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产业经济学专业介绍

2012-3-5 20:44| 发布者: as2113711| 查看: 180| 评论: 0

摘要: 产业经济学专业介绍  1、专业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是由原工业经济和贸易经济专业发展而来的。两专业均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批学科专业;是我国第一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点; ...

产业经济学专业介绍


  1、专业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是由原工业经济和贸易经济专业发展而来的。两专业均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批学科专业;是我国第一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并第一批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中国人民大学国内第一次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开设了“产业经济学”,并编撰了《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研究生教材,被国内产业经济学界一致认为“填补了国内空白”。学科调整后,本学科点被国务院学位办授权编写“产业经济学”专业介绍和硕士生、博士生培养方案,于1999年6月成为获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点,率先推出产业经济专业系列教材,发行量达到40多万册;并于2001年以全国第一的身份再次获评产业经济学重点学科。由于中国人民大学在流通产业研究方面处于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并形成了显着的流通研究特色,自2004年起,我校又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之下,设立了产业经济学的兄弟专业流通经济学。2007年产业经济学科再次通过教育部的考核评估,获得国家级重点学科称号。

  经过多年努力,产业经济学和流通经济学专业在教学、科研、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国内产业经济学和流通经济学界形成了如下优势和特色:

  (1)教学科研基础雄厚,成果突出。两专业经过长期的学术积淀,延续了以《产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商品流通论》为核心的第二代教学科研基础,完成了从传统产业经济学向以流通研究为特色的研究转型,在全国率先搭建起了流通产业经济学的学术平台。近五年,两专业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5项,其中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秩序”、“全球化条件下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国际分工定位”、“零售业技术装备”、“环境保护与绿色壁垒”等领域形成的研究成果具有突出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2)形成了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两专业着力培养研究型人才,开展研究生起点教育,近五年共培养经济学博士113名,硕士143名。在校研究生人均论文发表量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博士毕业生获得了突出的成就。

  (3)理论联系实践,社会影响广泛。两专业的学术骨干有10人次兼职于全国性的学术和科研学会(协会)组织,有19人次担任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级顾问或独立董事,还有1人直接参与中央政策研究室政策研究工作,他们的影响力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4)具有跨学科集中攻关优势。本学科点构架在中国人民大学基础雄厚的经济学科研平台之上,研究方向跨越多个应用经济学科,涉及产业经济理论、企业发展理论、流通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商品学理论等诸多分支,并已经在跨学科交叉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果,尤其是流通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1)市场体系与市场运行

  以纪宝成、王晓东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秉承原有的“商品流通体制发展”研究传统,融入了新的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学术理念,以宏观市场的重构、规范、规划、运行和发展为对象,研究重点涉及决定市场运行规律与因素、新型市场宏观调控体系、市场秩序规制、市场供求调节、市场运行模式转换与机制矫正以及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健全等。

  (2)产业发展与战略产业

  以徐佳宾、郑适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融汇了原有的“企业发展与产业选择”和“产业调整与产业融合”两大研究方向,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引入管理学的思想,以产业并购整合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强调“在产业融合和调整中实现产业发展,在产业选择中确立战略产业”的战略思维。

  (3)产业组织与市场竞争政策

  以陈甬军、蔡荣生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对市场进行形成全新的交叉研究,运用产业组织研究视角和方法探讨解决市场与产业结构矛盾的新思路。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经济时代产业组织基本矛盾的转化以及各国市场竞争政策的变化进行研究,系统剖析了我国市场垄断的发展历程及反垄断政策的重点。

  (4)市场监测与流通创新

  以马龙龙、刘向东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将原有的“商业运行机制创新”研究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引向了更为具体也更具战略价值的消费品市场和流通产业层面,通过对消费品市场的监控、分析和预测以及对流通产业运行的深度探讨,发现了流通产业在活跃消费品市场、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优化升级的演进规律。

  (5)国际产业与贸易政策

  以谷克鉴、王亚星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秉承“国际产业”的经济学通用范式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生的理论研究需求,基于本学科在产业经济学和市场理论方面的优势研究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际产业经济学和国际贸易政策学两大边缘研究领域,对国际产业与内外贸一体化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3、专业培养目标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产业分析人员、政府公务员和政策分析(包括政策制定依据的收集和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人员上,要求毕业生能够掌握产业分析的基本方法,通晓产业经济和流通经济的基本理论,并对产业政策和市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中国人民大学致力培养既精通微观管理技术和技巧,又具备中宏观产业眼光和市场意识的人才,为大型跨国企业集团、证券公司行业分析机构以及政府部门输送“中宏观理论头脑+实用管理技术”的高级人才。

