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18|回复: 4

孔子思想

[复制链接]
刚柔并进 发表于 2010-2-2 22: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儒的精神   
摘要:儒学是一个有着严整体系的学说,它以人是矛盾的存在物作为其逻辑的起点,把人的群形态矛盾作为自己的基本问题,围绕人的矛盾性提出道德、仁义、礼乐等范畴,并以这些范畴为工具对人的发展进行分析。在认识和分析人的时候,儒学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儒学从人的自我发展这个角度来认识和分析人,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儒学又从不同人发展的相互联系这个角度来认识和分析人,形成了儒家思想的政治学说。  
阅读本系列文章,请结合我的文章:中国传统哲学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的历史确定、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模式、中国传统哲学对人的理解、管子的思想、人与人存在的具体形态等文章进行理解。  
四儒学的政治观  
因为人的固有矛盾的存在状态既是内在的,也是外在的,所以人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的,“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篇》)因此礼也同样地是通过普遍的联系表现的,“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所以儒学在一般性地分析了人的发展之后,又在普遍的联系中分析了人的发展。  
儒学在普遍联系中考察人的发展是以主体的发展为视角切入的,并把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和人不知而不愠。主体正确认识了自己的矛盾规定内容,并以自己的固有矛盾内容为基础推动自我的不断发展;主体在不断的自我发展中,由于矛盾和人的质量的外显性进而产生联系的普遍性,通过主体与其他主体发展的相互联系而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统一的系统中,各个不同的主体又保持着自身的差别性,多样的要素在保持自身差别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与其固有矛盾基础的统一体,这就实现了乐。多样的要素构成统一体,发生彼此之间的对立是很自然的事情,要素之间发生对立,要素作为主体又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对立,从对立中看到统一,这也是只有君子才能作到的。在这样的系统的不断的发展中,因循于联系的普遍性和系统的开放性、层次性,就构成了整个社会。  
儒学在普遍联系中考察人的发展时,继承了史伯“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强调系统矛盾主次要方面分化的思想。认为在有不同的主体构成的系统中,那些将自身矛盾能够更好地统一于自身发展的要素就成为系统的中心要素,而那些相对不能很好地将自身发展与其固有矛盾基础统一起来的要素则成为一般要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局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篇》)所谓中心要素是指在系统矛盾作用中处于主导地位、居于主要方面的矛盾方面,一般要素是指在系统矛盾作用中处于从属地位、居于次要方面的矛盾方面。在中心要素和一般要素的相互作用中,由于中心要素特殊的矛盾地位,中心要素对于要素的发展和系统的发展都具有主导的作用,所以儒学非常强调系统中心要素发展对系统和要素发展重要的影响,“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同上)。“正”是对系统的中心要素和一般要素均有制约作用的实在,是以要素自身固有的矛盾内容为基础的;“正”是政治赖以存在的基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同上)“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篇》)孔子不仅强调“正”对系统中心要素发展的约束,同时也强调“正”对一般要素约束作用。季子然问孔子:“仲由、冉求算不算是大臣呢?”,孔子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可谓具臣也。”(《论语•先进篇》),对那些不能按“正”的要求约束自我发展的一般要素孔子非常痛恨,说:“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宪问篇》)。  
由于系统中心要素在要素之间的矛盾作用中的特殊作用,系统中出现中心要素和一般要素的分化,也就意味着系统中建立了对一般要素脱离其固有矛盾基础的发展的制约机制的建立;由于一般要素在要素之间的矛盾作用中的从属和配合的矛盾地位,系统并没有产生和形成对中心要素脱离“正”的发展的制约机制,不得不把对中心要素发展的制约寄托于中心要素自身,“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得其人则王,失其人则亡。”得出了“圣君贤相”式的政治结论。春秋战国时期,周这个系统中心要素中心地位的动摇和与之相伴的社会动荡所造成了苦难,使系统中心要素在系统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了空前的彰显,孔子继承了管子“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的思想,强调系统中心要素在系统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儒学对系统中心要素在系统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强调,在缺失对系统中心要素制约的系统机制的情况下,儒学的思想最终演化成了维护皇权的思想工具,而受到今人的攻击。