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50|回复: 2

[转载] 鲜卑族是怎样选皇后的?

[复制链接]
rdwin 发表于 2011-1-4 09: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他们也讲与时俱进
lyic 发表于 2011-1-4 12: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gaogaotao925 发表于 2011-1-4 08: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论是海选,抑或钦点,最终能当上皇后的,一定要具备两个条件:有一定的姿色、有显赫的背景。二者兼而有之,或者必备其一,否则就没资格成为主宰后宫的主人。而在北魏朝,你光符合这两条还不行,还要多费一道手,试试你的运气,看你命中是否当此大贵。因为北魏宫廷有个特殊的习俗,“将立皇后,必令手铸金人”。就是说皇帝看上了,或是皇帝他妈看上了,你也只能是准皇后。作为皇后候选人,你必须“手铸金人”,亲手烧铸一个金人出来,“以成者为吉,不则不得立也”(《北史》)。能不能当上皇后,全看自己的造化。

单纯的铸金人,在历史上有过一个很著名的事例。当年秦始皇“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这是怕人们造反,有意销毁民间所藏兵器。和现在的管制刀具、收缴枪支性质差不多。这12个硕大的金人,“重各千石”(《史记》),放在宫中,秦始皇看着舒坦,这皇帝当着也放心。这12个金人,其材质并非真的黄金,而是青铜,因为当时兵器多是青铜制造,古时哪来那么多金子干这个啊!所以严格上讲,应该叫铜人才贴切。铸金人,说白了,就是把刀枪等铜制品融化铸成铜疙瘩,只不过为了好看,弄成了人的样子而已。

北魏的铸金人和秦始皇就是两码事了,它纯粹是为了占卜。唯一相同的,就是它们都是铜疙瘩。所谓占卜,其中就包含了手气和运气的成分。铸金人算是一个检验,你铸造得好,鼻子眼的和你本人很相像,这就是天意,当皇后也是应该的。如果铸的不好,还是铜疙瘩一块,没个人模样,也就天意难违了,说明你没这个富贵命。

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道武帝拓跋珪的皇后慕容氏,拓跋珪很是喜爱,想立她为皇后,但也先“令后铸金人成,乃立之”。而另外一个宠妃刘氏,“专理内事,宠待有加”,里里外外那都是一把好手,也深得拓跋珪的喜爱。然而她却没有慕容氏那么幸运了,因“铸金人不成,故不登后位”(《北史》)。这个刘氏,就是北魏第二任皇帝拓跋嗣的生母,她没有富贵的命,却有着杀身的祸。拓跋嗣被立为太子成为皇帝接班人后,按照“立子杀母”的宫廷规矩,刘氏被赐死。拓跋嗣即位后,才追尊她为皇后。

拓跋嗣也曾为立皇后的事苦恼过。北魏与后秦联姻,后秦国主姚兴将女儿西平长公主嫁给拓跋嗣,拓跋嗣“以后礼纳之”(《通鉴》),本来是要封她为皇后的,结果因这位长公主“铸金人不成,未升尊位”(《北史》),只能封其为夫人。拓跋嗣虽然对她一直礼遇有加,吃穿用度什么的,一切也都按皇后的标准来,但终究不能给她皇后的名号。可见,当时北魏这种铸金人占卜的习俗,已上升到了近乎法律的高度。

不光是立皇后,就连选皇帝的继承人,有时也用铸金人的办法。北魏后期,大将尔朱荣反叛,立了个傀儡皇帝元子攸,就是他铸金人占卜的结果。当时的后备人选有好几个,反正谁当都是傀儡,无所谓。但为了选出合适人选,尔朱荣“以铜铸高祖及咸阳王禧等六王子孙像,成者当奉为主”,结果就元子攸一个人的铸成了。后来尔朱荣自己想篡位称帝,也“铸金为己像”,结果“数四不成”,以至于尔朱荣“精神恍惚,不自支持”(《魏书》),心情郁闷失落到了极点。可见铸金人这事,绝不仅仅是一个表面形式这么简单,它在鲜卑人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当然,尔朱荣并非鲜卑人,但他在习俗上已经高度鲜卑化,和鲜卑人没有什么两样。

那么,北魏当时为什么流行这样一个习俗呢?在路卫兵看来,原因大概来自三方面。首先说,古代的科技不发达,特别是铸造业。况且铸造是个技术活,需特殊工匠才行,并非人人都能做到。不精通铸造术的硬去铸造,估计和58年的大炼钢铁有得一拼。所以一旦铸的有模有样,那定然是上天相助,旁人也会觉得你有灵气,当皇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如果搁现在,那还不是一铸一个准啊!流水作业,批量生产都行。

再者,这和魏晋时期玄学盛行有关。玄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易学,易学包涵广泛,也很深奥,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瑰宝。但作为它的普及版,说通俗点,就是占卜术。占卜文化在当时非常盛行,为好多帝王所追捧。这和当时的乱世有关,命运的无常,生活的茫然,人们无法摆脱战乱和疾病的困扰,所以只能求助于占卜问卦,以寻求心灵上的安慰和寄托。

易学本出自中原,到了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大量涌入,文化风俗的交融便不可避免。少数民族学习中原文化,最感兴趣的恐怕就是占卜术,因为那时中原的易学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游牧民族尚处于原始状态的占卜术相比,简直是太高深太神奇了,所以大受追捧。比如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皝,就“尚经学,善天文”(《晋书》)。就北魏来讲,精通这个的也很多:代国时期的左长史燕凤,就因“博综经史,明习阴阳谶纬”(《北史》),受到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礼遇;北魏的三朝元老、拓跋珪的谋臣崔浩,也是“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该览”,并且“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北史》),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不光是谋臣,就是皇帝,也都精通此道。拓跋珪“亲览经占,多云宜改王易政,于是数革官号,欲以防塞凶狡,消弭灾变”,足见他对占卜的重视。明元帝拓跋嗣也“好阴阳术数”,还曾让精通此术的崔浩,“筮吉凶,参观天文,考定疑惑”。也就是对他吃不准的事情,都通过占卜做出权威性解释。而崔浩占卜,“数家多有应验”,拓跋嗣娶姚兴女儿前,“有兔在后宫”,崔浩的推算结果是,“当有邻国贡嫔嫱者”(《北史》)。第二年,两国联姻,姚兴嫁女,预言应验。这就更让拓跋嗣对它产生了依赖。

还有就是人们精神的一种寄托,将不可预知的东西具体化。别说古代,即便是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易经热还是长盛不衰,至于占卜算卦,就更司空见惯了。而且其范围更广泛内容更丰富,什么星座运势,血型命运,色彩分析,等等,不一而足。所以古人笃信占卜术,也就不难理解了。这种占卜术甚至还应用于战争,帝王每战之前,必令人夜观天象,搞一番测算,看看是否合天时。苻坚南下伐晋之时,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当时的太子左卫率石越就说,“今岁镇星守斗牛,福德有吴。悬象无差,弗可犯也”(《晋书》),认为天象不好,不可出兵。占卜的结果,已作为能否出兵的一个重要理由被提了出来。(文/路卫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4-26 22: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