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跨专业考研的难度因专业不同而异

2013-10-23 23:58| 发布者: haha7| 查看: 164| 评论: 0

摘要:   跨专业考研的难度因专业不同而异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没有刻意设定考研门槛,更不允许有地域、院校的歧视。各大科研院所在招生简章中除特殊专业外,也没有过多的限制。跨考主要有跨地域、跨院校,衡量 ...

     跨专业考研的难度因专业不同而异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没有刻意设定考研门槛,更不允许有地域、院校的歧视。各大科研院所在招生简章中除特殊专业外,也没有过多的限制。跨考主要有跨地域、跨院校,衡量跨考的难度关键要从地域、院校和专业三个方面衡量。相比较而言跨地域的壁垒较少,我国按照院校集中程度和地域发展水平,将全国复试分数线分成两区。北京、上海、广东等大多数高校资源丰富的地区及浙江、山东、河北等教育资源次丰富地区都属A区,西部教育资源较匮乏地区属于B区。两个区域院校的初试国家线有一定的梯度,各学科分数线相差三到五分,总分相差十几分。

  在院校方面,拥有自主划线权的34所名校由于报考人数众多,分数线普遍偏高。同时,跨院校存在一个重要的壁垒,那就是信息。考生中有一种说法叫做“信息为王”。与本校、本专业的“土著”相比,跨考生在专业、导师、考试信息等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

  1.导师信息

  导师的科研方向、近期研究成果无形中影响着出题的思路、评阅的标准。考生如果不研究导师重要科研著作、研究方向,那么极有可能事倍功半。

  小林是西部某高校的数学系学生,在班里学习成绩出色,并对经济学感兴趣,在大学期间旁听了经济学的相关课程,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经济学专著,大四考研决定报考北京某重点大学的宏观经济学专业。小林提前一年按照参考书目购买了相关专业书籍,专心备考,结果却在初试中由于专业课而最终没有过线,但小林的数学、政治、英语都是高分。原因是小林的复习思路和考题方向大相径庭,考的都是复习盲点。经与录取的师兄师姐沟通,小林才发现自己在备考时对导师的科研方向、学术专长等信息一无所知,而专业考题中的很多题都与导师近期的学术论文、课题情况紧密相关。这说明,即使自身有着勤学苦练的决心、扎实的基本功,但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对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导师没有足够的了解,仍难以提高考研的成功率。

  2.参考资料

  近些年,一些重点大学特别是名校取消了参考书目,初衷是不限制考生思路,提高考生的创新意识、拓宽考生的知识面,但实际上是为外校考生设置了障碍。许多本校、本专业的考生由于熟悉导师、教材、教学模式,在备考过程中占尽优势,而外校的跨考生却如同大海捞针,没有目标、没有策略,像无头的苍蝇,备考全当碰运气。

  3.院校歧视

  目前,部分院校对考生本科就读院校表面上没有要求,但实际上却存在着严重的院校歧视。非“211”不录、非“985”不取,在许多高校已成为不成文的规定。

  跨专业难度因人而异

  1.文史类考生跨考

  经过四年的训练,文史类考生往往拥有出色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资料整合能力,英语基础普遍较好,文史知识储备雄厚,擅长回答主观性的大题,在文史大类的相关专业中选择跨考,难度较低,成功率较高。如哲学跨考中文、中文跨考新闻学,这些专业需要培养的能力、要求都是相通的,考生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积累和能力。然而,文史类考生普遍数理能力较弱,很多考生在大学甚至没有接触过高等数学,所以想要跨考经济管理、理工类专业,面对几本完全陌生的专业书籍,备考难度较大。此外,随着近些年专业硕士的兴起,很多专业硕士考试不考数学,如教育学硕士、国际汉语硕士等,其考试内容与文史类专业内容还有很多重叠之处,非常利于发挥文史考生优势,跨考成功率较高。

  2.经管类考生跨考

  经管类考生拥有较强的案例分析和语言逻辑能力,拥有一定的数理统计知识储备,相比较文史类考生跨考有一定的优势。考生可以在经管专业大类中跨考,如会计跨考财务管理、工商管理跨考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学跨考金融学等。相近专业间的跨考成功率高。比如,同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专业彼此之间跨考难度较低,同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金融学、国际金融、保险学等专业跨考成功率较高。如果在数学方面不擅长,又对文史方向感兴趣,跨考文史类专业也有一定优势。因为经管类专业的许多延伸读物涉及文史哲的内容,考生在大学学习中多少都会有所涉及。此外,专业硕士中的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等由于没有数学,且部分专业课经济管理类考生有所涉及,会降低备考难度。而对于理工类专业,除非有特殊的兴趣和特长,否则很少会有经管类考生涉及。

  3.理工类考生跨考

  理工类考生往往拥有较强的数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其选择范围相对较宽,可以在理工大类中跨考,也可以跨考经管类专业。在理工大类中,理学和工学可以互相跨考,如数学专业与计算机专业互相跨考,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互相跨考等,彼此都有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知识储备相近,思维习惯相近,成功率较高。此外,理工类考生跨考经济管理类专业也同样具有非常大的优势。目前,经济管理类的诸多前沿性问题都需要借助数学、逻辑等理工科思维,需要考生有非常强的数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致使诸多科班毕业生都无法满足学科要求,面临严峻的挑战。而理工类考生在这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逐渐开始抢占科班生的读研机会。

