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2013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了解学校前世今生 避免低级错误

2013-5-31 09:55| 发布者: haha2| 查看: 408| 评论: 0

摘要:   2013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了解学校前世今生 避免低级错误   四、 快速筛选学校  高考志愿填报,说简单非常简单,只须知道9个字(即“凭实力、选学校、择专业”)、4个关键词(即“实力、选择、学校、专业”) ...
 

  2013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了解学校前世今生 避免低级错误

 

  四、 快速筛选学校

  高考志愿填报,说简单非常简单,只须知道9个字(即“凭实力、选学校、择专业”)、4个关键词(即“实力、选择、学校、专业”),凭想当然在高考志愿表上填写几个学校几个专业即可完事;可要说难也非常难,要做到将自己的高考竞争实力与所报考学校的竞争实力完美结合,就不是轻而易举、一朝一夕之事了。

  (一)了解学校前世今生,避免低级错误。

  1.为什么要了解高校的前世今生?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全国范围内风起云涌的高校合并更名潮。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高校合并大潮,是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高校一浪高过一浪的合并更名潮,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高校热衷于更改校名呢?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解决棘手的生源问题无疑是不少高校更名的重要原因。由于把冶金、纺织、煤炭、矿业、船舶、粮食等院校改为理工、科技、工业、金融、工程、财经等大学,把某某地级市学院改成某某省(或大区)大学后,生源马上就红火起来,因学校冷门、偏僻而导致生源不足的尴尬局面也就很快得到了扭转。

  举例来说,原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在鄂招收理科生352人,第一志愿填报的仅148人,其中达到分数线的才37人。该校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后,招生大获成功。以河南为例,自2003年起,该校在河南的录取线大都保持在当地批次线30分以上,2006年其在河南的文理科投档线分别比批次线高出30分、23分。

  又如,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在鄂文、理科投档线分别高达530分、533分,比二本(一)批次线分别高出11分、17分。而2007年在鄂理科投档线竟然比二本(一)批次线高出23分之多,比二本(二)批次线高出35分之多。要知道,这是一所位于青岛的二本(二)高校,1999年由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合并前两年,两所学校在很多省份都遭遇第一志愿不足的困境,而更名后,考生报考热情直线上升。2004年,该校理工类在鄂投档线高出批次线30分。2005年,其在鄂文理科投档线都高出批次40多分,理科投档线高达521分,仅比一本线低3分。湖北籍学生章茜是山东科技大学日语系2005级学生。当初填报志愿时,她在众多学校中一眼就看中了山东科技大学。“其实当时也不怎么了解这个学校,但是看到‘科技’和‘大学’,就觉得这个学校应该档次不错,如果叫原来的名字,我肯定不会报。”

  更改校名有如此的好处,且立竿见影,难怪众多高校乐此不疲。

  高校合并更名后,虽然有些学校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向社会各界全面客观地介绍学校的情况,但是有些学校就不是这样了,他们只将学校“出彩”的方面展现出来,而将学校“失色”的东西隐藏起来,不予公开。如此一来,就对很多广大考生及家长造成了误导。请看一篇曾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文章:“2000年4月,××交通大学与××医科大学及××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新的××交通大学。9月招生时,某些省份的招生报考指南上仍用原来的介绍,只字未提合并,只不过专业有了医学相关专业,当然大家也都没在意,报考了交大的理工类别,结果录取通知书下来,好多人却被调剂至医学专业。其中一部分同学刚到××医科大学就回去了,还有一些读了一两个月就走了,大部分人还是留了下来。××医科大学很破旧!简直无法形容!” 在这里,我们不想考证具体细节的真伪,只须认定一个基本事实:2000年,××交通大学招生时,某些省份的报考指南只字未提合并,导致有些考生被调剂到医学类专业,由此吃了大亏。为何如此说?读者们看了下面的例子就明白了:1999年,地处湖北的华中理工大学(“211工程”高校之一)与同济医科大学等校合并,同济医科大学在全国医科类院校中名列前茅,但其招生录取分数线多年均比华中理工大学差一个档次(大约20分左右),更何况××交通大学在综合实力上比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985工程”高校之一)还稍强,而××医科大学比同济医科大学则要稍差一点。

