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故宫博物院介绍

2011-7-5 11:46| 发布者: bjangel| 查看: 589| 评论: 0

摘要: 故宫博物院介绍历史沿革故宫博物院地图紫禁城  故宫为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 ...
故宫博物院介绍

历史沿革

故宫博物院地图
紫禁城
  故宫[1]为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公元1406年即开始营造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靠近它一步的。
  紫禁城宫殿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东西为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午门和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古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一说为163,000平方米),整组宫殿建筑布局严谨,秩序井然,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与营造,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故宫远景紫禁城前半部(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辅以文华、武英二殿,统称为“外朝”,是明、清两代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重要庆典的场所。三大殿建于高8.13米的3层汉白玉石台基上。其中太和殿面积2,370平方米,高33.33米,重檐庑殿黄色琉璃瓦顶,是现存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建筑,是封建皇权的象征,皇帝登基、万寿、大婚、册立皇后等均在这里举行。保和殿顶为重檐歇山式,殿内沿袭宋、元“减柱造”法式,空间开阔,在清代是宴请王公、举行殿试等的地方。
    紫禁城全貌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又名“后三宫”。左、右为东、西六宫,后为御花园,分别为皇帝、皇后、妃嫔们的寝宫和活动场所。在此以外,东有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等建筑,习称外东路,为准备皇帝退位后生活所建。西有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等建筑,习称外西路,专供皇太后、太皇太后、太妃、太嫔等起居之用。皇子们的居所原在东、西六宫之后,称东、西五所,后迁至宁寿宫之南,称南三所。所有后半部统称“内廷”。清代雍正之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乾清宫改为接见外国使臣场所。乾清门外东有九卿房,为九卿值班处;西有军机处,为军机大臣值班所。养心殿位于西六宫南,为皇帝日常办公地,同时在此召见臣僚。与之相对称的地方为奉先殿,是供奉祭祀祖先处。整个紫禁城宫殿建筑,是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建院和开放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清王朝政府宣布退位。这座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根据当时临时革命政府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溥仪却被允许“暂居宫禁”,即紫禁城后部的“后寝(内廷)”。当时的政府决定,将热河(承德)行宫(即承德避暑山庄)和盛京(沈阳)故宫的文物移至故宫前半部的“前朝(外朝)”部分,于1914年成立了古物陈列所。
  溥仪居宫内,一直与亡清残余势力图谋复辟,且以赏赐、典当、修补等名目,从宫中盗窃大量文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组织摄政内阁,修改对清皇室优待条件,将溥仪逐出宫禁,接管了故宫,同时成立“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理清皇室公、私财产及处理一切善后事宜。1925年9月29日,“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制订并通过了《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设临时董事会“协议全院重要事物”,由董事严修、卢永祥、蔡元培、熊希龄、张学良、张璧、庄蕴宽、鹿钟麟、许世英、梁士诒、薛笃弼、黄郛、范源濂、胡若愚、 吴敬恒、李祖绅、李仲三、汪大燮、 王正廷、于右任、李煜瀛等21人组成。又设临时理事会“执行全院事物”,有理事9人。下建古物馆、图书馆。李煜瀛为临时董事兼理事长,易培基任古物馆馆长,陈垣任图书馆馆长。
  “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曾对故宫文物逐宫逐室地进行了清点查收,事竣后整理刊印出《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共6编28册,计有9.4万余个编号117万余件文物。据1925年公开出版的《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一书所载,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包括三代鼎彝、远古玉器、唐宋元明之书法名画、宋元陶瓷、珐琅、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等。可谓金翠珠玉,奇珍异宝,天下财富,尽聚于此。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为此故宫博物院下设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分别组织人力继续对文物进行整理,并就宫内开辟展室,举办各种陈列,还编辑出版多种刊物,公开资料,进行宣传。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人文荟萃,极一时之盛。
  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于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门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礼,并通电全国,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放的第一天,人们以争先一睹这座神秘的皇宫及其宝藏为快,北京市内万人空巷,交通为之堵塞,此亦成为当天各大报纸的重大新闻。
  中央政府接管
  1926年,李煜瀛、易培基受到段祺瑞政府通缉,被迫离开北京,清皇室致函斡噱孚,要求溥仪回宫,故宫博物院存亡危在旦夕,临时董事会、理事会改而成立了“故宫博物院维持会”,以支危局。1927年9月,张作霖所控制的政府又宣布成立“故宫管理委员会”,强行接管故宫博物院。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结束。6月,南京国民政府接收了故宫博物院。10月5日颁布了《故宫博物院组织法》及《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条例》,规定“故宫博物院直隶于国民政府,掌理故宫及所属各处之建筑、古物、图书、档案之保管、开放及传布事宜 (按:所属各处系指故宫以外之大高殿、清太庙、景山、皇史宬、实录大库等 )”。国民政府任命理事27人,复由理事会推举理事10人。李煜瀛任理事长,易培基任院长,院以下设秘书处、总务处、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古物馆馆长为易培基(兼),文献馆馆长为张继,图书馆馆长为庄蕴宽,至此故宫博物院大局初定。
  文物南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了中国东北领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又步步进逼华北,形势危急。1933年,易培基遭诬陷离职。马衡接任院长。同年,故宫博物院为保护其文物安全,不至遭战火毁灭或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决定采取文物避敌南迁之策,择其精要装箱南迁,并在南京建立文物库房,成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从1933年2月至5月,先后检选出文物、图书、档案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京。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南迁文物又历尽艰险,沿三路辗转迁徙至四川,分储于巴县、乐山、峨嵋山等地。日伪占领时期,故宫博物院在北平仅勉强开放。日伪从故宫掠走铜缸、铜炮、铜灯亭计149件,溶毁制造武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北平收复,国民党政府再度接收故宫博物院,马衡继任院长,三处南迁文物复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南京。1947年9月,古物陈列所合并至故宫博物院。
  1949年2月,北平解放,故宫博物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接管。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故宫博物院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 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渡江之际,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国民党政府从南京库房中挑选出2,972箱文物运往台湾,后于台北市士林外双溪建立新馆,公开对外展出。余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后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一万余箱,但至今还有2,176箱仍封存于南京库房,委托南京博物院代为保管。
  在这场长达十余年的战争期间,由于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不畏艰难险阻,尽职尽责,南迁文物数量虽巨,却没有一件丢失和损伤,故宫人员的精神、事迹,可歌可泣。可又是因为这场战争,致使故宫的文物分处异地,博物馆也正式分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份祖国传统文化之珍藏应是一个整体,而尤与紫禁城建筑不可分离,人们相信,终有一日,其终将得以完璧。

