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社区模式定向行走课程设计

2011-11-8 22:56| 发布者: DADAE| 查看: 231| 评论: 0

摘要: 社区模式定向行走课程设计   一、背景   我国有900多万视力残疾人,定向行走是他们实现独立行动,参与社会生活的先决条件。然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缺乏定向行走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指导,受视力障碍和外界环境的 ...
 
社区模式定向行走课程设计
 
  一、背景
  我国有900多万视力残疾人,定向行走是他们实现独立行动,参与社会生活的先决条件。然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缺乏定向行走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指导,受视力障碍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活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致使他们难以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成为生活最困难的群体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视力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日益迫切,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经济有效、及时方便的康复服务,着重解决盲人的基本康复需求,中残联在“十五”期间选择五个城市做为试点,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工作,探索工作模式、训练内容和方法。上海市做为试点城市之一,于2002年底开始不断探索、总结,形成了一定的工作模式,获得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训练效果。本文就社区模式下定向行走课程设计作一些探讨。
  二、训练方案
  1.训练对象:
  主要生活环境在社区,因视力障碍导致行走困难的视力残疾者,以下统称“盲人”。
  2.训练时间:
  一般训练周期为四个月左右,根据训练目标及内容不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训练2个月,每周2次,每次2个小时。后期训练2个月每周1次,每次2个小时,共计24次。具体训练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3.训练流程:整个流程填写在一本训练服务档案中(见附录1)
  (1)沟通:了解盲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失明时间及原因,身体状况,独行经验,心态,家庭状况,工作经历等方面。
  (2)进行初期评估:对盲人基本概念、定向技能、导盲随行、独行技巧、盲杖技巧、实际应用及生活技能各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估。
  (3)制定前期训练计划,实施训练,做好训练记录。
  (4)进行中期评估,小结。
  (5)制定后期训练计划,实施训练,做好训练记录。
  (6)进行末期评估,总结。
  (7)随访及转介。
  三、训练内容和要求
  1.训练原则
  (1)针对性原则:根据盲人的年龄、身体状况、视力状况、生活环境、自身需求等提供针对性训练。对于年轻、身体较好的盲人可以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要求较高,除了基本技能技巧掌握好外,可训练到一些难度较大的公共场所,如菜场、医院、超市、工作地等。对于年老、身体较差的盲人可降低要求,基本掌握技能技巧,同时训练到一些简单的社区环境,如小区内、花园、邻居家、社区活动室等。根据视力状况提供针对性训练,如有剩余视力者则要训练使用剩余视力在白天和黑夜等不同状况下行走,而不单纯只是戴眼罩进行训练。
  (2)安全性原则:在训练中,安全始终要放在重要的位置。首先要了解在不同场所、不同路况合理使用技巧保证安全,其次在必要时,要通过求助达到安全行走的目的,避免冒失心理以及使用技巧错误造成危险。训练要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经验,逐步增加难度。
  (3)实用性原则:因为时间有限,训练要尽量结合盲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内容,特别是实际应用的训练,一定要能学以致用。比如训练盲人到菜场买菜,就一定要选在他家附近,或者他比较容易到达的菜场进行,这样训练好以后他就可以用。
  2.前期训练
  (1)训练目标及内容:
  通过逐步接触,使盲人正确对待定向行走训练,克服恐惧、冒失等异常心理状态,初步掌握各项基本技能技巧,并能在较为简单的环境中进行行走,培养安全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针对不同盲人的需求,将基本概念、定向技能、导盲随行、独行技巧、盲杖技巧有机结合,在盲人的实际生活环境中进行训练,同时在个人卫生、家务劳动等方面进行辅导。如一次训练可以安排基础导盲动作、上下部保护法、个人卫生辅导等,同时结合行走时要用到的定向技能,以及涉及到的基本概念,之后将技能技巧结合在某项任务中训练,在多项任务中巩固,不要单调的重复训练。
  (2)训练要求:
  能正确使用各项技巧,并了解需要在什么状况下使用;了解外出时可能存在的危险情况及避险方法;了解本人所居住地区周围环境及交通状况;了解及遵守公共秩序。
  前期训练时逐步考察实际应用训练的路线,在带盲人外出时逐步介绍环境,熟悉路况,引导盲人独立外出的想法。
  3.后期训练
  (1)训练目标及内容:
  根据盲人的不同情况,训练盲人在一定的环境中熟练使用各项技能技巧,以期能更好的达到生活自理、走出家门、走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针对盲人的生活环境及生活需求,设计一些任务,从家中到达某公共场所,路线要有一定难度,需要使用多种技能技巧才能完成。比如训练盲人到菜场买菜,首先要熟悉从家到菜场的路线,要经过哪些路,要过几个路口,或者乘哪路车,以及菜场所处的方位,这就需要运用到很多盲杖技巧,包括过马路、乘坐公交车等较为复杂的技巧;其次要了解菜场的设施,如卖蔬菜的在哪里,卖肉的在哪里等等;再者还要了解如何挑选所购菜品,以及各种菜的价格,需要购买的数量等等。
  这一类任务可以设计多个,让盲人在不同环境中训练,尽量将前期训练所学的多数技能技巧都能用到,比如到超市、邮局、医院、银行、学校、社区活动中心、公园、餐馆等等。根据任务的难度,以及盲人的接受程度等,一些任务需要进行多次的训练,使盲人能够达到独立完成任务。
  (2)训练要求:
