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盲人记者对话700多国内外名人

2011-11-9 00:05| 发布者: DADAE| 查看: 185| 评论: 0

摘要: 盲人记者对话700多国内外名人   关于盲人记者张骥良的故事,很多人听了之后都觉得惊讶,甚至不信。他只有初中的文化水平,却采访了施瓦辛格、巩俐、章子怡、李敖、连战等国内外700多名政界、商界名流和影视明星。 ...
 
盲人记者对话700多国内外名人
 
  关于盲人记者张骥良的故事,很多人听了之后都觉得惊讶,甚至不信。他只有初中的文化水平,却采访了施瓦辛格、巩俐、章子怡、李敖、连战等国内外700多名政界、商界名流和影视明星。他只有0.1的视力,却深入社会底层,关注艾滋病、关注穷苦人民,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新闻界的“无眼之王”。现在的他除了是《人民日报》等多家国内知名媒体的特约记者外,还是一名专职作家。
  [张骥良其人]
  记者节前夕,本报记者在张骥良北京的家中见到了这位新闻界的传奇人物。53岁的张骥良个头不到一米五,两个眼珠不对称,外表看上去非常不起眼,甚至可以用“丑陋”来形容。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视力只有0.1,又非常不起眼的“小人物”,街坊邻居见了他都要竖起大拇指,大家都尊敬地叫他 “张老师”,或者亲切地叫他“老张”。而看管电梯的一位妇女甚至用“神仙”来形容他。
  记者采访张骥良时,他正在忙着创作自己新的长篇小说。他刚刚结束了一部4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溥仪,终结一个时代的人》。他说,过去做了那么多年的记者,那都算是一种沉淀,他现在要以文学创作为主了,因为他热爱文学。
  其实,做了那么多年的记者,张骥良并非一个正式的记者,而是所谓的“特约记者”或“通讯员”。
  采访名人,张骥良常常用自己的笔墨来描绘他们的传奇人生。然而,他自己的人生却要比很多人都还传奇。他刚出生就被亲生父母抛弃,是他的养母在下夜班的途中把他捡了回去。可谁知刚满月又因为高烧成了盲人。当时,养母家中非常贫苦,为了养活他,养母竟然堕掉了自己腹中的胎儿。张骥良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无意中说出了身世秘密,他的养母听说后非常生气,责怪他不该说出此事。
  [传授经验]
  采访要挖掘出新东西
  采访结束前,张骥良对本报年轻的记者传授了自己的很多经验。张骥良说,其实人物专访是最难的采访,因为名人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所以如何采访到名人的新故事或者是幕后故事才是最关键的。
  张骥良举了一个例子。 2007年,李敖到北京大学做演讲时,他对李敖做了个人专访。采访前,张骥良发现,关于李敖的故事实在太多了,想从他的身上挖出新东西恐怕会更难。
  张骥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说,大家都知道李敖是著名学者、著名作家、著名文化人。那他到底为什么“著名”呢?张骥良向李敖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让李敖打开了话匣子,因为没有人这么直接问过他这个问题。李敖向他讲了一个绝对独家的故事,那就是他如何纳税。李敖说,他纳税时,把所有税款都兑换成硬币,然后用一个大卡车拉过去,收税人光数他的税款就得花上很长时间。这次采访,李敖对张骥良说了很多心里话。
  对李敖的采访结束后,在张骥良的记者生涯中,不仅多了一个采访对象,又多了一个新朋友。
  只有0.1视力的张骥良写字时要贴着书。
  [走上文学路] 因叶永烈的一句话
  1994年,张骥良从原来的单位下岗了。这让全家都陷入了窘境。为了生存,他开始寻找新的工作。然而没有一个用人单位愿意收下他这样一位既没有学历,又是个盲人的中年人。
  就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作家叶永烈,叶永烈见过他在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评价说“你的文章我看过,文笔不错,现在纪实文学很火,稿费收入也高,你也可以搞搞! ”
  叶永烈的话给张骥良奠定了信心。可是想做纪实文学,张骥良没有记者证,想采访却名不正言不顺。就在这时,他想起了和自己比较熟悉的作家刘绍棠。刘绍棠先后介绍他认识了冰心、吴祖光、艾青等几十位作家和社会名流。张骥良自己又通过这些人陆续采访了后面的几百人。
  [与同行过招] 讲述“真实的杨澜”
  一次,一个朋友介绍张骥良去采访杨澜。众所周知,杨澜是国内媒体界的顶级人物。想采访她,势必不是简单的事情。
  果然,张骥良和杨澜见面后,杨澜为眼前这样一位“盲人记者”感到惊讶。杨澜一口气问了好几个问题,她问,“你是哪个报社的?你有记者证吗?你一不是报社的,二没有记者证,那你采访完了之后报道又发在哪啊?你能行吗? ”
  面对杨澜的一连串反问,张骥良没有被吓跑。这是他见识的第一个“大牌”名人。张骥良心想,杨澜问的这些问题都是有道理的。如果因这几句话就被吓跑了,那以后采访别人也会遇到同样的难题。他对杨澜说,“虽然我既不在报社工作,也不是正式记者,但是我相信我能把你的经历写得很好。希望你给我这样一次机会,如果你连机会都不给,那怎么能知道我行还是不行呢? ”
  或许做了很多年媒体的杨澜也是第一次见识这样的记者,她也被张骥良的执著感动了。所以,她接受了采访,两人一连聊了几个小时。
  几天后,张骥良把稿子写完让杨澜先审阅一下。看过之后,杨澜非常惊讶,她没有想到一个盲人竟然会写出这么好的稿子来,她对张骥良说,“那么多人采访过我,在写我的文章里,你的这一篇是很不错的。 ”
  不久后,这篇《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杨澜》发表在《青年月刊》上。张骥良在文章中提到了杨澜很多鲜为人知的幕后经历。
  [让名人感动]张国荣主动关心他
  2000年,好莱坞著名影星施瓦辛格来到北京。张骥良听说后第一时间赶到施瓦辛格所在的地方。然而工作人员却将他远远挡住。对方告诉他,活动方已经明确提出,施瓦辛格没有时间接受任何媒体的单独专访。
  张骥良说,“施瓦辛格是为了中国的残疾人事业而来到中国的,我作为一名盲人记者我是最有资格采访他的。 ”张骥良的话让原本嘲笑他的人对他肃然起敬。经过一翻交涉后,张骥良成了唯一一个对施瓦辛格做单独专访的中国记者。
  当施瓦辛格听说中国有个盲人记者要对他做个人专访的时候,非常吃惊,并且很高兴地接受了采访。采访时间也由最初定的25分钟增加到40分钟。在这40分钟里,施瓦辛格向张骥良讲述了很多自己的成长故事,比如关于他和父亲之间的感情,还有一些关于他几十年从影经历的背后故事。张骥良用自己的笔触向大家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施瓦辛格,这篇稿件发表在《华夏时报》上,后来又被多家媒体整版转载。
  张骥良的传奇故事很快被传开了。他先后上了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等多家电视台讲述自己的传奇故事,他也从一个采访别人的记者渐渐变成了被人采访的名人。 2002年,张国荣来内地演出时听说内地有个盲人记者很了不起,于是主动提出接受张骥良的采访,采访时间长达1个半小时。而在1个半小时里,更多的是张国荣在“采访”张骥良。张国荣很关心张骥良的生活和工作状况,更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一年后的4月1日,张国荣跳楼自杀。每当想起这事,张骥良都觉得非常惋惜。他说:“张国荣是个很有内涵的人,他应该珍惜生命才对。 ”
  [曾遭人批评]应多关心社会底层
  随着知名度的扩大和经验的丰富,张骥良采访的名人越来越多。甚至曾经通过国务院台办独家采访了蒋经国之子蒋孝严,写下《父亲蒋经国临终前认下了我们》这样一篇绝对独家的报道。张骥良的满足感也随之越来越大。然而,在一次新闻作品研讨会上,一个记者直言不讳对他进行了批评,“你是个残疾人,但又是生产文字垃圾的壮劳力。 ”对方说,“记者的目光,应该向下看,去关心那些被漠视的人群。 ”
  这位记者同行的话一下子敲醒了张骥良。他想,“是啊,我每天都在关注名人,可是我能改变名人的命运吗?我不能,那我还不如关注一下生活遭遇磨难的贫苦人,这样我就可以用自己的手和笔去改变他们的命运。 ”于是,张骥良开始了“转型”。
  张骥良曾经到艾滋病医院去探访艾滋病人的生存状况,还曾揭露很多非法分子的罪恶行为。 2002年,他听说北京郊区有一伙“血头血霸”,专门找人来代替一些单位职工献血,从中吃这些单位付给的回扣。为了查清这些问题,张骥良以盲人没有工作准备卖血为生为由,只身一人找到了那些卖血者,和他们同吃同住了一个星期后终于摸清了“交易”的“黑幕”。“当时那些卖血者为了稀释血液,经常吃烟灰,我也跟着他们吃,烟灰卡在喉咙里,甭提多难受了……”回想起这些,张骥良觉得,吃点苦头也值得。这篇名为《京城流浪的造血机器》的报道在北京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久后那些弄虚作假的血站和找人代替献血的单位都受到了审查。
 
