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视力障碍儿童家政教育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2011-11-8 00:59| 发布者: DADAE| 查看: 180| 评论: 0

摘要: 视力障碍儿童家政教育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视力障碍儿童的劳动技术教育和家政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学科。它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最主要的就是实践性原则,就是要在实践中学,又回到实践中去运用。教学的基本方 ...
 
视力障碍儿童家政教育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视力障碍儿童的劳动技术教育和家政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学科。它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最主要的就是实践性原则,就是要在实践中学,又回到实践中去运用。教学的基本方法是边说边做,边动嘴边动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学、做合一”。
  —、视力障碍儿童劳技与家政教育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它是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广大教师长期以来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由于盲校与普通中小学具有许多相同的规律,因此普通中小学的教学原则,如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系统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等,也是盲校各科教学应该遵守的原则。根据视力障碍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及劳动技术教育的学科特点,在诸多教学原则中,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还需要重视以下教学原则:
  1.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时要和实际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生产基础知识,而且要重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视力障碍儿童劳技课要以劳动实践为主,通过训练培养视力障碍儿童的能力,但这并不是以“劳”代“教”,而是贯彻用手与用脑、学习与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在劳动技术课中使视力障碍儿童学习一些简单的生产劳动知识,反之以“教”代“劳”,取消劳动实践,也就失去了开设劳动技术课的意义。同时,视力障碍儿童主要是依靠听觉、触觉接受知识,他们认识世界受到一定局限,所以注重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认识事物,获得对事物较完整的经验。在活动中、参与中提高视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家务劳动能力及生产劳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视力障碍儿童的个性差异,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及方法等方面要因人而异,以满足各个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视力障碍儿童,不仅具有阶段性特点,而且同一年龄阶段中的每个学生由于视觉缺陷程度不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因此个人的爱好、兴趣、个性和能力也都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和研究视力障碍儿童,针对他们现有的劳动知识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共同提高。
  3.感知与语言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感知与语言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视力障碍儿童通过听觉、触觉及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同时教师用语言有条理地给以说明,使学生在听、触觉中所获得的零散经验组合成完整的经验,形成鲜明生动的表象,为视力障碍儿童学习新知识提供感性认识。劳动技术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去实践、去摸、去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解、提示配合,启发视力障碍儿童在观察中思考,并能强化直观教具的作用,还能弥补教具表现出来的部分,实质上进行了缺陷补偿。在视力障碍儿童操作过程中,教师用语言提示步骤、方法,学生边学边练,效果比视力障碍儿童单独触摸练习要好得多。
  4.缺陷补偿原则
  缺陷补偿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育训练提高视力障碍儿童的听觉、触觉、嗅觉等感知能力,以补偿视觉缺陷。通过劳动实践的训练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补偿由于视觉缺陷而造成的一些自卑、依赖等心理缺陷。
  5.能力养成的原则
  能力养成的原则是指教师在劳动技术教学过程中,从小就要培养视力障碍儿童利用残余视觉和其他完好的感觉器官从事各项劳动,以提高视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就业能力。
  二、视力障碍儿童劳技与家政教育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手段。视力障碍儿童劳技与家政教育的教学方法既受视力障碍儿童认识规律所制约,同时也受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所制约。普通学校所使用的一些方法如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等也都适用于视力障碍儿童的教学。此外,根据学科特点,还可以使用以下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触摸或通过示范性实验来说明和印证,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
