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0-3岁视障多重残疾儿童的运动发展策略

2011-11-8 22:45| 发布者: DADAE| 查看: 245| 评论: 0

摘要: 0-3岁视障多重残疾儿童的运动发展策略   运动的首要前提是动机,即刺激物。将刚出生的婴儿放置于俯卧位,他会努力尝试抬头,如果说这主要是一种因呼吸而进行的反射性调整,那么婴儿是怎样逐渐达到稳固地抬头并继 ...
 
0-3岁视障多重残疾儿童的运动发展策略
 
  运动的首要前提是动机,即刺激物。将刚出生的婴儿放置于俯卧位,他会努力尝试抬头,如果说这主要是一种因呼吸而进行的反射性调整,那么婴儿是怎样逐渐达到稳固地抬头并继而发展到肘关节着地抬高自己——除了发育和呼吸的因素之外,这还需要动机,即刺激物。不断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如玩具、妈妈的脸、、声音和各种声响等,将这些刺激有规律地出现在婴儿的前方、上方,吸引着婴儿逐渐从无意识的本能抬头反射发展到有意识的抬头搜寻。运动技能提高了,无意识的运动逐渐转为有意识的运动,认知也随之不断发展。对于正常儿童,色彩、光等视觉信息在其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对视障及多重残疾儿童,听觉、触觉信息的刺激则显得尤为重要,并且贯穿他们的整个运动发展历程。以下是一些相关策略可以帮助激发视障多重残疾儿童的运动动机:
  l        根据儿童的体位和发展里程碑,悬吊不同高度的有声和触觉刺激物,如卧位听觉触觉感知运动架或箱或站立位悬吊系列。有声刺激物注意声音要悦耳适中,以能引发儿童的注意力和不惊吓儿童为度;触觉刺激物药注意安全,特别是卫生安全,当然也可与听觉刺激物合并或相近放置。两种刺激物都要注意种类多样,要经常有规律的变换。随着儿童运动和认知的发展,可以采用可调节拉力的悬吊绳,悬吊物的重量也可以改变,以提高盲童本体觉体验和增加肌力训练;或通过刺激物位置的变换,锻炼儿童双手与身体的协调能力。
  l        父母可多用言语或声音从多方位对视障多重残疾儿童进行激发和刺激,言语要简洁明确,前后一致,以尽可能避免儿童混淆和便于其建立相关概念,如用言语引导儿童寻找:“宝宝,摸摸妈妈说话时什么在动?” ,同时带领儿童触摸母亲的嘴巴和自己的嘴巴,逐渐的儿童就学会了手可以够东西的技能;另外可配合教儿童相应的名称和方位,要注意不能一次说这叫嘴巴在鼻子下面,另一次又说这叫口在眼睛下面等,要注意一贯性和渐进性。
  l        对某些身体外的刺激,父母带领儿童一起反应,可以说是让儿童体验父母对此刺激身体是如何运动运动和反应的,以引导儿童的模仿,为其以后产生自发运动打下基础。如通过拿着儿童的手一起够发声的刺激物来教其学习用手够够这个动作。
  l        对于低视力、有光感或视力情况无法确定的儿童,千万不要放弃视觉刺激的可能性。要知道儿童视觉功能的使用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逐渐培养。所以要引导儿童用眼,选用视觉刺激物,但要注意色彩搭配,对比度,亮度,强调由简到繁,如早期可用强度适当的红光刺激,观察学生的视觉反应,逐渐增加其他色彩。视觉在运动技能的发展上有着其他感觉无法比拟的作用。
  l        刺激的引入一定要循序渐进,要与视障多重残疾儿童的运动发展里程碑相结合,强调趣味性和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运动需要安全保障。特别是对视障多重残疾儿童,从他们学习走路开始,创设安全的活动环境是儿童运动发展的心理保障。我们知道,视觉能对未来的运动提供预期安全信息,且定位准确——往往不经意的一瞥,大量的预期信息已通过视觉传递给大脑:前方两步远处有一矮的障碍物,可以抬高腿迈过去,不需要绕行;障碍物左侧偏高不平,跨越时应从右侧比较安全……,大脑能提前作出判断,制定运动计划,调整步态和姿势。而对视障多重残疾儿童,则仅能通过听觉提供部分的安全预期信息,定位相对比较模糊,难以形成准确的判断,造成行走发展延迟,或为寻找安全感而出现步态姿势异常,即所谓的“盲态”。因此,安全第一,早期开始,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策略能够帮助创设安全的视障多重残疾儿童家庭活动环境:
  l        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保持所有的房门呈关闭状态,或用牢固的门吸将所有的房门保持开放状态。
  l        随时关好衣柜或壁柜的门或抽屉。
  l        当孩子与桌子、柜子等高度相近时,注意用泡沫或衬垫将比较尖锐的边角包起来,以避免造成可能的损伤。
  l        家具的摆放应尽可能相对固定,如果必须变换时,可带领儿童反复熟悉新的环境或让孩子参与变换(见后定向策略)。
  l        不要随意乱放东西,如孩子的玩具等要随时收拾好。
  l        对于玻璃陶瓷类易破碎物品,如台灯、茶具等应选择有安全保护的角落放置。
  l        对于家庭保洁物品(如洁厕灵、洗涤灵、消毒液等)及药品要妥善保存,最好放到有锁的柜子或抽屉里,当然,现在有些专为儿童设计的无锁抽屉或柜子也是可行的。
  l        注意将电源接口或插座部位进行保护,许多商店有专门的保护性插座或接口销售。
  l        对于易滑的地面如厨房、卫生间等处可在门口放一地垫,既防滑又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l        对于室内有楼梯的地方,可在楼梯的顶端设置一个小门或警示装置,以提醒儿童此处下楼。
  平衡能力是运动的一项核心技能。无论是对正常儿童还是视障多重残疾儿童,平衡不仅是形成和保持正常姿势(静态平衡)前提——没有头部和躯干的平衡儿童就很难坐起,没有髋和腿的平衡就学不会站立;更是跑、跳、单脚站立、骑车及投球等动态运动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视觉是保持平衡的主要感觉之一,视障多重残疾儿童经常出现头部过度前倾,肩部过度内外旋、翼状肩、耸肩,腰部曲度过大、腹部过度前倾,及足外展外旋、站立两足距离过宽等异常姿势和体位,往往与其缺乏视觉的平衡调节有关。儿童平衡能力的发展遵从上向下,从头向脚的顺序:头部——肩部——躯干——髋部——腿等,只有掌握一个了上一阶段的技能才能发育下一阶段的技能。要提高视障多重残疾儿童的平衡能力,应从小开始,可尝试以下策略:
