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7|回复: 0

别低估"公务员"三字的文化心理分量

[复制链接]
abying 发表于 2015-4-23 15: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低估"公务员"三字的文化心理分量

  自八项规定出台和精细化反腐肇始,公务员离职的选题就一直盘亘在媒体上。但常见的却都是这样的标题:“公务员离职潮只闻楼梯响,说得很多、真走的很少”、“机关内部人员谈公务员辞职潮:动摇的多走的少”。也就是说,以“离职潮”为报道对象的新闻,结果往往反证了公务员群体的超乎想象的凝固化和稳定性。
  4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援引了智联招聘近期发布的《2015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称,自今年2月25日至其后的三周时间内,全国范围内有超过1万多名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过该网站投递出求职简历,跟2014年同期相比增幅达34%。但记者选取了湖北、上海、广东三地公务员采访,结果却是“真正会放弃公务员的工作的比例可谓微乎其微”。
  4月13日,媒体关于聘任制公务员八年试点之困的报道,或可与上述“离职潮”的报道相互参看。徘徊在体制边缘的“聘任制”公务员心态,能双向诠释公务员群体的自我认知和外部认知。他们的临时工心态,他们对晋升通道堵塞的焦虑,以及“聘任制公务员辞职去参加委任制公务员的考试”现象的出现,都以一种细腻的方式描摹了,传统公务员群体封闭运转的程度,以及这种封闭运转所带来的微妙的心理优越感。
  常有人将此次公务员离职倾向和八九十年代公务员下海潮相比,但这二者背后的社会气候实有太大不同。前者产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第一轮成果的收割期,蜜月期的市场化经济显现出了巨大的优势,自由竞争精神空前高涨,社会转型出现更多的可能性,普通人的自我预期也随之多元化。与之相较,在今天国进民退的背景下,自由竞争已经转化为了在既定利益格局下分配资源的状态,很多曾经在市场经济草创时代被开辟出的上升渠道已经萎缩,公务员通道在有限的选项中更显出分量。很多分析者只看到了吏治整顿对于公务员隐性福利的削夺,却没有看到它实际上对一元权威的社会结构的强化,而正是后者,使公务员的职业更加“安全”。
  这种社会结构的强化,意味着公务员在离职前不得不对社会大环境进行具体的评估。比如,民营企业、私人企业是否会有稳定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以及与其为基础的稳定的职业预期;再比如,在企业或社会组织工作会不会遇到刚性体制框架的束缚和削擦,与主管部门打交道的难度有多大,自己能否适应这种由“甲方”到“乙方”的心理角色的转变?常识看来,在公权部门工作过的人,更会体会到权力对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实际控制感,也更不容易对上述问题作出乐观判断。
  更何况,在中西部广大的二三线城市,社会既没有重商传统,也未得改革开放的风气之先,就业平台更为狭窄,政府主导社会生活、社交生活的特征更为明显,社会一贯是非常线条化的“官”“民”二元结构,在这里生活,进入广义的“官”阶层几乎是唯一的上升通道。基层公务员任务重、收入低的状态经常成为媒体话题,但即便如此,这支队伍仍比一线城市稳定,原因就在于他们并非如舆论所常常推断的,因“既得利益者”身份而留恋体制,而是因为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只要在“大政府”的社会里,只要和其想契合的文化心理仍在,公务员大规模离职的情况就很难出现。比公务员队伍不稳定更值得担忧的,反倒是他们动辄拨动社会神经的能力,承担主流选择、主流价值的角色,以及这个职业景观背后匮乏的个人选择机会,和线条化的阶层生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3-29 21: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