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金融学专业介绍

2012-3-5 16:06| 发布者: as2113711| 查看: 208| 评论: 0

摘要: 金融学专业介绍  1997)  校首届“十大教学标兵”奖(1998)  货币银行学(第二版) 教育部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货币银行学    2004年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赵锡军 教授  教育背 ...

金融学专业介绍


  1997)

  校首届“十大教学标兵”奖(1998)

  货币银行学(第二版) 教育部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货币银行学    2004年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赵锡军 教授

  教育背景:

  1985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得理学士学位;

  1987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9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9年至1990年University of Uherbrooke和McGill University做高级访问学者/访问学者/进修;

  1995年至1996年于Nijenrode University做高级访问学者/访问学者/进修;

  工作经历:

  1987-1988,中国人民大学助教;

  1990-1994,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讲师;

  1995-1999,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2000-2002,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金融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2002-2003,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监管 国际金融

  学术和社会兼职:

  中国国际金融协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金融协会理事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代表性学术成果

  着作:

  1996,《国际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编;

  1999,《欧元与国际货币竞争》,中国金融出版社,主要作者;

  2000,《论证券监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专着;

  2000,《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主编;

  2000,《国际金融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要作者;

  2000,《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十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要作者;

  2002,《证券投资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编;

  2002,《银证合作:中国金融大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要作者;

  2003,《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要作者;

  2006,《亚洲金融合作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论文:

  1998,《我国股市的风险结构分析》,《宏观经济管理》,第1期;

  1998,《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对策分析》,《国际金融研究》,第1期;

  2000,《证券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效率》,《经济导刊》,第4期;

  2000,《B股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出路》,《国际金融研究》,第8期;

  2000,《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十年》,《金融研究》,主要作者,3月;

  2001,《跨入WTO后中国证券业的路该怎么走》,《经济日报》,11月24日;

  2002,《中国保险产业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经济导刊》,10;

  2002,《资本市场开放的风险分析》,《经济日报》,7月1日;

  庄毓敏 教授

  教育背景:

  1984年7月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5年12月获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0年5月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4年至1995年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

  1996年至今在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

  海外学术经历:

  1986年8月-1987年9月由国家公派前苏联莫斯科财政学院进修;

  2000年10月-2001年5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前往南斯拉夫黑山大学经济学院和贝尔格莱德大学经济学院访问;

  2001年11月前往越南财政部进行学术访问与交流;

  主要研究方向:银行理论与实践

  代表性学术成果:

  论文:

  2007,《中国银行业市场开放对个体银行风险影响研究》财贸经济 3期

  2004,《金融创新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财经研究 9期

  2004,《俄罗斯经济转轨中的金融体系-银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国际经济评论 7-8期

  2004,《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偏低问题研究》 财贸经济 11期

  2002,《俄罗斯经济转轨中的货币自由兑换问题及启示》 国际金融研究 11期

  着作:

  2005,《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月;

  张杰 教授

  教育背景:

  1984年7月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0年7月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3年7月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4,7-1993,7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助教、讲师

  1993,7-1997,10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常务副主任、副教授,期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2年

  1997,10-1998,3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

  1998,3-2000,4陕西财经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4-2002,9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金融制度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2002,9-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制度与金融发展

  学术和社会兼职:

  2000,5-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0,7-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

  2001,8-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理事会理事

  2002,3-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

  2002,3-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2002,7-西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2007,2-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代表性学术成果

  论文:

  2006,《中国的高货币化之谜》,《经济研究》,6期

  2003,《交易、风险与所有权》,《管理世界》5月;

  2003,《国有银行的存差:逻辑与性质》,《金融研究》6月;

  2003,《中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谜团》,《经济研究》1月;

  2001,《金融中介理论发展述评》,《中国社会科学》6月;

  2001,《转轨经济中的金融中介及其演进:一个新的解释框架》,《管理世界》5月;

  2001,《国家的意愿、能力与区域发展政策选择》,《经济研究》3月;

