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中国高考数学考题难度震惊英国专家

2013-10-31 14:52| 发布者: haha7| 查看: 263| 评论: 0

摘要:   中国高考数学考题难度震惊英国专家   继英语被舆论批判,多个省市也纷纷降低高考英语比重之际,网民又将愤怒的矛头对准了数学。某门户微博关于“数学该滚出高考吗”的调查显示,70%支持数学滚出高考。有网友 ...

  中国高考数学考题难度震惊英国专家

 

  继英语被舆论批判,多个省市也纷纷降低高考英语比重之际,网民又将愤怒的矛头对准了数学。某门户微博关于“数学该滚出高考吗”的调查显示,70%支持数学滚出高考。有网友吐槽:“工作这么多年了,除了数钱用到过数学,别的基本用不到。”

  只能用来数钱的数学真的那么没用吗?“英语、数学滚出高考”的呼声反映了哪种社会心态?

  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儒学大师、国学大师比比皆是,但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却凤毛麟角。出现这种结果,跟封建社会的选才制度有关。科举考试规定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大家当然都争先恐后地学习四书五经。事实上,从秦汉以来,直到宋元,中国数学一直领先世界,而代数学基本是中国的创造。唐朝甚至一度把数学纳入了科举范围。显庆元年(656年),国子监开办了数学专科学校——“算学馆”,招收学生三十人,设置算学博士和算学助教主持日常教学工作。这样,国子监内就有了国子、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六个学馆。

  到了晚唐,明算科考试因“考试人数太少”而停止了。而后中国进入明朝,施行八股考试制度。在这种情况下,除珠算外,数学发展逐渐衰落。本有可能大踏步前行的数学科目,在中国戛然而止。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激荡人心

  中国近代数学的研究自五四运动以后才真正开始,但外部环境动荡,虽有若干优秀数学家出现,一直未能有长足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自然科学技术终于得到发展的时机。但随后“文革”十年浩劫,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几乎停滞。

  著名作家徐迟《哥德巴赫猜想》一文的发表,也让陈景润的事迹在青年一代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学习陈景润,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攀登科学高峰”,成为亿万青年的心声。在那个年代,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的意识非常的强烈。所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学好数理化,掌握一门生产技术自然而然成为社会的需要。从此,“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成为一句响亮的口号,让无数青年为之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虐过你的是数学课不是数学

  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数学滚出高考”,这其中的反转值得人深思。

  第六届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英国专家看到中国的高考试题后大惊:英国大一学生的数学考题,只不过是“勾股定理”,中国的高考数学题,却要画这么多辅助线!网友的吐槽也集中于“高考数学难度过大”,所以“数学应该滚出高考”。

  知名华人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曾在杭州与一群取得好成绩的数学尖子见面。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他说:“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根本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做习题的机器,这样的教育体系,难以培养出什么数学人才。”

  这说明:数学只是替罪羊,侧重技术性训练,把学生变成“做题机器”的应试教育才是真正元凶。

  “无用之用”对国人尤其重要

  “数学无用论”是实用主义至上的表现。每门学科背后都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无用之用像空气,人们看不到,但缺不了。

  古希腊学者认为数学是“学问的基础”,当时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更是直言“万物皆数”。到了现代,数学是整个科学体系的基础,每一次数学的重大突破,几乎都带来科学的重大突破。甚至可以说,在人类理解宇宙的诸多途径中,数学是最接近于真理的捷径之一。

  同样,数学严密的逻辑性、严谨的精准性,对于历来相信直觉、力求大概的中国人而言,恰恰是非常宝贵、非常稀缺的思维训练。一个缺乏数学思维训练的民族,往往只能徘徊在前现代的思维状态之中。

 

  中国高考数学考题难度震惊英国专家的延伸阅读— —教育时评:"数学滚出高考"是一种简单粗暴的逻辑

 

  某居民小区有一朝正南方的居民楼,一楼是高6“的小区超市,超市以上是住房,在楼前15“处要盖一楼高20“的新楼,当冬季正午的阳光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2°时,问:超市以上的居民住房采光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大家不要以为这是脑筋急转弯,这其实就是一道数学题。但你若要我给出个答案,对不起,鄙人回答不上来,不是懒得动脑筋,实乃学业不佳,数学尤其不佳。这是文科生的通病。关于学文科好还是学理科棒,文科诚可贵还是理科价更高的问题,打中国现代教育开始后恐怕争论就没停止过。

  最近这种“你死我活”式的争吵又开始喋喋不休地上演了。伴随多地密集出台高考改革方案,不少省市拿英语开刀,北京的新方案规定:2016年起高考英语从150分下调到100分。由此引发“高考英语到底是存还是废”的站队骂街。与此同时,很不幸的数学也躺着中枪了,网友们高呼“让数学滚出高考”,新浪微博关于“数学该滚出高考吗”的调查显示,在近10万网友参与的投票讨论中,超7万的网友支持数学滚出高考,称自己仅是“做题机器”,实际生活中真正广泛使用的只有加减乘除,买菜又用不着函数……

  这些扯旗式呐喊,公说公理婆说婆理,看似观点非常实用,实则是一种简单而又粗暴的逻辑。认为某门学科根本用不上就不学,更是一种典型的功利化思维。数学作为理科的基础学科,乃是属于通识教育的内容,其锻炼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英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也是一门应该掌握的语言。所以我并不建议从小就培养文理分化的思维,也不赞成学就一定要用到且要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说法。《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所谓“没用”,实际上是没有直接的“用”而已,说不一定哪天你又会无形当中用得上。所以学的时候,先不要想有用没用,要广泛地涉猎知识和培养兴趣,当到了一定年龄,有了自己的喜好观点,倾向于哪门学科,再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这样其实更好。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些差距。兴趣本该多元,可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并不允许学生完全以内心选择的方式发展。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学生天天晚自习、早自习,买很多的教材做很多的试卷花很多钱的补习,结果英语说得只有中国人能听懂,数学补差越补越差……很多教育之怪现象层出不穷。我们陷在了“好好学,好好干,好好混口饭”的实用主义思维里不能自拔,根本没有冷静想想,“我学了什么,该怎么和自身成长、社会贡献挂上钩”,“什么才是真正有用”。

  我举个例子,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中国境内推出项目,选拔200名优秀高中生,通过1年到1年半的脱产学习,顺利进入美国排名前50名的高校。就在前不久这个项目的招生面试中,一位奥数获奖选手惨遭淘汰。为什么呢?据说当时宾大的一位教授问这名“高材生”:“你读书读得这么好,是为了什么?”他说:“是为了挣钱。”教授又问:“挣钱是为了什么?”他答:“为了周游世界。”“除了周游世界还想干什么?”“还可以买房子。”“买了房子还想干吗?”“让父母一起住”……最后,洋教授将这位奥数佼佼者淘汰了,原因是:“没有回报社会之心,我们希望培养的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与文理科实打实的分数相比,“价值观”是否虚无缥缈得多?然而恰是这些貌似缥缈的东西在人心中扎根,才真正对这个国家有用。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2012高考最新资讯——高考相关论坛话题
2014高考最新资讯近期更新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6-5 07: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