发展历程

  

故宫博物院(3张)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北侧。1925年10月10日建立。
  故宫为中国明、清两代(1368~1911年)的皇宫,又称“紫禁城”。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清王朝政府宣布退位,根据当时临时革命政府对清皇室的优待条件,逊帝溥仪仍居紫禁城后部的“内廷”。前半部的“外朝”于1914年将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的文物移来,成立了古物陈列所。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组织摄政内阁,修改对清皇室优待条件,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了“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理清皇室公、私财产及处理一切善后事宜。
  1925年9月29日,“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制订并通过了《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设临时董事会“协议全院重要事物”。又设临时理事会“执行全院事物”。下设古物馆、图书馆。李煜瀛为临时董事兼理事长,易培基任古物馆馆长,陈垣任图书馆馆长。同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宣布成立。
  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结束。6月,南京国民政府接收了故宫博物院。10月5日颁布了《故宫博物院组织法》及《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条例》,规定“故宫博物院直隶于国民政府,掌理故宫及所属各处之建筑、古物、图书、档案之保管、开放及传布事宜(按:所属各处系指故宫以外之大高殿、清太庙、景山、皇史k、实录大库等)”。国民政府任命理事27人,复由理事会推举理事10人。李煜瀛任理事长,易培基任院长,院以下设秘书处、总务处、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古物馆馆长为易培基(兼),文献馆馆长为张继,图书馆馆长为庄蕴宽,至此故宫博物院大局初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危及华北。1933年,易培基遭诬陷离职。马衡接任院长。同年,故宫博物院为保护其文物安全,决定择其精要装箱南迁,并在南京建立库房,成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先后检选出文物、图书、档案13427箱又64包,分5批运至上海、南京,最后历尽艰险辗转运至四川,分储于巴县、乐山、峨嵋山等地。日伪占领时期,故宫博物院在北平仅勉强开放。日伪从故宫掠走铜缸、铜炮、铜灯亭计149件,熔毁制造武器。1945年北平收复,国民党政府再度接收故宫博物院,马衡继任院长,部分南迁文物被运回院。1947年9月,古物陈列所合并至故宫博物院。1949年2月,北平解放,故宫博物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接管。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故宫博物院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
  1951年故宫博物院业务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整,院以下设陈列、保管、群众工作、古建筑管理等部及图书馆。文献馆改称档案馆,后划归中央档案局,成立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1954年建立了文物印刷工厂。同年夏吴仲超接替马衡任院长。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故宫博物院设有陈列、保管、群众工作、古建筑管理、开放管理、服务等部及研究室、图书馆、出版社、文物修复厂、文物保护科学实验室、古代建筑修缮队、安全保卫处等机构。
  紫禁城宫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设4门。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西华门。城内古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与营造。前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东西辅以文华、武英二殿,统称为“外朝”,是明、清两代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重要庆典的场所。三大殿建于高8.13米的3层汉白玉石台基上。其中太和殿面积2370平方米,高33.33米,重檐庑殿黄色琉璃瓦顶,是现存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建筑,是封建皇权的象征,皇帝登极、万寿、大婚、册立皇后等均在这里举行。保和殿顶为重檐歇山式,殿内沿袭宋、元“减柱造”法式,空间开阔,在清代是宴请王公、举行殿试等的地方。
