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35|回复: 1

在阳朔西街一起迷失(图)

[复制链接]
bjangel 发表于 2010-1-4 10: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阳朔的名气很大,我一直以为,阳朔会是一个和乌镇、凤凰类似的地方,到了阳朔最著名的西街,才知道我根本想错了。
  西街是背靠漓江的一条商业街,建筑都是仿古民居修建的,倘若不是背后的漓江水和抬眼就能望见的秀丽山峰,真觉得和城市里玩民俗风情规划出来的商业街没啥区别。
  在别人游记里看见许多西街文字,说西街不是一个观光的地方,而适合住下来慢慢品味。所以我们一个星期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宿西街。
  西街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地方。
  西街是一个逃避现实沉迷放纵的地方。
  西街最多最有名的是什么?酒吧。外国人。
  在这里,五湖四海的人共同拥挤着一个陌生的所在,心灵似乎格外敞开,似乎真的很容易认识朋友、遭遇爱情(姑且称之),但是,一旦离开这条街,回归了现实的本来角色,这些情感是否会分崩离析?
  对于西街最好的记忆是坐在露天咖啡座上,看着来来往往各色人等,漫无目的地消磨掉一个下午。以往的旅行总是风尘仆仆,行程安排得满满的,没有这等无所事事的时光;这次因为是春节,也懒得详细安排,走动了两三天便不大兴趣,任自腐朽。
  坐在这里,同伴说,好多小混血哦。笑。据说西街是中国涉外婚姻最高的一条街,不过估计涉外是有的,婚姻倒难说。西街其实已经是西方人的西街了(亦是因此得名),西方人喜欢这里也许是因为它既很中国又很西方。
  在西街的酒吧里,翻看一本本厚厚的留言册,常常能找到某种地老天荒、悲天悯人的感觉。我想到《花样年华》的那个树洞。旅行是一种出逃,出逃的意义不在于逃到哪里,重要的只是离开,离开原来的地方、原来的身份、原来的一切。在某个bar,忽然写了许多许多话,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是不是这样,因为“出窍”,就有了倾吐的欲望。
  倘若用小布尔乔亚的眼光来看,阳朔不失为一个好地方,是精神的栖息地。所以,总有人留恋这里。
  认识一个客栈的老板娘,常常抱着孩子站在客栈门口出神。本以为她是地道的本地人,交谈之下才知道她是汕头人,到阳朔旅游,住了这家客栈,后来,竟成了这里的老板娘。
  有一个同城的女孩,在阳朔西街住了一个月,游山、泡吧、食美味、练口语、交朋友,回来后怀念不已。
  在阳朔,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不过,我自认为并不是一个小资,对这个称谓也没啥好感。所以小资的天堂对我而言有时也像是地狱。阳朔、乃至整个桂林,虚高的物价是普遍现象。要砍价,狠狠地砍。如果抛开小布尔乔亚,用现实主义眼光看,浓浓的商业味实在要让人作呕。
  看见一篇文章里说,西街的小跑堂一个月的收入不过400元,而在西街一个晚上消费400元也是正常的事。小跑堂说,他们根本不在西街消费,“那是游客玩的地方”。
  我旅行中最喜欢的一个地方,那里的人称呼我“姑娘/小姑娘”,犹如称呼自家人一样,倍感亲切;在阳朔,一出门,我们听到是“你好啊,美女……”
  不管怎样,一次就够了,我不会再回到这个地方。
  阿拉丁
  西街早已没有原住民居住,但买民族风情的东西还是当地商家盈利的噱头。西街没有什么“绝无仅有”的特色商品,因为那里卖的东西基本上也是在其他旅游区常见的,诸如花布、手镯、工艺品,等等。价格也并不便宜。总之,一切都趋同了。
  阿拉丁是阳朔的一家卖印度服饰的商店。店内的灯光打得很棒,尤其是饰品区,形成一片亮闪闪的眩目。墙上贴着老板去印度挑选货品时拍的照片。算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家店了,在阳朔的日子,没事就去逛逛。还有,店员的印度风打扮十分惹眼;即使是在西街,也是回头率超高的了。
  印象刘三姐
  虽然对刘三姐不熟,但所有对阳朔的介绍中都力赞这部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实景演出。那么,就去看看咯。真是沾了实景的光,桂林山水本就那么美,再加上张艺谋最擅长使用的色彩,配合上一流的灯光、音响技术,使得欣赏这场水中实景演出成为一次纯粹、高级的艺术享受。结束后意犹未尽。
  我想当地人和当地政府一定对张艺谋感激涕零,仅凭这部剧,每年就创造多少收入,提供多少就业机会。老谋子在云南还有“印象云南”,MS还有其他的“印象XX”……老谋子真会做人呐。
  只是,这样高密度的大型实景演出,展示了山水之美,是否同时,也污染了山水呢?
