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45|回复: 0

大学生“村官”如何远行千里

[复制链接]
光头小尼姑 发表于 2010-4-22 11: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大学生“村官”们用知识、用青春,实现着人生价值,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生机和活力。“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如何融入乡村的热土?如何找准方向、远行千里?近日,记者走访了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和奉献在农村的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受青睐


“有些工作,村里的干部去不行,大学生‘村官’一去就灵,他们很受欢迎。”肥东县八斗镇一位领导直率地说。


教农民学用电脑、编写发展规划、写报告总结……大学生“村官”给村里带来诸多“好处”。什么样的大学生当“村官”受农民欢迎,什么样的大学生“村官”能更好地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在实地采访过程中,农民、村干部纷纷向记者评说他们心目中的大学生“村官”。


凤阳县小岗村有关负责人说,毕业于安徽科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王中华是他们专门邀请来的。4年前,还在高校里的王中华来到了小岗村,现任小岗村村委会副主任。在艰苦创业中,办理银行贷款就是一道坎,按照规定,银行是不能向非本地户口的人贷款。为了贷款,王中华义无反顾地将户口迁到小岗村。


“枇杷村官”,是黄山市歙县深渡镇绵潭村父老乡亲送给杨俊森的雅号。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杨俊森,今年2月被歙县县政府破格录用在绍濂乡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绵潭村是我省最大的枇杷种植基地,枇杷种植是村里最重要的经济支柱。2007年底,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杨俊森,联合周边的漳潭、瀹潭枇杷专业村,发起成立了“歙县三潭枇杷专业合作社”,促进了枇杷种植业的发展。


我省许多地区实施了大学生“村官”工程,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2006年以来,全省已招募2100名高校毕业生分赴农村基层一线支农、支教,担任“村官”职务,服务群众。


“双向”不适应的尴尬


“大学生到了农村,不要像漂在水上的皮球,要沉得下去,给大家做点实事才好。”谈到对大学生当“村官”的期望,有的村民并不讳言。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工作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2006年当“村官”的小李,性格内向,不善于和农民打交道。他坦言与群众接触少,村民很少有人认识他。


也有少数大学生“村官”在村里挂着名,领着工资,却在家里复习,备战考研或者报考公务员,或在外找工作,时刻准备“跳槽”。不进农民家、不办农村事,工作浮于表面,行为存在较强的短期性。村民、村干部对此颇有看法:既然来到农村就应踏踏实实工作,给农民办好事、办实事,要是“三心二意”的,还不如不来。


学历虽高,但学用脱节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一位大学生“村官”说,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实际工作不对口,村“两委”把大学生村官当作“勤务员”。不少大学生“村官”感到自己像是“打杂”的,难免滋生倦怠和跳槽的心理。


针对这些现象,有关专家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村官”的理想与现实落差大。大学生从现代化大城市到落后闭塞的小村庄,新鲜劲是短暂的,更多的是对自己身份的苦闷和失落,存在着“双向”不适应。


农村比较缺的是农业实用技术人才,而目前选聘的“村官”学历虽高,但学用脱节。大学生“村官”中,涉农专业毕业占的比率不是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选派的大学生“村官”并不“适销对路”。


我省农业专家管叔琪认为,选什么样的大学生当“村官”,应该多听农民、基层干部的声音,多调查农村、农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进行实地调查,根据“三农”发展需要确定大学生“村官”的标准,按实际需求选聘。这样,可以避免“双向”不适应的尴尬。


农村基层干部认为,选聘大学生“村官”应倾向农、林、牧、渔等涉农专业的大学生,这些懂技术的大学生是最受农民欢迎的。同时,对大学生“村官”,各级政府在政策上要予以扶持,用事业“拴心留人”,让他们“满腔热情”有所抱负。


受欢迎必须做到“三丢”


阜阳市三合镇开展的一项“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不仅需要懂农业科学技术的人才,还需要“有组织能力,能够维护农民利益,促进村民当家作主”的人才。


如今,我省有千余名大学生“村官”活跃在农村,大多数大学生村官认为,受农民欢迎必须做到“三丢”。


“首先要丢弃旧观念。”怀宁县高河镇城东村的大学生“村官”王海春说,如果总把自己当“天之骄子”看,农民既不会喜欢也不需要,更不会贴心跟着你干。大学生“村官”要深入田间地头,深入了解农村和农民,学会从农民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真心实意为农民排忧解难。


一段时间里,王海春每天都要往村民陈增进的蘑菇大棚跑上几趟,进行防病技术指导,帮助他联系销售。根据所在村紧邻新县城的优势,王海春决定在“菜篮子”上做文章。去年4月,他帮助陈增进建起了当地第一个蔬菜大棚,并跟踪帮扶指导。陈增进当年种植平菇的收入达2万多元。


其次要丢弃“官架子”。“作为组织部门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少数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是‘干部’。要去掉‘官’念,成为农民朋友的‘贴心人’。”王海春有这样的深切感受。


两年多来,王海春和16名高校毕业生主动深入到村组,利用专业知识帮助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群众满意率达98%。


还要丢弃“书生气”。大学生“村官”从高校直接“空降”到农村,初来乍到,村民们会投来异样的目光。要想把农民当朋友,就要丢弃“书生气”,沾点“农民味”。


安农大园艺专业学生时全,毕业后主动到凤阳县大王府村当“村官”。他告诉记者,大学生“村官”要入乡随俗,尽快转变角色,才能大显身手。几年来,时全运用自己的所学,带领农民种植大棚蔬菜致富,先后当选为凤阳县“十大农村青年创业之星”、滁州市人大代表和省团代会代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4-17 05: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