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29|回复: 0

80后语文老师太有才 学科比赛变身争霸游戏

[复制链接]
光头小尼姑 发表于 2010-5-4 16: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起“新古文运动”,学生共写山寨版《史记》;
    ·用课文换掉《白月光》、《青花瓷》歌词,唱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作文要想得高分,加入蒋氏读报训练营吧;
    ·大家上讲坛,学生人人当实习老师;
    ·我词我赏更对味,作业就是作品;
    ·学科比赛变身“三国智”争霸游戏。
    蒋涛何人?苏州市第一中学高三(四)班的班主任兼任该班语文老师,非常年轻的一位80后。市一中的学生中十有八九都知道他,“有才”、“强人”是90后高中生们给他的评价。
    从2007年他接手当时的高一(四)班开始,历时三年,可以说他是全身心地投入了一项“让‘顽石’带着灵魂自主上路”的教育实验。
    他是这样向记者解释他的种种尝试和努力的:“在真空状态下,推一个物体,只要一下,哪怕轻轻一下,它就会永远走下去。这是一个物理常识。我们做老师的这群人,都曾有过一个类似的‘终极幻想’:推一把学生,学生就往前走,一直走下去。但可惜的是,我们不在‘真空’里,现实是我们推一步,学生走一步。然后呢,他们停下来,我们再推……于是,学生被戏谑成了‘顽石’,因为石头没有脚,没有灵魂。我们老师呢,则成了西西弗斯,一直推石头,推上去,石头又滚下来,再推,又滚下来……我就想,我们必须成为西西弗斯吗?我们推着学生走,最终不是为了学生自己去走自己的路吗?我理解的自主学习是带着灵魂上路的,就像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
    给“睡美人”一个吻
    “新古文运动”:学生写山寨版《史记》
    “蒋涛者,姑苏人也。任教正谊书院,攻业不止,授业不倦,博闻强识,娴于辞令。善诗书,好声色,每讲学,慷慨激昂,旁若无人。涛体态单薄,发稀,或正襟危坐,深沉好书,或滑稽多辩,谈笑风生。……”这是高三(四)班叶子同学完成的《蒋涛本纪》的首段,也是蒋老师发起的“新古文运动”的成果之一。据蒋老师介绍,或写同学,或写老师,每个学生都要模仿司马迁《史记》完成一篇类似的文言文人物传记。
    在高三语文的复习中,学生们普遍反映,最枯燥的就是古文字词的复习。蒋老师对此提出了“我们读书是为了写书”的口号,山寨版《史记》是一个载体,每篇学生创作的文言文人物列传里高密度地承载每篇课文的重要实词虚词,自己写作了,就能真正体验什么叫活用,什么叫倒装,什么叫省略,什么又是古今异义。
    当然一开始同学都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困惑,所以在写前,蒋老师教同学们将每课随堂总结的字词罗列一遍,根据个人的掌握情况,筛选整理成自己的个性字词库,然后尽可能多地将它们用到人物传记中去。他还要求同学在人物传记的写作过程中,对被用到的字词、活用、句式进行注释,并写出课文出处,这实际上很好地起到了巩固的作用。比如上文引用的一小段,叶子同学就列出了6个注释,涉及的课文包括《师说》、《史记·屈原列传》、《史记·刺客列传》等。
    “新古文运动”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很多作品给人惊艳的感觉。比如学生范欣莹给数学老师写了个《朱言言列传》,文中写道:“一日,先生忘手机于课上,卒响于室。众闻之,乃《叮当猫之歌》也,惊须臾,嘻嘻而闹。”陈奕婷写同学曹琳的《女王列传》:“女王眉清目秀,隆准双凤,颀长而瘦。乍看其表,大类幽兰,奈何称以霸王花?当其修学于草桥,文静聪慧,假借而谦仁。”等等。当全班的作品经过整理后,山寨版的《史记》就诞生了。
    “如果认为古文是一种死去的语言,那么剩下的只有死记硬背。我告诉我的学生《史记》不能成为‘尸记’,我们不能成为‘验尸官’,我们不如把古文当做一个睡美人,不要观望,用一个‘吻’来激活她,和她相处互动,多好!”蒋老师说,“用古文写新事,旧瓶装新酒,当学生发出一个会心的微笑时,那些古文字词也就被激活了。”
    作业变作品
    课文唱成流行歌曲,作业变作品
    在蒋涛的“茗一阁”博客里,我们可以欣赏到蒋涛老师深情演绎的山寨版《白月光》、《青花瓷》。之所以称为山寨,是因为只要你仔细听,歌词与原来的出入比较大——其实这也是一种语文学习方法。蒋老师让学生在对一些现代文名篇的个性概括和理解上,把课文每一段的内容,替换格调相近的流行歌曲的歌词,还比一比谁的版本唱出来最好。
    “北国冬天/虽悠闲/蛰居不出现
    屋外树间/雀儿忙/来往在屋檐
    儿时江南/在门前/曝背谈着天
    清早上/霜如粉布黑女脸
    闽奥和暖/非冬景/仿佛春延长
    钱塘两岸/g3雪白/照相机照相
    晴天寒风吹不断/含蓄生气冬日的阳光
    如朦胧的烟雨/诗意满心底
    生命自江南起/最惠的花季
    天空寂/心惬意/最是冬的魅力