  紫禁城后半部,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左、右为东、西六宫,后为御花园,分别为皇帝、皇后、妃嫔们的寝宫和活动场所。在此以外,东有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等建筑,习称外东路,为准备皇帝退位后生活所建。西有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等建筑,习称外西路,专供皇太后、太皇太后、太妃、太嫔等起居之用。皇子们的居所原在东、西六宫之后,称东、西五所,后迁至宁寿宫之南,称南三所。所有后半部统称“内廷”。清代雍正之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乾清宫改为接见外国使臣场所。乾清门外东有九卿房,为九卿值班处;西有军机处,为军机大臣值班所。养心殿位于西六宫南,为皇帝日常办公地,同时在此召见臣僚。与之相对称的地方为奉先殿,是供奉祭祀祖先处。整个紫禁城宫殿建筑,是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故宫博物院的陈列展览分两大类,一类为宫廷史迹原状陈列,目前保存和恢复的有前三殿、后三宫、西六宫、养心殿等多处。与宫廷历史有关的文物专门陈列有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的宫廷收藏珍宝陈列(珍宝馆)、奉先殿的宫廷藏钟表陈列(钟表馆)、乾清宫东庑的《清代典章文物展览》、坤宁门东板房的《清代玩具展览》、阅是楼(养性殿东侧)的《清代戏剧文物陈列》。另一类为历代艺术陈列,开辟有专馆长期或定期展出藏品。现有保和殿及其东西两庑的《历代艺术馆》,斋宫、诚肃殿、景仁宫的《青铜器馆》,承乾宫、永和宫的《陶瓷馆》,钟粹宫的《明清工艺美术馆》,景阳宫的《文房四宝馆》,皇极殿东庑的《铭刻馆》,皇极殿及其西庑的《绘画馆》。《绘画馆》为不定期展览场所,经常轮换展出院藏历代法书名画。故宫博物院还举办各种临时特别展览,较大规模的展出有《敦煌艺术展览》、《五省市出土文物展览》、《三门峡出土文物展览》、《全国流散文物展览》、《汉中山靖王墓出土文物展览》、《全国出土珍品文物展览》、《故宫博物院建院60周年展览》等。故宫博物院还将院藏文物组成各种专题到国内各省市和国外展出,至1985年为止,已到过国内20余个省市和地区。自1935年故宫文物第一次出国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以来,已到过亚、欧、美、澳四大洲14个国家39个城市展出。故宫博物院自建院开放以来,观众人数逐年增加,1985年观众超过1100万人次。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是以清代皇室藏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文物博物馆专业性图书馆。抗日战争时作为“古物南迁”的善本、珍本图书有1334箱总计157602册又693页,其后被运至台湾。1949年以后,不断购进和接受私人捐赠图书,现有藏书50余万册。古籍图书有清内府刻本(殿本)、抄本、明、清坊刻、家刻本等珍贵版本。内容以史志、天算、金石、书画、佛经和历代诸家文集为主。除大量汉文书籍外,还有一批满、蒙、藏、回文书籍。其藏书是中国现存古籍图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建院以后,故宫博物院在清点整理的基础上,即着手编辑、印刷院藏各种文物图录和图书档案资料,出版的定期刊物有《故宫周刊》、《故宫旬刊》、《史料旬刊》等。1949年以后,编辑出版的大型图录、集册有《故宫博物院藏历代名画集》、《故宫博物院藏历代法书选集》、《故宫博物院藏瓷选集》、《故宫博物院藏工艺美术品》、《紫禁城宫殿》、《国宝》、《清代宫廷生活》等多种。出版刊物有季刊《故宫博物院院刊》、双月刊《紫禁城》。1983年成立了紫禁城出版社,专门负责编辑出版任务。
  故宫博物院同时也是一个文物博物馆学术研究单位。根据1928年《故宫博物院组织法》规定,“故宫博物院因学术上之必要,得设各种专门委员会”。1929年组织了院内外有关专家、学者,成立了文物专门委员会,对院藏文物进行了初步评审和鉴定。1949年以后,曾多次组织院内外专家、学者对院藏各种文物重新进行鉴定,并根据其历史和艺术价值的高低,划定和区分其等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对文物、建筑、园林、古籍、宫廷历史及博物馆学的研究。1953年成立了学术委员会。  北京故宫博物院

