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北京市教委:高考数学改革方案将于年内出台

2013-10-31 14:52| 发布者: haha7| 查看: 170| 评论: 0

摘要:   北京市教委:高考数学改革方案将于年内出台   专家称,应启动更大范围的综合改革和配套改革   据新华社电近日,多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酝酿或出台,在网络上引发“数学退出高考”之争,有七成网友反对数学继 ...

  北京市教委:高考数学改革方案将于年内出台

 

  专家称,应启动更大范围的综合改革和配套改革

  据新华社电近日,多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酝酿或出台,在网络上引发“数学退出高考”之争,有七成网友反对数学继续留在高考科目中。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数学学科高考改革正式方案将于年内出台。

  针对数学遭遇集体“吐槽”,部分教育界人士和专家指出,数学遭遇“妖魔化”的背后,是学科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其在高考中的不同分值挂钩,由此带来教育模式的异化。专家认为,应启动更大范围的综合改革和配套改革,释放高考“指挥棒”的正面效应。

  ●网友

  莫非我要用函数去买菜?

  在某门户网站上进行的这项投票有超过16万网友参与,74.7%的网友认为,数学不应该继续留在高考科目中。

  网友纷纷吐槽自己“被数学虐”的悲惨经历。网友“双月眩紫簖”说,“莫非我要用函数去买菜,用有理数无理数和微积分去解释我这个月工资情况?”

  网友“云心羽”说:“工作这么多年了,除了数钱用到过数学,别的基本用不到。”

  在同一调查中,也有约4万网友认为“学习数学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应该继续停留高中阶段的学科教育中,占投票者的25.3%。

  微博关于“数学滚出高考”的调查显示,目前有超16万网友参与投票讨论。其中,12万多网友支持“数学滚出高考”,占到75%以上。

  ●专家填鸭式教育扼杀学习乐趣

  “无论是降低英语分值还是不再考听力或者是不再考数学,都只能导致该科目在学校的‘学习食物链’中的重要性下降,资源和时间向‘地位重要、分值高’的其他学科倾斜。”教育专家熊丙奇表示,在“唯分数论”、招生和考试合一的高考选拔制度下,让教育注重培养创造能力、学生“减负”等目标依然遥遥无期。

  专家认为,相关教育改革方案更要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做到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释放高考“指挥棒”的正面效应。

  “学科教育出现了机器式、填鸭式的倾向,扼杀了学习中本应该有的乐趣。”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负担过重,中国中学教育则依然停留在为学数学而学数学,并没有数学的应用性教育。他举例说,在国外中小学阶段往往有理财方面的教学活动,英国学生中学阶段学习的A-level科目中也有单独的经济学科目。

  ■动态

  改革方案年内出台

  刚刚结束中高考改革方案意见征求的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已经收到了针对高考数学改革方面的建议,下一步将会对所有征集到的社会意见汇总,并依此对改革方案进行完善,正式方案将于年内出台。

 

  北京市教委:高考数学改革方案将于年内出台的延伸阅读— —教育时评:"数学滚出高考"是一种简单粗暴的逻辑

 

  某居民小区有一朝正南方的居民楼,一楼是高6“的小区超市,超市以上是住房,在楼前15“处要盖一楼高20“的新楼,当冬季正午的阳光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2°时,问:超市以上的居民住房采光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大家不要以为这是脑筋急转弯,这其实就是一道数学题。但你若要我给出个答案,对不起,鄙人回答不上来,不是懒得动脑筋,实乃学业不佳,数学尤其不佳。这是文科生的通病。关于学文科好还是学理科棒,文科诚可贵还是理科价更高的问题,打中国现代教育开始后恐怕争论就没停止过。

  最近这种“你死我活”式的争吵又开始喋喋不休地上演了。伴随多地密集出台高考改革方案,不少省市拿英语开刀,北京的新方案规定:2016年起高考英语从150分下调到100分。由此引发“高考英语到底是存还是废”的站队骂街。与此同时,很不幸的数学也躺着中枪了,网友们高呼“让数学滚出高考”,新浪微博关于“数学该滚出高考吗”的调查显示,在近10万网友参与的投票讨论中,超7万的网友支持数学滚出高考,称自己仅是“做题机器”,实际生活中真正广泛使用的只有加减乘除,买菜又用不着函数……

  这些扯旗式呐喊,公说公理婆说婆理,看似观点非常实用,实则是一种简单而又粗暴的逻辑。认为某门学科根本用不上就不学,更是一种典型的功利化思维。数学作为理科的基础学科,乃是属于通识教育的内容,其锻炼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英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也是一门应该掌握的语言。所以我并不建议从小就培养文理分化的思维,也不赞成学就一定要用到且要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说法。《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所谓“没用”,实际上是没有直接的“用”而已,说不一定哪天你又会无形当中用得上。所以学的时候,先不要想有用没用,要广泛地涉猎知识和培养兴趣,当到了一定年龄,有了自己的喜好观点,倾向于哪门学科,再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这样其实更好。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些差距。兴趣本该多元,可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并不允许学生完全以内心选择的方式发展。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学生天天晚自习、早自习,买很多的教材做很多的试卷花很多钱的补习,结果英语说得只有中国人能听懂,数学补差越补越差……很多教育之怪现象层出不穷。我们陷在了“好好学,好好干,好好混口饭”的实用主义思维里不能自拔,根本没有冷静想想,“我学了什么,该怎么和自身成长、社会贡献挂上钩”,“什么才是真正有用”。

  我举个例子,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中国境内推出项目,选拔200名优秀高中生,通过1年到1年半的脱产学习,顺利进入美国排名前50名的高校。就在前不久这个项目的招生面试中,一位奥数获奖选手惨遭淘汰。为什么呢?据说当时宾大的一位教授问这名“高材生”:“你读书读得这么好,是为了什么?”他说:“是为了挣钱。”教授又问:“挣钱是为了什么?”他答:“为了周游世界。”“除了周游世界还想干什么?”“还可以买房子。”“买了房子还想干吗?”“让父母一起住”……最后,洋教授将这位奥数佼佼者淘汰了,原因是:“没有回报社会之心,我们希望培养的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与文理科实打实的分数相比,“价值观”是否虚无缥缈得多?然而恰是这些貌似缥缈的东西在人心中扎根,才真正对这个国家有用。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2012高考最新资讯——高考相关论坛话题
2014高考最新资讯近期更新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6-11 10: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