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学习笔记—货币与金融(三)

2011-10-16 21:47| 发布者: 1992420| 查看: 198| 评论: 0

摘要: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学习笔记—货币与金融(三) 货币与金融(三) 一 内容提要 本讲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监管、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两部分,即课本第三部分的第四、第五节。 二 主要考点 (一) 金融监管 1,掌握 ...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学习笔记—货币与金融(三)

 

 

货币与金融(三)

内容提要

本讲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监管、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两部分,即课本第三部分的第四、第五节。

 

主要考点

(一)   金融监管

1,掌握金融监管的定义和经济学理论基础

2,掌握金融监管的一般性定义

3,掌握金融监管体制的概念和不同金融监管体制的内涵

4,掌握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特点

5,掌握1988年巴塞尔报告的主要内容

6,掌握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

(二)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1,掌握影响汇率决定与变动的主要因素

2,掌握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3,掌握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及其内容

4,掌握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主要内容

5,掌握外汇管制的概念

6,掌握货币可兑换的定义、类型以及人民币可兑换的现状

 

内容讲解

金融监管

(一)金融监管理论

1, 金融监管

概念:即金融监督管理,是指一国的金融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外部监督、稽核、检查和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以达到稳定货币、维护金融业正常秩序等目的所实施的一系列行为。

银行业监管必要性:银行提供的期限转换功能,银行是整个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的信用创造和流动性创造功能。这些特性使得维持银行业的稳定性成为必要。

2,  金融监管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市场失灵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

(1)       市场失灵理论:金融体系存在着负外部性;具有公共产品特征;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的特殊性企业,不能过分强调竞争从而影响稳定。

(2)       信息不对称理论:银行与存款人、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体系存在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3, 金融监管的一般性理论

(1)       公共利益论:政府可以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来实施管制以克服市场缺陷

(2)       保护债权论: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所以需要金融监管。

(3)       金融风险控制论:银行的高负债经营、借短放长和部分准备金制度导致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而金融资产的可流通性又使得银行体系有着系统性风险和风险的传导性,所以金融业比其他行业更加脆弱,金融监管尤其重要。

(4)       金融全球化对传统金融监管理论的挑战

 

(二)金融监管体制

1,概念:是指一国金融管理部门的构成及其分工的有关安排。

2,分类

(1)       以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和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

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以中央银行为重心,其他机构参与分工。美国是典型代表,虽然在联邦一级存在多个监管机构,但美联储是惟一一家能够同时监管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联邦机构。

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管理体制:在中央银行外,同时设立几个部门对银行、证券和保险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但中央银行在其中发挥独特作用。德国是典型代表。

(2)       统一监管体制和分业监管体制

综合监管体制:以英国为典型代表,随着混合经营趋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这种体制。

分业监管体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仍然实行分业监管体制。

3,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演变:从单一全能型体制转向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目前已建立起由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组成的分业监管体制。

 

(三)巴塞尔协议

1, 1988年巴塞尔报告

(1)       资本组成: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股本和公开储备,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和呆帐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券。

(2)       风险资产权重: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表外业务的相对风险大小,赋予它们不同的权重,即0%10%20%50%100%

(3)       资本标准:资本充足率,即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4%

(4)       过渡期安排

2, 2003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1)       最低资本要求:继承了过去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想,将资本金要求视为最重要的支柱。

(2)       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强化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职责。

(3)       市场约束:强调以市场力量来约束银行

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一)汇率决定与变动

1, 汇率决定理论

A,  利率评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说明的是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汇率等于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比。e = Pd / Pf

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明的是某一时期汇率的变动,即两个时点的汇率之比等于两国一般物价指数之比,et / e0 = PId / PIf          

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如果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则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反之不一定。其实,想对购买力平价是由绝对购买力平价推导出来的。

B, 抛补利率平价理论:说明远期汇率的决定,远期汇率由即期汇率和国内外利差决定。

 

           高利率货币远期贴水,相应地外汇升水;低利率货币远期升水,相应地外汇贴水。

2,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1)       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需求大于供给,从而外汇升值、本币贬值;顺差时相反。

(2)       相对通货膨胀率:按购买力平价理论,国内外通货膨胀率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中的主导因素。若通货膨胀率高于他国,则该国货币趋于贬值。

(3)       相对利率: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尤其在短期级为显著。高利率使货币升值,反之贬值。

(4)       总需求与总供给:当一国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时,本币一般呈贬值趋势。

(5)       市场预期:预期因素是短期内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市场预期本币贬值,人们纷纷抛售本币,最终会导致本币实际贬值。

3, 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以贬值为例

(1)       贬值的进出口效应: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改善贸易收支

(2)       贬值的国际资本流动效应:取决于贬值如何影响市场预期,若市场认为贬值的幅度不够,则贬值引起汇率进一步贬值的预期,资本流出;若贬值已使汇率处于均衡水平,则原先因本币高估而外逃的资金又流回国内。