建筑维修和整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职工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拔除杂草,疏通河道,清理垃圾。50年代初,从宫内清除出去的上百年的垃圾竟达250,000立方米,自此院容焕然一新。故宫博物院制定了“着重保护、重点修缮、全面规划、逐步实施”的古建维修方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许多残破、渗漏、濒临倒塌的大小殿堂楼阁得到了修复和油饰,愈显金碧辉煌。院内各处高大宫殿都安装了避雷设施,又以巨额投资建设了防火防盗监控系统和高压消防给水管网,使这座古老的宫殿建筑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彻底整治了环绕故宫的筒子河,更好地凸现了昔日皇城的风貌。,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神武门。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角楼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错,是结构奇丽的个方形广场。有1组建筑。正中有重楼,是9间面宽的大殿,重檐庑殿顶,在左右伸出两阙城墙上,建脊的楼阁四座,明廊相连,两翼各有13间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辅翼着正殿。这种形状的门楼称为“阙门”,s s s 。这组城上的建筑,形势巍峨壮丽,是故宫宫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门是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读皇帝圣旨,颁发年历书,文武百官都要齐集午门前广场听旨。午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2次,是 皇后跟皇帝亲亲的地方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 后门“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东华门与运出,故俗称“鬼门”。 在午门以内,有广阔的大庭院,当中有弧形的内金水河横亘东西,北面就是外朝宫殿大门——太和门,左右各有朝房、廊庑。金水河上有5座桥梁,装有白色汉白玉栏杆,随河宛转,形似玉带。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管理机构调整

