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谈谈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

2011-11-10 22:58| 发布者: DADAE| 查看: 351| 评论: 0

摘要:  谈谈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教育对一个人来说将是终生的。由于疾病所困,终生教育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尤为重要。   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运用科学的 ...
 
 谈谈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教育对一个人来说将是终生的。由于疾病所困,终生教育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尤为重要。
  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传授知识、信息,培育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教育的主要载体。教育是一个过程,是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下来实现的。
  一般意义上的康复指的是医学诊断治疗后作用于身体机能、功能、心理调适等的恢复性活动,是医学诊断治疗的延伸。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指的是对其身体机能、神经系统的发育发展、心理低龄化等因神经系统广泛性发育障碍所致缺陷的系列性功能改善的训练方法。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教育过程中有康复的手段,在康复中叉时时存在教育的内容。对于儿童孤独症的教育康复来说,就是通过各种物理手段和心理教育,发展他们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行为,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根本目的在于改善他们社会性差的状况。而社会性体现在他们能正确地通过语言与别人交流;能够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与别人沟通;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一项或者几项工作;能够遵守社会的法律法规;认知心理发展;能适应社会发展等。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教育康复的方案,明确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明确并设计好教育康复的具体措施。有效地改善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差的状况,决不是在封闭环境中能够实现的。因此,我们坚定地说,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必须采取开放的,有利于他们实现教育康复目标的教育康复模式。
  孤独症、非典型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是广泛发育障碍类疾病,教育康复的内容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医学、康复医学和伦理学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当今国际特殊教育的基本理念。学习并合理运用综合知识,是每一位从事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工作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此外,目前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时时关注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先进医学研究的成果,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康复医学和伦理学研究发展的最新成果,关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理念和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实践来源于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又为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实证依据。每一位从事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同时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切忌生搬硬套某一种方法。
  对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实行开放的模式,是实现教育康复目的的有效方法。我们知道,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当代国际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力或思维只是一种适应。儿童心理或行为乃是儿童的心理或行为图式(如吮吸动作、抓握动作以及其他心理活动。这是内因)在环境(外因)影响下不断通过同化、顺应(或异化)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从而就使儿童心理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皮亚杰一般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皮亚杰一生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在研究儿童的认知心理方面,他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对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认识论的基础。
  孤独症儿童的成长发展过程也同正常儿童一样,但是由于疾病的原因,他们的发展速度通常比正常儿童慢,程度会比正常儿童低。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知道,人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孤独症儿童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他们所属的生活、学习环境。从观察中我们不难发现,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行为、思维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发病期年龄的特征,这正是我们要帮助和促进他们发展的起点。对此,前苏联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只有跑到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大家都知道,研究表明,弱智儿童不善于抽象思维。由此,弱智儿童学校的教育学做出了看来似乎是正确的教育结论:这类儿童的教学均应建立在直观性原则的基础上。但是大规模的实验却使专门教育学大失所望。原来,这一基于直观原则并在讲授中排除一切与抽象思维有联系的东西的“教学体系”,不但无助于儿童克服他们的先天缺陷,而且相反地教儿童只习惯于直观思维,摧残了这类儿童也具有的抽象思维的微弱萌芽,从而更加固了这一缺陷。
