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高考改革方案最快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公布

2013-10-14 08:57| 发布者: haha7| 查看: 343| 评论: 0

摘要:   高考改革方案最快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公布   备受关注的我国高考改革方案,最快有望在下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公布!“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2013年会在中山大学举行,席间多位专家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

  高考改革方案最快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公布

 

  备受关注的我国高考改革方案,最快有望在下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公布!“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2013年会在中山大学举行,席间多位专家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该论坛由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五所高校的教育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国内思想界、教育界的30位知名学者将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就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问题举行研讨与交流。不出所料,高考改革成为在下午论坛上讨论最热烈的话题。

  ■关于高考改革

  将向高校下放更多自主选择权

  “高考改革方案很快就要出台了。”“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有望最快在下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公布。”……昨天,多位接近国家教育政策制定核心圈的学者向南方日报记者证实,万众期待的高考改革方案即将悄悄地走出幕后。

  作为一场牵动千百万人神经的举国大考,每年,高考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日益成为中国社会“不可承受之重”。关于高考改革,社会各界期待多年,但这一项改革始终走得步履蹒跚。

  2010年7月,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高考改革要按照“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目标要求,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打破“一考定终身”,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

  据记者了解,至少连续3年以来,教育部将高考改革列入年度工作要点中。2013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研究制定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尽管如此,高考改革方案却连年“跳票”,至今仍未出炉。最近江苏酝酿高考改革的传闻,又将“高考改革”重新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在昨天的论坛上透露,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方向已经确定,将向高校下放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力,多元化选拔人才。

 

  高考改革方案最快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公布的延伸阅读— —方案制定者解读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

 

  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将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公布,消息一出,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重点会在哪里?10月12日,在“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2013年会上,参与制订全国高考改革方案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杨东平透露,在即将揭晓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基本的方向是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制度。

  一考定终身将被改变

  羊城晚报:即将面世的全国高考改革方案重点会是在哪里?

  杨东平:这一考试制度的总体改革方案还在制订之中,要等通过后才能做更详细的解读。但高考改革的基本原则其实在2010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很明确,改革的关键就是落实和细化。

  羊城晚报:如何体现高考改革的基本价值所在?

  杨东平:就是要平衡几个方面不同的利益,包括社会和家长强调的社会公正,高校强调的科学选拔人才,政府要引导基础教育,改变应试教育的倾向。当前分分计较的评价模式肯定不是很好的方式,高考改革最主要就是要打破这种一考定终身制度,还有进行分类考试。

  羊城晚报:怎么分类?

  杨东平:至少分两大类,一类是高职高专,一类是普通高校,考这两类学校的学生不再绑在同一辆车上。高职高专可以大量改为单独考试或者注册入学,根据高中会考的成绩加上适当的技能测试即可。至于普通高校,从趋势上看,研究性大学优秀人才的招生跟大面积的普通学校招生将有区别,有自己独特的选拔方法。

  羊城晚报:大面积上本专科学生,他们的高考会怎么变?

  杨东平:这类学生的高考将比较注重加强高中学业水平的评价。基本的方向是强化高中的会考成绩,还有高中的综合评价,再有就是高校的面试。把这三个方面纳入到高考的评价当中,从而改变单纯的一考定终身。当然,改革也要体现在中考、初中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评价方面。

  羊城晚报:这样会不会导致压力下移?

  杨东平:这个问题一直很纠结。很多人会说既然有高考,为何还要会考?但实际上只考一次的应试压力也并不会降低,所以分解成若干门学科来看相对而言有其合理性,强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现阶段改善高考制度可能性比较大的选择。

  改变招生录取制度更重要

  羊城晚报:那以后的高考会不会一考变多考?

  杨东平:首先是在科目上,最容易实现的就是英语,因为英语的多考有成熟的经验,比如GRE、托福等,所以英语具备多次考试的条件。如果英语取得突破以后,其他学科才有可能。目前来看,整体上搞两次高考的成本太高了。

  羊城晚报:我们的高考改革都是集中在科目的调整上,价值大不大?

  杨东平:的确过去那么多年我们的高考改革都是集中在科目调整上,但这次改革大家在讨论时都意识到,招生制度的改革比科目改革更为重要,这是核心所在。所以在科目问题上,英语一年多考、等级化评分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其他问题现在还不好说。

  羊城晚报:当前高考集中录取制度会否被打破?

  杨东平:从最终追求上是要赋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权,改变依靠机器、分数的录取模式。按分数从高到低录取,这违背了人才选拔评价的规律。改变的方式就是把一次性高考,加上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综合评价和高校面试。浙江正在探索这种“三位一体”的模式,这显然比一次性考试科学得多。

  改革录取模式高校缺动力

  羊城晚报:十年前的高校自主招生是招生改革的新模式,但还是备受诟病。下一个十年,你认为还能怎么改革?

  杨东平:高校自主招生的目标和价值确实一直在游离。它的初衷是选拔特殊性人才,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的偏才怪才。所以现在已经突破了这个概念,变成新的掐尖,尤其是以书面考试为主变成了“小高考”,这些制度是需要改革的。今年教育部(微博)已经发文规定不允许自主招生进行书面测试。

  羊城晚报:既然没有偏才怪才,为何自主招生的比例还扩大了?

  杨东平:这涉及高校的自主权问题。有一种思路就是自主招生可以不经过高考直接录取,但这会引来对其公平性的疑虑。所以现在很多洋大学,或者是南方科技大学的录取模式,都是把高考成绩占比例来录取,我个人认为这个模式会比较好,但这会完全改变招生制度。其实最理想的状况还要允许学生一档多投,自己可以做出选择,这个理想模式实现也有很大的可能性。

  羊城晚报:但可能高校不愿意这么干。

  杨东平:没错,现在高校的录取一下子就完成,按照分数排队最简单,又没有争议,如果要面试,成本是很高的。所以在这轮以高考招生改革为重的改革上,关键是高校的积极性,同时今后的高考录取模式要逐渐过渡到以学科和专业为主,现在按学校录取为主是非常粗糙的。更科学的做法是学生和专业成为招生主体,而非只是招生办来决定。

  羊城晚报:我们离这个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标实现还有多久?

  杨东平:最终实现是在2020年。可以明确的是不会“一刀切”,而建立在试点的基础上。比如英语的一年多考,要建立在标准化的考试条件上,在发达地区大城市可能会率先推行,包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职业教育的分类考试等。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2012高考最新资讯——高考相关论坛话题
2014高考最新资讯近期更新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6-13 20: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