  1951年故宫博物院业务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整,院以下设陈列、保管、群众工作、古建筑管理等部及图书馆。文献馆改称档案馆,后划归国家档案局,成立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1954年建立了文物印刷工厂。同年夏吴仲超接替马衡任院长。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故宫博物院设有陈列、保管、群众工作、古建筑管理、开放管理、服务等部及研究室、图书馆、出版社、文物修复厂、文物保护科学实验室、古代建筑修缮队、安全保卫处等机构。

图书馆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设置是根据故宫博物院的性质和业务需要而设置的,在博物院众多部门中图书馆既是一个业务部门,又是一个为博物馆服务的专业性的特色图书馆。故宫图书馆以清宫旧藏明清古籍为主,是以清代皇室藏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文物博物馆专业性图书馆。抗日战争时作为“古物南迁”的善本、珍本图书有1334箱总计157602册又693页,其后被运至台湾。1949年以后,不断购进和接受私人捐赠图书,现有藏书50余万册。古籍图书有清内府刻本(殿本)、抄本、明、清坊刻、家刻本等珍贵版本。内容以史志、天算、金石、书画、佛经和历代诸家文集为主。除大量汉文书籍外,还有一批满、蒙、藏、回文书籍。其藏书是中国现存古籍图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建院以后,故宫博物院在清点整理的基础上,即着手编辑、印刷院藏各种文物图录和图书档案资料,出版的定期刊物有《故宫周刊》、《故宫旬刊》、《史料旬刊》等。1949年以后,编辑出版的大型图录、集册有《故宫博物院藏历代名画集》、《故宫博物院藏历代法书选集》、《故宫博物院藏瓷选集》、《故宫博物院藏工艺美术品》、《紫禁城宫殿》、《国宝》、《清代宫廷生活》等多种。出版刊物有季刊《故宫博物院院刊》、双月刊《紫禁城》。1983年成立了紫禁城出版社,专门负责编辑出版任务。
  故宫博物院同时也是一个文物博物馆学术研究单位。根据1928年《故宫博物院组织法》规定,“故宫博物院因学术上之必要,得设各种专门委员会”。1929年组织了院内外有关专家、学者,成立了文物专门委员会,对院藏文物进行了初步评审和鉴定。1949年以后,曾多次组织院内外专家、学者对院藏各种文物重新进行鉴定,并根据其历史和艺术价值的高低,划定和区分其等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对文物、建筑、园林、古籍、宫廷历史及博物馆学的研究。1953年成立了学术委员会。

