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aogaotao925

影视剧外景拍摄:以艺术的名义破坏环境

[复制链接]
 楼主| gaogaotao925 发表于 2010-2-8 08: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导演用实景

《叶问》是一部成功地以小博大的电影。投资4000万,没有一线巨星(甄子丹此前仅仅是二线武打明星),也没有浩大的外景做宣传卖点,仅仅在横店影视城完成了外景拍摄,却收取了类似于大片的过亿票房。

冼国林说,如果没有《叶问》的成功,《叶问前传》不会轻易走出影视拍摄基地。因为电影投资圈有这样一个规律:观众们总是宁愿花更多钱去看一流阵容(大导演和大明星)的电影。在还未上映的叶问系列电影中,王家卫和梁朝伟的《一代宗师叶问》无疑属于这样的一类,而它的对手则是《叶问2》与《叶问前传》。

为了竞争,冼国林在投资《叶问前传》之初,已经考虑实地外景。“如果我的画面都是佛山实景,我至少可以保证《叶问前传》能得到华南观众共鸣。”这个香港人对记者说。

实际上,导演们喜欢那些主动考虑实地外景的老板。与那些小成本电影相比,大制作更容易得到巨额投资,从而得到在天南地北到处取景的机会。“导演大多希望尽可能有真实的外景效果,但制片人要管好钱袋子。外景的操作一般是他们之间互相协调,甚至妥协的结果。”南海影视城影视经理余景军对记者说。

这种协调在电影开机以前便应该完成。在《叶问前传》拍摄之前,导演叶伟信把对外景地的构思告诉了制片人和美术指导,然后两人根据这些要求四处寻找,实地拍照,再把资料和照片拿回来给导演和投资人,以供讨论。

这些场景的构思就像一条条清单,罗列的内容包括有民国特征的佛山街区以及有岭南会馆特色的庙宇、宗祠等等。当然这些不可能百分之百实现,其中一个理由是电影人很讲究外景是否“干净”,以提防穿帮的情况过多出现。

“实际上,拍《叶问》时我们在佛山找不到满意的街景,”冼国林说,“当地文化部门给我们介绍了一条旧街,是二级保护文物,不过在我们看来,那里只有某几面墙是文物,还挂着电线、路灯、现代招牌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

据行内人介绍,一些大导演对实地外景的细节——譬如窗户的雕花,或者雕栏上的图案——要求更高,因此细节丰富、真实又“干净”的文物级外景被他们所热衷。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得到“干净”的外景,剧组们要么拆除真实外景中的“穿帮物”,要么就转到现成的影视城,甚至像好莱坞那样自搭外景,而背后的筹谋核心,还是操作成本。


詹姆斯·卡梅隆是动用巨资制造外景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两部电影,《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前者耗费2亿美元徒空建起了半艘轮船,另一部耗费5亿美元虚构了一个外星世界。而巨星云集的电影《十月围城》,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外景进行拍摄,制作方干脆搭建了一条半立体的清末明初香港街,造价高达4300万元。

电影圈只有少数大导演有票房号召力,从而在外景事务上拥有更多主动权,对于一般的电视剧或者小成本电影,制片人就会不断强调:“要省钱,少挪腾”。影视基地是这些制作的主要选择。在南海影视城,里面布置着各种流行场景,包括宏大的宫殿,江南的小桥流水,并且没有电灯等一切现代元素痕迹。于是,“皇帝不需要更换衣服,舟车劳顿,就可以从北京皇宫走到江南小镇去。”余景军说。
 楼主| gaogaotao925 发表于 2010-2-8 08: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剧组是香饽饽

为了取得更细致、更有亲和力的电影效果,《叶问前传》选择了实地外景为主的拍摄方式。对于制片人、场务和会计来说,这有点意味着“噩梦”——《叶问前传》剧组人数超过了100人,包括演员、动作、特技、摄影、工程、道具、服装、化妆、茶水、车队、保安的各路人等,在短短十几天内转战几地,单是解决吃住行,就已经够伤脑筋。

业内人士介绍,像《叶问前传》这样的剧组人数已经不算多。如果是在野外拍摄的大型古装战争片,剧组人数要大幅增加,对地方环境的改变压力也高得多,“单是建立流动厕所,还有野外炊事,就是一项大工程。”

在导演们的心目中,道具是否容易找到,也是他们考虑外景地的因素。有意思的是,这些道具还包括群众演员(临记),也就是“活动道具”。不同的临记有不同的价钱,能说上一句台词的大概能有30元/天的报酬(包饭),其余的大概是10元/天左右,如果一个导演要拉上一群学生或者军人到遥远的戈壁拍个戏,交通费用也不能不考虑。事实上,没有地方的支持,就没有导演们天马行空的外景发挥空间。在佛山罗村,冼国林曾经看上了一个古色古香的祠堂,但由于当地不允许剧组改变其格局,剧组只得转投佛山祖庙、佛山精武会馆和广州南沙博物馆。