  (2)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在硕士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理论框架和思维模式的植入,强化其理论修养和学术眼光,并在导师辅助下找到理论突破点,形成理论特长。产业经济和流通经济博士应当成为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的制定者、行业协会或经济组织的行业分析专家或国家产业和市场政策制定的决策人员。他们就学期间所作的研究和毕业后作从事的工作,都会从产业的层次上对某一行业甚至整个经济体系有所影响。

  4、本专业师资力量

  两专业现有学术梯队共20名教师,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6人;55岁以下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其中85%具有国外留学背景;本学科点学术带头人纪宝成教授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暨学科评议组成员(应用经济学科组召集人);领衔五大研究方向的其他学术带头人也均在学术背景、社会影响、学界声誉等方面处于国内优势地位。

  5、对外学术交流

  两专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近五年中参加了相关领域8次国际理论研讨会,组织了2次国内大型的理论研讨会,资助了“WTO、中国和亚洲经济体”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与商务部、统计局、粮食局等其他市场监测单位实现了横向交流和合作。

  6、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产业经济学科为研究生开设“西方经济学”等基础理论课程,充分利用我校在国内经济管理等学科领域的综合优势,为优秀研究生的培养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基础;开设“产业经济学”、“流通经济学”、“服务经济学”等学科基础课,为研究生开展本学科领域的专项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证平台;开设“外贸与国际产业专题”、“跨国经营与全球产业竞争”、“产业创新与融合”、“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零售学”等专业课程,健全产业经济研究的知识结构;开设“经济社会政策”、“商品流通体制研究”、“流通产业政策”等中观政策课程,强化产业经济研究的中宏观视角;并重点打造“流通产业经济学”交叉学科课程,强化产业经济研究的理论综合运用能力。

  (1)流通经济学

  (2)产业经济学

  (3)服务经济学

  (4)外贸与国际产业专题

  (5)经济社会政策

  (6)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

  (7)流通产业经济学

  (8)产业创新与融合

  (9)跨国经营与全球产业竞争

  (10)商品流通体制研究

  (11)流通产业政策

  (12)零售学

  产业经济学 谷克鉴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基本信息

  学 位:经济学博士

  研究领域: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外贸与国际产业、国际管理

  任职情况: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课程:WTO概论(本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硕士)

  外贸与国际产业专题(博士)、国际管理(MBA)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邮 编:100872

  邮 箱:gukj@ruc.edu.cn

  ●教育与专业经历

  1978.09-1982.06 湖北财经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4.09-1987.06 中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1.09-1994.06 中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5.02-1995.06 世界银行访问学者

  2005.01-2005.07 UCLA 安德森管理学院高级研究学者

  1987.07-1991.12 任中南财经大学讲师

  1992.01-1995.12 任中南财经大学副教授

  1995.12-2001.12 任中南财经大学教授

  1997 遴选为中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

  1995.12-1998.08 任中南财经大学贸易经济系副主任

  1998.09-2001.10 任中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2001 兼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

  2001.12-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04-2005.12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系主任

  2007.10-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学术兼职

  国际金融与贸易学会(中国分会)创始会员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特约研究员及学术委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美国东北决策科学院(NORTHEAST DECISION SCIENCE INSTITUTE)年会论文评审专家

  《中国社会科学》论文评审专家

  《经济研究》论文评审专家

  台湾英文学术期刊《未来研究杂志》(Journal of Futures Studies)编委

  美国《家庭与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Family and Economics)编委

  财政部部属院校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财政部教材编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中国贸易政策评审专家组成员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委

  《国际贸易问题》杂志编委

  《Chinese Economic and Foreign Trade Studies》杂志编委

  ●学术奖励

  2009年获得教育部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2008年获得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4年获得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3年获得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2002年获得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1年获得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0年获得国际贸易研究三等奖(优秀论文)

  1999年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一等奖

  1997年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1997年获得湖北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1996年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着作三等奖

