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0|回复: 0

幼儿围棋教育带来的好处

[复制链接]
bjangel 发表于 2009-12-25 13: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围棋作为一门艺术、一种智力游戏,正逐步被人们所重视。幼儿园能否进行围棋教育?如何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这是目前开展围棋教学的幼儿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得•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到:“人至少具有8种以上的智能,各种智能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智能通常都和谐地合作着。”同时,多元智能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人的优势智能可以实现向弱势智能的迁移。在本案例中,就运用了这一观点,进行了尝试与运用: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童谣作为切入点,运用于枯燥、难以理解的围棋知识点,形成合理、有效的围棋教学目标与内容,从而解决了围棋在幼儿园难于教学的问题。对于一些围棋教学正在起步的学校来说,或许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围棋作为幼儿思维品质培养的良好途径,围棋童谣的开发又有一定的发展作用。     围棋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它是运用逻辑思维进行预设、选择、判断、推理,战略战术决策的一种智力游戏。由于围棋能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所以,正逐步走进幼儿园,成为学龄前幼儿喜欢的一项智力游戏。
    那么,幼儿园如何进行有效的围棋教学呢?在研究过程中,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得•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不少启示:
    A: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到:“人至少具有8种以上的智能,各种智能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智能通常都和谐地合作着。”人的八种智能往往是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以某种综合的方式在每个人的生活、行为中体现出来。
    B: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构成不同智能特点,构成幼儿之间学习类型与学习方式上差异。幼儿园教育在内容和手段上也要进行整合,要考虑接纳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拓展教育的途径,提高因材施教的效率。
    C:人的智能呈现多元性,可以认为,时时处处都有人的智力活动空间和智能表现的环境。
    D:多元智能理论阐述了优势互补的原理,指出:教育要关注儿童优势智能的充分开发,同时也要关注弱势智能的发展。
结合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优势智能与弱势智能的互补、迁移等原理,我们进行了尝试:运用围棋童谣促进孩子学习围棋的兴趣,发展孩子多元智能,提高思维品质。
(一)、名词界定:
    1、童谣: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形式。具有短小精悍、琅琅上口、易于理解等特点。
    2、围棋童谣:将围棋的知识点作为童谣的内容,为围棋学习服务的一种文学形式。
(二)、选择“围棋童谣”的依据
    1、心理学依据:
    3——6岁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离不开具体事物及其表象。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水平还较低,掌握的数理逻辑知识也很有限。对语义的理解水平不高,掌握的概念往往是不稳定的,记忆能力与意义联系能力也较差。因此,童谣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帮助孩子去联想理解观察到的图象,同时引导孩子去进行判断、推测和决策,逐渐培养孩子对围棋规则的认识和弈棋过程中的自省能力。
    2、教育学依据:
    围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内容,具有一定的东方神韵,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情趣。国与国之间的围棋对弈赛、国际上对围棋比赛项目的逐步重视,更有助于培养中华儿女的民族归属感。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围棋教育适合我国的建设与发展,存在一定的教育价值。但是,传统的围棋教学方法非常枯燥,术语比较多,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
    根据《幼儿园规程》提出的“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要注意游戏的多功能性和可变性,来促进幼儿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阐述的“优势智能与弱势智能的互补、迁移”的原理,所以对3——6岁的孩子实施围棋教学也必须采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游戏化、情境化、生活化等生动、形象、有趣的活动进行。围棋童谣以其生活化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述,让孩子仿佛置身于生活情境中,唤醒孩子去积极思维,能引发3——6岁孩子的学习兴趣,是适合该年龄段幼儿的一种文学体裁。因此,我们选择围棋童谣作为围棋教学活动的形式,培养与发展幼儿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和自知自省智能,从而达到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2楼(三)、实践
我园从中班起开始围棋教学。教师将教学进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与围棋童谣结合,运用游戏法、情境法使幼儿快速掌握围棋知识。如:
知识点
童谣内容