  l        对于小年龄的孩子,可采用怀抱、骑到成人肩上或背着等多种方式一起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活动,通过身体体验成人的空间运动和平衡调节感觉。
  l        让孩子尽可能多的采取俯卧位(即所谓的Tummy Time)。即使他不喜欢也要坚持做,直到孩子能够保持头部平衡、转头、将头抬离床面等。可结合刺激物部分设置一些活动,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
  l        多给孩子独自坐或站的机会,即使开始时孩子只能维持几秒钟。当然要注意安全第一。
  l        对于刚开始学走路的孩子,可先支撑着孩子走几步,突然放手让孩子自己继续前进,观察孩子是否能保持平衡;或对正在走路的孩子,突然从前面拦一下或正在站立的孩子,突然从后面推一下,看孩子是否能保持平衡。最好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这些活动,安全第一。
  走和跑是视障多重残疾儿童能够独立的关键技能。特别是跑,它是儿童释放其过多能量和活力的方式,是儿童力量和自信的源泉——我们经常听孩子说:“你抓不到我!”;跑还能帮助儿童发展更广阔的空间感觉,这是每个儿童的权利,视障多重残疾儿童也不例外。强调正确的步态和姿势,对视障多重残疾儿童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下面有一些策略会对提高孩子走的技能有所帮助:
  l        经常孩子提供独立行走的机会,帮助孩子建立行走的自信,这也能同时提高父母的信心。
  l        鼓励儿童尽早使用盲杖前器具,以帮助其提前预期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玩具小推车等。
  l        根据儿童的状况,尽早地引入盲杖的使用。
  l        教儿童一些基本的定向行走防护措施。
  l        让孩子尝试在多种不同质地的路面上行走,如木地板、水泥地、瓷砖地、地垫或地毯、草地、人行道、沙地和石子路等。
  l        鼓励孩子尝试走各种不同的平面:楼梯、斜坡路面、山坡等。
  下面有一些策略能够锻炼视障多重残疾儿童跑的技能:
  l        抱着或背着孩子一起跑。
  l        和孩子手拉手一起跑。
  l        和孩子分别拉着绳子、丝巾等的两端一起跑。
  l        邀请正常的同伴与孩子一起跑。
  l        如果有空间如院子等,可用晒衣绳做一孩子腰部高度的跑道,让孩子跑时有向可循。
  l        让孩子尝试不同质地平面跑。
  l        安全第一,确保活动空间内没有任何障碍物。
  视障多重残疾儿童在空间运动还要强调定向能力。这能够帮助孩子空间概念的构建,提高其自信心。视障多重残疾儿童定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而且越早越好,我们一定又有充分的信心和耐心来帮助他们,下面是一些策略不妨尝试以下:
  l        家庭中不同的房间往往有不同的门、地板或声音,从孩子学会自己爬或走开始,努力向孩子说明这些不同,教孩子辨别和体验。如告诉孩子:“地凉瓷砖大,这是客厅;门口有地垫的是厕所;交通噪音特别大的是爸爸妈妈的卧室;有香喷喷炒菜味道的是厨房等等”。
  l        用孩子喜欢的小物品如玩具、布料等在孩子的卧室门上、壁柜上、吃饭的椅背上作标志,当然也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或和一起制作。
  l        移动家具时,一定要告诉孩子或邀请孩子一起做,将孩子尽可能地参与是非常有意义的。
  l        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早地教孩子东南西北等基本方位概念。告诉孩子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家在城市或乡村的哪个方位等等。
  l        带孩子一起出去散步或办事时,尽可能清楚地告诉孩子沿途的马路、角落、邮局、树木等,帮助孩子建立起路标的概念,为其以后独立外出打好基础,如告诉孩子:“出家门向左走,过三条马路,就到邮局了”等。
  l        教孩子以人行道作为方向,沿人行道走才安全,走路要靠右侧走等行走规则。也可教孩子走盲道(现在中国许多城市都有盲道,但由于管理和人们的意识问题,障碍物太多,许多地方修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使用起来相对要慎重)。
  l        可经常跟孩子做循声捉人的游戏,尝试室内、室外等不同环境。室外的因为空间大,回生困难,增加了声音定位的难度,对孩子很有帮助。
  l        孩子大一些时,带其外出,可沿途多循问其目前所处的方位及如何返回家等问题。
  l        可在室内作追踪游戏,如可以问孩子:“现在我们从厨房出发,沿着客厅的东侧找到卧室,你知道如何从卧室出发沿着客厅的西侧回到厨房吗?”
  l        让孩子学着沿着墙、家具或边走路,注意不是扶着它们,而是将其作为方向标志。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要多给视障多重残疾儿童成就感,提高其自信心。鼓励他们多运动,对他们微小的运动进步和发展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记住:儿童所有的学习都是以运动发展为基础,视障多重残疾儿童也不例外,尽早尽最大可能地帮助他们促进运动发展是我们特教工作者、家长、治疗师和其他相关人员乃至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
 