文物整理和库房维修

    乾清宫内部(北京故宫博物院)1949年以后,对故宫的文物重新进行了整理编号,计有“故”字号文物78万余件,加上新入藏的“新”字号文物21万余件,总数近百万件。建院以来,对文物进行了科学鉴定、分类,利用故宫旧有房屋按文物类别建立了一系列库房。为确保文物安全,除了不断改善库房条件、制定严格的文物保管和使用规章制度外,逐步引进现代化设备,开展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对原有损伤、残坏、破旧的文物,进行了修复,重要文物加以复制,迄1985年累计达1.1万余件。
  在文物工作方面,五六十年代的重点是对故宫博物院旧藏的清宫文物重新清点核对,登记造册,进行鉴别、分类和建档,纠正了过去计件不确之处并增补了遗漏的文物,例如从杂物堆中发现了用草帘裹着的象牙席、修复漱芳斋戏台时发现在地板下存放的传为唐代卢棱伽的《六尊者像》册等。通过长达十余年的工作,总计清理出清宫旧藏文物七十一万余件。与此同时,还通过国家调拨、向社会征集和接受私人捐赠等方式,新入藏文物达二十二万余件之多,大幅度地填补了清宫旧藏文物时代、类别的空缺和不足,诸如石器时代的彩陶,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玉器,汉代的陶俑,南北朝时代的石造像,唐代的唐三彩等。而新入藏的古代法书名画尤为大宗,为世所注目。如晋代陆机《平复帖》、王珣《伯远帖》、顾恺之《洛神赋图卷》,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卷》,唐代韩滉《五牛图卷》、杜牧《张好好诗卷》,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宋代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郭熙《窠石平远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等,均是人间瑰宝。此项工作数十年坚持不懈,近年还从市场上以巨资购回宋代张先《十咏图卷》,元代乃贤《城南咏古诗》,明代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清代石涛《高呼与可图卷》等,尤其前两件是溥仪以赏溥杰为名从宫中盗出而流散民间的,今日复归宝藏。
  为保护好这批数量巨大的古物瑰宝,从五六十年代起对原有库房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采取了防潮、防虫的各种措施。九十年代后又建立了新的文物库房,可入藏文物六十余万件。新库房恒温、恒湿,防火、防盗,并采用现代化技术自动控制,可保文物安全无虞。自1950年开始,组建了文物修复工厂,1980年扩建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部,继承、利用传统工艺技术和引进自然科学新成果,对残损的文物进行修复,数十年来为本院及兄弟单位累计修复文物达十一万余件。
  2010年,故宫博物院申报的“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项目类别,序号15。

藏品分类

    《清明上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作为中国文物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该院所藏文物一类为清代宫中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另一类为中国历代文化艺术作品。包括有青铜器、玉及石质雕刻、古代印玺、法书名画和碑帖、 古代陶瓷器、 丝织刺绣品、漆器、珐琅器、金银器、竹木牙质雕刻、文房用具、明清家具等。其中如春秋立鹤方壶,战国秦石鼓,晋陆机平复帖、王询伯远帖,唐青釉凤头龙柄壶、大圣遗音琴、韩滉五牛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元杨茂剔红牡丹纹尊、朱碧山龙槎银杯,明万历孝端皇后凤冠,清大禹治水玉山等作品,均在海内外久负盛名。

陈列与展览

  为了使院藏瑰宝和广大观众见面,在陈列展览方面,除了保存和复原三大殿、

故宫博物院陈列文物,字画(19张)后三宫和西六宫等处的原状陈列之外,又不定期开辟了青铜、陶瓷、工艺、书画、珍宝、钟表等专馆,供参观者欣赏。还开设有临时展厅,举办各种主题性展览,如近年来的“古书画真伪对比展”、“古陶瓷真仿品对比及古窑址资料展”、“清代宫廷包装艺术展”、“五十年入藏文物精品展”等,都是广受社会各界欢迎的展览。同时也引进国内各兄弟博物馆和国外的收藏文物展。
  故宫博物院的陈列展览分两大类,一类为宫廷史迹原状陈列,目前保存和恢复的有前三殿、后三宫、西六宫、养心殿等多处。与宫廷历史有关的文物专门陈列有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的宫廷收藏珍宝陈列(珍宝馆)、奉先殿的宫廷藏钟表陈列(钟表馆)、乾清宫东庑的“清代典章文物展览”、坤宁门东板房的“清代玩具展览”、阅是楼 (养性殿东侧)的“清代戏剧文物陈列”。另一类为历代艺术陈列,开辟有专馆长期或定期展出藏品。现有保和殿及其东西两庑的“历代艺术馆”,斋宫、诚肃殿、景仁宫的“青铜器馆”,承乾宫、永和宫的“陶瓷馆”,钟粹宫的“明清工艺美术馆”,景阳宫的“文房四宝馆”,皇极殿东庑的“铭刻馆”,皇极殿及其西庑的“绘画馆”。“绘画馆”为不定期展览场所,经常轮换展出院藏历代法书名画。故宫博物院还举办各种临时特别展览,较大规模的展出有“敦煌艺术展览”、“五省市出土文物展览”、“三门峡出土文物展览”、“全国流散文物展览”、“汉中山靖王墓出土文物展览”、“全国出土珍品文物展览”、“故宫博物院建院60周年展览”等。