认识棋盘
一块棋盘长又方,纵横交错十九行。四角四边九星位,天元雄踞在中央。

认识虎口
中间三子做虎口,边上两子做虎口。角上一子做虎口,敌人进来吃掉它。


气是宝,不可少,学会数气很重要。只剩一气称打吃,没气提子别忘掉。

吃子
围棋落子就有气,要想吃棋围上去。四面援军全隔离,围得没气统统提。

对杀技巧长气
黑白对杀要比气,胜败常常在此举。内外公气嫌不够,长气可助我杀敌。

对杀技巧对杀
大眼小眼大杀小,有眼无眼有杀无。长气大眼来较量,长气必然走胜途。

打吃
双打吃,真巧妙,总有一处逃不掉。抱吃枷吃关门吃,就象关窗抓小鸟。

扑、挖、夹
扑到虎口去拔牙,当中一挖两边夹。抓住敌人要勇敢,吃子也要学警察。

边角吃子
边角吃子有办法,我往河边来赶鸭。看准方向算一算,当心自己掉下水。


也是家,也是宝,两眼活棋最重要。

征子
征子就象滑滑梯,两条斜线分得清。看见朋友拍拍手,看见敌人马上停。

棋子的连接方法—断、连
棋要连,断要补,团结友爱力量足。
旁边没子拆飞跳,旁边有子长双虎。

断、长
分断就象切西瓜,吃子进攻全靠它。

围空
围空就象盖房屋,高低配合门关住。不走废棋不贪吃,先抢角边后中腹。



(四)分析
    围棋童谣以其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便于记忆、便于教学等优势,成为教师进行围棋教学的一种好方法,围棋童谣的运用,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学习围棋的兴趣。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术语,都配以了童谣。幼儿在自己熟悉的文学体裁中,通过念念儿歌、做做动作都能有所得:原来不喜欢围棋的孩子,在童谣的朗诵中,慢慢掌握了知识点,进入了围棋的大门,并逐步喜欢上了这种“聪明人的游戏”;原来喜欢下棋的孩子更是在童谣的影响下,迅速掌握了难以理解的术语,在一首首童谣的朗诵声中将各知识点融会贯通,增加了对弈的能力和信心。孩子们在童谣的诵读中,语言智能得到了培育;在运用围棋童谣进行对弈的过程中,数理逻辑智能和空间智能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孩子们变得自主与自信,他们的自知自省智能有了可喜的进步。同时,围棋童谣有助于幼儿思维品质的形成、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童谣内容分析;
   (1)围棋童谣内容有助于孩子思维敏捷性的发展。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善于在短时间内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并能当机立断地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的方法及迅速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围棋童谣能够对围棋知识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述,重点突出,易于理解。因此,在围棋的对弈过程中,能够帮助孩子在短时间内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并能促使孩子快速地判断和决策。如:围棋童谣“认识虎口”——“中间三子做虎口,边上两子做虎口,角上一子做虎口,敌人进来吃掉它。”幼儿通过童谣的朗读,理解了在角上、边上、中间做虎口的不同情境,掌握了在不同的方位用不同数量的棋子做虎口的知识。又如:“吃子”童谣——“围棋落子就有气,要想吃棋围上去,四面援军全隔离,围得没气统统提。”生活化的语言,让幼儿感觉到每个棋都是有生命的,知道了怎样保护自己的棋,更掌握了消灭对方棋子的主要方法。
因此,这样的童谣除了激发孩子围棋的兴趣,更让孩子快速了解知识点,掌握了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了幼儿思维敏捷性的发展。
   (2)围棋童谣内容有助于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3楼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按照不同的材料和条件及时地改变思维的方法,积极运用用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问题。围棋童谣中有的知识点就包含了不同的变化情况,幼儿在掌握围棋童谣后,更有利于用童谣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如:童谣“征子”——“征子就象滑滑梯,两条斜线分得清,看见朋友拍拍手,看见敌人马上停。”前两句有助于让幼儿了解征子的特征,让孩子结合平时喜欢的滑滑梯运动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后两句则告诉幼儿征子的两种情况,碰到有接应的棋可以征子,碰到对方接应的棋则对自己不利,应马上停止征子。幼儿在掌握了童谣后,就能够按照不同的对弈情形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又如:童谣“打吃”——“双打吃,真巧妙,总有一处逃不掉。抱吃枷吃关门吃,就象关窗抓小鸟。”这首童谣中,包含了4个知识点:双打吃、抱吃、枷吃、关门吃。当孩子在对弈过程中,碰到了“打吃”的情况,就能利用童谣选择其中的一种,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让孩子养成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即“举一反三”的思维灵活性的品质得到培养。
   (3)围棋童谣内容有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能力是指人同时思考几个问题,或者对几个问题同时进行处理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能同时思考几个难题,通常不必反复看题目,而是把题目记在脑中,利用各种时间反复思考,并不使他们互相影响;
    B:善于解决同时出现的几个问题,而不会感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C:在学习中善于一边听讲一边思考问题,并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理解、思考问题,呈现高效率状态,并能节省大量的时间。所以这是人的一种高层次思维能力。
    我们创编的围棋童谣在内容上注重了幼儿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如:童谣“棋子的连接方法(断、连)”——“棋要连,断要补,团结友爱力量足。旁边没子拆飞跳,旁边有子长双虎。”这首童谣中,展示在幼儿面前的是几个策略,即A:棋的连接知识;B:选择拆、飞、跳方法的前提;C:选择双虎的前提。
    在对弈过程中,棋盘上的情况往往是几个问题同时出现。因此,幼儿可以通过童谣中提供的方法,进行及时的预设、选择、判断和决策,而不感到手忙脚乱,更重要的是幼儿能够快速地解决同时出现的问题。
    综上所述,围棋童谣的内容有助于孩子优良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幼儿园进行围棋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6-3 12: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