  正因为如果让弱智儿童听其自然,则他们永远也达不到抽象思维的发展的形式,所以学校的任务就是要全力以赴推动儿童往这个方向前进,发展他们自身在发育中的不足之处……直观性原则是需要的,不可避免的,但只能作为发展抽象思维的阶梯,是一种手段,决不是目的。(《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第403页)维果茨基高度重视文化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他提出了极为重要的理解心理过程的历史原则,认为一切都应当是从历史的、社会环境及相互联系中加以理解。第一次明确了文化历史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一个提出关于历史观点应成为建立人类心理学的主要原则。他指出,“文化创造着行为的特殊方式”“改变着心理机能的活动”“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人改变着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并使其天生的素质和机能发生变化,形成和创造出新的行为方式——特殊的文化方式”。在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活动、心理工具、内化是4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关于教育教学的思想体系,这就是被西方人称之为“社会性建构”的思想。而上述维果茨基的思想,正是支持我们实现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目的的基本理论。维果茨基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教育康复方法论的基础。
  除了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关于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外,还有诸如蒙泰梭利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等等。总之,对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指导,理论是多元的。我们从事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教师、家长切忌迷信某一种理论或方法的所谓灵丹妙药之说,而一定要审时度势,立足于孩子的社会生存与发展。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婴幼儿期是整个身体和神经系统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可塑性很大,如何在婴幼儿期开发人的全脑功能,以提高人类的整体素质,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重要命题。正常儿童在成长过程的各个年龄段,无论是行为、语言、认知、社会交往以及与之有密切联系的感知觉发展都有显著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则反映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显著阶段性的特点。这些阶段性特点的形成,是由他们身心理发展的速度所决定的。
  孤独症通常在儿童出生后的7—30个月发病。孤独症这种疾病,一旦发病,孩子的神经完善功能就出现停滞。如果发现及时,及早进行教育康复干预,那么神经功能恢复就会好,表现出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性小。如果发现迟,未进行有效的教育康复或错过最佳教育康复干预期,那么,孤独症儿童的神经功能恢复就会差,表现出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性明显。因此,我们认为,对孤独症儿童的早期教育要越早越好,越及时越好。
  早期教育是指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以前这段时期对儿童进行一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早期教育就是在孩子们发展的适当时期内,给他们提供恰如其分的刺激,以加速他们的先天潜能变为现实的能力。
  早期教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确保儿童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
  2.要教给他们生活中粗浅的知识技能。教给他们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初步发展他们对艺术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培养求知的欲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克服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的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现在,早期教育已成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被世人瞩目,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要了解一些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医学、营养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早期教育的实质。
  在孤独症儿童的早期教育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所谓循序渐进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孩子进行教育,遵循生长发育规律和知识本身的顺序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二是向孩子传授知识,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要符合他们的教育水平和认识能力,不能超越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不能要求过高、过急。
  2.因材施教的原则。
  孤独症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很大,生活环境、患病程度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要使孩子教育康复取得预期的效果,除了注意他们的年龄特征以外,还要根据他们的个体特征,实施不同的教育。
  3.避免过度教育的原则。
  过度教育是违背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不仅达不到提高智能的目的,相反地阻碍了儿童潜能的开发。据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研究报道:对儿童危害最大的一种教育方式就是“过度教育”。孤独症儿童发病后,神经系统完善功能停滞了,但是生理发展与正常儿童差异不大,家长和教师往往用生理年龄来评价孤独症儿童的各方面能力,并据此去要求他们,这实际上就出现了“过度教育”的状况,这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十分不利。
  4.寓教育于游戏、讲故事之中的原则。
  儿童心理,具有容易接受暗示和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特性,既好奇又爱模仿。做游戏和讲故事是最生动、具体的教育形式了。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游戏、讲故事对他们来说一样需要,但是需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
  由于疾病的原因,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将是长期的(通常18岁前)。孤独症儿童的“连续性”记忆能力(sequential Memory)存在明显的欠缺,也就是说,即使是他十分熟悉的事物(如早晨起来刷牙、洗脸、吃饭、上学等),他也无法像一般小孩子把这些事情在他脑中编排顺序存放下来。由于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因此他通常喜欢停留在他熟悉的环境或事物中,而拒绝去尝试新的活动或课程。这种孤独症儿童认知方面的特殊性(一般儿童的认知过程是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而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过程恰恰相反),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一个正确的,与之生存和发展相关的概念。而帮助他们建立相关的概念(无论是生活方面的还是知识技能方面的概念),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时时刻刻必须关注的过程。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每个正确概念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我们反复地讲解、示范,反复地提醒、提示的,是需要通过不断强化概念来实现的,这是每一位家长和从事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教师、康复师们所必须清醒认识的。
