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浅谈我国盲人高等音乐教育的目标与方法

2011-11-8 22:16| 发布者: DADAE| 查看: 143| 评论: 0

摘要: 浅谈我国盲人高等音乐教育的目标与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高等特殊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二十年来我们在盲人高等音乐教育方面取得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但盲人高等音乐教育的教学与科研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从 ...
 
浅谈我国盲人高等音乐教育的目标与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高等特殊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二十年来我们在盲人高等音乐教育方面取得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但盲人高等音乐教育的教学与科研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从事特殊高等音乐教育的教师不断地研究与探索。
  1 确定培养目标与方向
  面对高等院校毕业分配与择业上存在的诸多问题,盲人的就业问题就显得更不容易。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必须考虑在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上既要区别于其它音乐院校的表演专业又要区别于师范类的音乐专业,同时体现盲人音乐教育的特点。经过多方面的考虑与论证,我们认为,应把钢琴调律也列为主修课的范畴,另外在选修课程中增加中医按摩的科目。这样在将来为社会服务中,既有了特殊的技术,又与音乐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有了明确的目标。
  在音乐的基础理论教学方面应注重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训练,使有关课程的课时得到相应的调整。比如根据钢琴调律的需要,应把视唱练耳课增设至8个学期。和声基础课的教学中应增加民族调式和声的内容,并重点放在和声的听觉训练上,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上有更深刻的认识。
  另外在开设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的同时还要增设中国歌剧及各地方戏曲文献的欣赏,这样可通过实施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教育使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责任感,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对于音乐人才的培养(盲人音乐人才也不例外),“应该把与音乐相关的内容教给学习者,因为学习与音乐相关的传统和历史,比只学习音乐本身更能传达音乐的意义。”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2 教学方法
  根据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在盲人学生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扬其长、避其短,充分发挥他们的听觉、触觉、记忆等特长。下面把这些经验总结出来与大家共享。
  2.1听觉特长
  盲人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在听觉上要比正常人灵敏,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要超过正常人好多倍。根据盲人听觉超常的特点,我们深入研究和总结了我国民族民间传统的“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将其运用到教学中来,把基础理论与音响的听觉训练相结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大多数的盲生在入学前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听觉训练,由于不是从“童子功”开始,所以大多数学生在听觉上已经失去了固定音高的听觉能力。那么根据这样的条件与特点,盲生的听觉训练只能以基础理论为主,来带动听觉能力的提高。比如对于音程的理解与听辨就要先从理论上强调音程的结构,然后再到音响的实践中去感受。大小音程、增减音程在听觉上的特点与差异除了理论上清楚之外,在音响上也要判明特点与差异,然后再到概念上的确认,这样反复训练就能使所有的音程关系都能得到正确的辨别,使听觉与理论同时都得到快速的提高。另外在基础和声学习的过程中,为使学生加强对和声功能序进的理解,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求每位同学都要把习题在钢琴上弹会,并在改题时对照其它同学的作题与教师的修改过程,这样理论与音响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最后使和声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我们还经常组织学生去听交响音乐会,让他们到剧院里亲身感受剧场的音响效果。虽然他们看不见,但对音乐演出实况效果的感受是与正常人相同的,是增强自尊心、自信心的最好体验,同时结合课堂上欣赏音乐文献的内容去议论、品评,这样会给他们带来课堂上得不到的收获。
  2.2触觉特长
  盲人的视觉虽然没有,但触觉非常敏感,这一特长也要优于正常人。这一特长在器乐教学中可充分得到运用。比如在钢琴教学中我们根据这一特点采取手把手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手型训练时,教师要在钢琴键盘上先做好手型,然后让学生触摸教师的手掌来感受手的型态,通过触摸的感受再自己去做,这样反复多练习基本上就能掌握要领;练习掌关节的动作时高抬手指的过程也要让学生触摸教师的手掌、手指的动作,然后教师再手把手帮助学生练习这样的动作,经过反复的触摸,逐渐就能够掌握高抬手指的练习。腕关节、手臂、肩膀的动作也要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学习。有一些演奏上的跳音练习、连奏练习、断奏练习、顿音、休止等以及音乐表演中的力度处理如强、弱、渐强、渐弱等也要通过触摸来学习。由此可见,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盲生的特长,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交流等手段,才能使他们的领悟、感受与技巧不断地得到升华与提高。
  2.3 记忆特长
  众所周知,盲人还有较强的记忆特长,他们通过语音音色的特点就能记住人的名字,甚至根据每个人的动作发出的声音就能够了解每一个人。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理论学习、声乐学习、器乐学习等方面采用“口传心授”这种传承方式。对于盲人演奏、演唱的乐谱,我们基本上一个一个音符、一句一句地教授,其中包括演奏、演唱的技巧,以及在乐谱上无法记录的内心情感和感受。这种整体的传承方式既强调了对音乐作品的整体把握,同时又强调了教学双方的心灵沟通,从而更加增强了盲生对音乐的记忆能力。
  在音乐理论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在课堂上不记笔记的办法,让盲生发挥自己的记忆特长,认真听教师讲,记住每一个重要细节,如果需要复习的时候,就去听课堂上的录音资料,这样就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演奏与演唱的过程中,由于盲人学生的记忆力超常的特点,他们模仿的能力也极强。但往往由于他们的过渡模仿而使自己的演奏、演唱缺乏了个性,在这方面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求学生演唱或演奏作品时,在风格上要统一,一些重要的音上要保持一致,除此而外,在作品的细微处,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即兴发挥,使作品表达得更加具有个性和更加完美。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跳出单一模仿的圈子,创造自己的演奏、演唱风格。
  多年来,我们在盲人大学生的音乐教学中,体验了我们在教学方法上的实践效果。当我们面对一个又一个走向社会的盲人大学生时,心中无比欣慰。在音乐演唱、演奏及理论教学等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与汗水,为我国盲人高等音乐教育事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未来的路虽然很长,但“吾将上下而求索”,继续努力探索和研究,争取获得更大成果。
 