  能熟练使用各项技能技巧,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中进行准确定向、安全行走,了解一些公共场所的功能、设施、公共秩序等,培养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丰富休闲娱乐活动内容。
  训练者要制定较为详细的计划,熟练指导盲人使用路线中的路标、线索等进行定向,充分考虑到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指导盲人如何避险。
  4.随访及转介
  在训练后,一部分盲人能够有信心和技能技巧到一定的环境中行走,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还有一部分盲人信心不足,或者因为家人的担心,以及没有目标,外出机会很少,导致技巧日渐生疏,信心下降,最后不敢独立外出。为了尽量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特别在训练周期结束后,安排一段时间的随访,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一次,了解盲人独立外出行走状况,鼓励他们多进行练习,或者帮助他们寻找外出的目标,比如参加街道盲协组织的活动,帮助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买菜、超市购物等。
  对于有需要者,还可以进行转介,如就学、就业、就医等。
  四、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心理疏导在训练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训练前,许多盲人及其亲友会有很深的顾虑,担心能否掌握技巧,担心外出安全问题,担心受到歧视,特别是有一些从来不独立外出的盲人,心理障碍更加严重。这时就需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恐惧,激发他们内心的愿望和需要,从而积极参与训练。
  训练中,盲人在掌握一些技能技巧时遇到困难,或者行走时发生一些危险状况,也会影响盲人的心态,这时就需要找到问题所在,及时调整训练方案或训练方法,鼓励他们继续训练。
  在很多时候,盲人很难接受明眼人对他的劝说,因为他认为你不能体会到他的困难,这时就可以举例其他盲人成功举行训练的事例,甚至可以让他们之间进行沟通,这样的效果往往会更好。盲人只有真正排除心理障碍,才能学的更快更好,否则被动接受的话,要走的弯路就更多。
  此外,还有冒失、害羞、自卑等心理,也需要适时进行疏导,比如常见的是一些盲人在需要求助时不好意思开口或不知如何开口,怕遭到拒绝,或被动的等别人来帮助,这样就会导致行走效率低甚至发生危险。
  2.要重视对亲友、助残员的培训。
  很多盲人亲友最初的态度总是认为让盲人独立外出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导致过度保护,不放心也不鼓励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而忽略了盲人希望自立的需要,也阻碍了盲人学习定向行走的进程。通过培训后,以及训练效果在盲人身上的逐步体现,改变亲友的观念,转而支持训练,可以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导盲和帮助,在平时也可以协助其进行练习,巩固训练效果。
  现在上海市各街道都配备了助残员,通过对他们的培训,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协助盲人提高定向行走能力。
  3.强调社会宣传及知识普及。
  盲人要走上社会,首先需要一个好的行走环境,这就需要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盲人为什么要外出,盲人外出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比如减少在人行道及盲道上的乱停乱放,在一些地方设置对比度较强的色彩标志,便于有剩余视力的盲人行走。
  其次,还需要社会上很多人对他们进行帮助,比如乘公交车时,由于车站车辆很多,盲人很难准确找到自己要乘坐的车辆,这时就可以求助。又如在过较宽的马路时,独立行走危险性较大,可以通过求助保证安全。在公共场所,有时也需要明眼人帮助才能完成,如填写表格、挑选需要购买的物品等。
  盲人在公共场所进行训练时,通常会有很多人不了解,会问这是在做什么?这时就可以适时进行简单的宣传,也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如电视、报纸、网络、墙报等进行宣传,以及通过开讲座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
  4.对典型事例及时进行总结
  在训练过程中,会有一些是很典型的事例,如一些是行走有特殊困难,极少独自出门,经过训练能独立行走,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有的是家属或本人开始极力反对,经过做心理疏导及训练后心态有了很大转变;还有的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生活方式及提高了生活质量,能为家庭及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体会到人生价值;也有的找到一份工作,体现自身价值,一定程度上自食其力。所有这些典型事例的盲人都十分感谢社会对他们的关心,都十分愿意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其他人,特别是那些同样需要训练而又有心理障碍的盲人。对于这些典型事例,要及时进行总结,适时进行宣传,鼓励更多的盲人积极参与定向行走训练,也让整个社会看到盲人中也有自强不息者,从而增加对这一群体的关注程度。
  五、训练效果评价
  1.评价方法
  根据训练对象的程度不同,评价分为区内评估及市级评估两个等级。考核方式主要是评估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另外再设计一项任务,观察盲人实际应用情况,对考核项目制定量化评分表(见附录2)。
  (1)区内评估:
  对于年老、身体状况不好或接受程度低的盲人,独立外出要求不高,由各区自行组织评估,制定的考核任务难度较低,主要在平时生活、训练的环境中进行。
  (2)市级评估:
  对于年轻、身体状况好或接受程度高的盲人,由市级制定考核任务,考核路线为盲人以前未曾到过的环境,给予一个路线及任务描述(见附录3),经过训练者指导数次后,盲人进行独立行走,并完成指定任务,评估者进行现场评分。
  2.训练效果
  通过训练,一部份盲人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从原来出门就要靠人带,到现在可以独立走到很多地方;从原来整天在家无所事事,到现在可以参加多种活动;从原来生活要靠家人照顾,到现在可以大部份生活自理,甚至还可以帮家里做很多事情;有的还找到了一份工作,自食其力。生活状态的改变,使他们增强了自信,感到了生活的多彩,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社区模式定向行走课程设计的延伸阅读:怎样做好盲童的心理康复
 
