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29|回复: 26

解密档案:百万雄师渡江前的中英炮战真相(3)(帮补上)

  [复制链接]
seawolfxu 发表于 2010-2-18 08: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英“黑天鹅”号“伦敦”号现到何处?是否有报复行动,是否有帮助国民党阻我渡江之阴谋?

  这份电报的时间是四月二十二日,从这份电报中可以看到,前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似乎是把“紫石英”号当作国民党的军舰痛打了一顿的。在这份电报中还提到了两艘英国军舰,“黑天鹅”号和“伦敦”号。也就是说,长江之上中英之间的冲突已经扩大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英国远东舰队1949年4月22日发出一份紧急命令,三艘英国舰队被先后派出去救援“紫石英”号。英方派出的是:前面说过的“伴侣”号驱逐舰,“伦敦”号万吨级重巡洋舰和“黑天鹅”号护卫舰,“伦敦”号有八门八英寸重炮,八英寸,20公分!那是当时解放军根本没见过的重武器。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副司令梅登计划用重炮压制解放军炮兵阵地,掩护“紫石英”号撤退。那么,这次两军交手结局又如何呢?

  21日上午,英舰两艘,即“伦敦”号、“黑天鹅”号,一为巡舰,一为炮舰,由嘉兴向西行至七圩港以东时,速度减慢,沿途以望远镜观察北岸,在该段停留约两小时后,继续向西行,并将炮渐移向北岸,我亦通知炮兵准备应付。经七圩港时,该舰即向我阵地发射猛烈排炮,我即予以还击,该舰旋即西去,驶至泰兴以西江面时,复遭我炮击,复东返。沿途不断向我炮击,我亦不断还击,下午该舰即向江阴方向逃窜。据观察,该舰中炮九发,有炮两门为我击毁。我阵地被轰毁一部,并有68师202团团长邓若波、参谋长王保哲中弹阵亡,团政委侯葵负伤,共伤亡40余名,打坏民房多间,群众亦有伤亡。

  粟4月26日9时。

  在整个炮战中,英方统计,“伦敦”号共发射八英寸炮弹155发,4英寸炮弹449发,阵亡13人,伤54人。解放军方面统计最后伤亡252人。但经过这场激战,远东舰队副司令梅登武力解决“紫石英”号事件的计划彻底破产。两艘英国军舰带着累累弹痕脱离战斗,朝下游上海方向逃去。

  而这次炮战,还留下一桩纷扰几十年的公案,那就是,到底谁先开的火?解放军前委向中央的报告中说是“伦敦”号先开火的,而英国人始终坚持是中方先开火,双方各执一词,究竟真相是什么?

  几十年后,当年任十兵团司令员叶飞将军在回忆录中讲述了当天的情况,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1949年4月21日清晨,在发现英舰之后,23军阵地前沿的炮兵进入临战状态。虽然并未下令装弹也未下达射击诸元,但实际上各炮均已自行装定了射击诸元,也已装填完毕,只要一拉火索,炮弹就会朝着英舰而去。10点左右,1排2炮炮长梁学路见英舰即将从自己的火炮射界内驶出,也可能是过于紧张,便一声令下“放!”,炮手闻声手动几乎是条件反射一般的拉动火索,第一发炮弹呼啸出膛。炮声一响,其他各炮乃至附近阵地上的友邻部队误以为上级已下令开火,于是也纷纷开火,一场空前激烈的炮战就此爆发。

  叶飞将军在回忆录中记载:

  野司(就是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来电话查询:“你们怎么同英国军舰打起来?谁先开的炮?”我立即回答:“英国军舰先开的炮。”电话搁下后,我马上摇通了陶勇同志的电话。我说:“江面上的军舰是英国军舰,我们把英国军舰打伤了,上面来查情况哩。”陶勇同志气冲冲地说:“有什么好查的!我最好的团长都给他们打死了!文武双全的人才哪……”他说不下去了。于是我和陶勇订好了“攻守同盟”,不论谁问,都说是英国人先开的炮。

  当时解放军渡江战役中的五位总前委成员是: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和谭震林。那位擅自开炮引发了与“伦敦”号军舰炮战的1排2炮炮长梁学成,据说他后来被关了5天禁闭,还得到了“梁前委”的外号。这是大家对他的戏称,因为在当时,只有总前委才能够下令对英军开炮。

  而当时的23军军长陶勇,得到了毛主席的一句评语,毛主席说“那么喜欢打军舰,就去海军吧”,陶勇后来调到海军,任东海舰队司令,1955年被授予海军中将头衔。

  关于这段掌故,叶飞将军在回忆录中最后写道:

  “解放后我和陶勇同志谈起这段往事时,只有一笑了之。如今,这件事已经成了历史事件了,我想,不妨把当时的真实情况公之于众吧,不知陶勇在天之灵以为如何?”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4月23日,解放南京。此时,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仍然搁浅在长江之上。

  “紫石英”号事件令英国朝野乃至世界都感到十分震惊。一时间,纽约、伦敦、巴黎、日内瓦等地的报纸媒体纷纷在各自显要位置刊登相关报道。世界舆论在感到震惊的同时,对英国人在此时此刻闯入待命渡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控区域,并与之发生武装冲突的做法感到困惑不解。

  下面是档案中记载的当时英、美等国媒体的有关报道:

  1949年4月21日,伦敦自由党《新时报》称:英国人要问为什么在昨天与扬子江上被炮轰之英国船只,要恰在这个时候向上流航行呢?

  纽约《先驱论坛报》(巴黎版)军事记者撰文,认为英舰事件属“强有力英舰队的失败”,认为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真正战斗力的一个“清楚的指标”。该文称,西方军事领袖必须完全重新评估远东军事局势,事实上是必须估计全世界的军事局势。

  在媒体的一片喧嚣声中,英国官方对事件的反应比较复杂。扬子江上的炮声震动了英国朝野,一时议论纷纷,其中以保守党议员、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最为激进,他质询政府为什么不向中国派遣航空母舰武力解决,但更多的意见还是比较务实,英国政府开始寻求外交解决的途径,关于“紫石英”号,艰难的接触和谈判开始了。

  解放军渡江以后,“紫石英”号虽然经过修理可以恢复航行,但处于两岸炮火的监视之下,不敢有丝毫动弹。

  被困的“紫石英”号官兵供应短缺,英方十分焦急,希望早日与中共高层直接会谈,但由于双方没有外交关系,中方不承认英方外交人员的身份。英方通过各种渠道与解放军高层接触,均未成功。

  1949年4月27日凌晨,康矛召收到了中央军委的电报指示。在这封电报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并不想为“紫石英”号的滞留问题花费太多精力,对第三野战军作了如下指示:为创造和谈气氛,早日解决问题,以利日后中英友好,对“紫石英”号只采取监视措施,不准缴其武装、集中其人员、断其燃料,要协助其医治伤员,供给其生活用品。

  根据“紫石英”号代理舰长克仁斯的回忆,1949年5月2日下午,炮三团政治部宣传股股长戴国良带着两名战士,乘坐舢板登上了“紫石英”号,同舰长克仁斯进行了简短的会谈。戴国良向克仁斯转达来自南京刘伯承将军的信函,信函中表示,只要“紫石英”号待在原地不移动,他可以保证“紫石英”号的安全。克仁斯非常高兴这次会谈的结果,当晚,他就把谈判的结果电告了梅登。

  在这次谈判中,克仁斯还向戴国良提出了请解放军帮助购买蔬菜的问题。三天后的5月5日下午,一名当地商人,用小船载着65磅马铃薯靠上了“紫石英”号。这名商人名叫倪金才,他还给卡伦斯顺便带来了一封写给船上华工的信,邀请他们参加在镇江警备司令部举办的免费招待会。

  根据档案记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紫石英”号上的英国官兵曾进行过多次近距离接触。在外交部解密档案中我们找到了这份材料,这里记录了在1949年5月24日至7月22日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前线司令部,中方和英方共进行了11次有关“紫石英”号的谈判。

  这里有谈判记录的对话:

  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前线司令员袁仲贤:英国军舰侵犯中国内河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阵地,这显然是一种侵略行为,这是中国人民所不能原谅的。

  克仁斯:请允我陈述:我无权讨论该事件之责任问题,我可否与袁将军讨论使“紫石英”舰安全驶离长江问题。

  从谈判记录中可以看出,双方关心的问题完全不同。中方希望英方就原则问题道歉,而英方则避重就轻,希望中方先放走军舰。也正因为此,从5月到7月底的三个月期间,双方谈判一直僵持没有任何结果。

  中方因为掌握主动,显得并不着急,而英方则十分焦急,难道“紫石英”号就要这么永远的留在长江之上了?

