有些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很难用单一的教学手段解决的。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9课《小壁虎借尾巴》,讲的是一只小壁虎断掉尾巴后,向小鱼、燕子、黄牛等借尾巴的故事。壁虎是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动物,有的同学是只听说过这个名词,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不少同学看了题目就问:“老师,壁虎是什么呀?”我告诉他们:“壁虎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蝎虎’。”“哦,它是什么样的啊?”
  是啊,它是什么样的啊?有几个见过壁虎的低视生说:“壁虎的身体是长的,挺细,大概有这么长(用两手比划,两手的距离大约为10厘米)”“壁虎有四只脚,有一根长尾巴,能在墙上爬。”听说壁虎能在墙上爬,很多同学来了兴致:“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呀?”“我们怎么就不行呢?”“它的尾巴断了怎么还能长出来呀?”
  由于事先考虑到学生可能对壁虎的样子不够熟悉,因此,上课时我还带来了壁虎的标本,高年级学生在美工课上用橡皮泥制作的壁虎作品,课前还从网上搜集了壁虎的图片以及小壁虎借尾巴的视频资料。于是,我把壁虎的橡皮泥作品给全盲生摸,让低视生看壁虎的标本和图片,在他们摸和看的同时,给他们进行讲解:壁虎是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可以附在天花板和墙壁上爬行……壁虎的断尾是一种自卫行为。当它受到外力牵引或遇到敌害时,能用力使尾部断落。掉下来的一段,由于里面还有神经,因此还能跳动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尾巴又会长出来。
  在这个难点的处理中,我使用了标本,但由于标本被封存在盒内,无法触摸,只能给低视生看;使用了橡皮泥模型,可以让全盲生和低视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壁虎的外形;使用了图片,可以让低视生了解壁虎的多种姿态及其颜色;使用了视频,可以兼顾到全盲生和低视生,让他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画面中了解小壁虎断尾巴的原因和借尾巴的经过。
  三、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改革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
  在学习课文《要下雨了》的过程中,布置给学生一个课外作业:向你认识的其他人,包括大同学、家长、老师或住在学校的职工家属等了解夏天雷雨前的自然现象,并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然后按划分的学习小组与同学互相交流,交流后再在班级进行交流。
  学完了课文以后,当要求他们把自己了解到的现象讲给同学听时,学生们纷纷发言:下雨前,有阴天、打雷、打闪等现象;天气很热;蝉不叫了,就是要下雨了;青蛙叫的特别响,就是要下雨了……
  这时,我向同学们表现出了惊异的态度:啊,原来除了课文里讲的“燕子低飞、小鱼游到水面上来、蚂蚁搬家”以外,下雨前还有这么多的现象啊。那么,你们能不能把这些现象,也用一个童话故事的形式来讲给老师听听呢?“能!”“好!那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编一个童话故事,我们来比比看,哪个组的同学编的最生动、最精彩!”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丰富了视障生的知识,锻炼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口语交际能力。
  四、创设多种情境,提高教学效益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置于未知问题的情境中,诱发他们急于了解未知的愿望。在学习《奇妙的“眼睛” 》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同学们猜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粒黑葡萄。”经过提示,同学们猜出来了:“是眼睛!”接着,我把准备好的显微镜(实物)、潜望镜(模型)、望远镜(实物和图片)让他们看和摸,这时候,我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 “哎,这是什么东西呀?”“这是什么呀?怎么还这个样子呢?” “你们想知道这些是什么?它们都有些什么作用吗?”这样,学生急切地想知道这是些什么,他们的思维被激活了。
  2.创设活动情境,提高学生观察兴趣。
  爱动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在活动中发挥他们的想象才能,可以使课本知识生活化,更好地实现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如,学习《春天》这一课时,曾经让同学们想象春天对冰雪、小草、花儿可能会说的话。当学完了这一课时,我带同学们到校园里去观察校园里的春天景象。他们看到:梅花开了,迎春花也开了,牡丹花长了很多花骨朵;柳条儿绿了,小草发芽了……回到教室里,又给他们播放了春天里满园花开,蜂戏蝶舞的视频,他们纷纷说:“真美呀!”于是,我说:“我们根据刚才看到的景象来表演一个故事好不好?”“好!”“那么,你们谁愿意做一棵梅花?谁愿意做一棵小草?……”“我,我!”“好,经过了一个冬天,你们这些好朋友又见面了,你们会说些什么悄悄话呢?”
