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xcczl

[职场交流] 进入500强外企其实很简单—完整版!

[复制链接]
 楼主| xcczl 发表于 2009-11-29 17: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5. 500强外企 – 飞得更高
  
  提到500强外企的发展,很多人都会提到“玻璃天花板”,是时候揭穿“玻璃天花板”的谎言了,或者说破除“玻璃天花板”的迷信,因为这个东东的“存在”,就制约了中国人在500强外企的发展,也让中国人无法飞得更高。
  
  “玻璃天花板”通常是指中国人在500强外企的职业发展到一定时候,就会遇到瓶颈,无法做到很高的职位,那么,情况是这样的吗?客观地说,在早期,也就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2000年真的很奇妙,也不过就是二、三十年时间,说起来就是差了一个世纪,好像上百年了似的,呵呵:)),在中国本土的500强外企,公司高管的位置的确很多都是由香港、台湾、新加坡人占据,但那并没有什么不公平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在当时,我们改革开放才多长时间啊?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成熟的管理经验,连规范的职业化修养都是在进入外企以后才学到的,我们自身的职业素养、商业眼光、管理技能,比起那些在职业化大环境下多年熏陶出来的香港、台湾、新加坡的职业经理人,相差简直太远了,所以500强外企的总部在那时候愿意选择更多的外籍高管,完全是合理的抉择,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外派员工的成本要高很多啊。换位思考一下,要是我们自己来做决定,公司要在越南、朝鲜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开展业务,我们是否也不太放心任用当地的管理人员呢?而通常会从中国派人过去管理吧?尽管这样操作其实成本更高,但是没有办法啊,因为当地的管理人员没有发展起来。
  
  但是当时间翻到21世纪,尤其是到2009年的今天,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那些第一批加入到外企工作的员工,经历了几十年的磨砺、锻炼,好多都开始退休了或者接近退休了,现有的中国员工中,很多都是从大学一毕业就在500强外企工作,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磨练,自身的能力已经非常强,完全可以胜任外企高管的职位,比如在IBM、HP、SAP、Oracle这样的外企,现在很多中国人做到了副总裁的位置,传说中的“玻璃天花板”已经不存在了!如果还有人拿这说事儿,那他最应该做的就是先从自身找找原因,因为实际上,不是500强外企不给他机会,而是要反思他自己的能力是否多少有些问题。
  
  人们总是习惯于从客观上为自己的不出息找原因,我就遇到过几位500强外企的普通员工,辞职的时候说担心外企的“玻璃天花板”制约自己的发展,这真是让我很无语:因为这些朋友连起码的一线经理都还没有做到,抬头向上望望,其实离天花板还远着呢,即使拼了命往上蹦,连碰都碰不着,还谈什么天花板呢?所以,在今天,大多数情况下,还拿“玻璃天花板”说事儿的人,主要是羞于承认自己能力的不足,因为只要有能力,你在外企完全可以做到很高的职位!要是能做到副总裁级别,年薪好几百万,单就打工这个阶层而言,也算是相当可观了,职业成就感也挺强的,一点不比在民企和国企做高层领导差。当然,真要做到那么高的职位,工作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也会比较辛苦,这也很正常啊,No pain, no gain,这在任何一家企业都是这样的,不止是500强外企才辛苦。
 楼主| xcczl 发表于 2009-11-29 17: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跟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比较起来,外企在管理的规范性、薪酬的合理性、考核的公平性方面,要相对好很多,培训的机会也比较多。就我自己的经历而言,在外企参加过销售技能的培训、技术培训、商务谈判培训、产品管理培训等等,这要比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设置的培训内容丰富很多。我有个朋友在MOTO工作,他们甚至还有全职学习英语的培训,“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时间管理”,“做成功的演讲者”等等,这样一些完全是跟个人成长有关,而跟工作的直接联系并不紧密的培训计划。而且,如果你真的很热爱学习,希望通过规范的学习来提高自己,500强外企还有很多优秀的e-Learning课程,其数量之大,涵盖内容之广,是你一辈子也学不完的。这也是500强外企多年积累下来的结果。
  
  在薪酬方面,尽管现在外企的薪酬待遇不像以前那样有吸引力,但那也是相对于以前曾经远远高于国企和民营企业薪酬待遇的1990年代而言的,我记得当时我在国营企业拿500多元工资的时候,一个SGI公司的技术支持人员挣3000多元月薪,Sybase公司的销售人员挣8000多元月薪,那个时候比较起来,当然外企的待遇是相当滴惊艳啊!尽管现在差距已经没有那么大了,但是总体来说,同等级别的员工之间的比较,外企的薪酬待遇还是要比国企和民营企业高一些的。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总体的平均水准、同等级别的比较,并不否认一些个别现象:比如有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小的银行,有些员工的工资,会比有些500强外企同等资历的员工要高;但是,如果做同等级别的比较的话,跟同样是500强外企的投资银行相比,或者外国商业银行相比,那还是有所不及的:比如有的国内小银行,其员工平均年薪超过30万元,这的确比一般的500强外企要高一些,但是比起国外的投资银行来说,那又有所不及了,因为国外投资银行的员工平均年薪会在60-100万元。所以大家要注意的是:客观、公正的比较是苹果跟苹果比,香蕉跟香蕉比,别拿苹果跟香蕉比高度,那就失去比较的意义了。
  
