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流通经济学专业介绍

2012-3-5 20:44| 发布者: as2113711| 查看: 211| 评论: 0

摘要: 流通经济学专业介绍  1、专业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是由原工业经济和贸易经济专业发展而来的。两专业均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批学科专业;是我国第一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点; ...

流通经济学专业介绍


  1、专业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是由原工业经济和贸易经济专业发展而来的。两专业均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批学科专业;是我国第一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并第一批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中国人民大学国内第一次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开设了“产业经济学”,并编撰了《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研究生教材,被国内产业经济学界一致认为“填补了国内空白”。学科调整后,本学科点被国务院学位办授权编写“产业经济学”专业介绍和硕士生、博士生培养方案,于1999年6月成为获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点,率先推出产业经济专业系列教材,发行量达到40多万册;并于2001年以全国第一的身份再次获评产业经济学重点学科。由于中国人民大学在流通产业研究方面处于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并形成了显着的流通研究特色,自2004年起,我校又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之下,设立了产业经济学的兄弟专业流通经济学。2007年产业经济学科再次通过教育部的考核评估,获得国家级重点学科称号。

  经过多年努力,产业经济学和流通经济学专业在教学、科研、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国内产业经济学和流通经济学界形成了如下优势和特色:

  (1)教学科研基础雄厚,成果突出。两专业经过长期的学术积淀,延续了以《产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商品流通论》为核心的第二代教学科研基础,完成了从传统产业经济学向以流通研究为特色的研究转型,在全国率先搭建起了流通产业经济学的学术平台。近五年,两专业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5项,其中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秩序”、“全球化条件下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国际分工定位”、“零售业技术装备”、“环境保护与绿色壁垒”等领域形成的研究成果具有突出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2)形成了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两专业着力培养研究型人才,开展研究生起点教育,近五年共培养经济学博士113名,硕士143名。在校研究生人均论文发表量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博士毕业生获得了突出的成就。

  (3)理论联系实践,社会影响广泛。两专业的学术骨干有10人次兼职于全国性的学术和科研学会(协会)组织,有19人次担任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级顾问或独立董事,还有1人直接参与中央政策研究室政策研究工作,他们的影响力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4)具有跨学科集中攻关优势。本学科点构架在中国人民大学基础雄厚的经济学科研平台之上,研究方向跨越多个应用经济学科,涉及产业经济理论、企业发展理论、流通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商品学理论等诸多分支,并已经在跨学科交叉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果,尤其是流通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1)市场体系与市场运行

  以纪宝成、王晓东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秉承原有的“商品流通体制发展”研究传统,融入了新的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学术理念,以宏观市场的重构、规范、规划、运行和发展为对象,研究重点涉及决定市场运行规律与因素、新型市场宏观调控体系、市场秩序规制、市场供求调节、市场运行模式转换与机制矫正以及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健全等。

  (2)产业发展与战略产业

  以徐佳宾、郑适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融汇了原有的“企业发展与产业选择”和“产业调整与产业融合”两大研究方向,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引入管理学的思想,以产业并购整合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强调“在产业融合和调整中实现产业发展,在产业选择中确立战略产业”的战略思维。

  (3)产业组织与市场竞争政策

  以陈甬军、蔡荣生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对市场进行形成全新的交叉研究,运用产业组织研究视角和方法探讨解决市场与产业结构矛盾的新思路。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经济时代产业组织基本矛盾的转化以及各国市场竞争政策的变化进行研究,系统剖析了我国市场垄断的发展历程及反垄断政策的重点。

  (4)市场监测与流通创新

  以马龙龙、刘向东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将原有的“商业运行机制创新”研究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引向了更为具体也更具战略价值的消费品市场和流通产业层面,通过对消费品市场的监控、分析和预测以及对流通产业运行的深度探讨,发现了流通产业在活跃消费品市场、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优化升级的演进规律。

  (5)国际产业与贸易政策

  以谷克鉴、王亚星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秉承“国际产业”的经济学通用范式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生的理论研究需求,基于本学科在产业经济学和市场理论方面的优势研究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际产业经济学和国际贸易政策学两大边缘研究领域,对国际产业与内外贸一体化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3、专业培养目标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产业分析人员、政府公务员和政策分析(包括政策制定依据的收集和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人员上,要求毕业生能够掌握产业分析的基本方法,通晓产业经济和流通经济的基本理论,并对产业政策和市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中国人民大学致力培养既精通微观管理技术和技巧,又具备中宏观产业眼光和市场意识的人才,为大型跨国企业集团、证券公司行业分析机构以及政府部门输送“中宏观理论头脑+实用管理技术”的高级人才。

