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低视力训练渗透于学科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1-12-10 02:58| 发布者: dadaf| 查看: 245| 评论: 0

摘要:  低视力训练渗透于学科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低视力训练在我国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课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学校就已经开设了低视力训练课。我校早在90年代初就开展了“低视力汉字识字”的课题研究,并写出了“低 ...
 
 低视力训练渗透于学科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低视力训练在我国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课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学校就已经开设了低视力训练课。我校早在90年代初就开展了“低视力汉字识字”的课题研究,并写出了“低视力儿童识字课本”。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低视力训练主要侧重在对低视力学生开展识字教学或者单独开设低视力训练课。自从我校作为中国六所盲校之一参加“中德低视力教育项目”的培训以来,在低视力训练方面,我们更新了观念、拓展了思路,将低视力训练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去,并选取一定的班级进行尝试,取得较好效果。
  一、低视力训练渗透于学科教学可行性的研究
  从医学角度来讲,低视力的的定义是指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0.05-0.3的范围。这一概念可能对眼科医生更有意义,而对于教育者来讲,它仅仅是一个参考值。视障教育者不应该注重一个孩子的视力究竟是多少,而应该注重: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残余视力作些什么,对孩子的视觉还有哪些施教的可能性,我们还可以怎样最大限度地去利用他的视觉等。这也是低视力训练的意义所在。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说明:在低视力教育方面,我们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如何开展训练了。
  “中德低视力教育项目”开展以后,我们首先尝试了单独开展低视力训练课,由于课程新鲜、活动性强,学生也比较喜欢。这固然是一个较好的训练方法,可是我国的国情是: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在原有的计划中再开设低视力训练,时间显然不够。很多学校挤出了1—2节课的时间进行低视力训练,可是全校并不是每个班级都能安排时间来训练的。这样低视力训练可能只能集中在少数班级或者是少部分孩子中。但是要想提高孩子的视觉功能,低视力训练应该是长期坚持不懈地、每天有一定计划地进行,这样才能日积月累、让孩子不断积累视觉经验,开发有效视觉。为此,我们认为:可以将低视力训练渗透到我们的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这样低视力训练可以像学科教学一样,每天训练和进行。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后,孩子可以养成较好的视觉习惯,充分利用自己的视觉来学习和生活,并逐渐学会利用自己的有限视觉来发挥最大的功能和作用。
  二、低视力训练渗透于学科教学所需求的教学环境
  低视力训练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中,学校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
  1、光线
  教室的采光要好,最好配备窗帘用来调整教室的明暗;教室的灯尽可能选取高频闪的;低视力学生有护眼灯;根据光线按学生的需求编排座位。由于多数学生写字都是用右手书写,所以教室的主要光线(如大面积的窗户)应该设计在学生的左边。
  2、颜色夺目的辅助材料
  训练的辅助材料颜色尽可能鲜艳夺目,这样既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看得更清楚。老师在平时要注意收集颜色鲜艳的材料,如彩色的布料、布绳、各种用品等。利用课余时间多制作一些上课需要的教具。
  3、对比强烈的设施或材料
  盲校的教室要充分考虑一定的反差性,比如说地面和桌子应该有一定反差,桌子的边缘也应该比较显眼、容易看到。我校在设计多功能桌子和低视力训练室的柜子和桌子时,采用了以白色为主,周围的边框则用黑色,二者对比强烈,便于学生使用。
  另外在给学生进行训练或教学时也要充分考虑对比度。我校曾有一位实习老师在上数学课玩数字游戏时,虽然发给了低视力学生大字的数字卡片,可是由于是将黑色的大字写在土黄色的盲纸上,学生花了很长时间都没认出卡片上的数字。既浪费了时间,又不利于学生视觉功能的发挥。如果改用白色的纸配以黑色的大字,学生很快就能读出数字了。
  4、各种形状的材料和实物、各种颜色的底衬板
  在数学课、物理课的教学中,经常会讲到形状,因此学校应该多准备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的物品以辅助教学。
  在很多科目的教学中还会用到实物。比如我校小学语文第三册《语文园地》里就要求学生对事物进行分类,其中包括蔬菜、水果等。语文老师将新鲜的水果、蔬菜带到教室,让学生辨认。英语课教学中,老师在讲实物的单词时,也可以将实物带到教室让学生看实物说单词或说话。当然这些实物的下面一定要放上与之对比度大的底衬。如果我们将绿色的蔬菜放在学生绿色的桌面上,显然学生是不易辨认的。所以学校还应该给每个学生配上几种颜色的底衬板,以便与观察的各种物品进行强烈的对比。