  孤独症儿童在接收和处理外界信息、信号的神经功能方面无法与正常儿童相比,某种指令的执行,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可能他们理解了其中的意思,也可能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是执行对于他们来说是第一位的。这种相对于正常儿童教育近乎于残酷的方法,在对孤独症儿童的早期教育中却是必须的。
  孤独症患儿的语言障碍一直是孤独症儿童学习的一大障碍。在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一是有一些康复机构把孩子能够发出声音定为语言有无的标准,这是错误的。二是要重视孤独症儿童语言教学过程中对“气声”(气声在发声过程中声带不振动或轻微振动)现象的纠正。对孤独症儿童语言中表现出的“鹦鹉学舌”等怪异的现象,应看做正常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仿说”。“仿说”是正常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通常出现在9—18个月。通过“仿说”,正常儿童开始逐步理解成人的语义,并开始能够正确执行成人指令。对部分孤独症儿童中出现的“仿说”,是否可以认定为他们的发病时间的问题,还有待研究。对有“仿说”现象的孤独症儿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重要的不在于及时纠正他们的“仿说”现象,而是要加大与他们的语言沟通密度。千万不能因为他们有“仿说”现象就不与他们说话了。科学研究表明.婴儿经常开口好处多。因为婴儿开口说话时,需要脑神经指控,“说话”会给大脑皮层以刺激,使大脑血流量增加,改善大脑的供氧,从而产生益智健脑的功效。
  正确地控制情绪和表达方式的建立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由于受到疾病的困扰,孤独症儿童的情绪控制和表达方式存在严重问题。很多时候,一些莫名其妙的哭、闹、大笑以及自伤自残现象,都是孤独症儿童情绪宣泄的表现方式。而出现的抓人、咬人、吐人等行为现象,实际上是孤独症儿童与他人交流的方式。在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过程中,我们发现,出现上述问题,总是有原因的。这里,我们不去详细探讨诱发原因,而要强调的是,在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将正确的情绪控制或情绪调整方法、正确的交流交往方式教给他们。如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做几次深呼吸的方法来调整自己。当孩子有交流欲望时,教给孩子站到交流对象前注视对方,主动鞠躬的方法等。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和交往方式的建立,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和教师长期的合作。
  人的发展,通常包括生理和心理两大方面的发展。孤独症儿童的发展,实际上与正常儿童发展的轨迹基本是一致的。孤独症儿童在生理发展方面,实际与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是一致的,其发展的规律与正常儿童也是一致的,主要的问题是决定其心理发展的神经系统出现了问题。在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孤独症儿童的均衡发展。从宏观上说,就是要从德、智、体、美诸方面来设计考虑教育康复的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而不是显现的行为发展。从微观上讲,在进行教育康复时,既要考虑阶段重点,又要兼顾阶段他们各个方面的发展。从国外对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成功经验看,尽管在主动与他人交往这一社会性方面,孤独症儿童会似乎有不可逾越的障碍,但是其他方面,他们都发展得很好。
  提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交流方式,通常在一个行为发生或一个事件发生前由主动方或相关方对当事方发出的具有忠告性质的语言和信息,以达到规避危险和减少失误的目的。提醒对于当事方总是善意的。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在一生的成长过程中,都是要得到别人的帮助的,提醒也是帮助别人或是得到别人帮助的一种表现。孤独症由于神经系统的广泛发育障碍,如果发现早,教育康复及时、有效。
  尽管各种功能性障碍会得到极大改善,但是,恢复到与我们正常人一样,这样的报道尚未见到。即使现任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助理教授格兰汀博士(是一孤独症儿童)也撰文认为,性格孤僻,交往障碍仍是目前她客观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孤独症儿童的信息处理系统(人的神经中枢)存在的问题是无法治愈的。可见他们即使了解下一步应该如何去做,也需要一个比我们常人反应要长得多的时间。因此,提醒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将是终身的。
  提醒具有预见性、警示性和提示性的特点。提醒的运用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正确地把握提醒运用的时机、场合和方法。
  对孤独症儿童的关爱,我们认为,除了家庭、亲友外,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尤其重要。我们讲关爱,是指广义的关爱,主要是体现在一是了解孤独症这种疾病,二是理解孤独症儿童并对他们实施有效的帮助。
  我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关爱主要体现在:
  1.关爱决不应该是溺爱。
  2.关爱应该要关注孤独症儿童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3.关爱要凸现“三心”。
  家长对孤独症孩子的最大的关爱在于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社会行为以及有效的情感表达方式和与他人交往的正确方式。我们反对家长对孩子不能正确理解指令时做出的错误举动所采取的暴力倾向。在各级教育康复机构中,教师的关爱主要体现在要充分理解孤独症儿童,并运用有效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康复。所有与孤独症儿童接触或交往的人,更应以一种宽广的胸怀和深厚的包容心来关心和爱护他们。
 
  谈谈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的延伸阅读:什么是儿童自闭症(孤独症)
 
  儿童自闭症(或称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也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为常见和典型的一种,它不是由一般的单一的原因造成的,而是来自多数原因的障碍症候群。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特殊教育家长网校——特殊教育相关论坛话题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热门浏览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热议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近期更新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推荐
          特殊教育相关更多文章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22 06: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