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3|回复: 1

技术利剑 破冰低碳

[复制链接]
gaogaotao925 发表于 2010-5-11 09: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低碳经济的潮流席卷世界。这个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的新生事物,融合了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
        
          人类怎样实现低碳经济的长远目标?许多专家都抱有这样的观点,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能源技术,那么,能否牵住低碳技术这个牛鼻子,就成了我们迈向低碳世界的关键。
        
          低碳技术成为各国战略重点
        
          技术是抵达低碳经济的关键,换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技术是低碳经济的瓶颈。
        
          “上个世纪60年代,互联网技术已经成熟,并在美国的军事实验室大量应用,90年代利用大量投资,互联网得以迅速产业化。而现在低碳能源技术在产业化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低碳能源技术不能满足大规模应用的需要,技术是现阶段低碳经济产业化的瓶颈。”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助理主任郭海涛表示。
        
          技术是制约低碳经济的关键性因素。基于这种共识,在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战略重点的情况下,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也成为世界科技前沿的一个重点领域,每一个大国都把先进的低碳能源技术作为根本性战略,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
        
          低碳能源技术种类繁多,但大致都可以归结为这几个方面: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表示,现在全球已经有50多家金融机构投资13亿美元进行低碳技术开发,以期在低碳经济方面占领技术制高点。这些低碳技术广泛涉及石油、化工、电力、交通、建筑、冶金等多个领域。涵盖内容有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高附加值转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传统技术的节能改造、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等。
        
          随着低碳技术的突破,能源产业的价值链分布可能会发生变化,那就是价值可能分布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向最掌握低碳经济核心技术的环节和链条倾斜,而非目前向资源型企业倾斜。
        
          风险防范意识不可缺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向我们描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上世纪90年代初,全球酝酿了一场汽车技术的革命,经过了10多年的摸索、探讨和发展,技术路线越来越清晰、产业链也逐渐完整起来。“最终将电动化锁定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趋势。我们看到的是这个结果,然而看不到的是,此前的大量投入都是打水漂。”
        
          新能源汽车的例子说的正是风险。“所谓的高技术产业就是技术还不成熟的产业,总是以不断地投入,去推动新技术替代旧有技术。”冯飞说。在低碳经济领域,当然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此外,在市场、经营方面都会存在风险。
        
          “避免过热投资,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也需要国家在某些方面进行引导。”有关专家表示。
        
          低碳能源技术进步的步伐在逐步加快。冯飞认为,能源技术正像IT行业出现的摩尔定律差不多,一方面新技术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成本也在成倍降低。能源技术的突飞猛进可能会导致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服务设施和新产业的出现,不过这并不代表低碳经济会很快到来,这还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
        
          我国应尽早进行科技储备
        
          “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同时,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在我国,煤炭的使用是很大的问题,所以国家正积极地鼓励大家对碳储存、碳捕获技术做大规模的研究和开发。”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研究室主任姜克隽说。
        
          我国发展能源科技,要早谋划、早安排,建立能源科技储备。当前要瞄准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积极开展研究开发和示范工作。徐锭明建议,我们要一方面依托现有最佳实用技术,淘汰落后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另一方面大力推动相关技术创新,包括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能源利用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绿色消费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等,通过理论、原理、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创新,寻求技术突破,以更大限度提高资源生产率及能源利用率。
        
          徐锭明还表示,我国有广阔的市场,应欢迎并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技术和资金到中国来,共同示范,共享成果,为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发展开创新的道路创造条件。
robustnono 发表于 2010-5-11 11: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3 22: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