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43|回复: 0

共产主义社会下的志愿劳动制度

[复制链接]
tai3cool 发表于 2009-11-29 22: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金鑫水淼

     在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雇佣劳动”。资本主义社会下的雇佣劳动制度与私有制相互作用,加重了私有制。那么在共产主义主义社会下,劳动成为第一需要,将会是怎样的劳动制度呢?
    这种劳动制度就是志愿劳动制度。人的劳动是出于志愿而不是被动,人的劳动成果与自身的价值在公益评价体系下实现正比;人的劳动成果转化为公共产品,不会转化成雇佣劳动下的这种私人资本家的成果,劳动者创造的所有价值归自己所有,不会有剩余价值归资本家所有,从而不会出现异化劳动;人既是公共产品的消费者同时又是公共产品的创造者。在公益评价体系下,劳动者所创造的劳动产品的所有权虽然是与劳动者分离,但体现其劳动的价值并未与劳动者分离,创造的价值属于劳动者,即劳动者为公共社会创造出公共生产资料,同时为自身创造出劳动价值,体现的是公共价值与自身价值的统一性,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以此劳动者没有剩余价值被剥削,劳动创造的价值完全归劳动者所有。劳动的过程既满足了社会需要同时又达了劳动者价值的最大化,既利于己又利于公共社会,创造的是公益价值!劳动的全过程是公益劳动而不是异化劳动。人出于志愿劳动的一个基础是社会人具有公益精神并且公共产品不断丰富,这种公共产品包括衣、食、住、行,即在不劳动的情况下,社会创造的公共产品也能满足基本需要,不会出现饿死、争抢的局面,完全摆脱了资本主义制度为生计而劳动的被动性。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被动性的原因就是公共产品的私有化,也即私有制的存在,像土地本是公有的,但就是转化成一些人或小集体的私有化、产业化,剥夺了人的居住权,人们不得不为自己找一个住的地方而被动劳动。
    志愿劳动制度的形成,要转变现有的社会评价体系。现在的社会评价体系就是以财富拥有量为主的评价体系,而不是以人的价值为主的社会评价体系。公益评价体系是强调人所创造的公益价值,即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贡献值。
   志愿劳动制度的形成,也是共产主义社会中公益经济制度的一种必然要求。以公益经理人制度代替现有的私有制决定的资本家、小集体、职业经理人制度,社会财富不在是为小部分所有,而是作为公共产品所供及,真正实现发展成果有人民所共享。公益经济制度下私人企业和国有企业都转化成公益组织,上层建筑的政府也成为公益组织。全社会是是由公益人组成,公益人组成公益组织管理、运转社会发展。阶级差别消失,只存在一个阶级就是公益阶级。
    志愿劳动制度的形成也是当前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以通信技术为主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决定了社会由机械化大生产向网络化大生产的转移。在网络化生产模式下,信息更加透明,对劳动的全过程评价更加方便,智力资源和劳动产品的流动分配更加迅捷,消费需要与生产供及实现自动调节,真正能够实现按需生产,按需分配。
    有人要问,既然人不劳动也能吃喝玩乐那何必劳动呢?志愿劳动会不会出现都不劳动的情况呢?在公益思想下,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因为人人都是公益人,都是为公共利益所劳动,自身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当你不劳动时,不愿劳动时你的价值量就会少,你的生活需要也与你的价值成正比,即在公益评价体系下,你的需要也与社会需要相统一,你的吃喝玩乐在社会中是占一定比例的,当达到或要超过时你就需要劳动了,如果不劳动就会损害公益利益,作为一个公益人,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你就会作出志愿劳动而创造公共产品的决定了。
    志愿劳动制度下实现了社会充分就业,雇佣劳动制度永远会有人失业,为生计奔波。志愿劳动体现的是人的主观能动公益性,雇佣劳动体现的是人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
    志愿劳动也同雇佣劳动一样是有偿劳动,劳动者在为社会创造公益价值的同时,也在公益评价体系下得到公共服务。人的价值体现就是通过劳动,劳动成为第一需要的原因是人的价值体现的需要。有偿劳动促进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人价值的体现,是人的价值的物化。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如何和平的消灭私有制,即不采用阶级斗争的方式建立公有制消灭私有制,并没有这方面的论述。消灭私有制必须建立志愿劳动制度,瓦解雇佣劳动制度。志愿劳动制度实现的是公益劳动,而雇佣劳动实现的是异化劳动,异化劳动产生剩余价值,志愿劳动造就公益价值,实现的是社会价值最大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6-4 00: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