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盲人心理健康的培养

2011-11-9 00:25| 发布者: DADAE| 查看: 129| 评论: 0

摘要: 盲人心理健康的培养   健康是人类的共同愿望。自己的健康靠自己,通向健康之门的钥匙就握在自己的手中。   培养健康心理的目的,是使盲人尽可能地成为独立的个体。盲人由自暴自弃到自尊自信,追求更高的精神生 ...
 
盲人心理健康的培养
 
  健康是人类的共同愿望。自己的健康靠自己,通向健康之门的钥匙就握在自己的手中。
  培养健康心理的目的,是使盲人尽可能地成为独立的个体。盲人由自暴自弃到自尊自信,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这一飞跃首先是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解放自身,真正像普通人那样去工作和生活,焕发出生命的全部活力。为了保持心理健康,平时就要注意心理健康的培养。
  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理解社会
  盲人要想摆脱不健康心理的束缚,首先要正确理解自己的长处和缺陷,其中特别要正确对待自身的缺陷、有的人眼睛突然失明了,就觉得前途、理想一切全都完了,产生出 “ 我的命为啥这般苦,人生为什么这样残酷 ” 的感叹,心理上经受着巨大痛苦的折磨,好像失去了双眼,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其实,眼睛的失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失明。盲人应该正视自己失明的现实,正确对待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扬长避短,不自暴自弃,不过分依赖别人,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身体的残疾是人类尚无能力回避的灾难。每个人一生都会碰到一些困难,生理的残疾只是其中的一种,这丝毫不意味着你在任何方面比健全人低一头,那种欺辱、嘲笑残疾人的所谓 “ 健全人 ” 才是可悲、可怜的。有人把不幸比作一把锋利的刀子,如果你握住刀柄,它就能为你服务;如果你握住刀锋,刀子就会伤害你。眼睛没有了,还有耳朵,还有手和脚,还有健全的大脑,还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冲破苦闷和彷徨,就会发现阳光就在你的身旁。挺起胸来迎着太阳走,黑夜的影子就会被抛在你身后。俗话说: “ 残疾人总有一巧 ” 。只要你潜心研习,往往就会编织出精美的工艺品,演奏出动听的乐曲来 ..
  要正确理解我们这个正在迅猛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关怀,使盲人摆脱了从古至今许多盲人始终重复着的老路--乞讨、算命、卖唱等悲惨的命运。目前,尽管个别人、个别地区在对待残疾人的问题上,尚有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因为困难而看不到光明的前途。盲人只要能正视现实,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客观的认识,对生活中各种问题、困难和矛盾不逃避,并想方设法去解决。客观地认识自身,常向光明处看,不往黑暗处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就能成为一个心胸开阔、心理健康的人。
  学会自我调节,发现自身优势
  要知道残疾可以是一堵墙,也可以是一座桥,就看你如何去认识它、转化它。盲人要时刻注意发现自己的优势,但不要去追求不现实的东西。盲人虽没有了眼睛,但却有一个健全的头脑和一双灵巧的手,若与肢残、瘫痪的人相比,你就会发现你比他们还有许多有利因素。顺着这条思路,就有可能开拓出一条自救的路。
  生理上以强克弱是自发的,生活中以强克弱是自控的。盲人应该相信:人在生活中以强克弱的潜力更强。美国一名医生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一具死尸的心脏大得异乎寻常。同时发现一个心瓣被堵住,血液不能充足地流到肺里。心脏为弥补这一缺陷而变大了。这就说明,为了自保、为了自强,生命本能地以强补弱。盲人不是比常人注意力更集中、更善于使用听觉、触觉和嗅觉吗?这也是一种本能的以强补弱。每个盲人无一例外地都曾经经历过再生再造的奇迹。也许你未感受到你已经创造的奇迹,但你应该意识到,并树立起自己的信念,既然生理上能够本能地创造奇迹,那么生活中一定能够能动地创造奇迹。
  盲人要学会调节自己,学会发展利用自己的优势
  盲人一般要比健全人更爱自己的工作。盲人就业困难,因而把工作看成是自己生活的依靠;盲人视觉残疾,因为看不见,也因此而少受干扰,工作时更加小心谨慎,专心致志,勤奋、认真、精神集中,次品率比普通人要低。
  盲人的触觉比正常人灵敏。北京盲人橡胶五金厂的大多数盲人都能用手分辨出原胶和人造胶,而很多明眼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听觉优势。盲人经常以耳代目,他们的听觉非常灵敏,学习音乐比普通人快。湖北桃源县九溪乡有一支由 8 名盲人组成的民间曲艺队,他们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围绕党的各项工作自编自演了有关计划生育、破除迷信、法制宣传等方面的节目,为农村婚丧嫁娶风俗的改革、普及法律知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了贡献。同时,这也是谋生手段。
  韧性强,不怕失败。盲人在生活中经受了太多的挫折和失败,心理能承受较大的生活压力,先天失明的盲人极少有自杀轻生的。
  盲人只有充分地看到自身的优势,才能采用积极的方法解决问题,摆脱困境。