  视力残疾人的心理康复主要针对先天性残或幼年残者,盲童的心理康复至关重要。在人们的印象中,盲童的形象常是个子矮小、行动笨拙、不爱活动等等。确实,以上现象在一些盲童身上是存在的,而且有的表现还比较严重。有的盲目童不敢跳,也不会跳,甚至不会正确走路,行走时手脚的动作不协调,身体软弱,脸部表情单调。这些表现被人们叫做“盲相”。有的国家做过调查,在身体发育上,自幼失明的儿童比同年龄正常儿童迟缓2-4年。“盲相”和身体发育迟缓不是失明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种可能性。受过很好学前教育的盲童,可以在行动时不带或少带“盲相”,身体发育也可以正常。如果为了避免摔伤,把盲童长期关在屋子里,不让他自由活动,那么,这种担心摔伤的“周到”关怀,一定会导致“盲相”的出现。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各个器官及其功能才能得到发展。如果让盲幼儿像其他幼儿一样在游戏、作业等活动中得到发展和补偿,那么他们的肌肉、骨骼、内脏等都会在正常范围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育、成长。 在盲童成长的过程中,要抓紧其心理康复,并使听觉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逐步达到完善,最大限度地在代偿视觉缺陷中发挥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地让盲童在运用听觉时配合其他保存的感觉,既听,又摸,又闻,甚至亲口尝一尝。要教育盲童利用一切代偿功能的特殊训练,努力赶上正常人的社会功能,达到“残而不废”。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特殊教育家长网校——特殊教育相关论坛话题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热门浏览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热议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近期更新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推荐
          特殊教育相关更多文章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18 10: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