  (待续)
 楼主| xcczl 发表于 2009-11-29 17: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职业发展方面,外企的晋升机会、业绩考评体系,尽管也并非十全十美,但是比起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注意同样也是整体的比较,个别民营企业现在做得已经不比外企差了)还是要好一些的,所以,只要你有本事,也不用太担心被埋没,而且还不用跟在国企似的,要升职,就需要刻意地跟领导拉关系,送礼啊什么的,这在国企已经是比较公开的“潜”规则了。我认识一位北邮研究生毕业的哥们儿,现在已经在某垄断型国企做到处长了,有一次酒后跟我倒苦水:兄弟啊,你别看我现在挺风光的,众多厂商都争着给我送礼,邀请我出国玩,安排我全家人旅游什么的,可是我要坐到今天这个位置来,你知道我吃了多少苦吗?在升职之前,为了给我当时的处长家里搞装修,我自告奋勇做装修监理,每天跑装修市场,需要的材料全部是我自己亲自挑选的,因为怕材料出问题啊,而且全部是选的好材料,实际花销比处长原来的装修预算多花了10万元,这还是我自己悄悄垫进去的,当然,虽然是悄悄地垫付,没有跟领导明说,但是领导是明白人啊,他心里清楚多少钱能装修成什么样子;这事累了我整整两个月,真的是没日没夜地操劳,人瘦了10斤啊!你还别嫌累,这样的奉献机会好多人盼着呐,要献殷勤都还得看领导是否给你机会。说实话,我自己家里装修都没有这么费心过。当然,付出也是值得的,处长搬进新家的当年年底,就提拔我做了副处长,尽管还只是副的,但那可是开始排上队了啊。后来,又熬了5年,等处长升职做司长后,他又让我做了处长。这是比较典型的中国式升官图,在国营企业混,除了能把事情做好以外,你还必须把领导伺候得很好才行。
  
  而在外企,如果想升职,当然也需要领导赏识才行,但那更多的就是业务范畴的事情了,大家的关系更主要的是办公室关系、工作关系。这也是外企被有些人所诟病的地方:觉得同事之间的关系太冷漠了。我自己觉得这还是跟每个人的观念和习惯有关系,其实,相对简单一些的同事关系,在工作交往时也少了很多麻烦,比较容易做到对事不对人;而如果遇到很相投的,也会成为好朋友的。我自己就有很多在外企工作时认识的好朋友。
  
  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外企的大门基本上是同样公平地对每个人开放的!这是完全不同于垄断性国企和商业银行的地方。原因也很简单:500强外企通常都是结果导向的,招聘来的人能力强,主管就有了干活的好帮手,如果招聘进来一个面瓜,那主管自己就得兜着;另外,外企对于人员招聘有比较科学的评价方法,而且人力资源部门和各级主管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所以在选才方面也是比较准确的,他们当然就没有必要迷信名校毕业的光环了,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应聘者的个人能力。
  
  所以,500强外企,可以说是很多职业人士梦开始的地方,不管你将来是要打算终身打工、还是最终要自己创业,500强外企的经历都可以让你学到很多东西、积累起必要的资源和人脉,也让你将来可以飞得更高!
 楼主| xcczl 发表于 2009-11-29 17: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走“近”500强外企的门
  
  1. 外企跟外企也不一样
  
  同样是世界500强外企,但是各个公司之间的差异却是很大的。从地域上划分,有亚洲公司、美国公司、欧洲公司这样的区分,由于地域的不同,经济发展的不同,导致公司的文化不同,因此其对待员工的态度也会有很大差异,那么做为身处其中的员工,个人感受、公司福利、个人职业发展空间等各个方面也会不一样。总体来说,欧美国家科技更发达一些,他们处于商业生态链的顶端,掌握很多核心技术,因此,他们有机会赚取高额利润。而且,欧洲很多国家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这里不是指意识形态方面的区分,仅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做比较),其经济的发展及社会财富的积累经历了很多年,沉淀下来非常好的社会福利体系,这些国家的500强企业在进入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时,自然也会推行其总部的用人策略及福利政策,这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欧美发达国家的500强外企,比亚洲一些国家的外企福利要好一些的根本原因。
  
