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42|回复: 1

[转贴]IGCC发电技术:中国低碳科技革命的先行者和主力军

[复制链接]
qingyouxz 发表于 2010-2-5 18: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bs.voc.com.cn/topic-2224527-1-1.html
根据2010年1月13日中国商业电讯的消息,“2010中国IGCC多联产峰会”将于2010年4月15-16日在上海召开,本届峰会旨在解读中国IGCC多联产和碳捕捉与封存(CCS)的发展前景与挑战,并得到了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Association (CCSA)和Global CCS Institute等国际机构的大力支持。
于去年3月26日至27日在上海举行的“2009中国IGCC多联产高峰论坛”借鉴和交流了国外同行业发展经验,对中国能源战略、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创新、IGCC项目建设最新进展、多联产方案的设计与优化以及二氧化碳利用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峰会将重点关注先进的清洁煤发电技术,并深入分析IGCC(整体煤气联合循环)与CCS(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在未来十年的发展前景。本届峰会将涉及能源领域的众多行业,包括电力、天然气、石油、碳排放与合理利用等。
华经纵横李大贵认为:
IGCC与CCS技术都是重要的低碳科学技术,其中,就中国来说,IGCC发电技术是目前尤为重要的低碳技术。
中国的探明资源储量特征是缺油、少气、富煤,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们将摆脱不了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发展以IGCC为代表的清洁煤发电技术是中国今后20年低碳经济领域的重中之重。在全国已探明石化能源储量中,石油和天然气仅占6%,其余94%均为煤炭。煤炭1000m以浅保有储量约1*1013t,其中探明可采储量1.145*1012t。按目前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可以开采使用100年以上。而石油可采储量只有3.8*1010t,可采年限仅20年;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8*1014m3,探明剩余可采储量可开采37年。同时,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大气污染中仅二氧化碳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占GDP的2.2%。虽然中国基本已形成以煤炭为主、多种能源互补的能源消费结构,但是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65%左右仍为煤炭,而从中国探明能源储量特征以及技术发展和应用规律来看,这种以煤为核心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使用煤炭最多的领域是发电,因此,发展IGCC等清洁煤发电技术已经迫在眉睫,成为事关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性问题。
除了替代技术之外,国际上降低碳排放的技术主要有节能技术(如清洁煤技术)以及碳捕获和碳存储(CCS)技术。整体联合气化循环(IGCC)发电技术是新一代的先进的净洁煤燃烧发电技术,相比其他清洁煤发电技术,IGCC的优点很多:发电效率高达45%,能实现98%以上的污染物脱除效率,耗水量小,燃烧前进行碳捕捉的成本低,能与其他先进的发电技术如燃料电池等结合等。碳捕获的最终目的是把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封存起来,从而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因此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必须运送到一个合适的场所进行封存。不过,且不考虑目前CCS相对高昂的成本问题,二氧化碳的运输、储存还面临着泄漏的危险,存储埋藏的二氧化碳一旦泄露将使之前的相关低碳努力功亏一篑。
因此,华经纵横李大贵认为:相对IGCC技术来说,CCS技术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低碳方法。因此,整体联合气化循环(IGCC)发电技术更具有革命性,是发达国家同时也理应成为中国重点发展的低碳技术。
IGCC发电技术是基于煤气化技术、煤气净化技术、高性能燃气轮机技术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等多种高科技技术相结合的先进动力系统。IGCC技术把高效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与洁净的煤气化技术结合起来,既有高发电效率,又有极好的环保性能。在目前技术水平下,IGCC发电的净效率可达43%-45%,今后可望达到更高。而污染物的排放量仅为常规燃煤电站的1/10,脱硫效率可达99%,二氧化硫排放在25mg/Nm3左右(目前国家二氧化硫为1200mg/Nm3),氮氧化物排放只有常规电站的15%-20%,耗水只有常规电站的1/2-1/3,利于环境保护。
中国已掀起了发展IGCC项目的热潮。根据2010中国IGCC多联产峰会官方网站的统计,目前中国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已经至少拥有12个IGCC发电及多联产项目。2009年7月6日,中国首座自主开发、设计、制造并建设的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示范工程项目――华能天津IGCC示范电站在天津临港工业区正式开工,预计2010年建设完成。
fuyun007 发表于 2010-2-5 20: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igcc比较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4-30 07: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