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盲童的社区康复服务与训练

2011-11-8 01:31| 发布者: DADAE| 查看: 156| 评论: 0

摘要: 盲童的社区康复服务与训练   (一)盲童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   正常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知识与技能是通过视觉观察获得的,而视力残疾儿童却需   要通过特别的:助才能学会。视残儿童早期 复训练的意义包括: ...
 
盲童的社区康复服务与训练
 
  (一)盲童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
  正常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知识与技能是通过视觉观察获得的,而视力残疾儿童却需
  要通过特别的:助才能学会。视残儿童早期 复训练的意义包括:
  1. 补偿视力残疾儿童的视觉缺陷 眼睛是人们观察周围事物,输入外界信息的“主感官”。它在空间定向、生活、学习和工作及个体发展方面都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视力对儿童发展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直接影响表现在某些信息和认知概念需要利用视觉才能获得,如颜色或三维空间的概念等。间接影响表现在视觉的损伤使得他们在生活环境中,被剥夺了许多学习知识及技能的机会,因而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久而久之,视力残疾儿童就会表现出动作迟缓,概念获得困难,语意不符以及“盲态”等特征,甚至会影响他整个个性特征的形成。
  0 ---6岁是婴幼儿发展十分迅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的身体各系统、各器官,特别是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其可塑性极大,只要适时抓住这个机会,进行早期教育,就会产生较好的补偿效果,防止第二缺陷的形成。Barraga和Warren指出,视力残疾儿童在早期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障碍可以通过早期教育与康复训练来帮助克服。
  2.改变视力残疾儿童的脑的结构 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期,婴幼儿大脑发育特别迅速,降生时脑重量为350991年后发育到950996岁时可达1200g,接近成人的水平。所以,抓住婴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利用其脑神经的敏感性进行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脑科学家认为,婴儿在降生前,脑细胞分裂增生以及大脑皮质的结构已基本完成。出生时,其生理活动仅为条件反射。出生后,那些来自视觉的、触觉的、平衡的、运动的、言语的、形状的、颜色的、符号的、声音的众多纷繁的信息刺激,源源不断地刻印在脑中,使脑细胞形成致密复杂的网络,改变着脑的微观结构和提高整个大脑的功能,为婴幼儿的智慧、潜能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研究表明,通过视觉输入大脑的信息刺激输入总量占刺激输入总量的80%-90%。可想而知,如果没有通过特殊途径的教育和帮助,输入视力残疾儿童大脑的信息总量将大大减少。如果视力残疾儿童失去早期教育与康复的大好时机,任其自然生长,错过大脑生长发育期的开发,脑组织结构趋于定型,潜能的开发就会受到限制。
  3.保护视力残疾儿童心理活动尽可能正常地发展 眼盲一旦发生,就会对儿童心理活动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一般人往往认为眼盲只是单一感官的丧失或损伤,其实眼盲严重影响并且重组了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克兹弗斯·雷内尔经研究后指出,视觉支配着几乎所有的早期学习阶段,并为许多更高的心智过程打基础。视力残疾儿童视觉方面的障碍,只有靠良好的教育与康复训练才能得到补偿,才能使其心理正常发展。