  经过这样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了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3.创设美的情境,启发学生审美情感。
  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刚刚萌发,需要认真引导,而创设美的情境,既可以寓教于乐,又可以启发、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审美情感。
  在开始学习《春天》这一课时,正值初春,天气乍暖还寒,大地还是一片冬天的萧索景象。我问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喜欢春天吗?”令我想不到的是,10个同学只有两个说喜欢。当问起为什么不喜欢春天时,有的说:“春天很冷。”有的说:“春天刮风,刮得很不舒服。”还有的说:“春天草都干了,也没有花,不好看。”……他们说的不对吗?他们说的并没有错,因为初春时节就是这样的。
  针对这种现象,我搜集了有关春天的视频材料,配上描写春天的乐曲,一边播放给他们听和看,一边解说:“大地沉睡了一个冬天,春姑娘来了,叫醒了沉睡的大地,大地复苏了!你看,冰雪融化了,柳条儿发芽了,小草变绿了,桃花开了,迎春花也开了,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草地上跳舞,小朋友们在野外放风筝……一阵轻风吹过,象一条轻纱拂过我们的脸庞,一场细雨,湿润了干燥的空气……”
  视频看完了,我问:“这样的春天你们喜欢吗?”“喜欢!太美了!”“既然你们喜欢春天,能把你心中最美丽的春天的样子写出来告诉老师吗?”“能!”“好,请大家下课后把自己心中春天的样子写出来,我们下一节课进行交流。”在这样的气氛中下课,怎么能不让同学们盼望下一节课的来临呢?
  五、重新组织教材,整体感知事物
  在盲校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中,有关春天的课文共四篇:《春天》、《祖国多么广大》、《春风吹》、《燕子飞回来了》。为了让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春天的景象,我制作了演示文稿《美丽的春天》和网页《春天的童谣》,搜集了和春天有关的一些文章、诗歌、儿歌、视频材料、歌曲、乐曲,使他们了解了春天的天气、动植物的变化、人们的活动、历代文人对春天的赞美,特别是祖国春天南北的不同景色的视频材料,更是让同学们大开眼界,认识到祖国的辽阔,了解到春天不同地域的不同风貌。我还鼓励同学们在课外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把自己眼里的春天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讲的好的,我就给他们做到网页上去,这种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学设计,给同学们带来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实践证明,信息化教学设计正日益显现出它的巨大魅力,我们坚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这项具有开创性的事业一定会给传统的盲校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盲校低年级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初探的延伸阅读:怎样做好盲童的心理康复
 
  视力残疾人的心理康复主要针对先天性残或幼年残者,盲童的心理康复至关重要。在人们的印象中,盲童的形象常是个子矮小、行动笨拙、不爱活动等等。确实,以上现象在一些盲童身上是存在的,而且有的表现还比较严重。有的盲目童不敢跳,也不会跳,甚至不会正确走路,行走时手脚的动作不协调,身体软弱,脸部表情单调。这些表现被人们叫做“盲相”。有的国家做过调查,在身体发育上,自幼失明的儿童比同年龄正常儿童迟缓2-4年。“盲相”和身体发育迟缓不是失明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种可能性。受过很好学前教育的盲童,可以在行动时不带或少带“盲相”,身体发育也可以正常。如果为了避免摔伤,把盲童长期关在屋子里,不让他自由活动,那么,这种担心摔伤的“周到”关怀,一定会导致“盲相”的出现。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各个器官及其功能才能得到发展。如果让盲幼儿像其他幼儿一样在游戏、作业等活动中得到发展和补偿,那么他们的肌肉、骨骼、内脏等都会在正常范围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育、成长。 在盲童成长的过程中,要抓紧其心理康复,并使听觉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逐步达到完善,最大限度地在代偿视觉缺陷中发挥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地让盲童在运用听觉时配合其他保存的感觉,既听,又摸,又闻,甚至亲口尝一尝。要教育盲童利用一切代偿功能的特殊训练,努力赶上正常人的社会功能,达到“残而不废”。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特殊教育家长网校——特殊教育相关论坛话题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热门浏览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热议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近期更新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推荐
          特殊教育相关更多文章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4 02: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