  5、辅助用具
  辅助用具包括护眼灯、阅读板、灯箱、助视器、多功能桌等。
  这些辅助用具可以自己制作。我校自从参加“中德低视力教育项目”后,制作了护眼灯、阅读板、灯箱等。还制作了集光箱和阅读板于一体的课桌、附有活动写字板的助视器桌、多媒体讲台等。
  三、低视力训练渗透于学科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是学科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能否将低视力训练渗透在各个学科中,既对学生进行了训练,又能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还能利用低视力的教学理念提升自己学科教学的效果,这无疑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完成以上任务,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具备先进的低视力训练的理念,熟悉低视力训练操作
  作为一个盲校的教师,必须自觉地学习低视力训练有关理论和实践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为此,在参加每次的 “中德低视力教育项目”培训后,我们就在全校教师中开展理论讲座、实践演习。但是依靠几次讲座是远远不能达到目的的。老师还必须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积累一定的经验,具备较先进的低视力训练的理念。
  2、要对所任班级的每个孩子视力情况和目前视功能情况了如指掌
  教师对孩子进行低视力训练,要根据每个孩子的视力情况、视觉特点来因材施教。因为不同的孩子对颜色的敏感性、形状的敏感性以及光线的需求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掌握本班中每个孩子的视力和视功能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除了有每个孩子的基本资料外,还应该深入到学生中,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每个学生的视觉的不同之处。这样在训练中才会做到具体、周到、能照顾到个体差异。
  我校给每个低视力学生建立了档案、另外还有比较详细的关于学生喜欢的颜色、容易认识的形状等的记录。这些也可以帮助学科老师了解低视力学生的基本状况。
  3、在教学中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开展低视力训练,养成低视力训练的习惯
  将低视力训练渗透到学科中,是一种较新的尝试,很多教师暂时没有这样的习惯,训练可能会出现随意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深钻教材,课前就要充分考虑到本学科中可以进行低视力训练的知识要点,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思路准备、教具准备。长期坚持这样的教学,定会形成习惯。
  4、以低视力训练促进学科教学的教学效果
  低视力训练中,教师鼓励学生尽可能用眼去观察事物,这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了学科知识,提高了学习效果。在盲校的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强调直观教学,它包括直观教具的充分运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选用颜色鲜艳、形状和大小合适的直观教具,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又辅助了教学,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比如我们在小学数学课的教学中,在讲加减法运算时,将颜色鲜艳的塑料方块或者塑料小棒放在灯箱上,让低视力学生去计数和运算,学生看得清楚、兴趣浓厚、记忆深刻。
  四、低视力训练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学设计思路探讨
  在学科教学中,要想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必须做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科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设计教学系统。低视力训练渗透于学科教学的教学设计除了充分考虑本学科的理论和特点,还应该包括低视力训练的理论和特点。也就是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充分运用低视力训练的有关方法来进行教学的设计和构想。
  如何将低视力训练较好地运用于学科教学,教师可从下面几方面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设计。
  1、充分利用光、色、形、对比等,让学生去看
  视觉的利用离不开光线、颜色、物体形状、对比度等因素。
  比如我校数学老师在灯箱上演示彩色方块的计算,学生反映敏捷;体育老师在教学生“手指套绳游戏”时,利用彩色绳子让学生做游戏,学生兴致高,完成游戏迅速;自然课老师在讲授菊花时,把学生带到学校苗圃和开办菊花展的场所,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各种形态、各种颜色的菊花;劳动课老师教学生“系鞋带”时,将鞋带换成了与鞋形成强烈对比的别的颜色等等。
  2、放大卡片、图形、实物等,让学生看得更清楚
  给学生制作的各种卡片一定要用大字,并且注意字和卡片形成较强对比,让学生看清楚。