  扩大社交圈子
  由于生理缺陷、孤僻、多疑和敏感的个性、强烈的自卑感,使得盲人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长期把自己封闭在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里,这对盲人的身心发展都没有好处。
  友谊是人类的普遍需要。离群索居会使人心胸狭窄、认识片面并易产生偏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有那么多乐于帮助盲人、把爱无私奉献给盲人的人。一位盲人老教师曾说: “ 明眼朋友就是帮助盲人认识世界的眼睛。 ” 多交朋友,多参加活动,盲人会增加见识,增添生活情趣,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残疾人是社会的一员,古今中外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残疾人屡见不鲜。五六十年代,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中国吴运锋的《把一切献给党》两本书,哺育了一代奋发有为的青年;张海迪等人的英雄事迹重新点燃了 80 年代青年人的理想火炬。这都说明残疾人同样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美国聋盲人海伦凯勒是坚强意志的象征,她和普通盲童、聋哑儿童一样有过乖戾的性格、失望的悲哀,她只是在逆境中磨练了自己超人的意志、健康的心态,获得了乐观向上的心境。她也有过愚昧、困惑阶段,也曾为不能理解一个单词的词义而千百次惶惑、苦恼。但她锲而不舍,不断进取,才取得了那样辉煌的成就。她坚定地为事业献身的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她毕生追求的结果。
  只要盲人朋友做生活的有心人,克服困难,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就不虚度此生。贵州省凯里市弯水乡余良村的盲人吴宝隆为民摆渡 32 载的事实就是最好的回答。
  吴宝隆 10 岁失明,为报答党的恩情、乡亲们的关怀,他总想为人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想到村民们每天要过江种地,而渡口又没人撑船时,就鼓起勇气,学起了摆渡技术。他先在熟悉的水面上苦练基本功,而后让朋友到江对岸去喊,他凭声音辨方向,再用两丈多长的竹竿摸索水的深浅,把握前进的方向,用木桩在江边竖立水位标杆,把握江水的深浅。经过一年的实践,他终于掌握了摆渡技术,从此为民摆渡 32 载。吴宝隆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普通盲人同样能创造奇迹这一事实。
  如果每一个盲人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这对我们社会所做的贡献将是不可估量的。残疾朋友的事迹会促使你扬起生活的风帆,会校正你人生应走的方向。只要盲人在挫折面前不唉声叹气,在顺利的时候不恃才傲物,保持旺盛的奋斗意志,就能赢得生活的微笑。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是盲人做生活的强者的主要力量,也是克服残疾的主要方法。知识能使盲人正确认识盲缺陷,正确进行缺陷补偿。
  注意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盲人应多阅读一些健康向上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现在又有了《盲人养鸡》、《盲人养兔》等技术书籍,即使目前找工作困难,也能学到一技之长,自谋生路。
  多欣赏轻松优美的音乐,以缓解不安的心情。精神抑郁的盲人,还可以多听一些相声、小幽默等,使自己笑口常开。
  多阅读一些好的文学作品。好的文学作品塑造了美好的心灵。中国的作家行列中已出现了盲人小说家郑荣臣、盲诗人周嘉堤等。当你拿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位勇敢的苏维埃英雄,也有过坐在公园的长凳上慢慢扣着枪扳机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却以顽强的毅力活了下来。他虽然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用双手摸着,一行一行地写着,最后奇迹般地写出了这部杰作。盲人就应该像保尔那样活下去,和他相比,你凭什么失去生活的信心呢?
  知识能给盲人带来生活的希望。山西襄垣县善福村的崔小英,上小学时双目失明,过分的悲伤、绝望使她满头黑发在半年之内大部分变白,她几次轻生都被父母觉察。后来她参加了盲童随班就读的学习,为了尽快掌握盲文,她刻苦学习,手指磨得褪了几层皮,渗出血来也不罢休。两年以后,她已经发表了多篇文章,并考取了盲人中学,为实现她当医生的梦想打基础。知识使崔小英摆脱了痛苦,找到了人生的欢乐。她的满头白发又变得乌黑发亮了。
  知识可以开发盲人的智力,培养美好的心灵。读书和思考是一种崇高的乐趣。盲人应充分享受这一文化财富,使自已摆脱愚昧,变得高尚起来。
  培养健康的情绪
  盲人要培养开阔的胸怀和乐观的态度,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着思想意识的左右。对某件事情,思想不要钻死胡同,不要整日闷闷不乐,这会使恶劣的情绪绵延不休。人要使快乐变成一种心理习惯,要处处寻找快乐,发现快乐。在不开心的时候,在遇到悲哀和无法避免的困难的时候,盲人要学会以愉快的心情来对待它,那么,它可能就变得微不足道了。盲人要学会分析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学会含着微笑生活,做情绪的主人,不受外界情况的支配。
 