  道理其实很简单,一个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必然会带动相应的配套设施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系统的全面演进,只是这个过程是渐进的、缓慢的,很多时候甚至是不为人所察觉的,只有当我们有时候回过头去检视时,才蓦然发现:原来我们已经走过了这么多的沧桑岁月!去年在看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写的《激荡三十年》时,这种感觉变得异常强烈:我们或许体会不到社会每天的变化,每时每刻的进步,但是过了五年,十年,三十年,我们再回头去看时,我们一定会惊讶于时间的魔力,我们也会惊讶于我们自己、或者我们自己所处的这个社会的进步和变化!比如说中国的社会医疗体系、社会福利体系、义务教育、言论自由、企业家生存环境等等,这三十年真的是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80后、90后出生的小朋友也许从来没有听说过粮票、布票、知青、黑白电视机、双卡收录机、毛主席像章等等这些70、80年代的特色关键词,也没有经历过中国买很多东西都要凭国家指标的计划经济年代,所以回过头去看时,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中国这些年的巨大进步。今天,国家已经在制定对农村人口推行医疗保障制度,对农村老年人口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助,就跟城市里面的工人退休金似的,尽管金额还不是很高,但这是国家改进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这只是30年来发生在中国社会跟我们老百姓相关的一些改变,那么我们可以想像一下:欧美发达国家经历百年、甚至几百年的经济发展,其积累下来的社会财富和社会福利有多优厚?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们在羡慕欧洲发达国家的惊人福利时,分析一下其背后的原因,也就可以理解了。我们也就不用再抱怨为什么我们跟别人相比有那么大的差距,而且,光抱怨也没有什么用,“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要看到,中国的经济经过长期高速发展以后,赶上并超过西方发达国家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且,很多经济学家都预测,按照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2009年中国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在2030年左右,中国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我相信,经过再有20年的积累,到那时,中国的社会财富、社会福利,就会成为世界上让其他国家很多人羡慕的榜样了。这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翘首期盼的事情,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哈:)
  
 楼主| xcczl 发表于 2009-11-29 17: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理解了社会积累所带来的财富和福利增值效应后,我们当然也就明白了:欧美500强外企的待遇和福利通常会比较好。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500强企业,通常相对要差一些,何况,这些企业也都处于商业生态链的中下游,很多只是简单的来料加工,技术含量很低,赚取的利润空间自然就比较有限,因此也就只好在压榨员工方面花功夫了。相信大家这几年都看到过不少网上的报道,曝光亚洲的一些企业在中国的工厂是怎样歧视和剥削中国工人的。所以对于500强外企也不要盲目尊崇,他们未必都是职业人士的乐土。
  
  除了地域上的划分以外,还有按照行业的划分,可以让我们对500强外企有更多的了解。最牛的是金融行业,这里面的投资银行、外资商业银行,待遇都是惊人地高。尤其是奖金,实在是让局外人羡慕的很。代表公司比如:高盛、摩根士丹利、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瑞银、渣打银行等等,还有著名的“四大”: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德勤,也属于金融行业,只是其待遇比前几家略微逊色一些。其次,咨询公司的收入算是跟金融外企有得一拼的,比如:麦肯锡、科而尼、波士顿咨询公司、贝恩、埃森哲、罗兰贝格、翰威特、毕博等等。这是大家公认的高薪外企,年收入大都在百万以上,当然,工作强度也是非常大,通常来说每周至少工作60小时以上。而且,进入门槛也是非常地高,原因很简单,物以稀为贵嘛。想进入这些外企,攻读国外顶尖商学院的MBA是一个最便捷的方式,因为国外顶尖商学院的毕业生,有60%以上都是很被这些企业录用了。而且,好多被录用者还可以获得高达2.5万美金的签字费!就是企业在跟你签录用书时,付给你的一笔奖金,有意思吧?有的企业还给发安家费,到公司报道的时候,公司一次性补贴1.5-3万元美金,做为你的安家费用。个别迷恋中国垄断性国企福利好的朋友,可以比较一下这样的福利,看看哪个更好:)当然,这也不是谁都可以得到的,你必须得是真正的人才。这也是为什么每年全球都有那么多人盯着欧美顶尖商学院申请的主要原因,因为,在某种意义上,那就像是一道“龙门”,一旦跃过去了,职业发展也就从此走上了快速通路。呵呵,想当初,鄙人也曾经为了欧美商学院名校辛苦打拼,可惜最后功亏一篑,汗颜啊:(。而当时一起申请MBA的朋友,有的去了哈佛,有的去了沃顿,有的去了凯洛格,有的去了耶鲁,现在他们也都已经毕业了,年薪也都超过百万了。
  