  (2)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在硕士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理论框架和思维模式的植入,强化其理论修养和学术眼光,并在导师辅助下找到理论突破点,形成理论特长。产业经济和流通经济博士应当成为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的制定者、行业协会或经济组织的行业分析专家或国家产业和市场政策制定的决策人员。他们就学期间所作的研究和毕业后作从事的工作,都会从产业的层次上对某一行业甚至整个经济体系有所影响。

  4、本专业师资力量

  两专业现有学术梯队共20名教师,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6人;55岁以下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其中85%具有国外留学背景;本学科点学术带头人纪宝成教授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暨学科评议组成员(应用经济学科组召集人);领衔五大研究方向的其他学术带头人也均在学术背景、社会影响、学界声誉等方面处于国内优势地位。

  5、对外学术交流

  两专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近五年中参加了相关领域8次国际理论研讨会,组织了2次国内大型的理论研讨会,资助了“WTO、中国和亚洲经济体”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与商务部、统计局、粮食局等其他市场监测单位实现了横向交流和合作。

  6、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流通经济学科为研究生开设“西方经济学”等基础理论课程,充分利用我校在国内经济管理等学科领域的综合优势,为优秀研究生的培养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基础;开设“流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服务经济学”等学科基础课,为研究生开展本学科领域的专项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证平台;开设“外贸与国际产业专题”、“跨国经营与全球产业竞争”、“产业创新与融合”、“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零售学”等专业课程,健全流通经济研究的知识结构;开设“经济社会政策”、“商品流通体制研究”、“流通产业政策”等中观政策课程,强化流通经济研究的中宏观视角;并重点打造“流通产业经济学”交叉学科课程,强化流通经济研究的理论综合运用能力。

  (1)流通经济学

  (2)产业经济学

  (3)服务经济学

  (4)外贸与国际产业专题

  (5)经济社会政策

  (6)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

  (7)流通产业经济学

  (8)产业创新与融合

  (9)跨国经营与全球产业竞争

  (10)商品流通体制研究

  (11)流通产业政策

  (12)零售学

  流通经济学 纪宝成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纪宝成,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85年以来,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务长、教务长,商业部教育司副司长,商业部、国内贸易部教育司司长,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司长、计划建设司司长,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兼直属高校办公室主任。2000年9月起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荣获“国内贸易部部级专家”称号,并被我国和美国、日本、韩国等多所高等院校聘为名誉教授或被授予名誉博士称号。

  主要着作:

  1、《发展与繁荣人文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规划、体制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未来之路: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中的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秩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市场营销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精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9、《现代市场经济专题丛书》, 2001年版。

  10、《商品流通论——体制与运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发表论文:

  1、《认清“教育产业化”的理论误导与实践危害》,载《中国高等教育》,2006/09

  2、《努力开创世界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载《理论前沿》,2006/02

  3、《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转变》,载《中国高教研究》,2005/12

  4、《市场秩序的构建模式及其治理的基本原则》,载《经济学动态》,2004/02

  5、《国有经济制度创新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05

  6、《关于如何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思考》,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03

  7、《论市场秩序的本质与作用》,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01

  8、《与时俱进 发展流通经济理论——评《交换、流通及其制度——流通构造演变理论》》,载《财贸经济》,2003/08

  9、《从利益关系的协调看我国市场秩序的治理》,载《财贸经济》,2003/07

  10、《建设世界知名一流大学的战略思考》,载《中国软科学》,2002/06

  11、《以发展为主题 以改革为动力 面向新世纪加强学科建设》,载《中国高教研究》,2002/04

  12、《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载《求是》,2002/04

  13、《教育产业不能“市场产业化”》,载《经济研究参考》,2001/15

  科研项目: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统一市场问题研究(教育部项目)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项目)

  3、建立和规范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秩序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社会兼职:

  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2、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3、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4、中国市场营销学会副会长

  5、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

  6、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会长

  7、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

  研究领域:

  1、市场与商品流通

  2、商业经济

  3、市场营销

  4、高等教育

  联系方式:

  电 话:010-82509989

  E-mail:leader@ruc.edu.cn

  流通经济学 马龙龙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基本资料:

  马龙龙,中共党员。198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4年,在日本神户商科大学担任访问教授,从事流通产业和市场运行教学和研究;1999年4月,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研究,从事政府政策与经济政策的研究;2002年12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从事流通政策研究。自1987年起,一直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担任贸易经济教研室主任、贸易系副主任、贸易经济系主任等职;指导本科生数百人,硕士研究生20多人,博士研究生10余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产业经济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主要着作:

