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23|回复: 0

编辑的魅力

[复制链接]
dudu 发表于 2010-4-16 11: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的魅力


  我与《陕西日报》的缘分,结于几位编辑师友的高看与示好。岁

月悠悠,此情如酒,愈久愈能回味出个中的醇厚。

  1987年秋,著名学者曹锡仁先生出版了《幻想与现实:中国道路》

。不久,座谈会召开,我作为该书的编辑之一与会,并有一个发言。

会后,陕西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刘夏至先生告诉我,省委宣传部副部

长李秀谭很赏识我的发言,要求整理成文,在《陕西日报》上发表。

作为文学爱好者,我对《陕西日报》仰望弥高,莫说发表文章,连投

稿的念头都未敢闪过。文章写成后,一直处于诚惶诚恐之中,随之而

来的是几个没想到:没想到李秀谭看后连说“好好好”,当即在稿子

上批了字;没想到,《陕西日报》理论部主任杨剑先生看过文章后,

也连说“好好好”;没想到该文很快就发在了1987年9月23日的学习

版上,且引人注目;更没想到3000字被压缩成1000字左右,读起来更

见通畅。我后来喜欢写短小文章,便是受此文的启发。文不在长,在

言之有物。至今,此文题目仍能在互联网上搜索得到。也是从网上知

道,此文被当年第10期《科学社会主义》杂志转载。20多年了,我与

杨剑先生鲜有往来,但一直感念于他的斧正,使我终生受益。

  《陕西日报》令我不能忘记的第二位编辑是田长山先生。很早就

知道他是文艺部的主任,毕业于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听说他人

很好,便硬着头皮给他寄去了散文《看蓝田山》,很快就在文艺副刊

上看见了,深受鼓舞,觉得大编辑并不像传说那样不易走近。同年冬,

《报刊之友》上发表了田长山一篇文章,题曰《文章原来可以这样写》

,竟是写我的,这使我喜出望外,又惴惴不安。我是想写出个性的,

但对自己并没有信心,也不认为自己的文章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既然

被“赞美”,就权当鼓励吧,只是对田先生的殷殷扶持与拳拳苦心,

心里有了永远的感激。人,是喜欢表扬的。呵呵。

  有一年,《陕西日报》出版周末版,副刊主编张立先生向我约稿。

寄去的稿子几乎都被编发,这使我写作兴趣大增。我的第一部散文随

笔集《说爱》出版后,送了张立一本,请他斧正。很快,“斧正”文

章就出来了,署名秦俑。所谓“斧正”,其实是“吹捧”,就像挠痒

痒,恰挠在了我的“痒”处。我的《说爱》姊妹篇《谈情》出版,秦

俑再次为我鼓吹,我这才知道秦俑就是张立。一次聚会,见到张立,

和他握手,未及道谢,他已转身和别人寒暄去了。直觉告诉我,他是

吝于赞美人的,却“赞美”我,使我写作上有了上进的动力。若干年

后,他忽然发短信给我,兜头一瓢凉水。他是一定发现了我写作上的

懈怠,才如此一棒喝,使我有所警觉吧?我于惭愧之下,感受到了一

种友情的鞭策。人在旅途,如马行走,鞭策是需要的。

  1996年秋,在方英文先生办公室,与栗波先生一见如故。其时,

他正筹备创办《陕西农民报》之《秦风月末》,向我约稿。自12月开

始,我的文章在《老碗会》随笔专栏上陆续刊出,总共有十多篇吧。

我们往来无多,却能感受到各自的赤诚。多少年过去了,我常常“无

缘无故”地想到他。庄子说:“君子之交淡若水。”与栗波先生认识

后,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

  在此,有一位良师益友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方英文先生。认识

他的时候,他还在商州,对他第一印象是傲,所以敬而远之。他调入

《三秦晚报》后,负责副刊,我向他投稿,他亲自编稿,这才有了往

来。他的魅力在于一席话就能让才女爱上他。我辈须眉没有那个资格,

却也不由自主地亲近他。他是作家,当编辑却敬业。一次,他删了我

的散文《乡风》里一段文字,打电话解释删的理由,使我受宠若惊。

文章发出来,一气呵成,更无斧正的痕迹,又使我于作文上有了新的

觉悟。

  编发过我文章的还有刘雯、魏焱、耿翔、卓九成、李向红、杜晓

英等。他们都是陕西日报社有魅力的编辑。从一个侧面看,编辑的魅

力,其实就是《陕西日报》的魅力。


(孔  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4 03: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