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8|回复: 1

他是美国血统却成中国“左派”

[复制链接]
lyic 发表于 2011-2-20 13: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五月渡泸 发表于 2011-2-20 01: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10-0808-2727 作者: 张哲 张丹彤 张一龙  
穿着短裤和白色跨栏背心,拿着一把“痒痒挠”,鼻梁上的眼镜就快滑落到鼻尖,阳和平慢条斯理地说着一口“京腔”。如果不是大鼻子、深眼窝的“洋人”脸孔,他和胡同里随便哪个北京“大爷”没区别。

虽然出生在北京,阳和平却是地道的美国人。

上世纪40年代,阳和平的父母阳早和寒春从美国来到延安,开始了他们的“国际共产主义者”生涯——养奶牛,研究农业机械化,轰轰烈烈地学大寨,闹革命,贴大字报,送子女上山下乡,甚至在新时代,还给中央领导递纸条反对拆迁。

这一家美国人,以独特的方式见证着新中国60年的历史。别人要是叫他们“先生”、“太太”,他们会生气,觉得“阴阳怪气”。他们喜欢的,反而是“同志”。

对于媒体和中国友人送给父母的敬辞——“白求恩式的共产主义战士”,这几乎是中国对外国人的最高礼赞,阳和平却觉得“说不上,没必要”。

但实际上,他和父母一样,常缅怀毛泽东时代,对当下中国的腐败、崇洋、物质至上的现状不满,“我母亲在最近几十年里,经常在一种失望的情绪中度过,非常痛苦。”

与早已定居国外的弟妹不同,阳和平愿意一直在中国住下去。“有些中国人是‘香蕉’,黄皮白心;我是‘鸡蛋’,白皮黄心。”

他也毫不讳言自己是一个“左派”。“我在中国接受马列主义,在美国接受西方主流思想。两种思想老打架,我困惑了好长时间很多人都是从信仰危机的深渊里爬出来,有人爬到左岸,有人爬到右岸。我爬到左岸去了。”



宋庆龄为其取名“和平”

作为阳早和寒春的长子,阳和平是标准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

1952年,已怀孕七个月的寒春应宋庆龄之邀,从陕北来到北京,作为美国代表参加亚太和平会议。那时,宋庆龄替她肚子里的孩子起名“和平”。

出生40天后,阳和平和母亲一起回到了陕西西安的草滩农场。直到14岁之前,他的童年时光都在这里度过。

寒春曾说,在陕北的日子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尽管物质条件匮乏,但精神很愉悦。“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理论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寒春看来,这是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等级和压迫。

1966年,寒春夫妇调到北京。阳和平很快发现母亲参加了造反派,每天开批斗会、写大字报。单位还要接待全国各地的“红卫兵”,食堂人手不够,阳和平就去食堂帮忙揉面做馒头,他觉得这活“特别有意思”。

做了几个月馒头后,阳和平找到了更有趣的事。他跟随表姐卡玛,还有几十个清华、北大的学生,想践行一个宏伟的计划:从北京走到延安,再走到井冈山,然后走回北京。

可实际上,走到山西阳泉以后,阳和平就和卡玛留了下来,在一座煤矿里一待就是两个多月,名曰“参加革命”。

1969年,17岁的阳和平被分配到北京市光华木材厂,用热压机做胶合板、塑料贴面板,正式成为一名工人。



米老鼠不懂孙悟空

阳和平对“文革”持肯定态度,在他看来,这是人民第一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还在学习的过程,也难免会做蠢事、过激的事,而且“革命难免有牺牲”。

他怕的是孤独。“我在工厂里,人家就说‘内外有别’。每次开会都说,‘和平,今天的会你可以不参加’,我说,我要参加,他们偏说,‘你可以不参加’。”中文讲得再流利,也改变不了他大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形象,这让阳和平感到痛苦。

此时,阳和平的弟妹都被送去了安徽茶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最好的玩伴之一,表姐卡玛却已回到美国。

对于孤独的阳和平来说,卡玛信中对美国的描述,同1940年代阳早为寒春描述的红色中国一样充满神秘色彩。终于,1974年,阳和平决定去美国,去看看自己父母的国家。“那不能说是‘回’,有来有去才叫回,那时候叫‘去’美国。”他特地强调。

尽管有种种设想和心理准备,阳和平还是对美国发出惊叹。在舅舅的农场,他对美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发现舅舅居然一个人能管理一千多亩农场,有好几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