导演叶伟信曾经反对在佛山精武会馆拍摄,因为那是一栋过于陈旧的建筑物。后来,馆方提出允许剧组把会馆从内到外装修一遍,这实际上把剧组拉到了会馆去拍摄。如今拍摄已经结束,就像南沙博物馆和佛山祖庙所做的一样,精武会会长梁旭辉还不忘在会馆里标明:“此为《叶问前传》主要取景景点。”

冼国林形容,他使用这些历史文化场地做外景,获得了地方政府“最高效率的支持”。从申请到批核,从市一级到区一级文化部门,整个过程不到两天就已经走完。一些佛山居民则对记者说,如果不造成对古迹的破坏,在文物单位拍摄关于本地的电影,“时间不长的话还可以接受”。

政府的支持还不仅仅是审批。在地方拍戏,剧组们通常会招来大批好奇的群众,没有公安力量的介入,单靠剧组的保安人员往往难以应付。《叶问前传》就遇到过这样的麻烦:在佛山精武会馆附近拍摄时,不断有机灵的观众伪装成工作人员进入片场,导致一场女主角在地上打滚的戏足足拍了三十多次。

为了拍摄顺利,佛山市政府将精武会馆封了六天,而南沙博物馆则允许剧组把其牌匾换成“咏春会馆”,并搭建一个外景用的厨房。各个景点的游客,直接由政府安排的保安人员阻隔。“如果没有这些措施,我都不知道这部戏在外景地要拍到什么时候。”冼国林说。

对剧组们积极支持的另一个内地城市是杭州。在去年年末,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提出了初步设想,该市推出“外景地杭州”计划,准备低价甚至免费吸引国内外影视制作企业来杭州拍摄影视作品。

最新的加入者是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在《三枪拍案惊奇》上映之前,公园就已经用这样的语句来描绘当地的旅游前景:“小沈阳穿着红肚兜、粉褂子在丹霞风光中狂奔,孙红雷身着蓝紫色的铠甲在丹霞风光中一脸严峻,闫妮穿着水绿的罗裙在丹霞风光中高举手枪……丹霞地质公园无疑是这个冬天最为人关注的地方。”
 楼主| gaogaotao925 发表于 2010-2-8 08: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与破坏

相对于地方对剧组们的热情,如何避免过多改变外景地的原貌,在中国内地反而成为了电影圈内自律与否的问题。

“其实大家都很明白,开山劈石太多会引来反感,另外是拍完以后一定要帮外景地恢复原貌。”冼国林说,“(佛山)政府没有给我们太多限制,大致是不要破坏公物,不妨碍周围人休息等等,因此更需要剧组人员自动自觉。”

《叶问前传》最后几天的外景拍摄,是在南海影视城进行的。对比起文化部门的宽松,这个人工外景地给了剧组更明确的限定:必须还原到与拍摄前一样的状态,还事先收取押金,在事后验收后方能退还。

对于场地提供方来说,他们面对的还原问题大概有几类:首先是大量的垃圾,尤其是饭盒这样的不可降解物;然后是搭建场景遗留的材料;接着是不可能带走的道具和耗材;最后是所有被移动的原物的归位。

“可能没有人会故意留下些难题,不过,单靠制片方的自觉,加上方法如果不当,谁能保证外景地原来的样子不能受到破坏呢?”负责与剧组对接的影视城张姓人员对记者说。

破坏的风险通常随电影的情节而变动。在影视城,细心的游客会发现有些建筑外还挂着一些隐蔽的铁钉,那是为了挂上油布,点燃后表现火灾场面而设,如果愿意出钱的话,一些特制的、可以直接烧毁的牌楼,更可以满足那些喜好火爆场面的导演。

对于剧组来说,为了做到拍摄场地的还原,必须得雇请工人,以及花耗精力把不能转移的遗留物品处理掉。送出去都没有要的东西,就只能就地销毁,再运送到附近的垃圾放置点。

按照知情人士对记者的形容,实际上一个电影剧组在外景地留下些什么,改变了些什么,甚至破坏了些什么,目前在内地仍然很难被监督。在香港,尽管政府鼓励电影业界到市区进行电影拍摄工作,但有严格的明细要求,从申请流程、拍摄细则到爆破场面等的监管一应俱全。

无线是电视台,与电影无关。一般电视制作的预算比较小,基本上都在现成的人工外景地拍摄,而一些规模较大的电视台,譬如CCTV和TVB都有自己的拍摄基地,里面从现代的医院到古代的茶楼,一应俱全。

《叶问前传》在广佛多个地方完成外景拍摄以后,给精武会馆等地方留下了大量的道具。除了坛坛罐罐,还有家具,甚至电影城乐于收藏的泡沫道具,这些大多数被各地取去,用作开发旅游的用途。精武会会长梁旭辉甚至挑选了一张沙发椅子,留在被剧组“全新装修”的会馆里面。

现在,冼国林的电影已经进入了后期的制作,他时不时会亲自到片厂去回味这些“原汁原味”的岭南外景。
 楼主| gaogaotao925 发表于 2010-2-8 08: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影视取景两条路


外景拍摄,是电影制作的核心手段,指远离片厂的拍摄方式,也是衡量电影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投资越大的电影,对外景制作的要求越高,所消耗的成本越大。这些要求包括:寻找实地外景(譬如山林湖泊文物古迹),自建外景,或者动用数码科技去营造虚拟的电影场面等等,前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中者需要耗费建筑成本,而后者则需要聘请高科技公司运作。