  除了金融行业和咨询行业,接下来就算是IT了,因为这些年中国IT产业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大批的人才进入IT行业,真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啊。像HP、MOTO,在中国的员工各自都超过了一万人,其他大的IT公司还有Dell、Oracle、Cisco、SAP、Intel、EMC、IBM、Microsoft等等。前几天打车,要去微软找一个朋友,连出租司机都知道微软,问我:是不是比尔盖茨的那个微软?呵呵,这也说明这些年IT行业的财富效应,其所积累的社会影响和社会价值还是非常巨大的。
  
  可惜,略微遗憾的是,这几年IT外企招收应届毕业生的比例是越来越低了,这对于应届毕业生不是一个好消息。好像除了微软的研究院还招聘一定数量的应届硕士和博士以外,其他公司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出于节约公司成本的角度考虑。因为现在IT行业竞争及其激烈,导致公司利润率下降很快,因此,出于压缩成本考虑,企业在用人方面对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就越来越高,大家都希望招聘进来的员工是立即就能投入战斗的熟手,而不愿意付出再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而且,由于竞争激烈,因此很多外企都倾向于从竞争对手那里直接挖人过来,因为这样既可以强化自己竞争方面的能力,又可以同时打击竞争对手,也省去了培训的时间和投入,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在《天下无贼》中黎叔说:在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诚哉,斯言!
  
  (待续)
 楼主| xcczl 发表于 2009-11-29 17: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不得不说,这种状况也是有些应届毕业生自己所造成的结果,尽管这些少数人不能代表所有的应届毕业生。因为有些大学应届毕业生,由于其比较浮躁的心态,对企业的忠诚度有所减低,往往在第一家公司刚学到点技能之后,就急于期望高回报,对当前的雇主不能给他快速加薪变得不满,而相对来说,跳槽,尤其是跳到竞争对手那里,是实现其快速提升工资的有效捷径之一,尽管从长远来说未必有利。其实,以前外企是比较倾向于从校园里面招聘新员工的,然后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企业文化、沟通技巧、专业技术技能等等,因为通常来说,应届毕业生是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他们还没有沾染社会上一些企业的不良职业习惯,所以培训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另外,一般而言,刚开始参加工作的人对第一家企业的忠诚度会比较高,而且企业又给自己提供了很多的培训机会,因此,这群人的稳定性会比较好,比如,在中国惠普,好多工作超过十年的员工,都是在惠普开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而且一直就没有离开过。
  
  但是,由于现在跳槽的现象频繁出现,在现实的教育之下,现在外企已经变得非常实际了,他们在招聘时会特别在意应聘人员是否已经具备了相应技能,外企已经变得不大愿意自己“做画”了,而是更加愿意直接买现成的画。这也很好理解,因为企业被新员工快速地跳槽伤透了心,毕竟他们要培养一个应届毕业生,通常也需要花接近一年的时间,而这些人在刚能给企业产生回报的时候,就跳槽走了,企业就成了为别人做嫁衣,而且往往还是为竞争对手造福,这个打击就有点太大了。
  
  还有快速消费类外企,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宝洁、强生、联合利华、雀巢等等,这些公司的待遇差异会比较大一些,对于刚入职的一些初级职位,待遇未必有很大的比较优势,但是通常都会有比较好的学习机会、锻炼机会。
  
  500强外企中也有一些公司的待遇比一些好的国企还差,像零售类的、生产类的,他们自身的利润空间并不大,所以关键是要看这家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和所在行业的发展速度,像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都是很朝阳的行业,尤其是在中国,发展空间巨大,而IT行业,已经是很非常成熟的行业了,发展速度不如前几年快。而且,就算在同样的行业,不同的外企情况差异也是相当大的,比如在IT圈里面有著名的“四大火炉”(纯属民间评论,也别太较真),以字母D打头的排名第一,其次是以C字母打头的,第三位是以字母M打头的,第四位是以字母E打头的,之所以说是火炉,是因为这几家公司用人都比较狠,对员工的要求极高,当然待遇也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对于销售人员,每周都要看业绩的完成情况,三个月没有做到销售目标,如果又没有特别原因的话,自己就得准备走人了,所以人员流动会比较快。我自己就经常接到猎头的电话,帮D公司招人。当然,由于这几家公司的待遇比其他IT外企高一些,他们也不愁招不到人。
  
  所以,各位想加入外企的朋友,在做决定之前,最好广泛地收集一些资料,多了解目标公司的情况,最好目标公司的文化、待遇、发展状况等等,都能跟自己的兴趣、职业目标、个人长处相匹配,这样才是最佳的选择,尽量不要为了加入外企而加入外企,因为从长远来说,如果这家外企的经历并不能对实现你的职业目标有所帮助,那就是一种很粗暴的浪费,浪费你自己的青春岁月和有限的职业寿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20 04: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