  ●学术交流

  2009年 国际金融与贸易学会(中国分会)年会

  2005年 出席美国梅肯研究院年会

  2005年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高级研究学者

  2004年 参加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召开的座谈会,发表题为“我国当前利用外资的若干政策建议”

  专题发言

  1995年 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访问学者

  1996年 获香港大学同学会奖励赴香港客座研究

  2000年 赴UNCTND(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学术访问

  2000年 出席美国东北决策科学院学术年会

  1997年 应邀担任1997年度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并到新加坡、韩国、瑞士、意大利

  和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学术访问。

  1998年、2000年和2002年 出席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

  1991年、2001年、2004年和2006年 出席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会

  ●科研项目

  全球平衡增长议题对中国贸易摩擦的影响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2009-至今,主持

  中国贸易流动计量模拟研究的平台建设与综合应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品牌计划,2009-至今,主持

  新李嘉图模型的拓展构造与中国贸易流动的预期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2011,主持

  基于企业全球化趋势的中国贸易政策内生化问题研究,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2008-2009,主持

  中国开放进程中地区间技术扩散效应的增长核算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1-2003,主持

  Trade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the WTO (In the New WTO Negotiations): Implica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China,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anada, 2000-2001 主持

  中国贸易引力模型的构造和贸易流向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7-2000,主持

  新一轮全球化和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5-2006,主持

  中国贸易保护的经济分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998-1999,主持

  开放进程中技术扩散对中国地区间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研究,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课题,2000-2001,主持

  中国贸易体制改革和贸易流向问题研究,财政部九五规划重点课题,1997-1999,主持

  中国外贸发展和国际产业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项目子课题,2003-2005

  中国国际贸易流动分析平台建设,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建设项目 2006

  当代国际贸易若干前沿问题的综合研究和教学应用,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2001-2005

  ●专着译着

  谷克鉴,余剑。2008.汇率变化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合着)

  谷克鉴。2006.中国的经济转型与贸易流动:基于制度和技术因素的理论考察和计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标志性成果)[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独着)

  谷克鉴。1995.制度变迁与市场国际化[M].湖北人民出版社 (独着)

  谷克鉴等。2007.企业、政府与国际经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 (译着)

  谷克鉴。2006.国际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着)

  ●发表论文

  谷克鉴。2009.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宏观管理的战略调整[J].国际贸易问题(12)。 (独撰)

  谷克鉴。2009.近年来我国比较优势动因多样性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6)。(合作)

  谷克鉴。2003.应用于中国贸易政策内生化的模型综合[J].经济研究(9)。(独撰)

  谷克鉴。2000.1990-1998中国国民与外资部门出口波动差异的实证分析:HBS推断的验证与拓展[J]. 管理世界(2)。 (独撰)

  谷克鉴。2000.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竞争政策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3)。 (独撰)

  谷克鉴。2001.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J].世界经济(2)。 (独撰)

  谷克鉴,吴宏。2003.外向型贸易转移:中国外贸发展模式的理论验证与预期应用[J].管理世界(4)(合作)

  谷克鉴。2006.中国开放实践理论总结的若干问题[J].理论月刊(6),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独撰)

  谷克鉴。2005.中国利用外资实践的功能评价与战略选择 [J].财贸经济(3)。(独撰)

  Kejian Gu.2003.Outward Trade Diversion: The Evidence from China in Transitional Economy. 2003 Proceedings of NEDSI, USA .(独撰)

  Kejian Gu.1999.World Trade Flows Spanning 1997-98 and Emerging Tendency-Derived in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独撰)

  产业经济学 王亚星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04年晋升教授,2005年担任博士生导师。现为贸易系副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兼职教授、吉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研究领域

  1、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制度

  2、对外经济贸易与产业发展

  3、国际经济法

  开设课程

  本科生:

  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硕士生:

  1、国际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

  2、国际商法

  博士生:

  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主要着作:

  1、《国际贸易原理》

  2、《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006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3、《国际市场》

  4、《外贸体制改革方略》

  5、《政府采购制度创新》

  6、《中国政府采购的市场化运作》

  7、《中国流通改革:对外贸易发展与变革》

  8、《国际商务》

  9、《中国出口贸易壁垒监测与分析报告》(每年一本)

