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0|回复: 0

村官考试学习资料

[复制链接]
鑫龙 发表于 2010-4-2 12: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____》的报告。
  A.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C.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____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A.初始阶段 B.重要时期 C.关键阶段
  3.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____。
  A.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B.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C.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4.____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A.邓小平理论 B.社会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____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0法宝。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6.____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科学发展 B.改革开放 C.社会和谐
  7.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
  A.奋斗目标 B.基本要求 C.强大动力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____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A.二○一○ B.二○二○ C.二○四九
  9.党的十七大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总体判断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____。
  A.机遇大于挑战 B.挑战大于机遇
  C.机遇挑战并存
  10.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____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物价基本稳定。
  A.百分之八 B.百分之九 C.百分之十
  11.____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A.改革开放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改革开放是____,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A.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促进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
  C.推动当代中国进步的重要原因
  13.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____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A.方向和道路 B.方针和政策 C.理论和路线
  1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____。
  A.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____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高度民主高度文明
  B.富强民主文明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____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A.马克思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____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18.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____。
  A.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B.坚持以人为本
  C.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9.科学发展观,是立足____,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
  20.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____。
  A.奋斗目标 B.基本要求 C.根本依据
  2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____。
  A.效率 B.公平 C.发展
C.
  2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____。
  A.以人为本 B.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
  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____。
  A.注重效率,兼顾公平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以人为本
  2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____。
  A.统筹兼顾 B.综合平衡 C.一分为二
  25.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____,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A.和谐发展 B.平衡发展 C.综合发展
  26.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____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A.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7.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____,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A.根本要求 B.基本特点 C.总体布局
  28.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____,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9.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____。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A.思想前提 B.政治保证 C.组织保证
  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____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
  B.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过程
  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____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A.效率与公平相统一
  B.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C.注重效率,兼顾公平
  32.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坚持把____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A.满足人民利益要求
  B.改善人民生活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3.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____。
  A.快速增长 B.又快又好发展
  C.又好又快发展
  34.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____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35.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政治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____。
  A.公平正义 B.安定有序 C.团结和谐
  36.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文化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 加强文化建设,____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A.全面 B.明显 C.努力
  37.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____。
  A.完善社会管理体系
  B.完善收入分配格局
  C.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8.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____,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A.推动可持续发展
  B.建设生态文明 C.改善生态环境
  39.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____、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A.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40.____。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1.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____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A.消费需求 B.投资需求 C.发展需求
  42.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好的一项工作就是,以____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A.促进城乡一体化
  B.促进农民增收 C.发展现代农业
  43.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____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A.生态环境保护型 B.环境友好型
  C.人与自然和谐型
  44.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____,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A.平等化 B.均等化 C.普及化
  45.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____,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A.财产权 B.产权 C.物权
  46.以____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A.公有制 B.非公有制 C.现代产权制度
  47.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____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A.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
  B.出口和进口
  C.“引进来”和“走出去”
  48.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____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A.人民民主 B.国家民主 C.党内民主
  4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____不断提高相适应。
  A.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
  B.公民民主意识 C.公民法律意识
  50.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____,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A.发展道路 B.发展方向 C.发展目标
  5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____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A.社会公平正义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52.要坚持党____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A.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B.总揽全局、统筹兼顾
  C.统揽大局、协调各方
  53.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____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A.各个层次、各个领域
  B.各个阶段 C.各个方面
  54.坚持____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依法治政
  55.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____、监督权。
  A.决策权 B.表达权 C.选举权
  56.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____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A.城乡 B.工农 C.干群
  57.把政治协商纳入____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
  A.决策 B.执行 C.监督
  58.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____工程重点推进。
  A.重点 B.关键 C.基础性
  59.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____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A.股东代表大会 B.董事会
  C.职工代表大会
  60.加强____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尊严、权威。
  A.宪法和法律 B.法律和法规
  C.法制和法治
  61.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____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A.廉洁勤政高效 B.公正高效权威
  C.清廉务实效能
  62.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____职能,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
  A.政治协商、参政议政
  B.共商合作、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63.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____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和谐 B.合作 C.共赢
  64.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____、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A.优化结构 B.精简机构 C.裁汰冗员
  65.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    经济运行的____干预。
  A.宏观 B.中观 C.微观
  66.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____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A.管理 B.职能 C.服务
  67.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____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A.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B.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
  C.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68.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____,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A.硬实力 B.软实力 C.凝聚力
  69.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建设社会主义____,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A.核心价值体系 B.价值观 C.世界观
  70.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____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A.共产主义理想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中华传统文化
  71.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____、时代特色。
  A.大众特色 B.民族特色 C.理论特色
  72.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____,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A.思想动力 B.精神支撑 C.智力支持
  73.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____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A.理论灌输 B.人文关怀 C.思想教育
  7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____。
  A.共同理想信念
  B.共有精神家园
  C.共同政治信仰
  75.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优先发展____,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A.经济 B.教育 C.科技
  76.坚持教育____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A.市场 B.公益 C.商业
  77.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____带动就业。
  A.增长 B.发展 C.创业
  78.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____。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C.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79.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就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____收入。
  A.合法 B.非劳动 C.财产性
  80.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加快建立覆盖____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A.城市居民 B.城乡居民 C.农民群众
  81.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____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A.基本教育 B.最低生活保障 C.廉租住房
  8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____性质,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A.社会化 B.产业化 C.公益
  83.坚持____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A.一个中国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84.中国将始终不渝走____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A.和平发展 B.和平崛起 C.和谐世界
  85.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____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A.改革 B.改革创新 C.求真务实
  86.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____作为主线。
  A.党的先进性建设
  B.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C.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87.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____的要求。
  A.求实、创新、改革
  B.为民、务实、清廉
  C.和谐、团结、进步
  88.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____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
  A.提高思想觉悟
  B.增强党性修养
  C.坚定理想信念
  89.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____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A.完善民主集中制 B.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C.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90.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____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A.改善党的形象
  B.提高党的活力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91.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____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A.贯彻执行党章
  B.完善党内法规体系
  C.健全民主集中制
  92.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____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A.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B.查办大案要案
  C.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93.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尊重党员____,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
  A.民主权利 B.个人情感 C.主体地位
  94.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____。
  A.责任制 B.票决制 C.问责制
  95.十七大党章明确规定: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____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6.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____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
  A.其他职业 B.其他行业
  C.其他社会阶层
  97.十七大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实行____。
  A.常任制 B.任期制 C.聘任制
  98.十七大党章明确规定: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____制度。
  A.巡视 B.巡察 C.督察
  99.中国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07年10月____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
  A.21 B.22 C.23
  100.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____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改革和发展


  答案:1-10 C C C C A B B B A C
      11-20 A A A B C B C A A C
      21-30 C A B A A C C B B A
      31-40 B B C C A B C B B A
      41-50 A B B B C C C A A A
      51-60 B A A A B A A C C A
      61-70 B C A A C B B B A B
      71-80 B B B B B B C C C B
      81-90 B C A A B C B C B C
      91-100 C C C B C C B A B 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18 10: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