  徐悲鸿故居
  阳朔有徐悲鸿故居,游记里却很少提到,有个别提到的却以“找不到”一笔带过。这是一个冷门的景点。也许大师,已经不属于今日纸醉金迷的阳朔。
  名人遗迹从来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本以为找它需要费些周折,不料近在咫尺。西街走到尽头,左拐,不用几分钟就到了。故居外墙镶着几面石碑,记叙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等人在此写生,民风淳朴的旧事。
  徐悲鸿故居就在漓江边上,门口就是江水和群山,景色优美,仿佛真能看见当年几位大师在此谈笑风生的身影。同伴说,如果徐悲鸿还活着,看到现在阳朔,真要气死。
  好笑的是,我们找到故居,却吃了个闭门羹。不远处的孙文演讲堂亦是大门紧闭。一个工作人员在门后向我们比划,大意是放假之类的。果然是一个冷僻的旅游点,还有春节期间放假的!
  是吧,阳朔不需要画家徐悲鸿、不需要国父孙文,只需要你来小资、来迷失、来沉沦。
  其他
  鞭炮
  正直春节,飞机上一个桂林人告诉我,桂林今年可以放炮哦。果然,一进市区就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看见商店门前落满烟气尚未散尽的红色纸屑。我已经过了十多年没有烟花爆竹的春节,再听到这样的响声,仿佛又回到遥远的童年。
  后来在阳朔西街、龙胜大寨以及其他一些村子里,到处听到鞭炮的声音,还有不少游客自己买了烟火,在夜色里绽放。
  当地的男孩子普遍喜欢乱扔响炮,走着走着,冷不丁前方就“啪”的一声巨响,一股烟尾随窜起,实在考验心脏的承受能力。
  在西街看到一个小女孩,独自玩着小烟火,好像看见童年的影子,记得小时候最喜欢放的也是这玩意儿。同伴说:当然,这种最安全嘛!
  几个村庄
  兴坪渔村的闻名是因为克林顿曾踏足,慕名而去,大为失望,对克林顿去那里干嘛深表疑惑。除了村民针对游客的摆摊设点、以及展示与美国总统的合影外,建筑残破不堪,没有任何保护,并无什么可取之处,十分怀疑是当地政府为制造声势把美国总统拉去溜一圈。从此以后,此地就以“总统之旅”大捞其钱了。我总觉得,开发景点本身并不错,但不能与人文相背离,像兴坪渔村这样的却未免简单粗暴。
  因为去兴坪渔村,打消了徒步漓江的计划,与我念念不忘的浪石村、冷水村擦肩而过。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两个村庄是什么风景,对此也不抱多少幻想,向往之只是因为这两个像极了武侠小说的地名(冷水、浪石)让我浮想联翩。带干粮徒步穿行这两个江边村庄,途中找个也许屋棚漏风的驿站休息,是不是也有点古侠客的苍劲风范呢?呵呵,也许没有成行,倒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
  旧县是遇龙河边的村庄,据说是阳朔县保存古建筑最好的村子。古建筑向来是我旅行中最喜欢看的东西,所以虽然第一天没来得及上岸,后来还是找了时间专门又去了一趟。
  旧县是一个非常宁静的村庄,田野里绽放着黄色、白色的油菜花,一派与孟诗相若的田园风光。而刚进旧县没走多久就看到一户高宅大院门口的对联: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对联作得一般,但主人对谢、陶的倾慕可见一斑。揣测主人是不是一个在城市里呆腻了回归田园的风雅(或附庸)之人呢?可惜大门紧闭,否则还真想拜访一下。
  黎家大院和黎家宗祠是旧县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事实上,这个走出多位进士、举人的大家族如今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大宅子述说着往昔的辉煌岁月——而即使是这片宅子,甚至大部分珍贵的雕花窗廊已被商人拆卸到西街贩卖。门口处一个修缮捐款箱安静地摆放着,但我总觉得,这座千疮百孔的宅子是再也回不到往昔的,而所谓的修缮也遥遥无期,它就在这里慢慢衰老,直至死亡。
  旧县比兴坪渔村少了功利的面孔,做生意的只看到老根家和毛毛家,主要都是为遇龙河漂流的游客提供午饭的。
  老根家的老两口都是蛮亲切的人,也许是作为全村最为名望的黎氏家族的后代天生的一种耿直吧。有个家伙吃饱喝足后“挑逗”老根:老根,你家饭菜不错,回去帮你写游记啊!老根露出淳朴的笑意连连道谢(此人后来又改口说要老根自己写,老根尴尬地说我不会写。咳,挑逗老根,鄙视啊)。老根的老伴是个和蔼的老婆婆,我们在树下休息时还递来了一个切好的橙子,说解解渴吧,还解释着这个橙子不甜哪时的比较甜什么的。
  毛毛家叫兰花山庄,在村子更深处,背靠山峰,所以更为冷僻。入口处是一道矮矮的茅顶门,两边还垂着葫芦。见我们进去,主人便热情地引我们进兰花园参观,介绍几种兰花叶子的分别,只是遗憾彼时并非兰花开花的时节。兰花山庄的院子里还错落摆放着形态各异的根雕。有趣的是,主人说这些东西并不售卖。倘若在武侠小说里,旧县的兰花山庄,也可以是一个世外高人隐居的地方吧。
lmsj 发表于 2010-1-13 13: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4-29 12: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