  演示法的直观性强,便于视力障碍儿童获得感性认识;演示法中辅助一定的语言提示,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掌握知识;演示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运用演示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演示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演示顺利进行,并能使演示规范有序,同时准确、真实地反应知识,帮助视力障碍儿童形成正确表象。
  ②老师组织视力障碍儿童演示,要明确演示的目的,并指导观察方法,引导视力障碍儿童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观察、思维能力。
  ③演示过程中要面向全体视力障碍儿童,让全班同学都能看到或触摸到演示对象。因此,要注意演示的位置、次数、操作过程的速度等符合视力障碍儿童的实际,讲究实效。
  ④演示时要配合讲解、谈话等方法进行,边演示、边讲解、边说明,引导视力障碍儿童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和思考。
  2.参观法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视力障碍儿童到学校以外的场所对实际事物实地研究,从而获得新知的教学方法。
  参观法可以使视力障碍儿童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了解自然,了解社会生活,接触实际,扩大眼界,丰富物体表象,发展形象思维。通过参观可以使视力障碍儿童增进对社会的了解,拓宽知识面。同时,在生活中提高视力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受到生动的思想教育。
  运用参观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参观前要做好准备。必须拟订参观计划,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并向视力障碍儿童详细说明参观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
  ②参观过程中要有组织并有具体指导。教师要指导视力障碍儿童注意观察、收集资料、采集信息、适当记录,教育视力障碍儿童听从指挥、服从领导、严守纪律、注意安全。
  ③参观后作好参观总结。指导视力障碍儿童整理材料、加工信息、布置作业等,要求他们写参观报告或心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视力障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按一定的条件进行独立作业或实验操作,以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既可以使视力障碍儿童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所学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同时又能培养视力障碍儿童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促进智能的发展。
  运用实验法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拟订实验计划,做好准备工作。要向视力障碍儿童说明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需要的仪器、材料和工具、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②实验进行时,要具体指导。视力障碍儿童独立实验操作的能力比正常学生差,因此,劳动技术课的实际操作中,要考虑学生视觉缺陷的不同程度,因人而异,具体指导,确保每个视力障碍儿童都有参与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操作能力。
  ③实验结束后,要进行息结。教师要指导视力障碍儿童写好实验报告或实验总结,并对视力障碍儿童的实验报告、总结进行仔细的批阅。
  4.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视力障碍儿童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操作、复习等形式,来巩固知识和培养劳动技能、技巧的基本方法。它是对视力障碍儿童进行视觉缺陷补偿教育,培养动手能力的基本途径;同时对视力障碍儿童加深理解和巩固,形成技能、技巧及培养他们认真负责、克服困难、顽强进取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练习法的注意事项:
  ①要使视力障碍儿童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掌握有关练习的基本知识。只有当视力障碍儿童了解了为什么要练习,要达到怎样的要求,才能有较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只有当视力障碍儿童掌握了有关练习的基本知识,用知识指导练习,练习才能有效。
  ②要使视力障碍儿童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这样才能避免盲目的尝试,提高练习效果。
  ③练习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对于视力障碍儿童来说,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尤为重要。布置练习任务时,周密计划、内容适当,不能一次提过高要求,还要因视觉缺陷程度而异,区别对待。
  ④要使视力障碍儿童每次练习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要注意培养视力障碍儿童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在视力障碍儿童每次练习后,老师及时了解练习的效果,并及时指导,这样就可以使正确的动作得到巩固,使错误的动作得到纠正。
  ⑤练习的时间、数量要适当,练习的方式要多样。从练习的数量上看,大量练习会影响视力障碍儿童身心健康,过少练习则达不到要求。因此,量上安排应掌握选择,力求适度。从时间分配上看,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好,开始阶段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各次练习之间的时距可以短一些,随着技能的掌握,时距和练习时间均可延长。