  学生的课本上有很多不错的插图,但是由于这些插图较小、不易看清楚,学生便对插图没多大兴趣。老师要借助各种办法将插图放大,让学生看清。具体方法有:将图形直接放大、利用助视器放大,另外也可以根据插图自己动手制作图形,当然自己制作图形时可以考虑既有鲜艳的色彩,又有突起便于全盲的学生触摸。
  我校专业课老师在上“经络腧穴”的“点穴课”时,不仅让学生在身上寻找穴位,还把身体各部位描成彩色的平面放大图,贴在黑板上或发个学生,让学生在图上点穴。
  对于一些小的实物,老师也可以利用助视器放大或者制作大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看得更清楚些。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室给低视力学生上课,因为多媒体教室配备有可以放大的屏幕,学生可以看得更清楚些,老师还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利用网络让学生看到更多的图片、图形。
  3、尽可能地让学生看多些东西,积累视觉经验
  一个人的视觉经验直观重要,我曾经向一个中途失明的学生了解:在全盲后你看世界还有颜色吗?他说有,但是全部是以前看到过的颜色经验。而在问先天全盲的学生同一问题时,他们却说,我的颜色来自于老师或家长经常说的。比如说,树是绿色的、草是绿色的、花有多种颜色,但多半认为是红的。由此看来学生的视觉经验对他们而言至关重要。
  我校语文课老师在冬天带学生到户外去观察雪景,让同学门亲身体验并说出形容雪的词语。学生争先恐后地形容:洁白的雪、晶莹的雪、漫天飞舞的雪、银白的世界、大地披上了厚厚的雪被等等,此举既让学生积累了对雪景的视觉经验,又学习了语文知识。
  在各学科教学中,还会遇到学生很难碰到的事物,老师就应该想办法让学生看。比如我们地处中南,很难看到大海。那么对于海洋的一些生物,有些学生根本就没可能看到。因此有的老师在讲珊瑚时,将家里的珊瑚标本带到学校让学生观察。有的老师在讲奇妙的海底世界时,在网上下载彩色的海底世界图,打印出来后借助助视器让学生观看。
  当然,低视力训练渗透于教学的实践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教师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能做到既训练了学生的视力,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校的环境、设备如何更好地与之配套;学校如何提高全体教师在这个领域的业务素质,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更需要各位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实践和完善。
  由于低视力训练渗透于学科教学既可以对低视力学生进行持续的训练,又能提高学科教学的教学效果,二者相得益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思路值得推广。如果我们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自觉地运用低视力训练方法,使学生的视觉功能逐步提高,我想这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低视力训练了。
 
  低视力训练渗透于学科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的延伸阅读:怎样做好盲童的心理康复
 
  视力残疾人的心理康复主要针对先天性残或幼年残者,盲童的心理康复至关重要。在人们的印象中,盲童的形象常是个子矮小、行动笨拙、不爱活动等等。确实,以上现象在一些盲童身上是存在的,而且有的表现还比较严重。有的盲目童不敢跳,也不会跳,甚至不会正确走路,行走时手脚的动作不协调,身体软弱,脸部表情单调。这些表现被人们叫做“盲相”。有的国家做过调查,在身体发育上,自幼失明的儿童比同年龄正常儿童迟缓2-4年。“盲相”和身体发育迟缓不是失明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种可能性。受过很好学前教育的盲童,可以在行动时不带或少带“盲相”,身体发育也可以正常。如果为了避免摔伤,把盲童长期关在屋子里,不让他自由活动,那么,这种担心摔伤的“周到”关怀,一定会导致“盲相”的出现。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各个器官及其功能才能得到发展。如果让盲幼儿像其他幼儿一样在游戏、作业等活动中得到发展和补偿,那么他们的肌肉、骨骼、内脏等都会在正常范围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育、成长。 在盲童成长的过程中,要抓紧其心理康复,并使听觉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逐步达到完善,最大限度地在代偿视觉缺陷中发挥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地让盲童在运用听觉时配合其他保存的感觉,既听,又摸,又闻,甚至亲口尝一尝。要教育盲童利用一切代偿功能的特殊训练,努力赶上正常人的社会功能,达到“残而不废”。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特殊教育家长网校——特殊教育相关论坛话题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热门浏览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热议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近期更新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推荐
          特殊教育相关更多文章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9-21 09: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