  发表论文:

  1、《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法律框架》

  2、《试论倾销与反倾销的关系》

  3、《澄清“入世”认识上的几个误解》

  4、《对国外频繁发动反倾销的策略分析》

  5、《“入世”后该如何规范政府管理经济行为》

  6、《入世后应深入研究国际贸易壁垒》

  7、《我国加入WTO的深层思考》

  8、《关于建立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问题探讨》

  9、《浅谈当前我国对外反倾销的应诉策略》

  10、《EDI引发国际贸易的变革》

  11、《抑制恶性出口竞争的制度化对策》

  12、《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法制化发展对策》

  13、《油价暴涨催生能源新思路》

  14、《美国337条款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威胁》

  15、《我国当前的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关系探析》

  16、《国际贸易与我国对外贸易问题综述》(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17、《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18、《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19、《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形势与对策》

  20、《国际市场分工定位下的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选择》

  科研项目:

  1、《中国政府采购制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经济全球化下的企业国际市场分工定位与制度创新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3、《抑制恶性出口竞争制度化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4、《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现状、发展前景及政策支持研究》商务部

  5、《消费品安全检测方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国家质检公益项目

  联系方式:

  010-82500525

  E-mail:wangyaxing@263.net

  产业经济学 陈甬军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话:010-82509060 传真:010-82509169

  Email:chenyj1108@ruc.edu.cn

  通信地址:100872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教育背景:

  1982年,安徽财贸学院会计学专业学生,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6年,厦门大学贸易经济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2年,厦门大学政治经济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72年参加工作 ,1992年起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任教,1997年起任教授; 1998年起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厦门大学科学研究处副处长(正处长级); 1999年任厦门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 2001年任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2003年主持研究生院全面工作)。 2005年11月调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6年7月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研究领域:

  市场与流通理论、市场经济改革、市场与产业政策、市场与区域发展

  教学内容:

  市场分析与研究(本科课程)

  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研究生课程)

  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研究生课程)

  中国转轨经济研究(博士生课程)

  高级市场理论研究(博士生课程)

  主要出版物:

  着作:

  《中国地区间市场封锁问题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通论》

  《从计划到市场:中国经济改革道路的选择》

  《过渡市场论—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研究》

  《中国城市化: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中译本)

  《市场通论》

  代表性论文:

  《社会主义流通是有计划的自由流通》

  《农产品与工业产品市场封锁的生成机制研究》

  《过渡经济学的本质与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性质》

  《中国为什么在50年代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

  《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化研究——兼论新型城市化道路》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台湾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走向与对策》

  《反垄断与管制:美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主持的科研项目:

  已完成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九五”、“十五”规划项目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全国招标项目。

  目前在研的项目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现代市场体系的结合与完善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城市化道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产业市场势力的测量及其福利损失的估计

  获奖情况(省部级):

  参编教材《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005年获第五届国家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译着),2005年获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过渡市场论: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研究》(专着),2003年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从计划到市场:中国经济改革道路选择》(专着),2000年获福建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社会主义市场通论》(专着),1998年获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国地区间市场封锁问题研究》(专着), 1998年获中国高等学校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994年获第九届“中国图书奖”。

  社会兼职:

  全国高等学校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政治经济学评论》、《产业经济学评论》等十多家学术刊物编委。

  对外交流:

  2000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访问研究半年。

  2004年入选美国富布赖特基金项目,以高级研究学者身份在美国约翰斯·霍布金斯大学访问研究一年。

  1996年至2006年到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参加学术活动十余次。

  产业经济学 蔡荣生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基本资料

  2003年4月~今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 处长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教授

  1992年10月~2003年4月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 副处长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1987年8月~1989年6月 长春一汽集团 助理工程师

  教育背景

  1999年8月~2002年6月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在职攻读博士

  1989年8月~1992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 硕士

  1982年8月~1987年7月 清华大学机械系 本科

  研究方向:

  产业经济、产业政策、市场营销等

  讲授课程:

  社会经济政策

  科研成果:

  着作及发表文章

  《电子商务及其标准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经济政策学》(经济日报出版社)

  《国际贸易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

  《论我国信息安全的现状与对策》(《中国科技信息》2004年第21期)