  1、《物流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流通产业组织》、《流通产业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流通产业政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政府、政策与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消费者行为与管理决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商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批发商品流通论,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年版。

  8、世界各国特色商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发表论文:

  1、《中国当前消费品市场的价格波动及其运行机制》,载《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05。

  2、《马克思论批发商品流通》,载《财贸经济》,2005/01。

  3、《论工商关系的演进与新型工商关系的形成》,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06。

  4、《我国城市流通规划引入GIS技术可行性研究》,载《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03。

  5、《对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过程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载《中国流通经济》,2003/07。

  6、《零售商买方势力的滥用及其对策研究》,载《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05。

  7、《价格行为监管中若干问题分析》,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07。

  8、《我国农产品市场结构及其形成和不断强化的原因分析》,载《管理世界》,2002/10。

  9、《加入WTO面临的两个问题》,载《财政研究》,2002/01。

  10、《论我国工业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载《中国流通经济》,2001/05。

  科研项目:

  1、2008奥运特许商品销售体系设计(奥组委项目)

  2、中国有形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教育部项目)

  3、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诸产业的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4、科技部“科技兴贸计划”发展规划研究(科技部项目)

  5、中国零售业技术装备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6、中国消费品市场监测与物流体系创新(教育部“211工程二期”重点项目)

  7、中国:市场现代化研究(原国家经贸委项目)

  8、我国农村市场复杂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研究(教育部项目)

  社会兼职:

  1、中国人民大学流通改革研究中心主任

  2、中国高校商业经济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3、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科技部、商务部等投资和建设项目的评议委员和咨询专家

  4、首都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

  研究领域:

  1、流通产业和市场运行

  2、政府政策与经济政策

  3、中国市场发展研究

  开设课程:

  硕士课程

  流通产业分析、物流学、商业学

  博士课程

  流通产业政策、流通产业结构、流通产业组织

  联系方式:

  电 话:010-82503680

  E-mail:profma@x263.net

  流通经济学 徐从才 博士生导师

  徐从才,中共党员。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财贸学院贸易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1999年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7年7月任安徽财贸学院商业经济系副主任,1996年10月任南京经济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03年8月任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兼任教育部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商业经济学副会长、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和流通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课题研究10多项,指导硕士研究生50多人,博士研究生10余人。现为南京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兼职教授。

  主要着作:

  1、流通革命与流通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流通经济学:过程、组织、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现代商品流通:转型与发展》,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商业产业论》,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年版。

  5、《现代市场经济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

  发表论文:

  1、《分工深化、贸易理论发展与贸易战略选择》,载《财贸经济》,2010/06。

  2、《江苏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其动力机制研究》,载《产业经济研究》,2009/03。

  3、《论流通创新与贸易增长方式转变》,载《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11。

  4、《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价值链创新及其绩效》,载《管理世界》,2008/08。

  5、《流通组织创新与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发展》,载《财贸经济》,2008/01。

  6、《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目标与路径——以江苏省为例》,载《江苏社会科学》,2006/11。

  7、《经济全球化下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机制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6/06。

  8、《流通理论研究的比较综合与创新》,载《财贸经济》,2006/04。

  9、《信息化条件下生产者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水平提升》,载《产业经济研究》,2006/03。

  10、《生产性服务业是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的保障》,载《中国流通经济》,2006/02。

  11、《产业转移与产业创新》,载《经济学动态》,2004/03。

  12、《加入WTO后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载《财贸经济》,2001/08。

  13、《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通改革与发展》,《人民日报理论版》,2001/09。

  14、《对构建中国理论经济学的思考》,《经济学动态》,2000/12。

  15、《经济转轨的路径依赖与现代市场制度创新》,载《经济研究参考》,2000/06。

  16、《论流通业发展对工业化进程的支持》,载《财贸经济》,2000/09。

  科研项目:

  1、基于流通创新的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科学基金项目)

  2、基于流通创新的现代生产者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科学基金项目)

  3、流通革命与中国流通产业结构及现代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4、扩大内需的对策研究(商务部课题)

  5、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路径研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6、江苏沿江开发与生产者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7、网络经济(教育部课程建设项目)

  8、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教育改革重点项目)

  社会兼职:

  1、江苏省经济学会副会长

  2、全国高校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3、中国商业经济学副会长

  4、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

  5、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

  6、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

  荣誉称号:

  199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3年被评为国内贸易部部级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优秀专家;1985年被评为全国商业劳动模范。

  研究领域:

  1、市场与商品流通理论

  2、市场建设与商业改革发展

  流通经济学 王晓东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姓名:王晓东

  学历:研究生

  学位:经济学博士

  职称:教授

  兼职: 1、中国高等商科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2、中国高校商业经济教学研究会秘书长