  2000,《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经济研究》4月;

  1999,《体制外增长中的金融安排》,《经济学家》1999,2;《新华文摘》7月;

  1999,《转轨经济中的国有银行呆账》,《金融研究》5月;

  1998,《何种金融制度安排更有利于转轨中的储蓄动员与金融支持》,《金融研究》12月;

  1998,《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支持》,《经济研究》10月;

  1997,《中国的货币化进程、金融控制及改革困境》,《经济研究》8月;

  1997,《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与清债博弈》,《经济学家》6月;

  1996,《地方政府的介入与金融体制变异》,《经济研究》3月;

  1995,《中国金融改革的检讨与进一步改革的途径》,《经济研究》5月;

  1994,《中国经济体制变革中的财产权利》,《经济学家》4月;

  专着:

  2007,《中国金融制度选择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制度、渐进转轨与中国金融改革》,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8,《中国国有金融体制变迁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5,《中国金融成长的经济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3,《天圆地方的困惑》,中国金融出版社;

  译着:

  2001,《国际货币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货币、信贷与资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学术奖励:

  2000《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获上海市第5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第七届中国金融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吴晶妹 教授

  教育背景:

  1986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金融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2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

  工作经历:

  1988年—2003年首都经贸大学金融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货币信用理论教研室主任;

  2003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信用管理研究

  教授课程:现代信用学,信用管理学,资信评估,社会信用体系、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度量与应用模型

  学术和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信用标准化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美国FCIB专家;

  北京大学信用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信用研究中心专家;

  北京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辽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研究》百人工程学者;

  主要成果

  着作《现代信用学》、《资信评估》、《金融经济学》,主编《信用管理学》等

  《金融经济学》、《信用管理学》获北京市精品教材

  主要课题

  《信用基本术语》国家标准

  《企业信用信息采集、使用、加工规范》国家标准

  《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研究》教育部助贷管理中心

  《辽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研究》辽宁发改委

  《北京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北京哲学社会科学

  瞿强 教授

  教育背景:

  1988年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经济学院获学士学位;

  1991年7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经济理论部获硕士学位;

  1998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获博士学位(期间,1994年在东北师范大学集训日语一年;1995-1997年作为中日联合培养博士,在日本国立一桥大学研究两年);

  工作经历:

  1991.7-1993.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系(讲师)

  1998.9-目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2002.5-2002.7 台湾中山大学客座教授)

  (2000.10-2001.1 德国汉堡大学高级访问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 金融体系稳定性研究

  学术和社会兼职:

  中国金融学会理事

  华闻传媒股份公司独立董事

  代表性学术成果:

  专着与译着:

  2005,《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专着,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经济发展中的政策金融-若干案例研究》专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中国通货紧缩研究》,参着(第一、第二章),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货币数量论研究》(M.Friedman1956年主编),英文译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通过例题学习计量经济学》,日文译着,人民大学出版社8月;

  2003,《金融市场与机构:全球视角》,英文主译校,人民大学出版社 5月;

  近期论文:

  2001,《国债市场流动性分析――一个比较分析框架》,《金融研究》6月;

  2001,《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经济研究》7月;

  2002,《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财贸经济》4月;与S.Prigge合作月;

  2002,《比较金融体系综述》,《经济学动态》11月;

  2003,《资产价格波动对货币政策的挑战》,《中国金融》10月;

  2003,《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State-owned shares In China Public Listed Companies》,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Otc.2003;(2007年被收录于《Economic Dynamism of Asia in the New Millenium》,World Scientific)

  2005,《资产价格泡沫与信用扩张》,《金融研究》3月;

  2005,《货币理论的困境与展望》,《经济学动态》4月;

  2007《China Development Finance,the case of CBD》,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Vol2(1)

  近期研究课题:

  1.《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人民大学211工程项目《金融理论与金融管理》的子课题。

  2.《亚洲债券市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3.《信用扩张与宏观经济波动》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研究项目

  近期国际会议:

  1.2007年3月,韩国租税研究院发表《中国金融体系现状与展望》演讲

  2.2006年2月,日本应庆大学《21世纪COE会议》发表《Development Finance in China Financial System:the case of CBD》论文。

  3.2005年8月韩国釜山大学《亚洲区域经济》研讨会上发表《Financial system and China Economic Reform》研究;

  4.2004年12月参加奥地利萨尔茨堡论坛,论文评论人,并在维也纳大学发表题为《China Financial Reform》的演讲;

  5.2004年5月,在中日韩三国亚洲债券国际研讨会上,作为中方代表发表题为《An Initiative of Asian Investment Institution》的演讲。

  学术奖励:

  2001年度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论文奖;

  2003年度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论文奖;

  获得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何平 教授

  教育背景:

  1985年武汉大学学士;

  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

  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2000年10月至2002年9月在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从事“中日金融发展比较”的博士后研究

  工作经历:

  1991年至1998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讲师;

  1998年7月至2004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副教授;

  2004年7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货币金融理论、比较金融制度

  学术和社会兼职:

  国际十八世纪研究会会员;

  中国经济史学会会员;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

  代表性学术成果

  论文:

  199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三题》,《福建论坛》第2期;

  199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分歧的根源》,《社会科学动态》第2期;

  1997,《论清代定额化赋税制度的建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1期;

  1997,《论清代定额化赋役制度的特点》,《北京社会科学》第2期;

  1997,《从李之芳〈赋役详稿〉看清代赋税征收额的构成》,《学术研究》第6期;

  1997,《北洋政府的停兑令与京钞风潮》,《建设银行报 》10月17日等等;

  2000,《清代不完全财政制度下的赋税负担与税收失控》,《税务研究》第2期;

  2002,《“支付”解禁与日本的金融改革》,《改革开放论坛》11期;

  2003,《论康熙时代的赋税减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6期;

  2004,《从日本的“支付”解禁看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条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2期;

  2004,《论不完全财政体制对清代社会的破坏机制》,《学术研究》第6期;

  2004,《论中国历史上的税收负担思想》,《税务研究》第1期;

  2004,《清代的时势变迁、官员素质与赋税征收的失控》,《社会科学战线》第2期;

  专着:

  1998,《清代赋税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2月;

  译着:

  2004,《经济史上的教训》([日]冈崎哲二)新华出版社,1月;

  教材:

  1997,《中国贷款担保全书》中国金融出版社,97.1《财政与金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黄达主编《金融学》精编版,第1-3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学术奖励:

  2000年12月《清代赋税政策研究》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任淮秀 教授

  教育背景: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硕士、学士;

  工作经历:

  1985年7月至1988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讲师,基本建设经济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

  1988年5月出任投资经济系副系主任;

  1990年6月评为投资经济系副教授;

  1992年4月至1993年4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1993年4月至1997年5月投资经济系副教授;

  1997年5月至2003年1月财金学院投资经济系系主任,教授;

  2003年1月起任财金学院副院长。

  现任中国投资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投资理论与投资管理 投资银行

  学术和社会兼职:

  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负责人

  国家教委:《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研究》负责人

  国家计委:《中国企业投融资理论与方法研究》负责人

  国家建设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负责人

  代表性学术成果

  着作:

  1998,《证券投资学》主编之一 西南财大出版社;

  1999,《投资银行概论》专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投资学》译着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投资银行业务与经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证券投资分析》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证券投资与管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投资经济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现代不动产》译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关于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主编之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证券投资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证券投资案例教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投资银行论》专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论文:

  发表《加强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等几十篇文章于《金融时报》、《投资研究》等;

  陈雨露教授

  教育背景:

  1987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金融学专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9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国际金融专业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8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金融学专业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8年1月于荷兰提尔堡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0年12月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89年1月至1992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教师。

  1992年7月至1993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系主任助理、讲师;

  1993年2月至1997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1997年5月至2002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教授;

  2005年5月起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2010年3月起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和公司财务