  这几个月期间“紫石英”号上船员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从外交部解密档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央对此也作了指示:“对‘紫石英’号燃料粮食问题,许其向市上购买;并允许其晚间点灯及派人进城买报纸。”

  在外交部解密档案中我们找到了一封“紫石英”号军舰受伤水兵写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的信。写信的英国士兵名叫班纳斯特,在信中他向照顾他的解放军表示了感谢和惜别之情:

  “我要感谢你对我们所表示的好意,以及你们每一位给我们的待遇和关切,使得我们感到如同在家里一样,感到在离开时的难过。在我们与你们共处的短时间中,你和你们的士兵使我们非常快乐,我们还得到了很多朋友。”

  信中还写道:“我们但愿你和你们的人民能够有一天来看我们,让我们酬答一部分你们曾对我们表示的好意。我乐于说,我和我的同伴都信仰你和你们的人民所信仰的、为之战斗并获得成功的事业。我希望我的国家也将跟上新中国的步伐。”

  1949年5月18日下午,康矛召等三名解放军指挥官乘坐小船登上了英国军舰。康矛召受命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炮兵第三团政治委员的身份,照会英国皇家海军“紫石英”号舰长卡伦斯,关于“紫石英”号的接触和谈判艰难地展开。在谈判中,英方要求释放“紫石英”号,而中方要求英国政府对“紫石英”号擅自闯入中国内河做出道歉,而这一点涉及大英帝国脸面,英国人无论如何不愿意答应。谈判毫无进展,双方在许多技术细节上不断纠缠,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谈判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结果,一直到7月底,一个意外的发生,突然结束了“紫石英”号事件。究竟是什么事件呢?

  7月30日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结束了“紫石英”号三个月的被困生涯,究竟这一事件是怎样结束的呢?海军对气象最为敏感,台风来袭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沿江许多炮兵阵地纷纷调整部署,疏忽了对“紫石英”号的防范,“紫石英”号乘月黑风高之夜潜逃,沿途只遭到解放军零星炮火的袭击,7月31日凌晨5时许,“紫石英”号终于逃到了长江外宽阔的海面,结束了它长达101天的被困生涯。

  “紫石英”号逃出长江以后,给英国拍发了这样一份电报:“重返舰队,天佑吾皇。”受到了英雄般的接待,以后一直成为皇家海军得意扬扬吹嘘了多年的一次成功突围。

  然而,英国官方却明确表示,“紫石英”号的逃跑未经政府批准,英国外交部对“紫石英”号擅自行动极为不满。

  当时,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一位官员听说“紫石英”号事件后,不由得连说了三个“愚”字:

  人家打仗时你把军舰开进去,是第一愚;

  受了伤又要派军舰去增援,和中世纪英国人在刚果河上打土著人一样,是第二愚;

  救不出有吃有喝就留在那里好了,而又要逃跑,是第三愚。

  而中方对此又是怎样的反应呢?经过我们认真研究当年的档案材料,又发现一些这次“突围”后面的秘密。

  在这份中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前委的电令中写道:

  如果英舰接应“紫石英”号或“紫石英”号擅自逃跑,则给予坚决打击,但在打击“紫石英”号时不要将其击沉。

  我们来看一下前线指战员是如何理解中央指示的。“在打击‘紫石英’号时不要将其击沉。”看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前线指战员对中央的指示是心领神会了。有史学专家分析,事实上,在无法获得英国政府的认错和道歉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不愿因此耗费过多的精力,面对“紫石英”号的逃跑,持默许态度。而在事后,中方除了发表一个声明予以谴责外,再无进一步反应,英国外交部对“紫石英”号的逃跑却大为恼火。……

  可以看出,从“紫石英”号的顺利逃脱中,也显示了当时中方灵活的外交政策。

  一场震动世界的外交事件,就这样结束了。与此同时结束的,是外国兵舰在中国内河横行的历史,是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炮舰政策,是上百年来“弱国无外交”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6月17日,英国成为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大国。1972年3月13日,中英发表联合公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最后,介绍一下“紫石英”号的下落,在英国导演Michael Anderson1957年拍摄的电影《扬子江事件》中,有一件道具非常真实,那就是这部电影里最大的道具,“紫石英”号。据说为了拍这部电影,英国皇家海军慷慨地把“紫石英”号提供给剧组随便折腾,军舰在拍摄爆炸场面的过程中受到严重损伤,不得不在拍摄结束后,被解体回炉。而我们今天在节目里看到的许多“紫石英”号的画面,就来自于这部电影,那不是道具,真的就是“紫石英”号本身。
baoliwuye 发表于 2010-2-18 12: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02_avatar_middle.jpg
stoneinsky 发表于 2010-2-18 12: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大笑三声,对西方人就应该予以坚决还击,不能再韬光养晦了
sc2000 发表于 2010-2-18 13: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
lmsj 发表于 2010-2-18 13: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seawolfxu


    受教
yidday 发表于 2010-2-18 14: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艘船怎么打得过万炮齐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20 20: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