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68|回复: 0

一片丹心写忠诚--离休干部单星事迹

[复制链接]
bjangel 发表于 2010-1-2 12: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新四军老战士、市政协离休干部单星的崇高情怀

这是一位经历过枪林弹雨、生死考验的革命老战士,相伴终身的二等甲级伤残,牢牢印记着他为革命事业立下的卓越功勋;这是一位仍然在发挥余热、日夜奔忙的离休老干部,令人惊叹的新四军纪念林里,处处留下他对传承“铁军”精神的不懈追求;这是一位信守着誓言承诺、一心为民的忠诚老党员,建校、修路、扶贫等惠民之举,桩桩书写着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走近新四军老战士、原市政协副主席、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单星,追忆他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倾听他感人至深的人生故事,探寻他离休后的生活足迹,令笔者在感慨之余增添了许多不解:是什么让这位身有伤残和癌病的老战士永远保持着“冲锋”的姿态?是什么让这位本可安享晚年的老干部“离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心”?又是什么让这位已经八十四岁高龄的老党员依然澎湃着一颗“年轻的心”?采访中,单老没有明确回答这些问题,但从他的言行、目光和事迹中,记者捕捉到了所有问题的答案:这就是一位老员誓用丹心写忠诚的崇高情怀!

      传承精神育后代 老兵矢志建新林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新四军精神,弘扬正气、净化社会风气也需要新四军精神,作为新四军老战士、老干部,我们有责任建设好新四军纪念林,把新四军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传承下去,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

     “宣传我不如宣传新四军纪念林,不如亲自到林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回来我们再谈”。日前,当记者如约在新四军纪念林陈列馆里见到正在忙碌的单老时,他微笑着提出建议。带着老人的嘱咐,记者步入郁郁葱葱的千亩绿荫。一路前行,那镌刻着“新四军精神永放光芒”九个大字的巨石碑刻,那在林间激荡回旋的“新四军军歌”,还有那“东进长廊”、“北上大道”、“拳拳之心敬功臣”等景区……置身其中,仿佛是在浏览一部描写新四军军史的史诗巨著,令人在追忆革命先烈丰功伟业的同时,不知不觉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爱国主义的震撼教育。此时,记者才明白单老的用意:时刻在用新四军精神感染教育后辈。      

      2002年10月,在单星和部分老同志的倡议下,市新四军研究会决定在上窑镇花果山——这片新四军战斗过的土地上兴建新四军纪念林,在绿化荒山、造福后人的同时,弘扬传承新四军精神。作为一名新四军老战士和市新四军研究会的领导,单老对这片土地有着比别人更加深厚的感情。受市新四军研究会的委托,单老等人成立纪念林筹建小组,面对筹资、选址、规划、设计、土建、施工等一项项极为繁重的工作,充分发扬“铁军精神”,冲锋在前,迎难而上。为筹集资金,单老一次次走进机关、学校做报告,带头捐款,号召群众积极参与;为了确保林木成活,他拖着病体前往市内外实地参观考察,参与研究规划、选定树种、购置林木,坚持和大家一同挖坑栽树浇水;为了丰富纪念林的内涵,他与市新四军研究会、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们一起精心研究军史文献、编制史料专辑、揣摩碑文石刻……“无论是树种选购、现场起苗,还是挖坑栽种、浇水灌溉,单老总是亲历亲为,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着每一个参与建设的人,”上窑林场场长周家林告诉记者,2003年7月1日,短短不到九个月时间,新四军纪念林便耸立在了淮南的东大门。

      隆重的揭碑仪式上,单老却无法亲眼见证这个梦寐以求的时刻,他因癌症手术住进了医院,但病痛无法阻止这位革命老人传承“铁军”精神的步伐。手术后不久,单老便又不遗余力地忙碌起来,和老同志们想方设法放大、辐射纪念林的传承、教育、景区等功能。在纪念林的启迪和带动下,市人大代表、离退休老同志、教育界、淮化集团等集体、部门和单位先后在纪念林四周兴建了30多个绿化园区,面积也由最初的65亩扩大到2000余亩。目前,800多平方米的新四军纪念林配套工程陈列馆正在施工布展,打造旅游景区、发展服务功能的“思源茶馆”和规划中的“思源书院”等配套休闲场所正在陆续开发,一个“以林为体、以碑为魂、以馆为辅”,集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于一身的新四军纪念林景区正在逐步形成。《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等中央和省市媒体纷纷前来采访报道,张劲夫、万海峰、周衣冰等30多位老将军、老领导先后为纪念林题词,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周克玉上将在亲临纪念林视察后盛赞:“淮南新四军纪念林开创了弘扬新四军精神的新模式”。