  学术和社会兼职: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

  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中共北京市第九届党代会代表;

  代表性学术成果有:

  《金融学文献通论》、《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分析》、《国际收支均衡分析》、《货币经济学手册》(上、下卷)(译着)、《货币理论与政策》(译着)、《货币金融学》(译着)、《投资学精要》(译着)等。曾荣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合着)、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八届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着作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讲授的《国际金融》课程成为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级精品课程之一。

  学术奖励:

  1998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

  1999年获首届教育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

  2001年起,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

  2004年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涂永红教授

  教育背景

  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在美国弗吉利亚州大学做访问学者/进修;

  1996年7月获中国人民大学货币银行学博士学位;

  1990年7月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学硕士学位;

  1987年7月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8—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1999—2008,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

  要研究方向:1993—1999,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讲师

  1990-1992,北京市农业干部管理学院助教

  主外汇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

  学术和社会兼职

  北京市国际金融学会理事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代表性学术成果

  《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实证分析》 ,《中国外汇管理》,1997年6月;

  《日元汇率趋势分析及中国的对策》 ,《国际经济导刊》,1998年5月;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讨》 ,《现代商业银行导刊》,1999年7月;

  《贷款分析与风险管理操作指南》, 中国工商银行内部培训教材1998年9月;

  《国际收支均衡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11月;

  《汇率波动的经济效应》, 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9月;

  《不良资产证券化:现实选择与操作思路》,《金融时报》,2000年11月28日;

  《关于建立科学的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系统的探讨》,《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3期;

  《拓展网上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新思路》,《中国金融》,2003年第6期;

  《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深层次金融服务的新思路探讨》,《成人高教学刊》2003年第2期;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8月;

  《国外如何开发落后地区》,《新华文摘》,2004年9月

  《外汇风险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本币升值影响因素的国际经验比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4期

  《直接投资地区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07年第8期

  《巨人之死—雷曼兄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3月

  《关于人民币国际战略的思考》,《证券日报》2009年4月20日

  关伟 教授

  教育背景

  1982年至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获哲学学士学位

  1994年至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获经济学(金融学专业)硕士学位

  1999年至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6年至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党总支委员,团总支书记

  1989年至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校党委宣传部协助部长主持日常工作

  1991年至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党总支书记

  1997年至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校党委委员

  2001年至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

  2004年至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

  2006年至2009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审计处处长、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2009年3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管理处处长、人大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总经理

  学术和社会兼职

  校纪委委员

  中国人民大学保险研究会会长

  北京国际价值工程学会副会长

  中国市场信用学术委员会委员

  (全国)商业信用中心专家

  讲授课程

  1986年至1991年,哲学原理、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学概论、企业文化

  1995年至今,国际金融、财政金融、保险学、审计学、信用管理学、企业信用管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研究生:

  1996年至今,金融学、财政学、银行经营管理、金融信用与保险专题

  教学成果和荣誉

  科研方向

  财政金融理论与政策

  现代信用、保险理论与实务

  代表性学术成果

  着作:

  2003,《学习型企业》,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现代保险行销》,中国金融出版社

  译着:

  2003,《信用风险管理》,中信出版社

  教材:

  2009,《企业信用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论文:

  2010,《关于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开放的探讨》,《资本市场》第1期

  2009,《对赌博弈:融资中的双刃剑》,《资本市场》第6期

  2008,《地区经济增长中金融元素贡献的差异与金融资源配置优化——基于环北部湾(中国)经济区的实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期

  2008,《基于贸易与货币竞争视角的CAFTA人民币区域化策略》,《国际金融研究》第10期

  2008,《差别化区域金融调控的一个分区方法》,《管理世界》第4期

  2007,《关于中国证券市场信用体系构建的思考》,《资本市场》第11期

  2006,《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财经问题研究》第8期

  2006,《我国股票市场与GDP关系的实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6期

  2006,《开放条件下完善我国保险税收的政策建议》,《经济要参》第12期

  2005,《国际寿险业资产管理发展的趋势及启示》,《中国金融》第10期

  2005,《CAFTA框架下税收政策的协调》,《税务研究》第7期

  2005,《CAFTA框架下税收政策的协调》,《新华文摘》第12期

  2005,《论农业保险的政府支持、产品及制度创新》,《管理世界》第6期

  2005,《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看CAFTA成员国金融政策协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6期

