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专业是否值得报 五大路径可衡量

2012-6-25 21:56| 发布者: vv17| 查看: 197| 评论: 0

摘要:  专业是否值得报 五大路径可衡量   在高考志愿的填报中,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高校,最终总会落实到具体的专业上。但许多考生和考生家长往往将考虑的重点放在热门专业或就业率上,忽略了国家建设的重点学科、基础学 ...
 
 
 专业是否值得报 五大路径可衡量

 

  在高考志愿的填报中,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高校,最终总会落实到具体的专业上。但许多考生和考生家长往往将考虑的重点放在热门专业或就业率上,忽略了国家建设的重点学科、基础学科基地、布设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拔尖创新人才、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其实这些都可以成为考生选择专业的参照和指南。

  路径1>>

  国家重点学科

  从考察专业的角度来说,如某高校某个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则该学科所涵盖的本科招生专业因其所属一级学科强有力的支撑,其专业优势也毋庸置疑。再如某高校的某个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则该二级学科所对应的本科招生专业也具有重点学科的实力。这里要提醒考生的是,二级学科并非等同于专业。如山西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哲学,为二级学科,但并非该校的本科招生专业。

  路径2>>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是继“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之后,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又一重大建设项目。所布设的专业点覆盖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以及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和医药院校等各科类院校。由于“国家重点学科”分布在不同高校、代表国家水平的“人才培养基地”及其专业点,为考生提供了在填报志愿时考察专业实力的依据之一。同时也为考生从更高层面上思考国家需求与自身发展开辟了途径。

  路径3>>

  特色专业建设点

  纵览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或体现学校的行业背景,在国内相同领域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特色鲜明。这些分布在中央部委所属和地方高校的众多特色专业建设点,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无疑是志愿填报的重要参照和选择指南。对于盲目追求所谓热门专业的考生来说,不妨换换思路,或许会发现,特色专业建设点才是值得追捧的“热门”。

  路径4>>

  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计划

  “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高等学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体制机制,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考生可以据此判断所报考学校专业的实力。

  路径5>>

  卓越计划

  “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国家鼓励“卓越计划”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可从校内各专业、各年级中遴选。已经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主要采取通过保送生、自主选拔录取、在校生自荐、专家推荐等多种形式选拔学生。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据此判断所报考学校专业的实力强弱。

 

  专业是否值得报 五大路径可衡量的延伸内容:高考过后志愿如何填报

 

  建议: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最好的专业

  策略:平行志愿科学填报

  把握“有效落差”原则。平行志愿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增加了考生选择院校的空间,往往一次可以选择四所院校,但考生在填报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好这四个选择,不能一味盲目追求知名院校、热门院校。

  把握“适度博弈”原则。在平行志愿的四所院校中,可以选一所往年录取线比自己高10-20分的院校进行适度博弈,追求一种大家可能在认识上出现的盲区。

  把握“选择适中”原则。实行平行志愿切实减少了高考录取“撞车”现象,但并不代表没有“撞车”现象。所以在志愿填报过程中,还是要具备一些应有的风险意识,在四个平行志愿中选择两所和自己考分相适应的院校进行填报,以提高自己志愿的有效性。

  把握“保底录取”原则。在四个院校志愿填报中,一定要有一所确保录取到符合自己最低要求的院校。

  把握“专业梯度”原则。实行了平行志愿之后,所有录取院校的分数级差出现“扁平”现象,专业“撞车”成了考生是否录取的很大风险,专业已满,不服从专业调剂已成为院校退档的一个最主要理由。所以,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在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最低要求的情况下,一定要掌握专业梯度,服从专业调剂。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2012高考志愿填报指南——高考相关论坛话题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13 04: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