  《论文化产业的市场营销》

  《中国贫困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我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现状与对策》

  《浅谈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征——“韩流”的经济学启示》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中的“次优”问题及其政策解析》

  《大型国际化零售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第2期)

  《大型零售企业的初始国际化决策研究》(《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1期)

  《大型零售企业的初始国际化决策研究》(《新华文摘》2009年第7期)

  《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8期)

  科研课题

  工信部、财政部课题——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路径与战略转型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全球化下大型流通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比较研究与借鉴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重点、难点和对策研究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首都市场消费特征与趋势研究

  北京市科委课题——国内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聚区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北京市科委课题——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

  北京市科委课题——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绩效研究

  教育部科研课题——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

  商务部课题——“十一五”期间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面临的形势和规划编制

  联系方式(E-mail地址)

  cairongsheng@263.net

  产业经济学 刘向东 博士生导师

  一、基本资料

  刘向东,男,中共党员,汉族,1991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期间曾在企业工作七年。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

  二、研究方向

  流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渠道与零售管理

  三、讲授课程

  主要讲授课程有《贸易经济学》、《渠道与零售管理》、《流通经济学研究前沿》

  四、科研成果

  编着、翻译出版《商业经济学概论》、《零售与分销经济学》等着作多本,在《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受聘多家企业的管理顾问并受托完成多家企业的咨询报告。

产业经济学专业介绍的延伸阅读——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复试建议

  人民大学的复试基本内容主要有:

  (1)外语和专业课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其中外语笔试时间为1小时,满分为50分;专业课笔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为100分。
  外语笔试题型为:四篇传统的阅读理解,一篇7选5!难度低于考研英语。达到30分即可合格!专业课笔试题型和初试时相同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具体为:名词解释6个题目,每题5分;简答题3个题目,每题15分;论述题1个题目,25分;总分100分!达到60分即可合格!答题时间2小时。

  (2)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满分为50分。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口试题目,每名考生口试时间为10分钟左右。
  主要通过抽签确定题目,然后老师用英语直接和考生交流。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由人大的外国语学院老师单独组织考察。例如:你的名字;你的本科院校;你觉得你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什么困难等等。

  (3)专业课与综合素质面试。由专业课与综合素质面试两部分组成,采用考生当场抽签、当场回答题签所列问题和复试小组教师现场提问、考生当场答问的形式。每名考生面试时间为30分钟左右。满分为150分。

  专业课面试采用抽签的形式,老师根据考生抽中的题号念出对应的题目,考生按照题目作答。面试的题目一般也比较基础,但是老师会在你回答的时候不断的提问你,将这个问题发散,抽到的题目如果不会可以抽第二次、第三次,只是要分别降10分、20分。综合素质面试问的问题各种各样,主要考察考生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兴趣爱好和心理素质等等。比如你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什么;参加过哪些公益组织或者公益活动。

  针对这些复试要求,两全其美网校城为2012年的考生们提供以下复试建议:

  英语方面。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建议大家可以选择托福的听力练习作为听力材料或听英语广播、看中央电视台的英语新闻等。其次要持之以恒。每天要保证1个小时以上的听力训练,每天坚持听英语广播、英语新闻,英语听力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最后要对法律英语有所准备,毕竟是法学专业的复试。

  专业课方面。人大的专业课无论从初试到复试都非常重视基础知识,专业课复试题量很大,所以一定要不断温习前面复习过的内容。

  综合素质面试部分。综合素质面试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面试时考生与老师面对面,紧张是在所难免的。大家尽量放松,保持清醒的头脑,听清楚老师的提问,稍作思考,清晰地、有条理地作出回答。平时可以做这方面的练习。准备一些问题,把同学或家长当做考官,发现当中的问题及时调整。

  最后两全其美网校城提醒2012年的考生们要调整心态,准备复试礼仪。现在成绩还没有出来,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考的不好,就没有准备复试,等成绩出来的时候发现复试名单中有自己的名字,此时再准备复试就晚了。无论觉得自己考的怎么样,都要对复试进行准备,不轻敌、不放弃。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人民大学相关论坛话题
人民大学相关话题热门浏览
    人民大学相关话题网友热议
      人民大学相关话题近期更新
        人民大学相关话题网友推荐
          人民大学相关更多文章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14 13: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