  2000,《影响融资十大内因》,《经济日报》,2000-07-28

  2000,《银行走入虚拟世界》,《中国信息报》,2000-11-16

  科研项目:

  2010,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应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研究(人大重点科研项目)

  2009,中国重点高校异地办学模式及对策研究(人大科研项目)

  2008,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治理结构研究(中国教育审计学会)

  2007,长三角经济金融一体化研究(横向项目)

  2006,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发展西南经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

  2006-2009,商业信用理论及建设专题研究(全国商业联合会、商业信用中心、工信部科研项目)

  陈忠阳 教授

  学术和社会兼职

  现任职务: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室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硕士国际项目主任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国家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国际期刊Journal of Risk Management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编委

  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开发专家组专家

  国际风险经理协会(PRMIA)北京分会创始会长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特聘专家

  “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论坛”负责人

  《风险管理》杂志主编

  代表性学术成果

  着作:

  2006,《金融机构现代风险管理基本框架》,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市场和机构的理论、模型与技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论文:

  2009,《企业信贷约束衡量研究评介》,《经济学动态》第5期

  2009,《我国银行小企业信贷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基于银行问卷调研的分析》《金融研究》第5期

  2009,《小企业信贷约束研究的最新进展》,《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3期

  2009,Basel II and Bank Risk Management in China ( 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Spring 2009, Vol.4,No.1,2009.02

  2008,《现代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6期

  2008,《从次贷危机看现代金融技术发展》,《人民日报》,2008-05-21

  2008,《结合中国国情实施新资本协议》,《中国金融》第2期

  2007,《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研究》,《财贸经济》第11期

  2007,《衍生产品、风险对冲与公司价值》,《管理世界》第11期

  2007,《内部控制、对冲机制和经济资本配置——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现代机制的整体框架》,《国际金融研究》第6期)

  2007,《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经济功能和风险管理》,《中国金融》第8期

  2006,《信用组合管理:现代银行管理的新标志》,《中国金融》,第9期

  2006,《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有效性研究——对风险管理长效机制问题的思考》,《国际金融研究》第5期

  2005,《论现代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十大原则》,《国际金融研究》第5期

  2004,《让银行资本发挥作用》,《中国金融》第15期

  2004,《风险的国际协议和国际协议的风险——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正式出台》,《国际金融研究》第8期

  2004,《违约损失率(LGD)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第5期

  郑志刚 副教授

  教育背景

  2003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讲师

  2006年7月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

  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经济系访问学者

  学术和社会兼职

  《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金融学季刊》、《金融研究》等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人

  讲授课程

  公司金融专题-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公司金融专题-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论与证据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公司金融

  科研方向

  公司治理 公司金融 企业理论 微观经济理论

  代表性学术成果

  着作:

  2007,《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公司治理机制的整合》,中国金融出版 社,2007 年

  论文:

  2010,郑志刚,《研究偏好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最优学制设计》,《世界经济》,将出

  2010,郑志刚和邓贺斐,《法律环境差异和区域金融发展——金融发展决定因素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考察》,《管理世界》,将出

  2009,郑志刚和孙娟娟,《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发展历史与现状评估》,《金融研究》第10期

  2009,郑志刚和吕秀华,《董事会独立性的交互效应和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政策效果的评估》,《管理世界》第7期

  2009,郑志刚,《代理成本、法律对投资者权力的保护和经理人薪酬合约的奖金设计》,《世界经济》第1期

  2007,郑志刚,《法律外制度的公司治理角色》,《管理世界》第9期

  2007,郑志刚、孙艳梅、谭松涛和姜德增,《股权分置改革对价确定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检验》,《经济研究》第7期