长期以来,中国历史在对系统中心要素制约机制缺失的情况下,系统对中心要素发展的制约最终通过阴与阳直接而尖锐的对立完成了。在阴而阳、阳而阴的历史循环和社会动荡中,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阻滞了中华巨龙腾飞的步伐。在孔子的年代,在氏族、部落融合的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分封制度,使系统还保持着对中心要素制约的系统因素,孔子也肯定了对系统中心要素制约的现实力量,“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持国命,三世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季氏篇》)”中国历史特别是秦帝国的中央集权的建立,更消除了分封而自然形成的、仅有的对中心要素制约的系统因素,从而使儒学标志系统的范畴“天”、“命”也就带上了宗教和神学色彩。  
儒学认为由于要素发展的不平衡,那些能够将自己实际发展和矛盾规定要求的发展统一起来的要素由于顺应了系统强化其整体功能的必然,在系统内部的矛盾作用中自然地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被系统确立为系统的中心要素。系统中心要素的确立是要素发展不平衡的自然而然的结果,不是民主可以随便选举的。脱离要素的固有矛盾规定,即使夺取了中心要素的地位,他的中心地位也是不可长保的,“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论语•卫灵公篇》),“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论语•泰伯篇》)  
要素成为系统中心要素是要素矛盾发展不平衡的自然结果,所以中心要素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始终把自己的系统规定与其发展有机地统一,才可以保持其系统中心地位的稳固,“为王者何必曰利,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篇》)已经确立了其中心地位的系统中心要素如果发生了背离其矛盾基础的发展,必然导致系统中其他要素其中心地位的否定,系统自然而然地进行重组。“其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其财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中庸》)  
系统中心要素与一般要素的分化是要素矛盾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因此系统中心要素在与一般要素的相互作用中必然居于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对中心要素与一般要素的对立统一体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象这样强调系统中心要素在系统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支配地位的章句在《论语》里是很多的。系统在一般要素与中心要素的矛盾作用中,由于系统的开放性和联系的普遍性,系统不断得以扩展,“近者悦而远者来”(同上),“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也。”(《论语•季氏篇》)伴随系统中心要素发展与其矛盾规定相应的发展统一过程的不断积累,最后实现天下大同的世界。  
儒学“为政以德”的观念看到系统中心要素的确立是以要素发展的不平衡为基础的,但却看不到系统中心要素的确立也是系统强化其整体功能的需要,仅在系统中心要素与一般要素的相互作用中来理解系统中心要素,找不到制约中心要素的现实的力量;把系统中心要素的确立仅仅看做要素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也无法找到制约系统中心要素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途径,秦帝国的形成,彻底消除了中国历史自然演进中形成的制约皇权的系统因素,在现实中已经找不到对皇权进行制约的力量。与这样的历史现实相一致,在秦汉之际出现了将儒学神化的思潮,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则是这个造神运动的顶峰。董仲舒用天人感应论,否定了儒家学说中以正正君的思想,而使皇帝成了天之子而替天行道。董仲舒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历史拐点,从此儒家思想演变成了维护皇权的工具。但董的思想已经和孔子的儒家思想相去甚远了,清算儒学在历史上的消极影响也必需从董仲舒开始进行彻底的批判。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思想
haotiger 发表于 2010-2-3 09: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konfuzi...
gaogaotao925 发表于 2010-2-3 09: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思想又开始火爆了
wgsvagrant 发表于 2010-2-3 09: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儒治国,以佛治心。
遨游天下 发表于 2010-2-3 14: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儒的精神   
摘要:儒学是一个有着严整体系的学说,它以人是矛盾的存在物作为其逻辑的起点,把人的群形态 ...
刚柔并进 发表于 2010-2-2 22:5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15 19: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