  E-mail: wxdstone@tom.com

  研究方向: 流通经济理论。

  讲授课程: 商品市场管理(本科)

  商品流通体制研究(硕士生)

  商品流通体制与运行专题(博士生)

  出国经历:2000年1-7月, 受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资助,赴英国东伦敦大学作访问学者。

  2008年5-11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加拿大温莎大学商学院作访问学者。

  近期主持的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工业品流通体系研究”(在研)

  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流通产业组织化程度问题研究”(05BJY083)

  近年来主要科研成果 :

  1、《中国流通改革:理论回顾与评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论市场体系建设——资源配置的制度思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3、“论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增长” 《财贸经济》2010年。2。

  4、“市场经济呼唤新的消费理念” 《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8。

  5、“责任消费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互动影响机制”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10。

  6、“流通产业组织化程度的测度分析”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12。

  7、“关于我国物流产业集中度的定量分析”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8。

  8、“关于贸易经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理论思考”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0。

  9、“关于当前我国商品流通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管理世界》2005.4。

  10、“新世纪我国高等商科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4。

  11、“转型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秩序问题思考”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6。

  12、“关于假冒伪劣问题的经济分析”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5。

  13、“商品流通渠道的整合和优化”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7。

  14、“关于统一市场问题的一个研究构架”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6。

  近年来获奖情况:

  1、2009年获中国市场学会、中国商业经济学会颁发的“影响中国流通发展与改革优秀人物奖”

  2、2009年获“第三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征文二等奖

  3、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参与)

  4、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参与)

  5、第11届(2004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着作奖(参与)

  6、首届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征文比赛一等奖

  7、《商业经济理论与管理》优秀论文奖二等奖

流通经济学专业介绍的延伸阅读——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复试建议

  人民大学的复试基本内容主要有:

  (1)外语和专业课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其中外语笔试时间为1小时,满分为50分;专业课笔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为100分。
  外语笔试题型为:四篇传统的阅读理解,一篇7选5!难度低于考研英语。达到30分即可合格!专业课笔试题型和初试时相同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具体为:名词解释6个题目,每题5分;简答题3个题目,每题15分;论述题1个题目,25分;总分100分!达到60分即可合格!答题时间2小时。

  (2)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满分为50分。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口试题目,每名考生口试时间为10分钟左右。
  主要通过抽签确定题目,然后老师用英语直接和考生交流。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由人大的外国语学院老师单独组织考察。例如:你的名字;你的本科院校;你觉得你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什么困难等等。

  (3)专业课与综合素质面试。由专业课与综合素质面试两部分组成,采用考生当场抽签、当场回答题签所列问题和复试小组教师现场提问、考生当场答问的形式。每名考生面试时间为30分钟左右。满分为150分。

  专业课面试采用抽签的形式,老师根据考生抽中的题号念出对应的题目,考生按照题目作答。面试的题目一般也比较基础,但是老师会在你回答的时候不断的提问你,将这个问题发散,抽到的题目如果不会可以抽第二次、第三次,只是要分别降10分、20分。综合素质面试问的问题各种各样,主要考察考生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兴趣爱好和心理素质等等。比如你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什么;参加过哪些公益组织或者公益活动。

  针对这些复试要求,两全其美网校城为2012年的考生们提供以下复试建议:

  英语方面。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建议大家可以选择托福的听力练习作为听力材料或听英语广播、看中央电视台的英语新闻等。其次要持之以恒。每天要保证1个小时以上的听力训练,每天坚持听英语广播、英语新闻,英语听力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最后要对法律英语有所准备,毕竟是法学专业的复试。

  专业课方面。人大的专业课无论从初试到复试都非常重视基础知识,专业课复试题量很大,所以一定要不断温习前面复习过的内容。

  综合素质面试部分。综合素质面试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面试时考生与老师面对面,紧张是在所难免的。大家尽量放松,保持清醒的头脑,听清楚老师的提问,稍作思考,清晰地、有条理地作出回答。平时可以做这方面的练习。准备一些问题,把同学或家长当做考官,发现当中的问题及时调整。

  最后两全其美网校城提醒2012年的考生们要调整心态,准备复试礼仪。现在成绩还没有出来,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考的不好,就没有准备复试,等成绩出来的时候发现复试名单中有自己的名字,此时再准备复试就晚了。无论觉得自己考的怎么样,都要对复试进行准备,不轻敌、不放弃。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人民大学相关论坛话题
人民大学相关话题热门浏览
    人民大学相关话题网友热议
      人民大学相关话题近期更新
        人民大学相关话题网友推荐
          人民大学相关更多文章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15 05: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