(3)       贬值的产出效应:若存在闲置生产要素,则贸易收支改善会通过乘数效应扩大总需求,带动国内经济实现充分就业;若国内经济已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则贬值只会带来物价上涨。

(4)       贬值的物价效应:一方面通过贸易收支改善的乘数效应引起需求拉上的物价上涨;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涨。

(5)       贬值的资源配置效应:贬值后,出口品本币价格因出口量扩大而上涨,进口替代品价格由于进口品本币价格上升带动而上涨,从而整个贸易品部门价格上涨,使得资源从其他部门流入贸易品部门。

 

(二)国际收支及其调节

1,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经济体(国家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各种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指根据经济分析的需要,将国际收支按照复式记帐原理和特定帐户分类编制出来的一种统计报表。它集中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结构和总体状况。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帐户分类标准:经常帐户、资本与金融帐户。

(1)       经常帐户

记录实际资源的流动,包括货物和服务、收益(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经常转移(侨汇、无偿捐赠和赔偿)等三项。

(2)       资本与金融帐户

A, 资本帐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交易。

资本转移:固定资产转移、债务减免、移民转移和投资捐赠等;非生产、非金融资产交易:非生产出来的有形资产(土地和地下资源)、无形资产(专利、版权、商标和经销权)的所有权转移。

B, 金融帐户:记录经济体对外资产负债变更的交易,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类。

C, 净误差与遗漏帐户:当借贷双方出现不平衡时,用以抵消统计偏差的项目。

(3)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将储备资产单独列项,从而包括四大项:经常帐户、资本与金融帐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2, 国际收支差额分析

通常用于衡量国际收支状况的局部差额有:贸易差额;经常差额,反映了实际资源的跨国转移状况;综合差额,可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的压力,综合差额必然导致官方储备的反向变动。

3,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1)       外汇缓冲政策:通过外汇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借款抵消超额外汇供求以调节国际收支。逆差时,货币当局减少外汇储备或临时向外借款,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汇,弥补外汇供给缺口;反之则购进外汇。

(2)       货币财政政策:逆差时可采取紧缩的货币财政政策;顺差时可采取扩张的货币财政政策。

(3)       汇率政策:逆差时采取本币贬值措施;顺差时采取本币升值措施。

(4)       直接管制措施:包括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

4 采取何种政策或政策组合来调整国际收支,首先取决于国际收支失衡的性质,其次取决于国际收支失衡时国内宏观经济状况,以及内外均衡之间的关系。

调整的基本原则:正确使用并搭配各种调节政策,以最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恢复国际收支均衡。

 

(三)外汇管制与货币可兑换

1,外汇管制:狭义的外汇管制是指对货币的兑换施加的限制性措施,主要表现为限制外汇的可得性和兑换外汇的价格。广义的外汇管制还包括为实施外汇管制或其他管制措施而采取的相关管理措施。

外汇管制主体:在我国是国家外汇管理局

外汇管制方法:价格管制和数量管制

2,货币可兑换:指一国货币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而将所持有的货币按市场汇率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权利。货币可兑换程度主要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实力,同时也是一国外汇管制制度和政策的选择结果。

分类:

A, 对内可兑换与对外可兑换:对内可兑换是指居民可以在国内自由持有外币资产,并可自由地在国内把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币资产。对外可兑换是指居民可以在境外自由持有外汇资产和自由对外支付,但并一定意味着居民可以在境内自由持有外汇资产和兑换外汇。通常所说的可兑换是指对外可兑换。

B, 经常项目可兑换与资本项目可兑换:通常所说的货币完全可兑换,是指一国同时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与资本项目可兑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可兑换主要是指经常项目可兑换。

3,我国外汇管制与人民币可兑换

1994年,我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1996年底,我国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现状:在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继续对资本项目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同时采取审慎稳健的管理政策,积极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部分项目上已实现,如:允许境外投资者在境内购买B股和境内机构在境外上市的证券;在对外借贷方面允许外商投资企业执行筹措长短期外债;对外商直接投资限制不多,主要是产业政策指导;允许境内机构开立外汇帐户保留资本项目下的外汇,不要求强制结汇;对境内机构在境内进行资本项目下的本外币转换,实行实需原则。

 

 

中级经济师考试延伸阅读2011年经济师考试速成记忆法

  1.理解记忆法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

  2.快速诵读法在初步理解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

  3.提纲挈领法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将每章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教材中各个部分都是相联的内容。这样互相联系思考更能有效的掌握每章的知识点。

  4.求同存异法例如一些原则,作用,要点等内容。都会有一定的相关联性,这样结合理解进行记录,寻找其共同点,会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5.关联词提示法及时把握关联词这个“语言轨迹”。对理解记忆是有很大帮助的。

  6.听录音记忆法生理学家认为,让视觉和听觉共同参与记忆。

  7.分层背诵法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

  8.图表背诵法图表是一种直观的简化的表达方式。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中级专业知识与实务资料热门浏览
中级专业知识与实务资料近期更新
经济师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11 05: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