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25|回复: 0

上海一中学校长谈于漪:教在今天,想在明天

[复制链接]
光头小尼姑 发表于 2010-10-20 15: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一中学校长谈于漪:教在今天,想在明天
  25年前,我还在一所山村中学任教。虽然学校办学条件极差,但校长还是决定为语文教师订几本语文教学杂志。认识于漪老师,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我几乎搜集了于老师当时在报刊上发表的所有文章,装订成册。25年来,在我眼前,于漪情怀似海,思想如山,而最近想得最多的,却是于漪的风骨。

  于漪风骨,一是心明。于漪老师总是讲“教在今天,想在明天”。她为什么高度重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什么特别倡导在学科教学中自觉为理想、信念奠基?我想,一言以蔽之,就是为了培养一个心里亮堂堂的人。一个人心中一定要有火炬,因为这是自觉前进的动能。二是坚韧。坚韧,坚实而富弹性,不易折断。我认为,这是于漪的生命特征。于漪不是一个只有成功、胜利而没有挫折、失望的生命符号,而是一个成功与挫折彼此消长、期待与失望相互对垒的生命旋律,最终呈现的是一个从挫折中走向成功、从失望中唤起期望的生命搏击过程。在大是大非面前,心要“明”,性要“韧”,这样才能“闯关”。我不知道于漪一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有多少回,但我可以断言,她的为师之路一定是一条坚韧不拔之路。三是“精进”。于漪的精进主要表现为思维、思想、思考都是不断更新前进的。她有坚守不变的一面,也有与时俱进的一面。于漪用传统奠基了创新,又用创新光大了传统。于漪始终与时代同行,在思维方式的完善方面,她长于汲取多元文化精髓,使思维既有缜密的特点,又有开拓的风貌。于漪的讲话和报告始终不乏时代主流词汇,这是对时代精神的把握与运用;更令人敬佩的是,她始终把反映时代精神的主流词汇放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火焰中来淬炼,从而使她所运用的时代词汇不仅具有时代特征而且符合科学本质,从而历久弥新。于漪善于温故知新,也善于由新解故。于漪创立新思想,但又敢于向表面光鲜时尚而实质上是肤浅虚假的所谓“思想”作不留情面的斗争。既与时代同行,又不断追问时代内蕴,这是有风骨的思想贡献。这种风骨的难能可贵之处就是彻底地分清黄钟与瓦釜、真理与谬误,从而使后来者心明眼亮。于漪始终在思考状态中,而不是用已有的条条框框来面对或者衡量现时代的内容。这种融自己的身心于时代洪流中的思考是最鲜活的思考、最本源的思考、最有针对性的思考。她跟年轻人一样运转着思考机器,运转而得的成果又比年轻人成熟。精进,表现了于漪的生命力量。

  我眼中的于漪是有个性的思想者,有风格的教育家,有骨气的知识分子,所以我用“风骨”一词来表达我对于老师的深深敬意。教在今天,想在明天。讨论于漪风骨,已超出了赞美于漪本身,而是对中国特色师魂的吁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6-1 17: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