  盲人心理健康的培养的延伸阅读:怎样做好盲童的心理康复
 
  视力残疾人的心理康复主要针对先天性残或幼年残者,盲童的心理康复至关重要。在人们的印象中,盲童的形象常是个子矮小、行动笨拙、不爱活动等等。确实,以上现象在一些盲童身上是存在的,而且有的表现还比较严重。有的盲目童不敢跳,也不会跳,甚至不会正确走路,行走时手脚的动作不协调,身体软弱,脸部表情单调。这些表现被人们叫做“盲相”。有的国家做过调查,在身体发育上,自幼失明的儿童比同年龄正常儿童迟缓2-4年。“盲相”和身体发育迟缓不是失明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种可能性。受过很好学前教育的盲童,可以在行动时不带或少带“盲相”,身体发育也可以正常。如果为了避免摔伤,把盲童长期关在屋子里,不让他自由活动,那么,这种担心摔伤的“周到”关怀,一定会导致“盲相”的出现。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各个器官及其功能才能得到发展。如果让盲幼儿像其他幼儿一样在游戏、作业等活动中得到发展和补偿,那么他们的肌肉、骨骼、内脏等都会在正常范围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育、成长。 在盲童成长的过程中,要抓紧其心理康复,并使听觉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逐步达到完善,最大限度地在代偿视觉缺陷中发挥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地让盲童在运用听觉时配合其他保存的感觉,既听,又摸,又闻,甚至亲口尝一尝。要教育盲童利用一切代偿功能的特殊训练,努力赶上正常人的社会功能,达到“残而不废”。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特殊教育家长网校——特殊教育相关论坛话题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热门浏览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热议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近期更新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推荐
          特殊教育相关更多文章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23 01: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