  0-3岁视障多重残疾儿童的运动发展策略的延伸阅读:怎样做好盲童的心理康复
 
  视力残疾人的心理康复主要针对先天性残或幼年残者,盲童的心理康复至关重要。在人们的印象中,盲童的形象常是个子矮小、行动笨拙、不爱活动等等。确实,以上现象在一些盲童身上是存在的,而且有的表现还比较严重。有的盲目童不敢跳,也不会跳,甚至不会正确走路,行走时手脚的动作不协调,身体软弱,脸部表情单调。这些表现被人们叫做“盲相”。有的国家做过调查,在身体发育上,自幼失明的儿童比同年龄正常儿童迟缓2-4年。“盲相”和身体发育迟缓不是失明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种可能性。受过很好学前教育的盲童,可以在行动时不带或少带“盲相”,身体发育也可以正常。如果为了避免摔伤,把盲童长期关在屋子里,不让他自由活动,那么,这种担心摔伤的“周到”关怀,一定会导致“盲相”的出现。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各个器官及其功能才能得到发展。如果让盲幼儿像其他幼儿一样在游戏、作业等活动中得到发展和补偿,那么他们的肌肉、骨骼、内脏等都会在正常范围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育、成长。 在盲童成长的过程中,要抓紧其心理康复,并使听觉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逐步达到完善,最大限度地在代偿视觉缺陷中发挥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地让盲童在运用听觉时配合其他保存的感觉,既听,又摸,又闻,甚至亲口尝一尝。要教育盲童利用一切代偿功能的特殊训练,努力赶上正常人的社会功能,达到“残而不废”。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特殊教育家长网校——特殊教育相关论坛话题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热门浏览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热议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近期更新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推荐
          特殊教育相关更多文章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18 09: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