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历史学院历史文献学专业

2012-3-5 21:03| 发布者: as2113711| 查看: 124| 评论: 0

摘要: 历史学院历史文献学专业  一、专业概况  历史文献学是一个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专业,具有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点,其研究对象包括古今一切有历史价值的汉文与民族文字的历史文献,是对文献的产生发展、表现形 ...

历史学院历史文献学专业


  一、专业概况

  历史文献学是一个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专业,具有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点,其研究对象包括古今一切有历史价值的汉文与民族文字的历史文献,是对文献的产生发展、表现形式、流传情况,以及文献的内容类别、整理利用乃至古籍数据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阐述其发展规律,总结其实践经验,进而加以理论阐述的综合性的学问,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本专业研究领域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学科属性之确定、学科体系之建设及文献学方法等。其二,历史文献学史:包括文献学产生、发展、繁荣、变化的历史脉络以及各个阶段的成就、特色等。其三,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包括古代学术思想文化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各个阶段特别是清代的成就、特色等。其四,古籍整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考证以及古籍数据化等。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学校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强调文献的基础,历史的眼光和理论的修养,在重视专业功底的同时,提倡文献学研究与学术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的结合,以此构建并凸显本学科的专业特色。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历史文献学史、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古籍整理。

  本专业重视文献、档案、目录、版本、校勘、考证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研究以及古籍整理的实践工作,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并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所培养的人才功底扎实,适应性强,毕业生既能够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以及专门的文献整理工作,也能够胜任图书馆、博物馆、出版社、新闻单位和一般行政部门的工作,具有较广阔的需求前景。

  本学科点现有教授(研究员)3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90%具有博士学位,80%有出国留学、访学和讲学经历。目前博士生导师有黄爱平教授,硕士生导师有李晓菊副教授。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历史文献学概论、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文献学史研究、版本目录学研究、古籍整理研究、文献学经典着作研读、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研究、史学史研究、历史文献学专题讲座、史源学实践、“四库学”研究、藏书与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笔记文献研究、清代学术与文化等。

  二、导师介绍

  黄爱平,历史学博士,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历史学科组副组长、北京市历史学会理事、北京史研究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炎黄文化研究》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学术史、思想文化史。主讲文献学史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研究、历史文献学专题讲座、清代学术与文化等课程。先后出版着作十余部,发表论文一百余篇。代表性学术专着有:《四库全书纂修研究》、《清代学术与文化》(合着)、《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思想文化卷》、《清代学术文化史论》(合着)、《朴学与清代社会》。古籍整理成果有《阮元年谱》等。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入选北京市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目前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清代汉学与西学关系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清实录北京史料汇辑》,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中国历史文献学概要》。

  李晓菊,历史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学会会员。 主讲中国历史文选、古代汉语、中国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学研究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国历史文献学和宋代历史文献编纂,代表性成果有:《洪迈〈容斋随笔〉所论古代文书问题》、《南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辅文研究》、《宋代档案文献编纂研究》。古籍整理成果有:《越绝书》、《徐偃王志》、《章士钊文集·中等国文典》等。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导师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下设历史系、清史研究所,现任院长为孙家洲教授。

  历史学院现有历史学本科专业,其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等8个二级学科均为硕士和博士学位点,并有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点,1个教育部文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学科重点研究基地。

  历史学院拥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着名专家学者,共有专任教师61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16人,讲师18人,学院现有学生367人,其中本科生142人,硕士生123人,博士生102人。

  历史学院重视与国际着名高校的合作交流,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韩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学术团体及着名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历史文献学

  黄爱平,历史学博士,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历史学科组副组长、北京市历史学会理事、北京史研究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炎黄文化研究》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学术史、思想文化史。主讲文献学史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研究、历史文献学专题讲座、清代学术与文化等课程。先后出版着作十余部,发表论文一百余篇。代表性学术专着有:《四库全书纂修研究》、《清代学术与文化》(合着)、《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思想文化卷》、《清代学术文化史论》(合着)、《朴学与清代社会》。古籍整理成果有《阮元年谱》等。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入选北京市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目前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清代汉学与西学关系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清实录北京史料汇辑》,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中国历史文献学概要》。

历史学院历史文献学专业的延伸阅读——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复试建议

  人民大学的复试基本内容主要有:

  (1)外语和专业课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其中外语笔试时间为1小时,满分为50分;专业课笔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为100分。
  外语笔试题型为:四篇传统的阅读理解,一篇7选5!难度低于考研英语。达到30分即可合格!专业课笔试题型和初试时相同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具体为:名词解释6个题目,每题5分;简答题3个题目,每题15分;论述题1个题目,25分;总分100分!达到60分即可合格!答题时间2小时。

  (2)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满分为50分。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口试题目,每名考生口试时间为10分钟左右。
  主要通过抽签确定题目,然后老师用英语直接和考生交流。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由人大的外国语学院老师单独组织考察。例如:你的名字;你的本科院校;你觉得你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什么困难等等。

  (3)专业课与综合素质面试。由专业课与综合素质面试两部分组成,采用考生当场抽签、当场回答题签所列问题和复试小组教师现场提问、考生当场答问的形式。每名考生面试时间为30分钟左右。满分为150分。

  专业课面试采用抽签的形式,老师根据考生抽中的题号念出对应的题目,考生按照题目作答。面试的题目一般也比较基础,但是老师会在你回答的时候不断的提问你,将这个问题发散,抽到的题目如果不会可以抽第二次、第三次,只是要分别降10分、20分。综合素质面试问的问题各种各样,主要考察考生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兴趣爱好和心理素质等等。比如你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什么;参加过哪些公益组织或者公益活动。

  针对这些复试要求,两全其美网校城为2012年的考生们提供以下复试建议:

  英语方面。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建议大家可以选择托福的听力练习作为听力材料或听英语广播、看中央电视台的英语新闻等。其次要持之以恒。每天要保证1个小时以上的听力训练,每天坚持听英语广播、英语新闻,英语听力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最后要对法律英语有所准备,毕竟是法学专业的复试。

  专业课方面。人大的专业课无论从初试到复试都非常重视基础知识,专业课复试题量很大,所以一定要不断温习前面复习过的内容。

  综合素质面试部分。综合素质面试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面试时考生与老师面对面,紧张是在所难免的。大家尽量放松,保持清醒的头脑,听清楚老师的提问,稍作思考,清晰地、有条理地作出回答。平时可以做这方面的练习。准备一些问题,把同学或家长当做考官,发现当中的问题及时调整。

  最后两全其美网校城提醒2012年的考生们要调整心态,准备复试礼仪。现在成绩还没有出来,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考的不好,就没有准备复试,等成绩出来的时候发现复试名单中有自己的名字,此时再准备复试就晚了。无论觉得自己考的怎么样,都要对复试进行准备,不轻敌、不放弃。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人民大学相关论坛话题
人民大学相关话题热门浏览
    人民大学相关话题网友热议
      人民大学相关话题近期更新
        人民大学相关话题网友推荐
          人民大学相关更多文章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14 23: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