  上述事例再次提醒我们:了解高校的前世今生,是考生和家长选择学校时的“必修课”。

  2. 比如,他们往往一看到四川外语学院,就认为该院的所在地在四川成都,殊不知该院的所在地在重庆;一看到河北工业大学,就认为该院的所在地在河北石家庄,殊不知该院的所在地在天津;一看到中国美术学院,就认为该院的所在地在北京,殊不知该院的所在地在浙江杭州;一看到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就认为该院的所在地在北京,殊不知该院的所在地在辽宁沈阳……又如,他们往往一看到外交学院,就认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就去外交部;一看到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就认为毕业后就业就去司法部;一看到中央财经大学,就认为毕业后就业就去财政部殊不知这些都早已成为历史。外交学院毕业的学生,任何一个想进外交部的人都必须经过严格的中央公务员选拔考试。前些年,外交部还规定了几十所知名高校的毕业生为候选人员,而现在,其选拔对象已全部放开,全国所有的本科毕业生都可以自由选报。外交学院2009年的毕业生中,最终进入外交部的只有不足十人!再如,他们往往一看到是农业类院校,就觉得所有专业一定与“农”相关,甚至认为将来就业也难逃“农”口;有的认为师范类院校专业就是语、数、外等专业,出来也只有当老师;一听矿业、地质类的大学,觉得从学校出来就是采煤、挖矿或翻山越岭去搞勘探工作……诚然,这些院校有这些方面的特色专业,但很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都充分考虑了市场的需求,所以专业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不仅就业不一定是农业或师范或地矿行业,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即使是这些行业,其工作内涵和环境也不再等同于传统概念。

  这里,固然有“校名”、“经验”“惹的祸”,但关键在于考生和家长对高校缺乏深入了解。磨刀不误砍柴工。报考志愿时,考生及家长不能只看校名,而应理性地对高校的方方面面做一番深入浅出的调查与了解。只有这样,才不会被“靓名”所蒙蔽、迷惑,也不会为图一时省事,而将十年寒窗的艰辛所得付之东流。

  3.看清这些高校的前世今生。

  (1)2011年由民办“专升本”的学校。

  (2)2012年“专升本”的学校。

  (3)2012年新增升格的33所高职专科学校。

  (4)2011年由三本升二本的学校。

  (5)2012年由三本升二本的学校。

 

  2013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了解学校前世今生 避免低级错误的延伸阅读— —2013年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知识答疑

 

  23、问:何谓“上线落选”?

  答:“上线落选”主要指两种情况:一是指某考生的招投总分(特征成绩)达到了相应批次线,但没有达到所报学校的调档分数线,档案没有投出去。二是指某考生的招投总分(特征成绩)达到了所报学校的调档分数线,档案已经投到这所高校,学校审阅档案后因各种原因认为不宜录取,予以退档。每一批次录取完毕后,总有一些招投总分超出批次线的考生不能被录取。

  24、问:“上线落选”的原因是什么?

  答:“上线落选”的具体原因多种多样,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几种:(1)政策性落选。为了让招生院校有一定的挑选择优的余地,划线时要保持上线考生数略多于计划招生数,投档时按一定比例使调档数大于计划数,部分上线考生可能因招生计划限制而未能录取。这是正常落选;(2)填报志愿失误落选。

  25、问:高考填报志愿有哪些常见的失误?

  答:高考填报志愿常见的失误有以下几种:(1)预测校线不准或对自己的成绩估分不准导致落选。由于所填报学校的调档线太高,考生成绩达不到调档线,各志愿都落空,没有机会参与投档而落选;(2)填报志愿过少落选。填报的志愿太少,如只填报一个院校志愿,填报院校落选后,再没有机会参与其他院校录取了;(3)专业志愿填报失误落选。部分分数较高的考生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而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档案投到了学校,但高校无法满足其填报的专业志愿,被退档;(4)填报了因身体条件高校不予录取的专业;(5)相关科目成绩低。高考成绩达到了学校的调档线,但由于某一门单科成绩太低,或者与填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没有达到学校要求,学校不予录取。此外,还有因档案内容不全、不真实等原因而落选的。

  从某种角度上说,录取期间被退档的各种情况,高校将其称之为退档的主要理由;而对于考生来说,几乎全都属于志愿填报失误。

  26、问:高校是如何进行退档的?

  答:院校调阅考生档案数量一般控制在120%以内,由学校具体确定调档比例,考生录取与否及所录专业由学校决定,并负责对未录取考生的解释及其他遗留问题的处理。高校一般不会无缘无故地退掉高分考生而录取低分考生。高分考生被退档,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考生的分数虽然高于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但未达到所报的专业录取分数线且又不服从调剂的;二是虽然总分较高但相关科目较差;三是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的要求。如果考生被不合理地退档,应及时与有关高校联系。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2012高考志愿填报指南——高考相关论坛话题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4-26 11: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