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11|回复: 0

记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国石油工程建设苏丹公司经理杜光鉴

[复制链接]
泡沫绿茶 发表于 2010-4-18 18: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1890_999993.jpg
41884_959170.jpg
Mr Du,杜光鉴带领的苏丹分公司,是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在苏丹响当当的招牌。
  这几年,工程建设公司经营规模增长快,2008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增了90.7%,今年全年完成180亿元,增长74.8%。这其中,苏丹、阿尔及利亚、哈萨克斯坦、阿联酋和巴基斯坦5个海外区域性规模市场实现的营业收入占据半壁江山。
  而苏丹项目,是公司海外业务的“龙头”。
  从1997年至今,工程建设公司在苏丹经营业务横跨上下游,涵盖中国石油所有投资区块,先后建成1/2/4区、6区FULA和3/7区等3个油田以及喀土穆炼油厂,是苏丹工程市场最大的承包商。
  11年里,苏丹公司共完成合同总额29.5亿美元,实现营业收入27亿美元,自杜光鉴负责苏丹分公司以来,新签合同额及营业收入年年超过2亿美元。
  尼罗河畔的光芒
  “Mr Du签的合同,我们100%信任。”“CPECC说哪天能完工,就保证没问题!”这是杜光鉴在当地甲方心中的份量。
  2002年,公司获得1/2/4区2号和4号泵站项目,合同额尽管上千万美元,数额不算太大,但苏丹政府要求在苏丹独立日之前投产。当时的能矿部长贾兹板着面孔警告说,如果出纰露,今后永远不要再来苏丹。
  杜光鉴迅速组织公开招标选择分包商,聘请英国知名项目经理作项目顾问,终于使项目提前竣工投产。当年底,贾兹亲自带领政府代表团到现场庆功。当初提出质疑的英国罗斯罗伊斯公司的专家由衷地说,“CPECC是信得过的合作伙伴。”
  1997年,中国石油在苏丹还名不见经传。同年6月,杜光鉴负责苏丹油田一期工程技术标的的编制,赢了西方公司,成功夺标,第二年3月,他带队进驻合作伙伴维克公司设在加拿大的设计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监理和关键设备采办。这在卡尔加里报纸上当时是不小的新闻。“头发掉了不少,就为这事。”他说。
  维克设计公司是首次跟中国公司合作。仅3个月,杜光鉴他们的敬业、专业和精商务,就让合作伙伴由满腹狐疑到完全信任,到心生敬佩,从此心甘情愿做工程建设公司的设计分包商。
  喀土穆炼厂总经理赵玉军说:“能让我睡着觉的不是周围荷枪实弹的苏丹军人,而是驻扎在附近,由杜光鉴带领的百多号人组成的维修队伍。”
  谈判桌前的犀利
  杜光鉴是中国石油工程建设苏丹公司经理,已在苏丹坚守了11年。汗水与艰辛换回了效益和成就,他觉得值。
  杜光鉴不爱说话。但说话,用英语说话,用非母语同强手据理力争,却是他的职责和强项。他的大部分角色是工程建设公司商务谈判首席代表。
  尼目项目是公司2005年中标项目,合同额4900多万美元。进入设计、采购阶段后,问题接踵而至。仅设计中直径5.6米的超大加热炉,从制造到运输,就难上加难。
  杜光鉴跟设计监理较上了劲儿,找出了变更工艺,以常规加热炉满足生产技术要求的答案。一周内,他两进中东,穿梭在喀土穆、阿布扎比和迪拜三个城市间,与设计、监理、业主和供货反复商榷。10月13日晚10点多,尼目项目变更采购谈判在迪拜宣告胜利,中方减少了320万美元的直接费用。
  4000多个日夜,默默流淌的尼罗河见证着杜光鉴的辛劳和悲喜。“刚来时,没有心理准备。本想完成投标就回去,没想到,一干就是十几年。既然来了,只能服从公司的需要。”这是一个普通中国石油人的胸怀。
  初出国门的艰辛
  中国石油1993年“走出去”,而杜光鉴的海外生涯还早些。他1985年就迈出国门。那年初,他远赴科威特工作。至今的24年里,他有20年时间在异乡渡过,起初,还经历过海湾战争战乱的考验。
  海湾战争爆发时,在科威特办事处任职的杜光鉴等一行人抵阿曼后搭乘中国政府撤侨专机回国。一下飞机,杜光鉴“眼睛发直”,身无一文。他多年克勤克俭攒下的积蓄,不知所终。
  但国内的和平与安宁,没能拴住他对海外事业的牵挂。战争结束,科威特满目疮痍。730口高产油井被点燃,海湾国家告急!科威特内阁大臣阿瓦德请求中国政府协助灭火,参加战后重建。中国政府承诺如山,石油人挺身而出,临危受命。