  4.提高视力残疾儿童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视力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他们一出世立刻与家庭中的父母、亲人接触,与环境接触。视力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就是教父母及抚育者给其以正确、适当的抚育、教养方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丰富的刺激,尽早对盲童的大小动作、生活自理、自然社会常识等方面进行训练,增强他们对社会、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将视力残疾带来的困难及早解决。
  (二)感知运动康复训练
  儿童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来获得信息,也可少量地通过嗅觉和味觉
  来获得。每一种感受器接收到有限的信息,综合起来才能感受到完整的事物特征。视力残
  疾儿童由于损失或部分损失了视觉,因此必须教授他们利用别的感觉器官来替代眼睛的作
  用,去获得外部的信息,这个过程称为感知训练。
  1. 触觉训练 教儿童通过皮肤的触觉来区别物质的不同,如绒和绸缎、木块、羊毛制
  品、塑料制品、皮革、砂纸、地毯等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物品,也可让他们触摸冰块、烤热的面包等来感知温度。
  2.听觉训练 使用录音机、半导体以及在日常环境中,教儿童认识和辨别各种乐器声、动物的叫声、人们的说话声以及街道上的各种响声。除此之外,还要教他们根据声响判断大概的距离。
  3.味觉和嗅觉训练 可训练儿童从众多气味中辨别物品。
  4.剩余视觉训练 要让有剩余视觉的儿童尽可能使用其剩余视觉,辨别各种物体离他们的远近,辨认物体的大小、颜色及几何形状。鼓励他们将物体靠近自己仔细观察。
  5.动觉训练 即身体各部位感觉和运动训练。让儿童多运动,设计一些活动如打滚、爬山、仰头等训练儿童的技能。教儿童穿珠子、捡拾豆类、叠纸玩具等训练视力残疾儿童的精细动作。
  视力残疾儿童的动作发展与正常儿童一样,都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由远到近、从大到小、从无意到有意的规律在发展的。但是视力残疾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着婴儿运动技能的发展,为此应有计划地及早对婴儿进行运动技能的训练。视残儿童运动领域主要训练内容包括:
  (1)大动作训练
  1)转动:一般婴幼儿会随着光源、声音转动他的头、身体,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物,例如一个球滚过幼儿的身边,他会转头注视,然后一手支撑身体、一手伸出、转动肩膀、移动臀部、移动身体,最后爬行,这些动作都是各种行为的基础。视力残疾儿童失去了视觉,他不会主动地发出这些动作,除非特别教他如何动作。因此,我们必须为视力残疾儿童创造转动身体的机会,利用各种声音来引起他注意,渐进地教其如何转动身体各部位,以促进视力残疾儿童动作的灵巧度。
  2)移动:先天失明的视力残疾儿童因为没有视觉的回馈,他不知道周围是否有物品或其
  他的人,因此不会自己移动他的身体,而影响行为的建立。我们必须培养视力残疾儿童台旨利用各种线索移动身体,探索周围的世界。将此活动融人游戏中,如利用玩具制造声音,让他循着声源,或爬或行地接近玩具,以获得移动的经验。
  (2)精细动作训练:精细动作和触觉的发展对视力残疾儿童特别重要,视力残疾儿童依靠触觉获得各种信息。遗憾的是大多数的视力残疾儿童因缺乏视觉的刺激而缺少爬行与移动的机会,影响小肌肉的发展,连带妨碍了操弄事物与探索的行为。如果没给予必要的训练,他可能到了3岁还不能独自饮食,也可能会影响日后点字板的点写与点字机操作。
  小肌肉发展完全,精细动作训练良好,幼儿可以用示指指示物品,用手指探索物体的内
  部,同时可用手取食、撕碎,或拿汤匙、或用拇指与示指捡细小的东西。
  一般幼儿精细动作活动,大都与手眼协调有关,如剪纸、折纸、画几何图形、灌水、着色等活动。设计视力残疾幼儿的精细活动必须考虑视觉上的限制,例如,可利用手紧“握’’就会发声,用手“压”“转”才会动,用“拔”、“挪”才会叫的玩具来训练视力残疾幼儿精细动作的灵巧与力量,必须多给予肢体上的碰触,操弄玩具、布偶、玩水、玩沙、捏泥土,在地上爬行。
  (三)定向行走技能训练
  1.定向行走(orientation and mobility)概念 定向是指个体运用感觉信息确定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的心理过程,行走是个体 在定向的基础上依靠肢体在环境中空间位置的变化移动。定向是行走的前提,行走是定向 的目的,两者相辅相成。
  盲童的定向行走训练主要在各种感觉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环境与概念训练、定向技能训 练、随行训练、独行训练。
  2.熟悉周围环境,建立有关概念