对外交流

    北京故宫北京故宫博物院还组织小型文物展到各省市博物馆展出,并应邀到国外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此类展览愈见频繁。自1935年故宫文物第一次出国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以来,已到过亚、欧、美、澳四大洲的众多国家和城市展出,赴展的国家有英国、美国、法国、前苏联、德国、奥地利、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当地观众的极大兴趣,使异国的人民得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为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十几年来,北京故宫博物院观众人数逐年增加,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观众600—800万人次,而且,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观众的人数有增无减,可见人们对紫禁城的兴趣长盛不衰。

学术研究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是以清代皇室藏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文物博物馆专业性图书馆。抗日战争时作为“古物南迁”的善本、珍本图书有1334箱总计157602册又693页,其后被运至台湾。1949年以后,不断购进和接受私人捐赠图书,现有藏书50余万册。古籍图书有清内府刻本(殿本)、抄本、明、清坊刻、家刻本等珍贵版本。内容以史志、天算、金石、书画、佛经和历代诸家文集为主。除大量汉文书籍外,还有一批满、蒙、藏、回文书籍。其藏书是中国现存古籍图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建院以后,故宫博物院在清点整理的基础上,即着手编辑、印刷院藏各种文物图录和图书档案资料,出版定期刊物,向社会各界广泛介绍故宫的宫殿建筑和文物收藏。曾出版的定期刊物有《故宫周刊》、《故宫旬刊》、《史料旬刊》等。1949年以后,编辑出版的大型图录、集册有《故宫博物院藏历代名画集》、《故宫博物院藏历代法书选集》、《故宫博物院藏瓷选集》、《故宫博物院藏工艺美术品》、《紫禁城宫殿》、《国宝》、《清代宫廷生活》、《国宝荟萃》、《故宫博物院藏珍品文物全集》(共60卷,已出版18卷)等等,不胜其数。现定期刊物有季刊《故宫博物院院刊》、双月刊《紫禁城》。1983年成立了紫禁城出版社,专门负责编辑出版任务。
  故宫博物院同时也是一个文物博物馆学术研究单位。根据1928年《故宫博物院组织法》规定,“故宫博物院因学术上之必要,得设各种专门委员会”。1929年组织了院内外有关专家、学者,成立了文物专门委员会,对院藏文物进行了初步评审和鉴定。1949年以后,曾多次组织院内外专家、学者对院藏各种文物重新进行鉴定,并根据其历史和艺术价值的高低,划定和区分其等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对文物、建筑、园林、古籍、宫廷历史及博物馆学地研究。1953年成立了学术委员会。

数字化改革

  从1997年起,为了适应故宫博物院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院内组织机构又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将原先分置的保管、陈列和研究三个部门进行改组,成立了古器物部、古书画部、宫廷部和展览宣教部。新组建了资料信息中心,专司推进故宫博物院的信息化工作。陆续投入资金,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开通了故宫院内的计算机光纤网络系统和各类管理用数据库,又利用联通世界的国际互联网建立了故宫博物院的网站。现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这个网站将使远在异地的人们也可通过互联网畅游这座神秘的宫殿,一窥故宫雄奇瑰丽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文物收藏。建立一个全新意义上的数字故宫已不再是梦想。