  杜光鉴坐着阿瓦德的专机,和原石油部、中国科学院等有关单位组成的中国工程师科学家代表团再赴科威特。
  这一去,又是3年。
  当时,科威特有三个千万吨级炼厂的战后重修项目,初出国门的石油人,如何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难度可想而知。杜光鉴几经周折,多少不眠之夜,终于投标“抢”到了其中的哈迈迪项目。这是石油工业部基建局向实体转型过程中赚到的第一桶金,也成了中国石油海外燎原的星火。
  他一口流利的英文,是自学的。196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的杜光鉴,是学俄语的,英语一窍不通。到科威特工作后,找到一套英语教材,他视若珍宝,天天抱着“啃”到半夜。学到后来,他已经能够背诵几百页厚的合同文本的大段条款。
  “我和老杜共事了5年,就没见过他哪天晚上不学习。”他的一位同事说。
  尽忠难尽孝的愧疚
  2002年初,杜光鉴常感腰部酸痛,发展到站立都困难。10月底,他回国休假检查出肾脏长了6公分大小的囊肿瘤,肝脏都被压迫变了形,医生让他立即进行手术。
  可苏丹那边儿,一个重要商务谈判正等着他,因为只有他熟悉情况。术后第三天,不顾劝阻的杜光鉴准时参加了谈判。当时正赶上伊斯兰民族斋月,谈判当天,对方不吃、不喝、不间歇,为尊重民族风俗,中方代表依此而行。
  谈判进行了6个多小时,终获双赢。按礼节,我方代表应起立为对方送行,术后未愈的杜光鉴经两人搀扶才艰难地完成了这一礼节。
  自古忠孝难全。老母亲瘫痪在床十多年,每天口说心念的都是这个相隔数万里的儿子。可是床前端水递药的永远不是他,是为了支持他提前6年就退休的妻子李香云。
  后来,杜光鉴妹妹把老母亲从北京接回了老家山东曹县。2002年下半年,妻子终于来到苏丹,照顾做完手术的杜光鉴。
  2003年1月13日中午,杜光鉴回到住处,一进门就呆坐在饭桌旁,一声不吭。世上最疼他的那个人去了。与婆婆情同母女的李香云泪流满面。但杜光鉴心脏不好,妻子和大夫都坚决不同意他回国。
  同时,一项重要的投标报价正处在紧要关头。那天下午两点,杜光鉴准时到了办公室。接连几天,商务谈判一个接一个,他都是一脸平静地出现在业主、供货商面前。而背后,是无法言喻的心痛。
  桃李天下的慰藉
  20年的异乡岁月,把曾经的英武壮年,打磨成了眼窝深陷,眼神平和,青丝寥寥的儒雅老者。
  “刚来时他年轻,我们这儿条件艰苦,这些年,他老多了。”杜光鉴的苏丹籍助理穆罕默德先生回忆起与他初遇的光景不无惋惜地说。
  他女儿说:“爸,你得回来了,要不就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杜光鉴说:“在一个地方待长了,习惯了。有时冬天回国,容易感冒,也不愿意回去了。”其实是业务太忙,回国的事总是一拖再拖。
  难得回国一次,亲朋好友总想和他聚聚。有一次,他也想邀请在苏丹工作过的同事坐坐,结果一算,近半个公司的人都是,只得做罢。
  不是教师,但说他桃李满天下一点不为过。
  11年里,苏丹项目共为工程建设公司的阿尔及利亚、伊拉克、哈萨克、阿联酋、巴基斯坦、乍得等项目培养和输送了大中型项目主任9人,项目经理25人,商务专家62人。其中大多数得过他的指导帮助。
  他对下属不指责、不迁怒、精心栽培。对工作,不抱怨、不敷衍、精益求精。在下属心中,杜光鉴的职务份量次于他的父兄身份。他会时时用行动告诉他们怎么做,让人敬重而不感疏离。
  他悉心指点年轻人,把积累的经验一五一十地教给他们。2007年分配到苏丹公司的王强、朱小垚等四个大学生,如今都挑大梁了。
  在苏丹工作了9年,从普通工程师成长为高层管理者的张再良说:“有了他的指点,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有着同样经历的陈志勇说:“他的专业、专注和无私奉献,对我影响太大了。”“他是我们的荣耀,也让我们汗颜。”他一手栽培起来的副总经理赵泽茂说。
  多年共事,在中苏员工心里,杜光鉴谦虚,朴实得让人心疼。“他工作不定时,年纪也大了,备点可口饭菜,吃点'小灶儿,都不过分。”可他不同意,不搞特殊,天天和大伙一起,拿着饭缸子,排队打饭。
  没想过索取,不考虑待遇的杜光鉴,海外20年直接参与了20多亿美元的合同谈判,为中国石油捍卫及争得了上千万美元的利益,赢得了对手的敬重。
  物欲横流的当世,像杜光鉴这样在海外拼搏的中国石油员工有4万余人。他们在石油合作搭起的舞台上,舞出人生的精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4-25 00: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