  (1)环境与概念:环境是指某个主体周围的情况和条件。概念是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可以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事物的共同点加以概括,便成为该类事物的概念。定向行走中的基本概念,指盲童学习定向与行走所要涉及的室外环境、人的形体结构、人体动作与语言、方向方位、时间空间距离等有关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视力残疾对盲童认识客观事物障碍很大,严重地影响了他们某些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如果盲童不能正确掌握这些与定向行走有密切关联的基本概念,就很难做到准确地定向和安全地行走。因此,基本概念的教学作为定向行走课程的基本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盲童必须熟悉的环境:帮助盲童熟悉家庭区域环境、家庭周围区域环境、社区环境。
  (3)常用概念
  1)自身结构:如头发、眼、鼻、口、上肢等身体各部器官的概念。
  2)周围人群:如妈妈、爸爸、男、女等人的概念。
  3)各种家具及生活用品:如桌子、床、碗、衣、被等家具及生活用品概念。
  4)家庭房屋结构:如卧室、客厅、厨房、厕所、楼梯等。
  5)时间:春天、夏天、早晨、晚上、今天、明天等。
  6)职业:军人、教师、工人、农民等。
  7)劳动工具:锄头、镐头、扫帚等。
  8)各类自然现象:下雨、刮风、下雪、日出日落等。
  9)路:沙路、土路、石子路、水泥路、柏油路、上坡、下坡等。
  10)各类食品:米饭、馒头、面条等。
  11)蔬菜与农作物:白菜、丝瓜、黄瓜、水稻、大豆等。
  12)水果:苹果、橘子、梨、葡萄等。
  13)颜色:红、蓝、黄、黑、白等。
  14)交通工具:公交车、小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15)动物:牛、马、猪、狗等。
  16)计时器:钟、表等。
  17)重量:吨、公斤、斤、两等。
  18)量的概念:多、少等。
  19)长度:米、厘米、尺等。
  20)方位:前、后、上、下、左、右等。
  3.感觉训练 良好的听觉、触觉、嗅觉、动觉等感觉是定向和行走的基础,因此,在对盲童进行定向行走训练前,一定要进一步强化听觉(各种声音)、剩余觉(物体颜色、明暗、大小、运动等)、触觉、温度觉、嗅觉、位置觉、动觉等感觉。
  4.定向技能 盲人的定向是建立在掌握物体的方向或各种感觉及行走经验之上的,盲人进行定向是行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准确的定向就无法准确地行走。没有定向的行走会迷路,徒劳、费时,甚至可能发生意外。
  (1)依点定向:依点定向包括:①六点盲文定位法;②内、外时钟点定向法。
  (2)依路线定向:盲人将自己所处位置为原点,将周围的道路作为标准路线进行定向的
  方法。例如,盲人将教室门作为原点,往右边可以到寝室、操场、食堂等场所;往左边可以到教导处、英语教室等场所。
  (3)依距离定向:盲人根据自己所处位置到另一位置(已经知道两点距离)的距离进行定向的一种方法。例如:从教室到寝室的距离大约有多长。常用的方法是数步数,当自己感觉走到时用手摸一摸固定物体,确定方向是否正确。
  (4)依参考点定向:盲人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位置中设置多个参考点,一个一个进行确定
  方向的定向方法。例如:盲人将教室到寝室之间设置几个点(门、楼梯、拐角等)进行定向。
  (5)依物定向:依物定向是以包括建筑物、气味、阴影、气流、路标、楼梯、人口、街道、门牌编号系统等能为盲人利用的物体为依据进行定向的方法。例如盲人要从教室到操场,要经过路边的一个花坛,如果走到花坛距离时没有发现花坛,那么很可能走错了方向。
  (6)视力定向法:盲人利用残余视力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特征或道路特征等视觉信号进行定向,或借助明眼人的帮助进行定向的方法就被认为是视力定向法。视力定向法是盲人最准确、最有效、最方便、最安全的定向法。我们应充分鼓励低视力人士学习和掌握视力定向方法,也要鼓励全盲人士敢于用明眼人的视力进行定向。
  (7)感觉定向法:利用特殊的感觉自己进行定向,即利用自己的灵感进行定向。很多盲
  人对方向都有自己特殊的感觉,特别是在熟悉的环境中更是非常明显。因此我们在使用其
  池定向法时,也鼓励盲人用自己特殊的感觉进行定向。
  总之,盲人定向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或离熟悉环境不远的地方进行定向训练。一般情
  况下是由父母或定向导师帮助他们进行定向之后,盲人利用这些方法自己再进行定向,如果
  盲人置身于一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他们只能利用各种感觉及行人的帮助来进行定向。
  5.行前准备训练