  5.多重感官法
  多重感官法又称感官并用法,是指让视力障碍儿童通过听、触、嗅、味等多种功能的感官去感知事物,从而丰富感性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多重感官法使视力障碍儿童经常运用视觉以外的各种感觉器官,因为视力障碍儿童的听觉、触觉、运动觉等感官,由于不断使用而提高了功能,代替了视觉的作用,从而补偿视力障碍儿童的视觉缺陷;多重感官直接感知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视力障碍儿童深入学习领会知识创造条件。
  运用多重感官法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教师要准备适当的教具、实物、模型,注意学生听、摸、嗅等,要系统地向视力障碍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感知信息,让视力障碍儿童去感知。
  ②在让视力障碍儿童多重感官感知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多重感官感知事物时不能杂乱无序,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序地运用不同器官从不同方面感知事物的不同属性,再分析、综合,从而达到整体认识的目的。
  ③多重感官感知时,要与语言指导相结合。由于视力障碍儿童看不见,摸到的、闻到的往往是零散经验,因此教师要辅以一定的语言指导说明,可以使所获得的零散经验组合成完整的经验。
  6.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法是运用视力障碍儿童已经熟悉的或用其他感官能够感受的类似事物,进行比较推理,使其认识事物的方法。类比推理是培养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传说中我国古代鲁班手指被齿形草割破而发明锯子,用的就是类比的方法。教学中要引导视力障碍儿童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类比推理,就如搭桥引渡,使视力障碍儿童温故而知新,触类而旁通,用已有知识学习未知知识。
  运用类比推理法注意事项:
  ①在运用类比推理法时,要引导视力障碍儿童既要看到事物的相同之处,也要看到事物的不同之处。如:视力障碍儿童无法用手指感知诸如蚊子的形状,那么可指导视力障碍儿童先触摸和蚊子类似的蜻蜓,用相同之处去认识蚊子的特征,不同之处进行区分,使视力障碍儿童得到较为具体、形象的感受。
  ②在类比时,应着重抓实质,而不能被形式上的相似所迷惑。类比推理的实质就是根据两对象之间的相似,把信息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因此,这种方法带有偶然性,由此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可能是“真”,也可能是“伪”。所以,进行类比时要引导视力障碍儿童,抓住两个对象之间本质的内在联系进行类比,而抛弃形式的、非本质的属性,以保证推理的正确性。
  ③要培养视力障碍儿童运用已有丰富的知识与未知知识进行联想的能力。知识与联想力越丰富,可供类比的题材就越多;借助于已有经验来与新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其内在联系,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就越多,可能性就越大。
 
  视力障碍儿童家政教育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延伸阅读:怎样做好盲童的心理康复
 
  视力残疾人的心理康复主要针对先天性残或幼年残者,盲童的心理康复至关重要。在人们的印象中,盲童的形象常是个子矮小、行动笨拙、不爱活动等等。确实,以上现象在一些盲童身上是存在的,而且有的表现还比较严重。有的盲目童不敢跳,也不会跳,甚至不会正确走路,行走时手脚的动作不协调,身体软弱,脸部表情单调。这些表现被人们叫做“盲相”。有的国家做过调查,在身体发育上,自幼失明的儿童比同年龄正常儿童迟缓2-4年。“盲相”和身体发育迟缓不是失明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种可能性。受过很好学前教育的盲童,可以在行动时不带或少带“盲相”,身体发育也可以正常。如果为了避免摔伤,把盲童长期关在屋子里,不让他自由活动,那么,这种担心摔伤的“周到”关怀,一定会导致“盲相”的出现。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各个器官及其功能才能得到发展。如果让盲幼儿像其他幼儿一样在游戏、作业等活动中得到发展和补偿,那么他们的肌肉、骨骼、内脏等都会在正常范围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育、成长。 在盲童成长的过程中,要抓紧其心理康复,并使听觉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逐步达到完善,最大限度地在代偿视觉缺陷中发挥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地让盲童在运用听觉时配合其他保存的感觉,既听,又摸,又闻,甚至亲口尝一尝。应当有计划地让其尽早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当然也要教育盲童注意安全。例如,训练盲童往茶杯中倒水,是根据水侄入杯中时发出的不同音响来判断是否倒满了。开始训练时最好用凉水,等熟练后再用开水就比较安全。这样做既可以都会其技能,又可以避免其自卑。要教育盲童利用一切代偿功能的特殊训练,努力赶上正常人的社会功能,达到“残而不废”。我国已经有了盲人大学生、盲人音乐家等视残知识分子,可见抓住早期教育和心理康复,消除盲人的自卑心理,发挥其心理代偿功能,弥补生理缺陷,就一定能够解决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婚姻和家庭的各种困难,使其走上自强自立的道路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特殊教育家长网校——特殊教育相关论坛话题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热门浏览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热议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近期更新
        特殊教育相关话题网友推荐
          特殊教育相关更多文章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23 11: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