      修路扶贫又建校 老少边贫总关情

     “党员干部在职时有个形象问题,退下来后也有个形象问题,这个形象应该是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职责不能退休,只有保持这份感情,才能真正兑现自己‘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承诺。”

      “修路扶贫又建校,老少边贫总关情”。这是单星等老同志心系老龄事业、青少年健康成长,心系边远贫困地区群众的真实写照。

      1998年,单星等老同志得知焦岗湖的渔民子弟上学困难,常常几十个孩子挤在一条流动的“船上学校”上课后,便动意由市新四军研究会牵头,向社会募集资金建设一所渔民小学。受单星等老同志的精神感染,“中华老字号”企业——淮南亨得利钟表眼镜公司独家捐资近百万元,在焦岗湖畔新建了一所拥有3层教学楼、15个教室的集贤小学;2001年,得知潘集区高皇镇苏嘴村易受洪涝灾害、长年贫困的消息,单老等人商议将那里作为市新四军研究会的帮扶对象。多方联系援助单位,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先后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帮助苏嘴村扶贫开发,修建道路,更换灌溉设备,改造中低产田,显著改善了那里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这个贫困村走上致富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建设新四军纪念林时,看到上窑林场职工住的还是五十年代建造的破旧危房,单星和老同志们又提出:弘扬新四军精神就是要为现实服务,为百姓办实事,不能让参与纪念林建设的职工们“灯下黑”。在市新四军研究会的牵头下,发动全场职工以纪念林建设为动力,继承和发扬“铁军”精神,发展生产、自力更生、改造家园。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自筹资金”的办法,帮助每位职工建造一幢二层住宅楼,并计划今年建成60户,向建国60周年献礼。目前,已有部分职工搬进了新建的“思源新村”……

      多年来,单星和市新四军研究会的老同志们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坚持“研究军史、服务现实”的宗旨,用新四军精神动员社会力量,用实际行动号召社会参与,先后筹资200余万元,修建了3所小学、1所老年大学、1个职工新村,帮扶了1处偏远贫困村。这个由老战士、老干部、老党员组成的团队,靠着实在的作风,真情的投入,一次次扩大了新四军精神的影响力,一次次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人民群众的信赖。

      不提要求不添乱 为党分忧解疑难

      “我们都曾担任过领导,对在职领导的难处应该比普通干部和群众体会的更深刻,所以在执行党委、政府的决议上,行动应该更积极一些,主观能动性应该发挥得更大一些,自觉维护好老干部队伍的形象”。

      “单老不仅在政治上讲党性、识大体,从不向组织提要求、争待遇,还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辞辛劳地关心着我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积极主动地为党分忧为政府解难。”采访中,市委老干部局的孙亦民副局长告诉记者,单老离休后始终以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老战士、老干部们的表率,从不居功自傲。2002年,某地一些离退休老干部为争取待遇,打电话约单老和淮南的老干部一同去省里上访。单老不仅予以拒绝,还和市新四军研究会的老同志们商议,提醒淮南的老同志们不能做与党员身份不符的事。经单星等老同志的积极宣传、疏导,淮南的老干部们纷纷表示,自觉维护安定团结,支持市委、市政府工作,不添乱,不拆台。最终,全省各地市唯有淮南市没有一位老干部参与此次上访。在单星等老同志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影响下,我市连续9年没有发生一起老干部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市委老干部局也连续4次被评为全省老干部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市新四军研究会的岗位上,这位离而不休的老同志坚持学习、研究、宣传新四军精神和革命光荣传统,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精心组织新四军研究会工作,并与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共同策划、组织、编辑了《舜耕春晓——淮南解放史料专辑》、《血与火——淮南抗日史料专辑》、《丰碑——走进淮南新四军纪念林》等文字、音像资料,成为存史、资政、育人的生动教材。这位令人尊敬的老战士、老干部,在人生的暮年时光里,时刻不忘用自己的言行阐述一位老党员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承诺,完美诠释着“革命人永远年轻”的真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9 05: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