    散步是天赐予的福气”
    这是学生朱亮和顾安捷用课文郁达夫写的《江南的冬景》文意换填的周杰伦的《青花瓷》,听蒋老师演唱出来,真是灵动细腻,充满了江南韵味。“最近不是流行化学版的《青花瓷》嘛,其实我们在高一高二时就开始做这项工作了,而且是每个学生参与的,换填的歌典有好多首呢,是不是领先一步?我们的目标是形成一张‘山寨’专辑。”嗓音清亮、喜欢唱歌的蒋老师不无得意地说。
    学生的作业本于是成了每个人发表个性专辑作品的手稿:用《赤壁赋》换填的《东风破》、用《肖邦故园》换填的《白月光》、用《荷塘月色》换填的《千里之外》、用《听听那冷雨》换填的《冰雨》……换填后,学生在上课时可以上台演唱自己的作品。等等。
    “每次想到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孩子学自行车的画面,当孩子觉得骑车能够让他们比以前走得更快、更远,看到的世界更大、更新,他们的兴趣就来了,兴趣是学习和创造的原动力。”蒋老师觉得,同样的道理,每天要推动学生去做的,不能仅仅是作业,应该是作品,“作业作品化”可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完成作业和完成作品,那是多么不一样的感觉啊。从作业到作品,学生真正在为自己而做,这样的话,我们推了一把之后,就无需再推,我们可以与学生‘执子之手’,并肩而行。”他说,“很高兴的是,从今年开始,各校都在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加班加点,占用学生节假日补课的现象几乎没有了,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作业作品化’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与换填歌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业还有很多,如让学生在预习时,为《史记》里一些较长的课文篇目撰写章回目录。比如《项羽本纪》,有学生整理的回目:“第一回不肯竟学项梁教兵法才气过人妄言秦始皇;第二回破釜沉舟渡河救巨鹿以一当十破秦冠诸侯;第三回四面楚歌奈何虞美人垓下悲歌数行泣左右……”据蒋老师介绍,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在下篇课文里加以运用,有的同学不满足于写回目,还像《三国演义》《三国志》一样,利用假期时间开始将这些《史记》人物传记写成文言文白话演义。
    学生自我管理宝典
    “我的名言”智慧、情感在闪光
    身为班主任,蒋老师的班级管理围绕“自主”二字也有大手笔。他的理念是推着学生去自主学习,首先要推着学生自主管理,能自我管理到位,自主学习也不会差。
    每个学生人手一本的日志则是学生们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自我管理的宝典。每一天的日志内容包括:一天回家作业前先制定计划,合理分配晚上时间,做完后再简要写出效果,如果没有完成既定计划,超时多长时间也要记下,这样做到做得明白,错得也明白。日志里还有“他的名言”和“我的名言”两项。前者是要求学生们摘抄自己喜欢的一则名言,后者是写上学生当天的心情或是感悟。最后一个版块是跟帖区,除了有周围同学的跟帖,蒋老师每天都会认真翻阅同学的日志然后写上自己的帖子。
    比如班里的朱乃喆同学有一次数学考试分数特高,按他的说法是“一反常态",那天他就在日志里自嘲了一下道:“看来,今天数学老师批错不少哦。”蒋老师跟帖道:“哪有,这说明你有前途。”类似跟帖,不一本正经,调侃中或给学生以鼓励肯定,或启发学生换位深入思考,充满了人情味和智慧的火花。
    附件1:“蒋氏自主能动学习法”还有这些“绝招”
    蒋氏读报:作文高分“必杀技”
    “高考时阅卷老师批一篇作文的速度和看报纸上一篇报道的速度差不多的,所以学生要是想写好作文,首先他们要学会怎样读报。”蒋老师会定时挑选出几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报道,列出“读报内容”、“读报互动”、“标签”、“话题”和“解析”几项,每周上一次读报课程,读报不仅能让学生们把握好作文中能引人关注的几个方面,而且对现实问题的探讨使得学生的作文能跟真实的社会连接起来。“白领们在网络上的偷菜热潮”“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等等网络热点都会在课堂上展开讨论。随后,他和学生一起写读报随笔。
    三国智:学科争霸赛游戏
    作为“三国”的狂热爱好者,蒋涛在班级里引入“三国智”学科争霸赛游戏。学生们按抽签形式分成魏、蜀、吴三个国家,1人为君主、1人为皇储,余为文臣武将。每人确定好自己的必杀选科,三国间展开对攻。最终按各国排名,按做题得胜排名选出战胜国、常胜将军,暑假作业会有相应的“优待”。
    我词我赏更对味:诗人离诗更近
    诗歌鉴赏的复习中,蒋涛鼓励学生自己试着写诗词,又通过自己出题来验证自己的思路,然后设置得分点,最后可以给别的同学去做一做。这一手收到很好的效果,毕竟只有成为诗人,才能离诗更近。