历任院长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了末代皇帝薄仪出宫。11月5日,李石曾以民间代表身份参予其事,出任故宫财产清理保管委员会主席。1926年成立故宫博物院,李石曾任院长。 
  易培基(1929年-1933年)
  马衡(1933年-1954年),1933年7月起以副院长代理院长,1934年马衡继续滞留北平紫禁城。1949年2月,北平解放,马衡继续担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直到1954年。
  吴仲超(1954年-1984年)
  张忠培(1987年-1991年)
  郑欣淼(2002年至今)

旅游小贴士

  票价:
  旺季(节假日):60元 淡季(工作日):40元
  开放时间:
  10月16日至4月15日:开馆时间 8:30--16:30,止票时间 15:30(含钟表馆、珍宝馆)
  4月16日至10月15日:开馆时间 8:30--17:00,止票时间 16:00(含钟表馆、珍宝馆)
  交通:
  1、2、4、5、10、20、52、22、120、728、802天安门西或天安门东下车,地铁(天安门东站、天安门西站)9、17、22、44、48、59、66、110、126、301、646、673、692、729、特11、808、901、特4、特7、BRT1前门下车或101、103、109、685、814、846路故宫下车,60路东华门下车。
  补充:
  周二为故宫对中小学生的免费开放日。

 

故宫博物院介绍的延伸阅读——旅游的注意事项

  旅游八忌——

  1.忌轻易交友。在旅游中应注意不要随便与不认识的人深交,以免上当受骗。
  2.忌行李过多,旅行时带过多的物品是没意义的,它是我们旅行的累赘。带在身边,行动又不方便;放在旅馆,又不安全。所以我提倡一包政策:所有行李只须一个大背囊。 
  3.忌惹事生非。旅行的地点始终不是自己“地头”,蛮劲、霸气还是收敛点好。 
  4.忌分散活动。如果是一伙人去旅游,最好不要各有各的节目,至少保持两、三人的人数才分散活动。切忌单独外出! 
  5.忌钱人分离。多个心眼,小心为上的好。 
  6.女性忌穿高跟鞋,男性忌穿新皮鞋。最好穿旅游鞋,具有耐磨、透气、轻盈、柔软等特点。
  7.忌不明地理。每到一地请先买份当地地图,一可作走失时应急之用;二可留为纪念。
8.忌走马观花。出来旅行目的是愉悦身心,增长见识,如果每到一地而不去细心观察鉴赏当地的风土,则失去了旅行的意义。

  旅游八要——

  1.要带个小药包,外出旅游要带上一些常用药,因为旅行难免会碰上一些意外情况,如果随身带上个小药包,做到有备无患。
 2.要注意旅途安全,旅游有时会经过一些危险区域景点,如陡坡密林、悬崖蹊径、急流深洞等,在这些危险区域,要尽量结伴而行,千万不要独自冒险前往。 
  3.要讲文明礼貌,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对人都要有礼貌,事事谦逊忍让,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4.要有周密的旅游计划,即事先要制定时间、路线、膳宿的具体计划和带好导游图(书)、有关地图及车、船时间表及必需的行装(衣衫、卫生用品等)。一份规范的旅游保险也是出游的一个必备因素,尽量不要随便跟旅游团买保险,对于自助游可自行购买短期出游意外保险,找保险公司或者网上购买。 
  5.要尊重当地的习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忌讳。俗话说:“入乡随俗”。在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时,要尊重他们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中的禁忌,切不可忽视礼俗或由于行动上的不慎而伤害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6.要注意卫生与健康,旅游在外,品尝当地名菜、名点,无疑是一种“饮食文化”的享受,但一定要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切忌暴饮暴食。 
  7.要警惕上当受骗,目前社会上不存在着一小部分偷、诈、抢的坏人,因此,“萍水相逢”时,切忌轻易深交,勿泄“机密”,以防上当受骗造成自己经济、财物上的损失。 
  8.要爱护文物古迹,旅游者每到一地都应自觉爱护文物古迹和景区的花草树木,不任意在景区、古迹上乱刻乱涂。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3 02: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