但很快,阳和平感到孤独。他听不懂美国朋友们讲的笑话,他没有看过美国人在童年看的动画片。“他们讲米老鼠唐老鸭,我听不懂,也不觉得好笑;我给他们讲孙悟空,他们也不懂。”甚至于,阳和平的英文也结结巴巴,一张口别人就觉得他不是美国人。

带着被孤立的情绪,阳和平有些生硬地让自己融入美国社会。他先后在农场、修理厂、汽车厂工作,充分体会着“资本主义的剥削”。很快,他每个月可以挣到400美元,而此前在光华木材厂,他的工资是“38块6毛1”。

想家,就是想中国时,他特地买了一台收音机,就为了在晚上最安静时,隐隐约约听一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新闻播报时间”。

回忆之前58年的生涯,阳和平两度流泪。一次是他讲到父亲去世后,母亲寒春的孤寂,另一次是讲到1976年时,他在广播里听到毛泽东去世的消息。

1977年和1980年,他的弟弟阳建平、妹妹阳及平先后到美国定居。

之后,阳和平结婚生子,并于1981年开始半工半读上大学,一直到1987年毕业。他毕业后在中国停留了近10个月,却发现中国有更多自己不能解释的东西,于是他又回美国读博。

拿到了博士学位,他却依然难以完全融入美国。在猫王和鲍勃·迪伦的年代,他不喜欢摇滚乐,听到爵士乐更感觉像“拿指甲擦黑板的那种声音,是一种折磨”。他不喜欢美国的派对文化,对酒精、大麻统统不感冒。阳和平偶尔也跳跳舞,却似乎变成了一个羞涩的东方人,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舞动。



“小资产阶级革命者”

此时,他在北京的父母,终于又干起了“老本行”——养牛。1982年,寒春夫妇从北京南郊的红星农场搬到了北郊的沙河小王庄农场,开始迎接中国一个崭新的时代,也不断面对新事物——从发奖金、按劳分配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到“发展是硬道理”。

在美国长居的阳和平每隔两三年就要回中国看看,每次回来,他感受到的冲击都难以言表。他曾与父母争论各种问题,认为父母在有些问题上不够开化。父亲阳早就会半开玩笑地说他是一个“小资产阶级革命者”。

那个时候,阳早和寒春已是农业机械部的副部级顾问,这对老夫妻在中国越来越焕发出活力的30年里悄悄地老去。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奶牛场,也常常对中国的现状感到失望。

老人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研制的养牛场各种设备,诸如饲料搅拌机、计量仪等,在改革开放后,渐渐被国外进口设备取代了。阳和平理解父母的这种痛心,他说:“我妈就是觉得,中国不搞自主研发、自主工业怎么行,能全靠进口吗?现在看看,资金换技术,中国换来了吗?”

阳和平的博士论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研究》在1997年通过答辩,他获得博士学位,他觉得自己通过知识的积累,慢慢找回了分析社会、明辨是非的自信。他与父母的观念越来越靠近了,他说自己“坚定了”。甚至于,想到之前就“姓资姓社”等话题跟父母的争辩,他有些惭愧。



还有很多不适应

阳和平在中国的这些年,写文章、作讲座,从自己的父母讲起,讲自己的思想变迁——从动摇到坚信。

他也讲自己亲见的美国民主,他认为那就是有钱人的游戏:“共和党和民主党在外交上是一致的,只有在国内政治上有一点差别。但是后来我发现,共和党起码讲真话,民主党是骗人。就是,共和党一直说要割你肉,民主党许诺不割你肉,但照样割。”

如今是暑假,阳和平退了城里的房子,住在母亲朴素的平房里,惟一显得有点“资产阶级情调”的,就是地上一只卧着的花猫。

阳和平觉得中国人太过“崇洋”,“价值观、审美观,什么都以美国为标准,选什么教科书都是看美国的,好像那才是最权威的。甚至中国哪个将军好,都是因为美国人说过他好。美国人有什么资格评价中国的将军好坏?”

至于中国社会相当关注的楼市、医疗、农民工权益等问题,阳和平则干脆说,“《资本论》里描述的一些问题,比如工厂主对工人的剥削,简直就跟现在中国有些情况一模一样。”

他现在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我怕得病。因为我不会塞红包,好多大夫不是治病救人也怕吃东西。食品里面给你添加这个、添加那个,水果、蔬菜怕有农药,去饭馆怕地沟油。过去有时吃不饱,但吃的东西是安全的。”

(摘自《南方周末》总第1382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11 05: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