  盲人记者对话700多国内外名人的延伸阅读:怎样做好盲童的心理康复
 
  视力残疾人的心理康复主要针对先天性残或幼年残者,盲童的心理康复至关重要。在人们的印象中,盲童的形象常是个子矮小、行动笨拙、不爱活动等等。确实,以上现象在一些盲童身上是存在的,而且有的表现还比较严重。有的盲目童不敢跳,也不会跳,甚至不会正确走路,行走时手脚的动作不协调,身体软弱,脸部表情单调。这些表现被人们叫做“盲相”。有的国家做过调查,在身体发育上,自幼失明的儿童比同年龄正常儿童迟缓2-4年。“盲相”和身体发育迟缓不是失明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种可能性。受过很好学前教育的盲童,可以在行动时不带或少带“盲相”,身体发育也可以正常。如果为了避免摔伤,把盲童长期关在屋子里,不让他自由活动,那么,这种担心摔伤的“周到”关怀,一定会导致“盲相”的出现。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各个器官及其功能才能得到发展。如果让盲幼儿像其他幼儿一样在游戏、作业等活动中得到发展和补偿,那么他们的肌肉、骨骼、内脏等都会在正常范围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育、成长。 在盲童成长的过程中,要抓紧其心理康复,并使听觉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逐步达到完善,最大限度地在代偿视觉缺陷中发挥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地让盲童在运用听觉时配合其他保存的感觉,既听,又摸,又闻,甚至亲口尝一尝。要教育盲童利用一切代偿功能的特殊训练,努力赶上正常人的社会功能,达到“残而不废”。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特殊教育家长网校——特殊教育相关论坛话题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热门浏览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热议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近期更新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推荐
          特殊教育相关更多文章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23 11: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