    举例来说,学生纪听自己创作的《苏幕遮·败考悲》“闭十年,书卷气。芳草风流,又有何人记。花落花开蹉跎易。迷梦年年,暗暗生骄意。笑天盲,伤自涕。潇洒漂泊,心却悲孤寂。古往今来多如此,对酒独杯,泪眼不知泣。”又设下“本词运用了多处对比,请举例分析”的问题。分析答案的过程也是理清思路的过程。
    四班大讲坛:学生人人要当实习老师
    课堂上,蒋涛坚决反对“一言堂”。每周的一些课上,会留出15分钟给学生,让同学们像实习老师一样试讲。之前他则悉心指导他们如何备课。比如最近在复习文言文,他定出了“说文解字"的主题,每个同学上台给全班学生讲一个字的用法。“这个字应该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常见,但有些用法往往会被大家忽略,理一理,讲一讲,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复习。”“只要讲过一趟,不论成败,他之后听课都会变得更能动些,少了一份盲从。从老师的角度审视、指导自己,这样的自主才能学出自信来。”
    附件2:蒋涛与学生的精彩互动
    学生张伟杰:现在对物理和地理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蒋涛跟帖:你终于领悟到“地”大“物”博了。
    学生罗鹤予:冬天凋零了吊兰,它如同被猴子抛弃的香蕉皮般望着四班。
    蒋涛跟帖:吊兰的死亡换来了你生动的描写,还算死得其所。
    学生纪昕:无数个阴天终于过去,终于迎来了晴天,但彩虹还在前方。
    蒋涛跟帖:可以断定,在晴天和彩虹之间,必有一场雨。
    学生汪文韬:鞭炮要响,焰火要亮,是人都要强。
    蒋涛跟帖:石当则水响,流光则水亮,人帮则我强。
    学生李彦婷:人生没有“如果”,但是却有很多“但是”。
    蒋涛跟帖:的确,人生充满了转折,而且往往在情理之外。却没有假设,哪怕在情理之中。
    学生卞忱:(某女生)占地面积真大,头的一半在我的桌上。
    蒋涛跟帖:这说明她有对天下的占有欲,“风云‘雄’霸天下”在她面前失效了。
    学生张毅:(某同学)的笑声很细腻。
    蒋涛跟帖:他的胖脸细腻一笑,可用一个词形容——肉松。
    学生施慧成:即使是在“believe”(相信)中也有个“lie”(谎言)。
    蒋涛跟贴:就像魔鬼就藏在教堂里,十字架的背后。
    学生唐影:人一生最大的快乐就是享受生命的过程,而非追求一个亮点。
    蒋涛跟帖:点线面结合的人生才是立体的。
    学生汪文韬:钟里秒针赶一圈,只为分针响一下。校内学生忙几月,就想高考有分加(小高考得A加分)。
    蒋涛跟帖:高中苦三年,就为高考能发达。我们比秒针和分针周期更长,所以要更有恒心、耐心。沈从文说做人就是要“耐烦”。
    学生叶子:“铁观音”这种茶无论泡在多大或多小的杯子里,都可以胀大到和杯子一样大,所以总是要自己去适应环境的。
    蒋涛跟帖:由此看来,“铁观音”不是“铁”,观音尚且不能像铁一样生硬一块,人更要变通些才行。
    学生朱佳麟:宁可在沉默中呐喊,不在呐喊中沉默。
    蒋涛跟帖:闷声不响,可能发财,也可能发疯。
    学生饶军:追踪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
    蒋涛跟帖:焦虑只能聚在一个点上,但摄影师也要留意脚下。
    附件3:学生们眼中的他:面冷心热是吾师
    担任语文整理课代表的朱乃喆是今年九月份进入四班的,之前他的语文成绩在所有理科班230多个学生中排名在200名之后,但是新学期过后一个月的考试中,他的语文成绩已经上升到理科班的第55名o“蒋老师很是用心良苦,对每一个学生都很重视。”朱乃喆说,刚进四班,尽管他的语文成绩排在班里倒数,老师让他担任语文整理课代表,“整理资料的工作一开始让我很心烦,但是慢慢地发现这对我语文的提高起着很大的作用。”
    班里的另一位同学朱佳麟觉得蒋老师表面看上去冷冷的、醋酷的,但实际上对学生特别照顾,是可以当做朋友来对待的。同学们还讲到有一次蒋老师给全体家长发了个短信,内容是:“学生晚上学习超过两个小时,热毛巾一块;超过三个小时,出去散步十分钟……”心细如发、面冷心热的蒋老师,让所有人都感动了一把。
    “太史公日:不伐其功,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其蒋涛之谓也。"女生叶子的《蒋涛本纪》结尾虽有“肉麻”之嫌,但却是代表了同学们对80后蒋老师的尊敬和爱戴。
    据悉,蒋涛老师的新书《我的语文我的班》将在近期出版,全书共30万字左右,集中记录了三年来他在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创新尝试和心路历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12 09: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