  4.医学类考生跨考

  这个群体相对非常独立、特殊,他们的学制是五年,学习的内容、专业技能具有非常强的行业属性。跨考难度较大,风险较大。医学考生往往很少选择跨专业报考,多是跨地域、跨院校。如果确实对本专业不在行,考生通常考取与医学相关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如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等,难度较低。

  考研备考的时间非常有限,要想在短时间内提高跨考成功率,关键在于根据自身专业基础和优势,选择与自身专业相近,最起码是有交集的专业报考。千万不要盲目从众,争相报考所谓热门专业,而忽视了自己前三年的知识储备和已经建立起的专业技能,人为地提高备考难度。

  跨专业考研的难度因专业不同而异  跨专业考研的难度因专业不同而异的延伸阅读— —为什么读研:给自己一个真正的理由

 

  研究生报名正在进行中,同时一年一度的推免也要开始了,每次面试导师都会问一个相同的问题:你为什么要读研?得到的答案也都大同小异:我立志做科研,贵单位科研条件好等。看到很多看似聪明的同学那种懵懂的状态,内心非常地惋惜。这样的理由貌似正确,但从结果来看,并非如此。因为绝大多数同学在毕业后不会从事科研工作。多年来,我还很少听到即将入学的研究生给出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理由。

  回想起1993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有幸能够免试推荐到中科院数学所,那时候面临一个看似困难的选择。我家在农村,弟妹都在读中学,经济比较困难,说揭不开锅也不算过分。父母说,都读到大学毕业了,还不早点工作,家里太需要那些工资了。更何况我作为优秀毕业生,可以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怎么办呢?我该给自己一个合理的理由,给父母一个说法。想了一段时间,我对父母说:我觉得读大学几年并不费劲,说明我还能继续读,我不能浪费自己的学习潜力。既然已经困难了这么多年了,那就继续坚持。我相信,将来会更好的。当然,他们也很尊重我的选择。事实也证明,读研让我真正地获得了成长,也真正解决了家庭的困难。

  对于现在的研究生来说,一个真正的理由其实非常重要,这需要进行深入分析。

  一、一个好的理由是对自己的考验。“当科学家”只是一个口号而已,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对做科研是没有什么概念的,所谓的“当科学家”只不过是人云亦云的一种随大流的思维,并非实际兴趣所在。在城外面,只看到了有限的好风景。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同学到了研究所,对做科研根本没有兴趣,因为入门就需要很好的基础、很多的努力,那些日子不见得都是令人心情愉快的。尤其是很多同学不适应辩证地思考和学习,所谓的科研反而成为一种心理负担。给自己一个正确的理由就是考验对自我的认知、对未来的期待。

  二、一个好的理由是一个好的开端。想当科学家的同学往往做不了科学家,因为距离太远,路太难走,以致刚上路就失去了信心。一个合适的可行的理由,能够成为读研的助力。比如,当时我免推进科学院的时候,我还是认真做了心理准备,我知道我毕业的学校不好,但是对自己在大学的学习基础有充分的信心,我相信自己未来应该能在科研的道路上做出成绩。新的阶段开始了,过去的已经过去,要瞄准新阶段的需求开始努力。心理准备较为充分,就不会因为看到很多名校的同学而自卑,也不会因为看到很多更有才能的同学而不自信。一切都可以通过努力而获得,不是只靠历史。

  三、一个好的理由是长久的动力。读研是个脱胎换骨的过程,需要完成许多艰难的任务,没有一个好的理由,就不能让自己在困难面前顶住压力,就不能真正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蜕皮。如果有个好的理由,那就时刻记住,不要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很多同学抱怨实验条件,抱怨导师,抱怨小组内其他同学,这都是缺乏读研的恰当的理由造成的。真正好的理由只跟自己有关,与任何其他人无关。个人只是在这个短暂阶段和导师以及同学共同完成不同人的不同历史使命,自己的路还要自己去走。

  四、一个好的理由还是读研的好帮手。读研究生也是在社会中,不是在封闭的地方;研究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七情六欲。我们都会遇到许多社会问题,家庭的,朋友的,自己的,这些问题不能视而不见,都需要慎重解决。而处理这些问题的准则就是支持自己坚持与努力的那个读研的理由。一切以这个为准则,然后在这个原则下选择解决方案。我们经常看到许多研究生因为生活琐事或者恋爱而陷入了困境。这都是因为没有给自己一个合适的理由。

  读研,只是人一生中的一个很小的阶段,也是非常关键的阶段。早点想清楚发自内心的,能让自己坚持前行的考研理由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是“好理由”呢?在我看来,好理由应该与未来相关,与我们的人生选择相关,与我们内心的热爱与兴趣相关。往大里说,既可以是为了学术研究的理想、为了自己对某一个专业的深切热爱,也可以是为了一份责任、一份对自己未来的期许等。否则,我们容易在随大流的考研大军中迷失自我,将在研究生阶段面临各种困难,那时候,往往在糊里糊涂中就走错了路。时间是短暂的,路走错了往往不好回头。记住一点:努力想清楚自己要什么,那就只要什么。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2012考研资讯热门浏览
2012考研资讯近期更新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4 10: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