  浅谈我国盲人高等音乐教育的目标与方法的延伸阅读:怎样做好盲童的心理康复
 
  视力残疾人的心理康复主要针对先天性残或幼年残者,盲童的心理康复至关重要。在人们的印象中,盲童的形象常是个子矮小、行动笨拙、不爱活动等等。确实,以上现象在一些盲童身上是存在的,而且有的表现还比较严重。有的盲目童不敢跳,也不会跳,甚至不会正确走路,行走时手脚的动作不协调,身体软弱,脸部表情单调。这些表现被人们叫做“盲相”。有的国家做过调查,在身体发育上,自幼失明的儿童比同年龄正常儿童迟缓2-4年。“盲相”和身体发育迟缓不是失明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种可能性。受过很好学前教育的盲童,可以在行动时不带或少带“盲相”,身体发育也可以正常。如果为了避免摔伤,把盲童长期关在屋子里,不让他自由活动,那么,这种担心摔伤的“周到”关怀,一定会导致“盲相”的出现。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各个器官及其功能才能得到发展。如果让盲幼儿像其他幼儿一样在游戏、作业等活动中得到发展和补偿,那么他们的肌肉、骨骼、内脏等都会在正常范围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育、成长。 在盲童成长的过程中,要抓紧其心理康复,并使听觉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逐步达到完善,最大限度地在代偿视觉缺陷中发挥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地让盲童在运用听觉时配合其他保存的感觉,既听,又摸,又闻,甚至亲口尝一尝。要教育盲童利用一切代偿功能的特殊训练,努力赶上正常人的社会功能,达到“残而不废”。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特殊教育家长网校——特殊教育相关论坛话题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热门浏览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热议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近期更新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推荐
          特殊教育相关更多文章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18 08: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