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

2012-3-5 21:02| 发布者: as2113711| 查看: 186| 评论: 0

摘要: 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  中国古代史专业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的主干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清史。主要研究内容有政治史与政治制度史、社会经济史、思想文化史。专业培养 ...

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


  中国古代史专业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的主干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清史。主要研究内容有政治史与政治制度史、社会经济史、思想文化史。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国古代史学科的教学科研人才及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

  本学科目前有教师14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4名,讲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10名,硕士学位的3名。

  开设的博士生课程主要有秦汉史研究专题、隋唐史研究专题、清史研究专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专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基础、清代行政制度研究等。硕士生课程主要有:史学研究方法、人类学方法论、中国古代史文献与研究、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名着研读、中国古代断代史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中国古代农业问题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国外中国古代史研究论着选讲等。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重视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工作,为国内外着名大学输送了众多优秀博士生,毕业生去向为高校、科研院所、文化单位、出版部门及政府部门等。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导师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下设历史系、清史研究所,现任院长为孙家洲教授。

  历史学院现有历史学本科专业,其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等8个二级学科均为硕士和博士学位点,并有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点,1个教育部文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学科重点研究基地。

  历史学院拥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着名专家学者,共有专任教师61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16人,讲师18人,学院现有学生367人,其中本科生142人,硕士生123人,博士生102人。

  历史学院重视与国际着名高校的合作交流,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韩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学术团体及着名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中国古代史

  戴逸,着名历史学家,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兼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曾担任第四届和第五届中国史学会会长、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历史组召集人。撰写或主编书籍30余种,主要有:《中国近代史稿》、《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简明清史》、《清代人物传稿》(下)、《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上)、《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清史》、《乾隆帝及其时代》、《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清通鉴》、《履霜集》、《繁露集》、《语冰集》。发表论文四百余篇。现主持国家重大学术文化工程“清史”的编纂项目。

  张研,历史学硕士,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清史、经济史、社会史。主要着作有《17-19世纪中国人口与生存环境》、《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19世纪中期中国家庭的社会经济透视》、《18世纪的中国社会》、《清史15讲》、《清代社会的慢变量》等。开设课程: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代社会史、清史专题、社会经济史研究基础、社会经济史研究专题等。

  孙家洲,历史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汉唐史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曾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日本进行为期一年的专题研究,并荣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秦汉史、思想文化史。已经发表史学论文六十余篇。参加了多部古籍的今译和整理工作。主持并完成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汉代地域文化与社会风俗研究》。代表性着作有:《两汉政治文化窥要》,《秦汉法律文化研究》和《插图本中国思想史——秦汉卷》等着作多种。

  刘后滨,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2004年度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隋唐五代史,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方向为隋唐五代史。发表了《安史之乱与唐代政治体制的演进》(《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2期)、《敕后起请与唐代政务裁决机制》(《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历史研究》2001年第2期)等论文,出版了《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2004年)等专着。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为“天圣令与唐宋制度、社会变迁”、近期研究计划侧重于“唐代地方政务运行机制研究”。

  刘凤云,历史学博士,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东海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访问研究员、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政治、明清城市、18-19世纪的中日都城比较等。着有《清代三藩研究》、《吴三桂传》、《明清城市空间的文化探析》等学术着作及学术论文数十篇。现主持承担北京社会科学十五研究项目“步入近代前夕的中日都城转型研究”(正在结项)及国家清史工程项目《传记·康熙朝上》。

  祁美琴,历史学博士,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清史研究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清史、边疆民族史。着有《清代内务府》、《清代榷关制度研究》等学术着作及学术论文十数篇。目前承担国家清史工程项目《清代史事表》(入关前卷、乾隆卷)。

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的延伸阅读——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复试建议

  人民大学的复试基本内容主要有:

  (1)外语和专业课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其中外语笔试时间为1小时,满分为50分;专业课笔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为100分。
  外语笔试题型为:四篇传统的阅读理解,一篇7选5!难度低于考研英语。达到30分即可合格!专业课笔试题型和初试时相同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具体为:名词解释6个题目,每题5分;简答题3个题目,每题15分;论述题1个题目,25分;总分100分!达到60分即可合格!答题时间2小时。

  (2)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满分为50分。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口试题目,每名考生口试时间为10分钟左右。
  主要通过抽签确定题目,然后老师用英语直接和考生交流。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由人大的外国语学院老师单独组织考察。例如:你的名字;你的本科院校;你觉得你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什么困难等等。

  (3)专业课与综合素质面试。由专业课与综合素质面试两部分组成,采用考生当场抽签、当场回答题签所列问题和复试小组教师现场提问、考生当场答问的形式。每名考生面试时间为30分钟左右。满分为150分。

  专业课面试采用抽签的形式,老师根据考生抽中的题号念出对应的题目,考生按照题目作答。面试的题目一般也比较基础,但是老师会在你回答的时候不断的提问你,将这个问题发散,抽到的题目如果不会可以抽第二次、第三次,只是要分别降10分、20分。综合素质面试问的问题各种各样,主要考察考生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兴趣爱好和心理素质等等。比如你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什么;参加过哪些公益组织或者公益活动。

  针对这些复试要求,两全其美网校城为2012年的考生们提供以下复试建议:

  英语方面。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建议大家可以选择托福的听力练习作为听力材料或听英语广播、看中央电视台的英语新闻等。其次要持之以恒。每天要保证1个小时以上的听力训练,每天坚持听英语广播、英语新闻,英语听力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最后要对法律英语有所准备,毕竟是法学专业的复试。

  专业课方面。人大的专业课无论从初试到复试都非常重视基础知识,专业课复试题量很大,所以一定要不断温习前面复习过的内容。

  综合素质面试部分。综合素质面试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面试时考生与老师面对面,紧张是在所难免的。大家尽量放松,保持清醒的头脑,听清楚老师的提问,稍作思考,清晰地、有条理地作出回答。平时可以做这方面的练习。准备一些问题,把同学或家长当做考官,发现当中的问题及时调整。

  最后两全其美网校城提醒2012年的考生们要调整心态,准备复试礼仪。现在成绩还没有出来,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考的不好,就没有准备复试,等成绩出来的时候发现复试名单中有自己的名字,此时再准备复试就晚了。无论觉得自己考的怎么样,都要对复试进行准备,不轻敌、不放弃。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人民大学相关论坛话题
人民大学相关话题热门浏览
    人民大学相关话题网友热议
      人民大学相关话题近期更新
        人民大学相关话题网友推荐
          人民大学相关更多文章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15 07: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