  2007,郑志刚,《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控制权的分享、承诺可置信成本和公司治理的股东价值导向》,《世界经济》第8期

  2007,郑志刚和范建军,《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评估》,《金融研究》第6期

  2007,郑志刚,《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管理世界》第3期

  2006,郑志刚,《经理人掠夺视角的股权激励设计:承诺价值和外部法律环境的影响》,《金融研究》第12期

  2005,郑志刚,《股权激励:能否构成对股东价值最大化原则的挑战?》,《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2期,359-368

  2005,郑志刚,《金融发展的政治学视角:既得利益集团对市场经济的侵蚀》,《管理世界》第3期,163-169

  2005,郑志刚,《新兴市场分散投资者投资‘金字塔结构’公司的激励》,《经济研究》第4期,87-96

  2004,郑志刚,《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公司治理机制的整合》,《经济研究》第2期,115-125

  科研项目:

  我国非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07CJY002),国家社科基金,2007

  学术奖励

  2009,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2005,第二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

  2005,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金融学专业介绍的延伸阅读——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复试建议

  人民大学的复试基本内容主要有:

  (1)外语和专业课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其中外语笔试时间为1小时,满分为50分;专业课笔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为100分。
  外语笔试题型为:四篇传统的阅读理解,一篇7选5!难度低于考研英语。达到30分即可合格!专业课笔试题型和初试时相同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具体为:名词解释6个题目,每题5分;简答题3个题目,每题15分;论述题1个题目,25分;总分100分!达到60分即可合格!答题时间2小时。

  (2)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满分为50分。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口试题目,每名考生口试时间为10分钟左右。
  主要通过抽签确定题目,然后老师用英语直接和考生交流。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由人大的外国语学院老师单独组织考察。例如:你的名字;你的本科院校;你觉得你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什么困难等等。

  (3)专业课与综合素质面试。由专业课与综合素质面试两部分组成,采用考生当场抽签、当场回答题签所列问题和复试小组教师现场提问、考生当场答问的形式。每名考生面试时间为30分钟左右。满分为150分。

  专业课面试采用抽签的形式,老师根据考生抽中的题号念出对应的题目,考生按照题目作答。面试的题目一般也比较基础,但是老师会在你回答的时候不断的提问你,将这个问题发散,抽到的题目如果不会可以抽第二次、第三次,只是要分别降10分、20分。综合素质面试问的问题各种各样,主要考察考生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兴趣爱好和心理素质等等。比如你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什么;参加过哪些公益组织或者公益活动。

  针对这些复试要求,两全其美网校城为2012年的考生们提供以下复试建议:

  英语方面。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建议大家可以选择托福的听力练习作为听力材料或听英语广播、看中央电视台的英语新闻等。其次要持之以恒。每天要保证1个小时以上的听力训练,每天坚持听英语广播、英语新闻,英语听力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最后要对法律英语有所准备,毕竟是法学专业的复试。

  专业课方面。人大的专业课无论从初试到复试都非常重视基础知识,专业课复试题量很大,所以一定要不断温习前面复习过的内容。

  综合素质面试部分。综合素质面试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面试时考生与老师面对面,紧张是在所难免的。大家尽量放松,保持清醒的头脑,听清楚老师的提问,稍作思考,清晰地、有条理地作出回答。平时可以做这方面的练习。准备一些问题,把同学或家长当做考官,发现当中的问题及时调整。

  最后两全其美网校城提醒2012年的考生们要调整心态,准备复试礼仪。现在成绩还没有出来,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考的不好,就没有准备复试,等成绩出来的时候发现复试名单中有自己的名字,此时再准备复试就晚了。无论觉得自己考的怎么样,都要对复试进行准备,不轻敌、不放弃。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人民大学相关论坛话题
人民大学相关话题热门浏览
    人民大学相关话题网友热议
      人民大学相关话题近期更新
        人民大学相关话题网友推荐
          人民大学相关更多文章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15 16: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