  (1)行前心理训练:通过行前心理训练,克服恐惧、冒失、害羞、自卑心理。
  (2)行前身体训练:包括正确站立、步态、步伐训练,行走身体姿态、直线行走和避险、应急防卫训练。
  6.随行技巧 包括接触、抓握、站立与随行、一人导多盲、换边、向后转、过狭窄通道、进出门、上下楼梯、落座、接受和拒绝帮助等技巧。
  7.独行技巧 包括自我保护(上部保护、下部保护、前探保护)、行走(顺墙行走、沿物慢行、直线行走、折线行走)、穿越空间、寻找失落物体、请求帮助、上下楼梯等技巧。
  (四)日常生活训练指导
  指导盲童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逐步达到生活自理的目标。
  1.进食 盲童吃饭前要洗手,盲童进食训练与视力正常小孩一样,教会盲童用筷子等餐具进食。不同的是,盲童就餐的座位及面前的碗碟摆放位置要固定,以便易于取食,有些食物可以让盲童用手拿,以便通过触摸来感触食物的性状、感受食物的温度(冷与热),以区别不同食物,告诉盲童所吃的是什么食物,并让他通过嗅觉来了解不同种类的食物及气味。
  2.喝水 训练者将手放在盲童的手上,让盲童的手抓住水杯,并引导盲童将水杯移送到嘴边,以同样的方法让盲童放下水杯。水杯应经常放在同一位置以方便取用。
  3.清洁 首先应告诉盲童保持清洁卫生和预防疾病的道理,让盲童熟悉家庭环境。教会儿童刷牙、洗脸、梳头、洗澡、如厕及冲洗厕所方法。
  4.穿衣裤 教会盲童在没有协助时自己穿衣裤,首先教其如何根据衣裤的标记分清衣裤的前后,然后教会其正确穿衣裤。
 
  盲童的社区康复服务与训练的延伸阅读:怎样做好盲童的心理康复
 
  视力残疾人的心理康复主要针对先天性残或幼年残者,盲童的心理康复至关重要。在人们的印象中,盲童的形象常是个子矮小、行动笨拙、不爱活动等等。确实,以上现象在一些盲童身上是存在的,而且有的表现还比较严重。有的盲目童不敢跳,也不会跳,甚至不会正确走路,行走时手脚的动作不协调,身体软弱,脸部表情单调。这些表现被人们叫做“盲相”。有的国家做过调查,在身体发育上,自幼失明的儿童比同年龄正常儿童迟缓2-4年。“盲相”和身体发育迟缓不是失明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种可能性。受过很好学前教育的盲童,可以在行动时不带或少带“盲相”,身体发育也可以正常。如果为了避免摔伤,把盲童长期关在屋子里,不让他自由活动,那么,这种担心摔伤的“周到”关怀,一定会导致“盲相”的出现。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各个器官及其功能才能得到发展。如果让盲幼儿像其他幼儿一样在游戏、作业等活动中得到发展和补偿,那么他们的肌肉、骨骼、内脏等都会在正常范围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育、成长。 在盲童成长的过程中,要抓紧其心理康复,并使听觉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逐步达到完善,最大限度地在代偿视觉缺陷中发挥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地让盲童在运用听觉时配合其他保存的感觉,既听,又摸,又闻,甚至亲口尝一尝。应当有计划地让其尽早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当然也要教育盲童注意安全。例如,训练盲童往茶杯中倒水,是根据水侄入杯中时发出的不同音响来判断是否倒满了。开始训练时最好用凉水,等熟练后再用开水就比较安全。这样做既可以都会其技能,又可以避免其自卑。要教育盲童利用一切代偿功能的特殊训练,努力赶上正常人的社会功能,达到“残而不废”。我国已经有了盲人大学生、盲人音乐家等视残知识分子,可见抓住早期教育和心理康复,消除盲人的自卑心理,发挥其心理代偿功能,弥补生理缺陷,就一定能够解决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婚姻和家庭的各种困难,使其走上自强自立的道路的延伸阅读:怎样做好盲童的心理康复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特殊教育家长网校——特殊教育相关论坛话题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热门浏览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热议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近期更新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推荐
          特殊教育相关更多文章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22 12: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