租用影视基地,即是在现成的人工外景基地(影视城)进行外景拍摄,一般周围都有相对齐全的影视配套(道具、临时演员等)设施和生活条件,令剧组的拍摄成本降低。
 楼主| gaogaotao925 发表于 2010-2-8 08: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莱坞之路



图:好莱坞影片《都市侠盗》拍摄现场。与中国电影相比,

好莱坞电影业的“杀伤力”不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更多是对城市居民平静生活的扰乱。

与中国电影相比,好莱坞将需要自然实景拍摄的影片转到海外,或是更多利用电脑特技来避免对本国自然资源的破坏。然而每个硬币都有正反面,特技的发展大大减少了好莱坞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但却让更多城市破了相。

“准备,开拍!”一个穿着黄色雨衣的男人拿着扩音器喊道。远处,一个人沿着纽约公园的人行道慢慢跑来,路边有几个垂钓者和凝望自由女神的游客。

影星拉里·戴维和依雯·瑞秋·伍德出现在人行道尽头,两人骑着自行车向镜头缓缓靠近。戴维穿了身雨衣,伍德的金发束在脑后。镜头另一边,导演伍迪·艾伦摘下耳机,聚精会神地看着屏幕。

这是艾伦下部电影的一个镜头,全部取景都在曼哈顿城。纽约的清晨阴沉下着小雨,临近运河街的居民几乎每天都看到电影、电视来这里拍摄。纽约市长办公室广播电影处主任迪安·麦肯说,纽约州预算的一个新举措是将拍摄电影的鼓励税收从15%提高到35%,这意味着电影公司在纽约每花费3美元,就可以拿回1美元。

然而曼哈顿下城的居民似乎不那么愿意看见拖车和摄影机,尤其在海港区,他们把拍电影视作对昔日平静生活的无礼入侵,混合着因拍摄而大兴土木带来的种种干扰。“他们总是不管不顾地拍电影,我们被交通堵塞、污染和噪音困扰着。”当地居民保罗说。
 楼主| gaogaotao925 发表于 2010-2-8 08: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影视制作成洛杉矶严重污染源

与中国电影相比,好莱坞电影业的“杀伤力”不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更多是对城市居民平静生活的扰乱。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好莱坞就把电影的生产制作转到海外,尤其是需要在自然实景中拍摄的部分,这样既降低了生产成本,还避免了对本国自然资源的破坏。

随着《阿凡达》在全球的热映,特技被更大程度地运用到电影制作当中,20世纪福克斯公司就是电脑特技的先行者。许多表现自然灾害的影片都依靠电脑特技完成,不再用实景拍摄方法,许多镜头只需要搭建一个绿色背景摄影棚、演员足不出户便可轻松搞定。

然而每个硬币都有正反面,特技的发展大大减少了好莱坞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但却让更多城市破了相。

洛杉矶向来以两件事闻名于世:熠熠生辉的电影大片和令人窒息的灰色浓雾。洛杉矶大学2006年一份历时两年的研究发现,原来这两件事并非毫无关联:洛杉矶的电视和电影产业是该地区的第二大污染源,仅次于当地炼油厂排出的噗噗废气。洛杉矶大学环境研究所负责人玛丽·尼科勒斯说:“人们总在谈论着所谓产业,我们不把这当成产业,我们思考更具创造性的东西,但却忽视了这些创作所付出的代价。”

每年各种影视片在洛杉矶的拍摄时间达50000多天,平均每天有近140部影视片在洛杉矶各个外景地拍摄。研究结果彻底打破了好莱坞自我宣传“极具环保意识净土”的形象,它的电影产业每年因拖车、发电机、地震、烟火和轰炸等特效排放14万吨臭氧和柴油机微粒。报告最终将电影和电视制作业排在航天制造、制衣、宾馆服务和半导体行业之前,成为更严重的污染源。

此外,好莱坞还将从前静谧的落日大道变为夜总会、酒吧林立的新生密集娱乐区。每周末都会有上百人举着酒瓶、和着摇滚乐尖叫扭动,噪音一直持续到凌晨3点。西好莱坞居民丹·瑟文说:“这种喧扰剥夺了我们的睡眠,彻底毁掉了我们的生活。他们就在卧室窗子底下尖叫。为了开创这个娱乐区,政府不负责任地发放了数十张售酒许可证,他们显然忘记了住在附近的上千居民。”

在洛杉矶大学环境研究所负责人尼科勒斯看来,美国电影和电视产业中的环保概念还没被提上首要议程,要想培养环境友好型的拍摄方式,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碟中谍》制作公司发言人莉莎说,整个电影业已经开始反思在拍摄过程中给居民带来的扰乱。很多工作室已经制订不同的方案增加可循环利用率、避免大气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洛杉矶市政条例第十三条还专门规定:影片制作公司必须在拍摄前向市政厅申请许可证,并且承诺不得在任何程度上损坏外景地景物,不得影响居民生活环境、公共卫生及安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4-30 03: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